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称作“万物皆可造”的“造物”新技术——合成生物搅动新兴产业蓝海,持续为溧阳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惊喜。
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自然离不开稳而实、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在上黄,就有这样一个与合成生物技术紧密相关的项目,正在为整个镇区的发展提高含“新”量。
连日来,记者在上黄镇看到,6月底开工的绿色杀虫抗体蛋白产品研发创新中心项目在建火热。这个项目的快速推进,是上黄镇依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以江苏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与标准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省级科研平台为支撑,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管控配套控毒、防病药物研发和加工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也成为了上黄在生物制造领域产业化应用上的一大创新实践。
“这个项目投资超5000万元,将完成3项以上新型安全抗虫蛋白产品的创制和制备工艺技术开发、4个功能实验室和专业团队建设,实现在3个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示范应用。”绿色杀虫抗体蛋白产品研发创新中心项目投资方负责人陈文杰告诉记者,一旦建成,这个凝结着农科院15年研发成果的项目,将在溧阳实现产业化。
坚定“常溧一体 上黄先行”奋斗指向,锚定“产业协作首选地、生态文明新示范、共同富裕样板区”目标定位,扎实有力推进“十项重点”“四项保障”等重点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上黄镇全力以赴追求的目标。
“上半年,我们拼经济、上项目,发展动能又强劲了不少。与溧阳高新区共建的智能网联项目以及与维信、中南化工签约的合成生物项目就是我镇紧跟常州、溧阳产业战略部署,锚定未来、抢抓风口的有效实践。”上黄镇副镇长徐超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上黄聚力招商引资大突破,调优配强招商力量,紧盯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加强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科技招商,上半年完成签约项目8个,累计开工项目7个。
今年以来,上黄镇为了创造更加美丽的宜居环境,科学规划夯基础、优生态;为了增强乡村发展后劲,凝心聚力强“三农”、促增收;为了更好保障人民福祉,千方百计保稳定、惠民生;为了提升履职能力,驰而不息转作风、树形象,全镇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步。
持恒笃行,韧者竟成。当前正值全市各镇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各展所长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时期,上黄镇将加压奋进,利用区位、生态环境等独特优势,压茬推进“十项重点”“四项保障”等重点工作,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徐超介绍,下半年,上黄镇将不断聚焦动力活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在推动平陵科创园二期、康鼎、迈瑞威、德宇四个项目拿地即开工的同时,实施创新驱动,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大力支持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占比,增强技术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进一步积蓄发展动能。
科技发展需要新动能,环境吸睛才能展现新品质。“精细化”“个性化”是上黄镇接下来提升美丽宜居滨湖小镇竞争力、吸引力的关键所抓。因湖而美,因水而兴,上黄将切实抓好全域水环境治理,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在优Ⅱ,紧跟市级退圩还湖实施方案要求,有序推进退圩还湖工作。进一步激发镇区文旅力量,以南山后、湿地公园为资源平台,携手同程旅游通过整村运营方式,持续放大“长荡湖暖村”IP品牌,在保留原有乡村基底、展现南山后应有之美的同时,引进更多优质创新业态,打造“田园康养”好去处。
如何让乡村振兴成果“可感”更“可及”?上黄镇给出的答案是: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增加高质量发展成色。在持续推进敬老惠民、健康暖心、安居提升、平安护民、交通通达、水质提升6件民生实事的同时,上黄将加快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深化和美乡村创建,探索做优产业途径,充分把握长荡湖沿湖养殖池塘清退整治、退圩还湖、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池塘标准化改造形成的地形地貌结构性调整的有利时机,有选择地开展农村片区整治,打造集高标准种植、养殖、观光、体验、研学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多措并举,多力合发。下一步,上黄镇还将坚持防化结合,牢牢守住高质量发展底线,在立足主责主业,狠抓风险防控、安全稳定、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的同时,从加快推进建设村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站、深化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启动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建设和开展普法宣传等方面入手,创新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精准对接村民需求,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奋斗路正长,行者方致远。上黄镇将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锻造更多能担当、可扛事的铁肩膀,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为推动品质城市走在前、做示范贡献上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