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晒秋,从洑家村看见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
发布日期: 2025-09-24 浏览次数:    来源:中国溧阳  字号:〖
 

9月21日-22日,社渚镇洑家村用一场“晒秋集市”,将村庄的自然风景、丰富业态、美学艺术有效串联,让“晒秋”变“售秋”的同时,更让大家看到,一场关于乡村振兴的 “溧阳实践”,正在这个苏皖交界处的美丽乡村悄然上演。

农文旅融合唱好引流四季歌

茶山叠翠,碧水蜿蜒,步入洑家村,秋日山水乡村美景便立刻映入眼帘。村庄中心的晒秋台上,缀满五谷杂粮,处处都沉浸在“晒秋”的烟火气与丰收味里。美景之下,“晒秋集市”在这里拉开帷幕。集市里,脆皮烤肠、手工提拉米苏、创意作品等二十几个摊位一字排开,特色美食、各类饮品、文创产品等琳琅满目,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各摊位前流连。吆喝声、谈笑声、声声入耳。“看到村里最新推出的‘晒秋集市’觉得很有意思,周末就带着家人一起过来体验一下。没想到,这边比网上宣传的还要好看、好玩。”来自南京的游客陈蜜欣喜地说,村里许愿树、茶山、草坪等美景都让人流连忘返,她打算国庆节带着朋友再来一次。?借这场“晒秋集市”的“东风”,不少洑家村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的梦想。鲜肉饼摊主丁平冬就是其中的一位。“生意比预想中好太多了。3小时,我就把提前准备的量都卖完了。下次再有这种活动,我还过来。” 丁平冬开心地说道。除了集市上的美食摊位,不少游客还选择进入村上的“邻家小院”土菜馆品尝最地道的农家菜。经营餐馆的宋文理、朱小林夫妇忙得不亦乐乎。“现在来村上玩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的营业额比刚开业的时候翻了几番,收入比以前在外打工好多了。” 谈起现在的生活,夫妻俩甚是满意。看到游客和村民们脸上的笑容,社渚镇金山村党总支书记刘建新喜上眉梢。“文旅融合正催生出蓬勃的经济活力。现在看来,我们立足洑家村的自然、产业禀赋推动乡村发展的破局转型之路,算是走对了。”据刘建新介绍,洑家村依山傍水,边界自然,拥有大片山林,多座水库和生态湿地。以前,茶产业和青虾养殖产业是村里的两大支柱产业。近年来,为了保护水源地,携手安徽省打造绿色共建、生态补偿的新样本,洑家村退养了800余亩青虾。青虾的退养,也让村庄发展有了新机遇。拥有前瞻思维的社渚镇,在深挖自然、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洑家村及周边资源,将洑家村打造成“四季有景可赏、全年有游可品”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并通过每季度组织开展丰富的赛事、文旅、文化活动,做好乡村引流的“大文章”,努力让村庄由“网红”变“长红”,进一步延伸溧阳全域旅游版图的“最西风景线”。

