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体版
无障碍浏览
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魅力溧阳
政民互动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溧阳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2006年度工作总结
索 引 号:
014143408/2006-00001
主题分类:
其他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市外经贸局
产生日期:
2006-11-17
发布日期:
2006-11-29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
溧阳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2006年度工作总结
溧阳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2006年度工作总结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2006年度,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局全体工作人员紧紧围绕“加大有效投入,加快结构调整”的工作主题,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紧紧结合全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不断解放思想、强化措施,创新工作方法,狠抓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开放型经济的各项任务指标,取得了令人较为满意的成绩。
一、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一)利用外资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1—11月,全市协议利用外资4.0511亿美元,同比增19.9%,完成年计划的90.02%;预计全年协议外资将超4亿美元,届时可全面完成年度计划,较2005年增长14.29%。
实际利用外资12041.20万美元,同比增39.10%,完成年计划的80.27%;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将超过1.2亿美元,较2005年度增20%,目前,我市两个指标的完成进度,在常州市均名列前茅,有望全面完成市人代会和常州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今年我市利用外资工作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亮点。
(1)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在已批项目中,合同外资2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2个,1000万美元以上的有4个,300万美元以上的16个,总计合同外资18148万美元,占总量的52.1%。
(2)开发区带动作用强劲。溧阳经济开发区和天目湖旅游度假区主阵地、主窗口凸现,增势强劲。分别完成实际外资3086万美元和5107万美元,占总量的80%,进区项目规模、质量较往年均有很大提升。
(3)项目注册率高,资金到位迅速。据常州市工商局统计显示,我市新批项目绝大部分进行了工商登记,注册率在90%以上,列常州市第一位,并且资金到位及时迅速。开利地毯、布勒机械、金盛旅游、峰达置业、日日春农业、丰联置业、乐天温泉、华地百货、申特钢结构都是在审批设立后一个月内资金到帐,其中开利地毯、布勒机械和华地百货是全额到帐。当年审批当年到帐的实际外资数6194万美元,占总量的60.78%。这与往年资金到位迟缓、小额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对我市实际外资取得良好成绩起了决定性作用。
(4)全面均衡完成常州市下达的合同外资、实际外资序时进度,列常州市前茅,并创我市历史最好水平。值得一提的是3月份我市完成了实际外资3287.12万美元,创下了历史单月最高记录。
(5)利用外资方式形式多样,外商独资企业占主导地位(占70%),增资转股日益增多,外资并购渐成气候。如布勒机械、开利地毯就都是以外资并购方式设立的。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开利地毯完成并购后,已进入境外上市的冲刺阶段。
(二)外贸出口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全市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35200万美元,其中出口预计3200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3%和35.5%,出口完成年计划2.8亿美元的114.3%。
今年我市外贸出口的主要特点是:
(1)三资企业、生产企业出口额大幅度增长。三资企业实现出口14500万美元,比上年增18%;生产企业出口13500万美元,增85%.
