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体版
无障碍浏览
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魅力溧阳
政民互动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溧阳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2004年度工作总结
索 引 号:
014143408/2004-00002
主题分类:
其他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市外经贸局
产生日期:
2004-12-01
发布日期:
2004-12-15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
溧阳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2004年度工作总结
溧阳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2004年度工作总结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我局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年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研究分析发展所面临的形势,鼓干劲,抓机遇,求奋进,引领全市开放型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一、
全市开放型经济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
利用外资难中有进。
今年1-12月,全市实现合同利用外资29305.07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62%,实际利用外资11022.8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62%,分别完成全年工作目标的97.68%和80.46%。其主要特点:
一是利用外资先抑后扬。
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今年上半年全市利用外资的形势十分严峻,协议外资仅完成5703万美元,只完成年度计划的19%,远远落后于常州市的平均速度,比金坛市也慢了许多。市委、政府面对这种情况果断采取措施,积极参与常州市的招商月活动,各镇(区)变压力为动力,全力拼搏,扭转了上半年的劣势。天目湖管委会、天目湖镇、戴埠镇、社渚镇、埭头镇都顺利完成了招商月的任务,为完成全年目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是第三产业利用外资比重有所增加。
天目湖度假区加大了招商力度,以中欧论坛永久性会址为主的旅游开发的项目增多,第三产业的利用外资的占比达41.12%,同比增14.42个百分点。另外,房地产项目和商业零售项目也占了一定比例。
(二)外贸出口快速增长。
1—12月份,全市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18434.61万美元,其中出口16578.35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42.1%、50.5%。主要特点
一是三资企业、生产企业出口大幅增长
。三资企业实现出口10491.95万美元,比上年增69.42%;生产企业出口3994.41万美元,增33.26%。
二是出口大户支撑作用明显。
1—12月份,出口超3000万美元的企业1家(军荣集团,出口3591万美元,比同期增17%)、1000—2000万美元的5家(泓润进出口有限公司,出口1917万美元,同比增5%、罗地亚稀土1304万美元,增56%、德盛食品1296万美元,增84%、兰天化工1121万美元,增146%、维多生物1053万美元,增1705%)。以上6家企业出口总值为10282万美元,占全市69家出口企业出口总值的62%左右。
三是骨干产品规模迅速壮大。
全年出口前三位商品的出口额总和达11902.7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1.80%,其中化工类产品出口5139.84万美元,同比增129.22%;箱包类3731.39万美元,增17.74%;纺织原料及制品类3031.47万美元,增26.29%。
(三)外经合作稳步前进。
1—12月份,全市新签外经合同额3823.20万美元,同比增39.48%,完成年计划的109.23%;外经营业额3037.90万美元,同比增36.50%,完成年计划的121.52%。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且同比有大幅度增长。主要特点:
一是外经合作进度较快。
其两项指标,同比的增幅均高于常州市的平均水平,新签合同额,常州增31.17%;完成营业额,常州增23.29%。
二是恒通公司喜获外经经营权。
通过自身积极努力,恒通公司开创了全国第一家二级资质企业获取经营权的先例,为我市外经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在外经项目的开拓上,恒通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美国关岛的项目已经跟踪洽谈近两年,在谈的马来西亚教育大楼工程,项目洽谈进展顺利,有望在近期内有所突破。
三是经过整合劳务输出市场日趋规范。
外出务工人员纠纷同比有所减少。
(四)招商局运行正常,办事处初见成效
今年4月份正式组建的市招商局,通过考试招聘了5名驻外招商人员,并已派往各办事处,目前运行正常。深圳、昆山两个办事处各具特色,招商活动已初见成效。深圳办事处充分发挥与深圳台商协会的友好关系,积极参加其各分会的各种活动,半年多来已邀请多批台商来溧阳考察,其中深圳台商协会郑荣文会长率几位台商就玻璃制品项目三次来溧具体洽谈,目前项目已经审批完毕,正在积极筹备中。昆山办事处紧紧抓住与上海外商的良好关系,在昆山积极拓展阵地,已与昆山开发区、台办、台商协会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宣传溧阳,多次邀请外商来溧旅游、考察,掌握了一定的项目信息,预计近期内会有所突破。
二、
主要工作及成效
全市开放型经济之所以能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常州“铁本”事件等不利因素下保持较大幅度增长,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对开放型经济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得益于政府的有利驱动,得益于全市各级各部门千方百计的共同努力。我局以抓自营出口为基础,以外经合作拓展国际市场为突破口,把利用外资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在主攻重点项目、优化服务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具体做到:
1
、围绕打造高效机关,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大力优化投资环境。
一是加强领导,简政放权,加快机关工作作风转变步伐,强化服务意识。在依法行政的基础上,对属本局权限的审批审核项目进行大幅度的削减和调整,并将调整后12项审核项目全部移到行政审批中心办理。同时,简化办事程序,承诺所有审批件2个工作日内办结,上报件1个工作日内上报,使审批效率大幅度提升。我局窗口全年共受理办件200多件,按时办结率为100%,优质的服务赢得了企业和群众的赞誉,我局的工作窗口被市行政审批中心多次评为“优秀窗口”。二是做好“亲商、安商、富商”工作
