English 繁体版 无障碍浏览
  • 移动端应用

  • 政务微信

  • 政务微博

  • 智能问答

  • 登录个人中心

  • 网站首页
  • 要闻动态
  • 魅力溧阳
  • 政民互动
  • 政府信息公开
  • 办事服务
  • 数据开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要闻动态 >>溧阳要闻 >>内容

嬗 变
发布日期: 2020-07-12 浏览次数:    来源:溧阳时报  字号:〖超大 大 默认〗
 
 

撤县设市后溧阳市实施的第一个大手笔就是“四大开发”,拥有三山一水六分田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生态禀赋资源,决策者们创新理念,带领山区人民点荒山为金山,借力“一村一品”,提升农业品质,之后又与旅游、文化、交通等渗透融合……
三十年来,固有概念中农业的经济业态越来越模糊,但一脉相承的发展路径却越来越清晰!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自古贤明君主对农桑之道尤为重视!
苏湖熟、天下足……千百年来,身处“鱼米之乡”腹地的溧阳在农耕文明时代开始,一直是富庶之地,因为我们地处全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也是最重要的民生。
穷山沟里刨出“金疙瘩”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层面将发展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工作上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溧阳在撤县设市之后,当时的决策者们开始重新审视1535平方公里土地的经济业态布局。
当时的农业在全市经济结构中地位举足轻重,下一步发展农业的变量在哪里?
自然生态就是当时最大的优势,1992年初,市委、市政府把丘陵山区综合开发列入“四大开发”之一,7月出台《溧阳市丘陵山区综合开发总体规划》,明确南山片区以茶叶、林果为主,北山和西部丘陵地区,重点开发蚕桑、茶叶、食畜禽,全市建设九大生产基地。
随之,当时全市18个乡镇丘陵山区开发计划相继制定出台。
农业变量,向自然生态资源禀赋要答案!这就是当时的“四大开发”,无论当时,或现在来看,这都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决定。
在“以粮为纲”的年代里,为了提升粮食产量,不仅在市域平原圩区大种三麦、水稻,连横涧、平桥、上兴等地的丘陵山区,也要大种水稻,结果不甚理想!
相比之下,全市150多万亩丘陵山地无论是气候、温度,还是日照、土质,均适宜于多种农产品生产,同时,溧阳位处长三角腹地、宁杭线中心节点,可以依托周围的大中城市群开拓市场空间。
十里东风岕,九里没人家,连忙有人家,到了野猪岕……当时平桥镇丘陵山区综合开发东风岕小流域治理示范区成了承载溧阳现代农业的起飞之地,经过几年开发,数万亩面积内,形成2万亩板栗、6000亩茶、3000亩水果、1500亩早园竹的种植规模。
这种以点带面的开发示范效应明显,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在市域范围内如星星之火,掀起燎原之势!1993年—1995年,全市投入综合开发资金1.2亿元,发展经济林6350公顷,良种茶、良种栗、美国李、安农水蜜桃等先后陆续引进。
在1997年于贵阳市召开的全国山区综合开发工作会议上,我市丘陵山区综合开发经验作大会交流,时任国务委员陈俊生对我市的成功经验给予高度评价。
2001年,在上海滩摸爬滚打多年的濮爱玉背上回乡的行囊,他看中家乡的生态优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回家种茶果。为此他在天目湖畔的小岭岕山冲里承包了2000多亩荒山,取名玉枝特种园艺茶果场。
几年后,在他的园艺场内,除了汤色鹅黄的白茶,还种出了令大家瞠目结舌的产品:一斤一只的日本黄金梨甘甜爽口,鲜甜的夏黑葡萄散发果香……
第一轮丘陵山区开发的成功,吸引大量工商资本回流荒山开发,玉枝特种园艺茶果场就是其中一例。
到2005年,全市共有120多家企业投身到丘陵地区的农业和旅游开发,开发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有100多家,其中超过2000亩的有2家,规模最大的开发总面积超过1万亩,进入农业领域的工商资本超过16亿元!
穷山沟里真刨出“金疙瘩”,更为可喜的是,伴随着丘陵山区开发的不断深入,山区农民收入开始反超平原和圩区。此外,从1990年开始,全市粮油棉等大宗农产品面积由最高的7.7万公顷呈逐年下降趋势,特种水产养殖由0.8万公顷开始逐年增加……这一时期,我市也被授予全国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县(市)。
“一村一品”对话全球前沿
同步于丘陵山区综合开发引爆溧阳现代农业人气,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建设成了两个新课题。
一时间,公司+合作社+种养户,市场+基地+种养户等多种模式经过磨合日渐成熟,全市形成15家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形成溧阳白芹、天目湖白茶、南山板栗等10个专业合作社,全市有8.3万农户参与其中。
标准化建设方面,自“沙河桂茗”于2004年成为全市第一只有机食品后,经过短短几年到2007年,全市通过有机认证的农业生产基地25个,67只茶、果农产品通过有机认证,绿色食品91只,生产基地1.6万公顷,无公害食品68种……
丘陵山区的成功开发,农业合作社经营大面积铺开,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快速推进,各方要素具备,制定溧阳“绿色崛起,跨越发展”的那一代决策者们认为,溧阳农业有信心和底气站到全球前沿,进行全面对话与合作。
2008年11月15日,以“创新、合作、共赢”为主题的2008“一村一品”国际研讨会在天目湖举行,“一村一品”运动创始人平松守彦先生和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445名政要、工商人士以及学术界、企业家、农民代表参加会议。
