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实事回眸 | 优化交通环境 助力美好出行
发布日期: 2024-12-31 浏览次数:    来源:政府办  字号:〖
 

近年来,我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实施民生工程,全力以赴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为让市民出行更安全、便捷,交通便民优化工程被列为2024年市重点民生实事之一。

“黑色化”改造助出行,铺就群众暖心路

乡村要发展,道路必先行。镇村公交线路在我市社会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中起着连接纽带作用,其改造工程也是改善区域交通条件、提升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一个缩影。

今年来,我市始终以农村公路提质畅行为发力点,快速行动,持续用力,扎实推进通镇村公交线路“黑色化”改造工程,铺出人民群众的“幸福路”。

“天目湖镇莘塘线之前都是水泥路,现在道路摊铺沥青以后,路面变得更加干净整洁,回家的开车体验也更加好。”天目湖镇钟家村村民钟国兴开心地说。

我市2024通镇村公交线路“黑色化”改造工程改造线路共30公里,含14条线路,分别是天目湖镇莘塘线和杨树林线、戴埠镇戴崔线和戴山线、古县街道溧百线、埭头镇宋庄线、竹箦镇水西-前村线、上兴镇上赵线、社渚镇社松线和老新竹线、昆仑街道新合线、南渡镇永丰线和西圩线、现代农业产业园龙汤线。本次工程将原水泥砼道路全部改造成6米及以上沥青砼路面,两侧安保设施同步完善,大大提升了我市交通出行环境,进一步完善了镇村基础设施建设,方便了群众出行。

此外,我市交通运输部门还圆满完成了别桥镇绸缪桥挡墙修复、昆仑街道东埂桥拓宽改造等工程。

道路兴则百业兴,乡村因路而畅、因路而富、因路而美、因路而兴。下一步,我市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造出助力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风景路、致富路、幸福路。

农村交通环境提质,出行安全再升级

农村交通安全守护工程主要围绕全市范围内的农村地区非灯控路口和临水临崖路段交通设施提升,建设农村交通违法警示教育点,努力营造安全文明畅通有序的农村道路交通环境,切实提升农村地区道路交通本质安全。

该项目于2024年8月份正式启动实施,主要包括完善125处非灯控路口交通安全设施;增设21处临水临崖路段安全防护设施;新建14处农村交通违法警示教育点和50处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取证设备。

“该项目实施以后,有效提升了我市农村地区无灯控路口、临水临崖路段的车辆通行安全,同时可以提升广大电动自行车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和遵章守法的自觉性,进一步筑牢交通安全防线,预防和减少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据统计,农村地区交通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同比下降18.1%和15.2%。”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前期,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组织专业设计单位对全市353个申报点位开展实地踏勘研判,开展交通安全工程专业设计,最终确定了此次交通安全整治的内容。

对于村民来说,他们是农村交通安全守护工程最直接的受益者。古县街道上阁楼村的村民周江兴奋地说:“变化可大了!以前走在路上,特别是晚上视线不好,心里总是有点不踏实,现在好多了。那些警示标志可太有用了,老远就能看到,知道前面是路口或者有弯道,能提前减速。还有防护栏,感觉就像给我们在路上加了一道保护墙,开车的时候不用担心会冲到路沟子里去了。”

在谈到对群众生活带来的变化时,另一位当地村民说道:“孩子现在上下学我们可放心多了,学校附近的减速带和那些提醒有学校的标志,让我们不用担心有车开太快。路安全了,老人在路上走我们也安心。我们种了不少农产品,以前运输的时候,就怕路上出问题,现在防护栏啥的都有了,路也好走了,运输方便多了。”

农村交通安全守护工程的实施,让村民的出行安全感得到了极大提升,对于孩子们上学、老人们出行而言,更安全的村道环境让人更加放心。同时,这一工程也为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旅游带来了新机遇,良好的道路安防条件也成为溧阳一张亮丽名片,吸引越来越多游客自驾前来,促进了农家乐、民宿等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

下一步,我市将不断提升农村交通环境质量,让广大农村居民在安全、便捷的交通环境中共享发展成果,迈向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