,
建立与重点企业的挂钩联系制度,局领导经常深入镇区及外商投资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的所想所需,并采取有效措施,为企业排忧解难,从而做到“引得进、留得住、长得大”。今年年初,为了解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我们分组对全市18个镇进行了调研,并针对所了解到的情况,替企业做好协调沟通工作。三是积极推进市政府推出的“招商引资奖励政策”等一系列投资优惠政策,特别是积极实施“行政服务零收费”的新举措,取消了“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工本费等2项收费项目,降低了企业营运成本,切实地减轻了企业负担。四是统一年检。会同工商、财政、税务等八部门采取统一时间、统一标准、集中办公的办法,对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和自营生产企业进行年检和年审。截止2003年底,我市已累计审批外商投资企业461家,投资总额136877.92万美元,注册资本75467.58万美元,办理工商登记手续的417家,投资开业企业305家,批准证书失效44家,已注、吊销263家,应参加年检企业154家,实际参检企业127家,年检合格数124家,未通过年检的3家。结合企业年检年审工作,对全市企业进行排队摸底,排出重点,分类指导。力争通过分类指导,把握重点,看清亮点,消灭盲点。
2
、以招商引资为工作中心,全方位实施新举措,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积极配合市政府制订招商引资责任制,及时分解招商引资任务,部署招商措施,充分调动全市上下积极性。二是以组建招商局为契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三是积极做好项目的策划、包装、宣传、推介等基础性工作。扩充编印了《投资指南》和《招商引资项目》,并通过现代网络和网上招商平台,向世界各地推介我市的投资环境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大大扩大了我市知名度。另外定期编发《溧阳招商动态》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和督查,通报各镇区的招商动态,供领导参考。四是强化招商职能,创新招商方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将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引向深入。我们在认真做好国内各类招商引资活动的基础上,主动出击,积极组织策划、组团参加一系列境外的有关投资环境宣传推介、投资项目洽谈等工作。如组团分赴欧美、日韩、港台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招商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用足用活鼓励出口政策,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持续增长。
一是积极争取和落实各级政府鼓励外贸出口的优惠政策,促进外经贸持续发展。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宣传国家和地方鼓励外贸出口的政策。今年根据我市出台的外贸扶持政策,申报了21家33个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项目,为企业轻装上阵有效地拓展国际市场创造条件。二是继续推进“扶大扶优扶强”战略,努力培育出口新的增长点。继续实行出口大户联系制度,在行政审批、交易会摊位分配和配额等方面对重点企业给予优先扶持。我局今年为7家企业申请了春秋季广交会摊位,3家企业联系参加国外展览展销会。并积极扶持符合条件企业申办进出口经营权,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咨询和上报核准(登记)工作,今年全市共申报自营出口企业36家。定期组织新批企业负责人参加外贸业务知识培训班学习,使企业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进出口贸易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从事外贸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防范经营风险的能力,为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全市开放型经济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下,各项主要指标仍能在去年发展的高平台上保持了较快增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与周边县市相比有很大差距,与我市经济规模仍不相称,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思想观念仍有偏差,招商工作缺乏韧性
“外资不如内资、民资”的观念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反映在招商引资领导时间和精力上投入不够,组织外出招商的次数偏少,频率不高,表现在对在谈项目缺乏耐心,跟踪项目缺少韧性,接待客人差一些诚心。有的甚至不愿意接待客人等等,这些观念如不纠正,就不可能在利用外资上有所突破。
(二)资源紧缺成为发展的“瓶颈”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及土地市场的清理整顿,制约了一些项目的洽谈和建设。银行信贷的紧缩又制约了开发区的基础设施的及时完成,开发区依靠自身财力滚动开发的能力又十分有限。拿不出像样的地块供人选择,无法适应招商引资的需要。
(三)利用外资发展不平衡,开发区所占比重偏小。
在协议利用外资方面,20个镇区中只有埭头、上黄、戴埠、上兴、上沛等5个镇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还有4个镇协议利用外资仍为空白,3个镇实际利用外资空白,其他镇区离全年目标也存在一定的距离。省级经济开发区在全市利用外资总量上,所占份额偏小,全年协议外资完成2864.14万美元,仅占全年目标的35.8%。而金坛开发区1—9月份就完成协议外资2.29亿美元,完成全年任务协议外资2.6亿美元的88.01%,占金坛市全市的87%,成为金坛利用外资的主阵地,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四)外贸出口变数增多
出口退税政策的改革,一方面使外贸出口企业增加了成本,另一方面给地方政府增加了新的退税支出,如果处理不当,不但会影响企业出口的积极性,更会影响到各镇区在招商引资中对出口主导型项目引进的积极性。加上原辅材料大幅涨价,国际贸易争端增多,给我市出口增长带来影响和阻力。我市加工贸易有逐年萎缩的趋势。占比从2001年的19.8%下降到2002年的16.3%,2003年的15%,到2004年的14.2%。比重远远低于省、常州市的平均水平,对出口的拉动作用没有得到发挥。进口的负增长更是拉了进出口总值增长的后腿,今年1—12月份进口-5.2%。出口企业增本减利因素的增加,会直接影响出口的规模。
(五)外经压力增大,企业还不具备“走出去”的条件
虽然有几个外经合作项目在谈判之中,如果一旦签约,成建制的管理施工队伍将成为项目成功的主导因素,我市恰恰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和队伍。到境外办企业,我市的企业一是积极性不高,二是缺乏这方面条件。离真正“走出去”尚有一段距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