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要闻要论 重要论述 学习动态 为民办事 文艺活动
 
多元化解矛盾 让乡村共治更和谐
我市积极探索人民调解助力乡村振兴和基层依法治理
发布日期: 2021-05-28 浏览次数:    来源:溧阳市政府办  字号:〖
 

用老百姓的“法儿”,平老百姓的“事儿”。我市积极吸纳农村“五老”和“乡贤”人员加入人民调解员队伍,创新依托“百姓议事堂”+人民调解组织+网格,借助“五老”“乡贤”人熟、地熟、情况熟,群众基础好、知识水平高等优势,积极就地化解农村矛盾、解决信访问题,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五老”“乡贤”调解队——百姓的“知心人”

2020年8月的一天上午,一位八十多岁、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就儿女赡养事宜找到市司法局上黄司法所专职调解员陶金富。陶金富耐心听完老人的一番诉苦,立即来到老人所在村委。他先后三次登门,用法律、道义对儿子、儿媳、老人进行宣传教育,列举了大量赡养老人的案例,终于为老人解决了赡养的各项事宜。

老教师陶金富,2014年退休后,一直担任上黄司法所专职人民调解员。多年来,他为群众化解了1000余件矛盾纠纷,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陶娘舅”。

2020年4月,埭头司法所创新“公调对接”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乡村贤能之士作用,会同埭头派出所建立了乡贤调解队伍,聘请了59名辖区内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农村乡贤作为调解员。他们具有道德威望高、信息来源广、纠纷情况熟、为乡亲所信任等特点,在5名公检法专业成员指导下,与民警共同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化解了一批群众矛盾纠纷。

目前,我市12个镇(区、街道)共聘请了560名“五老”“乡贤”调解员,2020年共参与矛盾纠纷化解8562起,矛盾纠纷摸排调处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

“百姓议事堂”——百姓的“说理地”

“自从有了‘百议堂’,矛盾纠纷一扫光;村里事务大家议,民主决策心亮堂。”这首歌谣传唱的就是溧阳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打造的村民定纠止纷新载体——“百姓议事堂”。

戴埠镇李家园村“百议堂”理事江鹏飞,多年来一直工作在农村一线。在一次闲谈聊天中,他听说附近的庄园和酒店有侵犯村民合法权益的现象,就第一时间到辖区找群众了解情况。掌握情况后,江鹏飞一边给群众宣讲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用法律保护自身正当权益的意识;一边找到涉事的庄园和酒店进行沟通,从企业自身形象和长远发展等方面入手做思想工作,很快化解了多起矛盾纠纷。

“不是由政府一家‘登台唱戏’,而是要吸纳社会组织参与治理。”市司法局局长孙斌介绍,“百议堂”把群众关心的事项和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作为议事重点,把话语权、评判权还给了群众,依靠一批群众“信得过”的人,通过“微议事”“微调解”,让矛盾在“百议堂”中进行评议,引导群众正确地“看”,理性地“办”,将利益表达行为控制在法律与政策的框架之内,有效促进了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和社会稳定。2020年,全市3508名村级“百议堂”理事共参与化解各类纠纷6132起,一批疑难矛盾纠纷、信访案件得到及时化解和稳控。

一核多元共治——百姓的“和谐园”

退休民警陈国平,党龄40年,扎根社区30年,工作期间调处大小矛盾近千起,被当地群众亲切地当做“老娘舅”看待。始终心系调解工作的他,在退休后,主动当起了“公调对接”人民调解员,成立我市首个以退休民警个人名字挂牌的“老陈调解室”。

2020年3月,竹箦镇某美发店突然关闭引发涉及百余人的预付卡消费纠纷。竹箦派出所“老陈调解室”及时会同市场监管、法庭、司法、税务等部门参与对事件调查及当事双方调解的工作中,商定以退赔或转店面服务的方式处理,得到了党委政府及群众的一致认可。

市司法局主动作为,推动社会治理资源下沉,积极打造“一核多元、依法共治”工作体系,形成了以市人民调解委员会为龙头,镇(区、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导,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为核心,“五老”“乡贤”为义务调解员、“百姓议事堂”理事为骨干,公、检、法等职能部门联动支撑的多层次、多元化、全方位覆盖的矛盾纠纷化解组织网络,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有力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