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2004年的工作虽然有新的突破,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迅猛发展的经济形势对质监工作的要求。面对新的改革发展形势,新的依法行政和作风建设要求,面对市场监管和事业发展的繁重任务,2005年溧阳质监局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落实监管责任作为主线,突出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一个重点,关注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两个热点,强化标准、计量、行政执法三个基础,实施质量兴市、基础管理、学习型机关建设、行风建设四项工程,实现质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树立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守好一方土地。
进一步端正工作指导思想,理清工作动机,把认识统一到执政为民,执法为公,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上来,把工作的考核要求真正转移到职能履行的绩效上来;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狠抓措施,落实责任,确保监管到位上来;把工作的方式真正转移到沉下身子,重心下移,提高工作有效性上来;把工作的方法转移到明确重点,严格执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上来。进一步确立溧阳质监局的发展理念:与社会共进步,与企业共成长。进一步明确溧阳质监局的价值观:优化经济秩序,提升发展动力,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用新的发展理念和价值观统领员工思想,凝心聚力,确保职能履行,提升工作绩效。 二、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理解提高质监工作有效性的意义,以我局确立的远景发展目标:“凭借科学公正的精神,廉洁高效的服务,执着的信念,成为质量、标准化、计量、特种设备领域有效的管理者,公正的执法者和专业的检测者”为蓝图,围绕建设高素质的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检测人员、行政执法人员三支队伍,切实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增强科学行政能力,努力将科学评估行政绩效的方法,将科学管理思想应用到行政管理中去,提高整体行政效能。增强技术服务能力,技术特征是质监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区别所在,要用改革的办法、继续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技术机构项目投入,提高技术机构装备水平,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增强业务水平。加强与省市技术机构的联合和合作,借助外力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增强稽查执法能力,进一步完善乡镇稽查中队工作机制,将区域监管责任落到实处,继续深化特色中队建设,形成一专多能的稽查队伍,着力强化稽查队员的职业技能培训,采取岗位培训、选送学习等形式,提高稽查技能和执法能力,丰富稽查队员的产品知识,提高稽查队员的办案水平,提高案件质量。增强开拓创新能力,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环境的变化,行政许可法的实施,要求我们创新工作方式,创新管理机制,转变管理模式,自觉增强开拓创新的能力。增强危机处理的能力。企业严重违法行为产生的管治危机、地方保护主义引起的信任危机、新闻媒体舆论引起的社会危机以及工作问责制的推行,要求我们处理好社会公共关系,预测控制好危机突发性事件关键点,制订好危机处理预案。 三、关注社会政府热点,强化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系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国家和政府的形象,已成为质监工作第一要务。强化食品监管责任做到:一是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制度,加强对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二是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巡查制度,回访制度和年审制度,确保日常监管和证后监管到位,切实提高食品工业水平,严格查处无证照生产行为,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三是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系统,定时公布食品质量状况,建立假冒伪劣黑名单制度,强化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约束;四是全力以赴打好食品专项整治攻坚战。突出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环节,突出大案要案,坚决遏制食品制假售假行为;五是依托政府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打假责任制,强化企业法人第一责任人制;六是以乡镇技术监督员为主体聘请一批协管员,建立食品安全监督网络;七是做好食品安全宣传工作,增强广大群众食品消费安全意识,正确引导消费。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是另一项重要工作。建立特种设备重大危险源台账,摸清溧阳范围的所有特种设备的运作状况,列出重点单位重点设备,实行重点控制管理。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网络, 消除乡镇特种设备安全“盲区”。严格对特种设备各个环节的安全监察,现场安全监察要紧抓源头,把好新装设备关,将安全监察的重心由事后监督处理转到事前预防保证上来。制作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和检验环节的《现场检查记录表》,提高检查质量,落实检查责任。建立特种设备安全巡查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力争监察不缺位。加大宣传力度,力争全社会尤其是地方政府、各企业认识到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共同关注,形成合力,加大工作成效。 四、突出标准、计量、行政执法重点,夯实质监事业发展基础。 一是加强标准化工作。加快农业标准化步伐,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争创名牌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通过推广先进农业标准,提高农产品质量,帮助农业农民增效增收。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标准制定体系,提高工业企业产品标准覆盖率,重点做好工业产品采标工作。 二是加强计量基础工作。强化贸易结算、医疗、环保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继续开展加油站、集贸市场等计量专项整治。深化工业计量,帮助、指导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建立完善计量体系。继续加强食品、农资、洗涤用品、民用液化石油气等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监督检查,注重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用“三表”的首检工作。推进计量诚信建设。 三是完善打假责任制,抓好源头质量。进一步完善区域监管责任制,加大打假力度,以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为重点,着力整治假冒伪劣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继续开展食品、农资、加油站等专项整治,重点检查建筑用钢材、水泥、涂料、人造板、木器家具、低压电器和电线电缆等产品,整治假冒伪劣问题突出的建材市场和建筑工地。根据节假日和季节消费特点,开展生活资料类产品专项检查,继续对“菜篮子”产品、手机、珠宝首饰、汽摩配件等开展专项检查。继续推行稽查建议制度,寓服务于执法之中。 五、实施四项工程,统筹质监事业协调发展。 1、实施质量兴市工程,推进质量振兴 2004年3月份已向省局申请将溧阳列为江苏省“质量兴市”试点,并起草了溧阳质量振兴工作的实施意见及有关考核办法,2005年将深入推进这项工程,抓好质量振兴的各个环节,推进名牌战略,大力推行科学、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增强企业技术基础和质量保证能力,引导企业走以质取胜,科技兴企之路。 2、实施基础管理工程,提高工作有效性 一是探索建立更全面的绩效考核机制,实行从计划实施到结果评估的全过程监控,重视过程评估与工作计划的修正,确保全局各项制度措施执行到位,提高内部工作执行力。二是完善基础管理台账资料,细分业务市场,优化业务结构,积极开拓业务新市场,扩大工作覆盖面。三是优化内部信息传递程序和业务流程,力求各科所队之间做到信息共享,智力共享,有效整合资源。四是进一步开源节流,加强部门预算,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3、实施学习型机关建设工程,增强队伍素质。 一是加强学习的计划性,将学习制度化。各科、所、队制订每月学习计划和内容,开展经常性的培训学习,要求部(室)主任以上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至少撰写一篇专业论文。帮助每位员工制订个人职业发展计划,使每位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获得成功,成为各自领域的业务尖子。二是定期组织对口学习、交流、培训,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将培训经费纳入部门预算,各单位留存的教育培训资金不得低于单位预算收入的3%,实行专款专用。三是重视考核,将学习培训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年度考核体系,促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内在的需要。 4、实施行风建设工程,树立“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行业形象。 坚决贯彻执行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八严禁”和省局制定的“六条禁令”,经常性地开展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落实党风廉政行风建设责任制,做到常抓不懈,实行长效管理。抓好提醒督查工作,加大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将党风廉政行风建设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党风廉政、行风建设取得新成效。大力推进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的创建工作,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加强政治思想、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教育,将我局干部职工的思想修养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在全社会树立质监部门“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行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