多业态培育解锁乡村可能性

大隐于市,小隐于野。从游玩到落脚,从拍照观光到与村民比邻而居,昔日的洑家村如今升起了“新炊烟”,老房子住进了“新乡人”。每天一早,洑家村运营官邵建文在自家开的“三板斧”咖啡店喝上一杯咖啡唤醒身体后,便开始依次拜访和他一起来到村里的“新乡人”,相互碰撞关于乡村振兴的新想法。“国庆节马上来了,你们店打算做什么活动吗?”“我发现村里还有好多美景可以大做文章,你们有兴趣吗?”“最近客流量如何,有没有什么新想法帮村里再引来更多人?”……每到一处,邵建文就和“新乡人”聊项目、谈感受,交流心得体会。“洑家村依托已有的山水景观,吸引了一批喜爱乡村游的游客,但要让‘游’客变成‘留’客,还必须丰富它的餐饮、文化等业态。” 邵建文自2024年成为洑家村乡村运营官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对村里的经济业态、生态环境进行调查。随后,他凭借曾经的创业经验和丰富的人脉资源,开启了乡村运营之路,并为村庄招商引资出谋划策。他说:“我希望,在我们这些喜欢洑家村的‘新乡人’的带动下,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来到这里,和我们一起解锁乡村的更多可能性。”?妙哉·森伝抹茶主题店的主理人邱志男就是被洑家村美景和优质营商环境吸引来的“新乡人”之一。“洑家村给我的,是其他地方都没有的感觉。一来到这里,我就感觉这里特别适合开一家高品质抹茶店。”在香港做了十年顶尖抹茶甜品后,他一头扎进了这里。今年7月底开业后,仅20多天便回本盈利。每到节假日等人流高峰期,单日营业额可突破三万元。看到村庄蓬勃的发展空间后,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将目光投向这里。“民宿、面馆等很多新业态正在洽谈中,不久以后便可落地。你看,那边正在装修的房子,不久以后就是一家法式餐厅。”邵建文边走边介绍道。洑家村业态的不断“上新”,让刘建新对村庄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在他看来,选择留在这里的人,不断吸引着更多的人,让远道而来的游客认异乡为故乡,找到新的生活和事业的归属感、成就感。洑家村为乡村旅居诠释新路径,越来越多的新村民聚集在这里,形成了一个新群体。

文艺范破圈拓展发展新空间

漫步在洑家村,浓郁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在这里,一粒粒文艺种子正在“生根发芽”。一幅“以艺赋美、以艺兴业、以艺育村”的画卷正次第铺展。以前,洑家村的村民觉得艺术离自己很远。而如今,谈起艺术,村里人人都能聊上几句:“欢迎到我们村学跳舞”“咱村都是艺术家,我们这里经常有艺术沙龙”“现在我们洑家村被称为溧阳‘阿勒泰’”……变化的发生,开始于“艺术家”们的入驻。“自然哲理”工作室主理人夏培初次踏入洑家村时,就被村庄浓厚的艺术气息所吸引。曾经从事雕塑创作的他,一眼相中了村上的一栋老旧石屋。“来这里发展自然研学”的想法直接出现在他的脑子里。说干就干,这位00后主理人盘下了这里,通过微改造、精提升,让闲置多年的老旧石屋摇身一变,成为别具特色的文化空间。随后,他依托村庄丰富的自然与历史资源,精心打造了一系列研学路线,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手作、农事体验活动,将乡村变成学校,将大地变成课堂。现在,每到周末,一波又一波的学生客流来到这里,玩得不亦乐乎。 而他,也在这里做陶瓷、养奶牛、开糖水铺,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Life来洑”美学工作室的入驻,也为村里的艺术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近日,该工作室进入试营业阶段。走进工作室,只见主理人彭小菊身着古典服装,在舞房里耐心地纠正学员们的舞蹈动作。举手投足间,尽显舞蹈艺术对她的浸染。“我们现在正通过开展公益课堂,让更多人了解古典舞,爱上古典舞。也希望我们的加入,能让洑家村更有‘文艺范’。”谈起在村里开一家美学工作室的初心,彭小菊直言,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在她看来,艺术来源于生活。洑家村浓厚的艺术气息与古典舞很是契合。她说:“在这里我能找到舞蹈创作的灵感,探索关于古典舞的更多可能性,这也是我选择来到这里的原因。”而在“Life来洑”美学工作室不远处,就可看到“涂画大家”几个醒目大字挂在一栋充满艺术气息的房子上。这是洑家村打造的公益画廊,随时为市民游客提供艺术创作的机会。盘活闲置资源、重构空间功能、注入文化灵魂……洑家村通过持续的空间活化实践,一步步走进“艺术圈”,焕发“文艺范”。与此同时,被“艺术”唤醒的村民们发现,生活处处是艺术,艺术也为他们带来了更好的生活。

洑家村的“蝶变”让世人看到,当艺术真正扎根乡土、融入生活,便能释放出改变乡村命运的巨大能量。这种以艺术为媒的乡村振兴之路,亦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共同富裕的一把金钥匙。洑家村,正在探索乡村发展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