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南山暑气蒸腾,王家村沉浸式户外运动体验项目的建设工地上更显火热。工人们顶着烈日进行矿洞入口加固作业,金属敲击声与机器轰鸣声交织,不远处的营地已初具雏形。据了解,该项目将于今年9月建成投运,预计年接待游客量可达10万人次、可带动约50位村民就业。
这个以“探险+极限运动+亲子游乐”为主题的特色文旅项目,盘活了区域山地、矿洞资源,在苏皖交界的山地间勾勒出乡村文旅迭代升级的新轮廓。“看着王家村的变化,能真切感受到‘两山转化’的力量在戴埠落地生根。”戴埠镇党委书记周伟说。王家村的多元化谋篇布局,正是戴埠镇紧扣“品质城市深化年”主题,践行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与镇党委“三载体一建设”工作思路的缩影。
“我们将坚持‘项目为王’,始终锚定‘打造品质旅游标杆’目标,贯彻落实全会‘擦亮美丽溧阳金名片’的部署。”周伟坚定地说。该镇新签约的项目中,御水温泉三期深耕温泉度假,谈竹岕文旅综合体聚焦田园康养,与王家村户外运动形成“动静互补”。同时,安麓·通用山庄度假酒店、南山康鸿生态园二期等6个项目同步开工,通过丰富产品供给,可实现“春可踏青、夏能避暑、秋赏红叶、冬沐温泉”的四季旅游效应。
为推动文商体旅深度融合,戴埠在业态创新上持续发力。全国新年登高健身大会等赛事推动“体育+旅游”融合;“55戴美骑行”路线、“南山翁”IP打造以年轻化方式讲好戴埠故事;朴院生态社区里,溧书房、梵朴手作等新业态成网红打卡点,让游客从“看风景”转向“体验生活”。苏皖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串联两省风光,更深化了全会提出的“区域协同发展”理念,让“全域旅游”从概念变为现实。
在以文旅融合激活绿色发展动能的同时,戴埠镇始终将民生保障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一件件民生实事筑牢群众幸福根基。
近日,记者在戴埠镇综合为民服务中心看到,居民们或围坐闲话家常,或在观影室看电影,或捧着书本静静阅读……整个空间充盈着温馨与惬意。据该中心负责人彭轶群介绍,中心开放以来日均服务200余人次,总服务人数已超8万人次。
“全会要求我们要厚植民生事业‘幸福感’,戴埠推进‘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建设,关注各类困难群体,并在河西村试点16项服务‘不出村’,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这些事虽小却连着群众的冷暖。”周伟说,戴埠镇将持续深化“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建设,让更多群众享受“不出村、少跑腿”的便利。同时,该镇将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基础设施短板,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打造更多和美乡村示范带,让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具体,让镇村面貌更宜居。
在推动文旅融合、筑牢民生保障的同时,戴埠镇在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以系统思维统筹产业升级与城乡建设,四者协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方位动力。
产业升级是发展的重要支点。戴埠紧扣全会“产创融合蓄能聚势”部署,计划以南山慧谷园区为平台,引进一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的先进制造项目,培育“专精特新”力量;加快推进在库工业项目建设,优化“戴你办”企业服务品牌,助力企业申报高企、专利,推动“戴埠制造”向“戴埠智造”加速转型。
城乡建设是区域稳健发展的坚实支撑。戴埠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李家园茶叶生产基地、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等集体经济增收项目落地;优化乡村发展格局,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立自然村巡查整改闭环机制,打造和美乡村示范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绿色作为鲜明的底色。
“民生是底色,工业是特色,文旅是基色,城乡是亮色,四者协同才能行稳致远。”周伟说,戴埠镇将持续贯彻全会精神,以“三载体一建设”工作思路为引领,以实干让文旅更富活力、工业更具实力、城乡更显魅力、民生更有温度,为溧阳高质量发展贡献戴埠力量。(马嘉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