“一村一品”运动发源于日本国大分县,其要义就是一个区域集中精力生产或发展一种优势产品来赢得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日本,我国台湾地区通过广泛开展“一村一品”运动,集中优势要素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摆脱了工业化对农业和农村的冲击。
经过连续的发展,到“一村一品”国际研讨会举行之际,全市基本形成“村村创一品、品品兴一村”的农业发展格局。
天目湖成为溧阳农业的大品牌,以天目湖为核心的生态旅游收入39.45亿元。全市冠天目湖品牌的工农业产品销售收入102亿元。
形成“双百专品”,即全市有“一村一品”专业村105个,“一村一品”专业园 107 个。
呈现两大产业“精品”,2007年高效养殖业、园艺业产值分别达11.1亿元和10.6亿元。
激活多重效应,通过推进 “一村一品”运动以来,全市新增农业创业者1500人、农民就地转农工近2万人、带动农户7.1万人,高效农业面积达15万亩,2007年“一村一品”使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10元人民币,占当年增收数的20%,农民从中真正得到了实惠。
这次全球农业发展交流盛会,相较其他国家和地区,我们的“一村一品”运动也有两个特色令与会各国代表等刮目相看:
首先我们的一村一品运动起点之高,我们的“一村一品”农产品,无论从品种、管理、规模、效益,都超过了世界上很多国家;同时,我们的组织形式,是在农民自愿组织的基础上,行政力量再加以引导,使我们的“一村一品”运动迅速地走在了前列。
在全市实施“一村一品”过程中,决策者们始终认为优良的生态环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石。
截至2007年底,市委、市政府为保护全市大生态相继实施:蓝天工程,完成43家工业企业除尘脱硫整治,二氧化硫排放削减率为7.9%,整治关停小化工100多家,淘汰机立窑生产线26条;碧水工程,完成河道清淤90条,村庄清淤1245个,完成退耕还林3.5万亩;增绿工程,完成绿化造林面积5.2万亩;洁净工程,年新增改厕1.8万户,实现“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市处理”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
看山,已不再是那山
趁着“一村一品”的余热未消,2009年,市委、市政府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又一次制定了里程碑意义的决策:提升南山,开发北山,中部联动。
这次的重点是北山500平方公里区域版图内,30万丘陵山区重点规划了曹山现代农业示范区、瓦屋山休闲农业区,以及神女湖和塘马水库区域等。
北山开发一年半时间内,吸引工商资本8.2亿元,注册83家农旅企业,区域内农民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春赏景,夏品果,秋天来赛,冬养生……从曹山开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认知消费观念的变化,全市农业开始与其他经济形态相互渗透、融合,接“二”连“三”,衍生出更为丰富的形态。
党的十八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使各方主体看到农村农业的光明发展前景,溧阳农村农业的魅力进一步开始绽放。
每年的中国·溧阳茶叶节暨旅游节,是一场以农为基、面向全球、以茶为媒的招商、文化、旅游、交流等多业态推介的盛会。
今年4月18日,市委书记徐华勤走进学习强国助农直播间,向全国网友倾力推介溧阳时表示:溧阳致力通过聚力生态创新,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路径,将1535平方公里的土地打造成为“处处绿水青山,家家金山银山,人人寿比南山”的绿色作品。
“两节”吸引网红助阵,自带流量!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澳大利亚安龙开幕式现场学制茶;“凌云女侠”借力抖音APP茶乡献拳艺;溧阳籍乐高大师蒋晟晖作品《采茶的少女》献礼“两节”,为家乡打call。
明明是一条省级四好农村路,但摇身一变成为365公里“溧阳1号公路”,穿越市域内景区(点)、农庄、乡村,催生出茶舍、花居、民宿,以及各具创意的业态,还带动了沿线10万农民在“家门口”的增收致富。
起源于一片油菜花,别桥镇政府少量资金引导打造记忆中的“原乡”风光,相继建成的花海、水库、湿地、稻田等原生态风景,迎合了城市游客的回归田野,镇政府再出面整合别桥软米、百合、新鲜果蔬等产业优势资源,统一注册“别桥原乡”这一富农总品牌。
原来只是一块丰产方,南渡镇无中生有,硬是打造出“苏南第一方,庆丰稻花香”,6.1平方公里庆丰村现在已是华东一带网红新贵,这里的南粳46号优质水稻亩均产量达670公斤,获评全国稻米金奖,价格虽然较高但广受市场欢迎。
现在的溧阳1535平方公里版图上,这类的例子还很多,但是依托的最重底色仍然是生态。
在今年的全市“决胜全面小康决胜试点攻坚”推进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以“生态创新”为重点,积极推动城乡经济协合、环境契合、生活翕合、治理匡合“四项融合”,高标准完成“双决胜”任务,让“城乡融合”成为溧阳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特征。
在这种崭新发展理念引领下的多业态转换还在继续,今年,以溧阳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白茶小镇、悠然南山、曹山田园综合体、青虾小镇等一批多业态项目呼之已出,又将展现溧阳建设长三角生态创新示范城市的一幅幅新画卷。□ 史裕华

常州市人民政府 溧阳人大网 溧阳政协网 溧阳市人民法院网
溧阳市人民政府  苏ICP备17003616号-1  苏公网安备 32048102000256号  网站标识码:3204810031
网站主办单位:溧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溧阳市南环路18号网站地图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