(2)外贸企业出口稳定增长,达3000万美元,较上年度增-4.5%。
(3)出口企业不断增多,覆盖面不断扩大。2006年全市出口企业已发展到88家,比上年增加14家,增长率18.9%;至6月底,19个镇区均有出口实绩,消灭了出口空白镇,实现了外贸出口的新突破。
(4)骨干出口产品规模快速壮大,规模出口企业不断涌现。全市主要大类商品出口增幅较大,如化工产品出口8900万美元,比上年增7%;纺织原料及制品5000万美元,增7%;箱包5200万美元,增长33%。今年全市出口额超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40家,其中300万美元以上25家,500万美元以上15家,1000万美元以上10家,2000万美元以上4家,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加
(5)出口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主要国别增幅较大。2006年全市出口六大洲约70个国家。其中对日本出口5900万美元,同比增40%;美国3200万美元,同比增-12%;阿联酋3500万美元,同比增43%。
(三)外经合作快速增长
1—10月,新签外经合同额7849.55万美元,同比增59.96%,完成年度计划的135.34%;营业收入4478.45万美元,同比增38.89%,完成年计划的117.85%;2006年1—10月,新签合同额和营业额均已超额完成了全年度计划,为2007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预计我市全年新签外经合同额为8000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38%,比去年增60%,实现营业收入4300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13%,比去年增30.3%。
二、工作中的主要做法
(一)以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为动力,在提高行政服务水平、优化投资环境上狠下功夫。
结合我市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全局上下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对原属本局权限的审批审核项目进行了进一步的削减和调整,并全部移送到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办事程序进一步简化,所有需我局办理的事项随到随办,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没有出现过因我局的原因而延误项目进展的情况。全年我局共受理办件178件,按时办结率为100%,优质的服务得到了部门及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赢得了相关企业和群众的广泛赞誉。
(二)强化业务培训工作,力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年内我们会同有关部门举办了7次涉及到招商引资方略、外经及外贸政策和实务知识等内容的业务知识培训(讲座),各镇、开发区和有关企业的300人次参加。同时,我们还组织我市部分企业的近百名同志参加了常州市和省有关部门举办的培训班,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另外我们还专门组织人员编写了题为《外经贸知识读本》的小册子,对相关的外经贸知识进行了较全面的普及,较好地满足了企业和相关专业人士工作中对业务知识的需求。
(三)加强调查研究,实施分类指导,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为使日常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对平时的调研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通过加强调查研究,实施分类指导,全年共申报自营进出口企业31家,对其中专门人才较少的企业,我们采用“保姆”式服务方式。根据国家有关出口信用保险政策,今年我们还配合常州市有关部门为企业进行配套服务,同时申报了25家37个“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项目,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节约了成本。我们还为全市9家企业申报了春、秋季广交会及华交会摊位,推荐5家企业参加了国外举办的有关展销(览)会。通过与国家、省、市贸促会和国际商会的联系,及时向企业反馈各类参展信息,为其拓宽自营出口渠道提供条件。
(四)围绕“两个提升”工作目标,招商局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密切联系本地企业和相关镇区,设计更新了全市招商信息资料
全体工作人员密切跟踪联系我市的相关企业和部门,积极搜集第一手的企业经营资料和镇区开发数据。在各种资料有限的情况下,汇集了截至目前最为全面、准确的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完成了网络、多媒体、宣传册、项目册、地图、活页等三大类八个品种招商资料的设计制作,基本满足了网络宣传、招商会、客商考察等多种场合不同客商的需求。内容更新、设计精良的招商资料,较好地呈现了我市投资环境优势,清晰地描绘了产业蓝图,展示了我市良好的投资形象,得到了客商的一致好评,为全市各单位的招商引资工作夯实信息基础。
2、围绕常州和我市的年度计划,组织参与了多场境内外招商活动
(1)借助常州“走出去”宣传平台,积极参与境内外招商推介会。今年是常州市招商引资大张旗鼓对外宣传的一年,全年共组织了美国、欧洲、日韩、港澳等地十六场招商会,并协助常州外经局举办了“9·28”金秋科技经贸洽谈会。我们积极参与,抓住每个机会大力宣传我市的载体特色、投资优势,并热情邀请新老朋友们来我市考察访问。
(2)在组织参加常州本年度高密度活动的同时,招商局仍然根据本市情况,筹备组织本市境外招商活动。今年我们组织筹备了多次赴美国、日本、香港、深圳等地的招商会,并即将与美国亚洲协会联合举办城市推介活动。同时,我们还协助经济开发区和天目湖旅游度假区等单位组织筹备了多场在美国、日本、上海等地的投资推介会。
(3)热情接待各国客商,配合全市各镇区、单位的招商活动,接待了来自欧洲、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地的多批客商前来考察,在一如既往地做好热情接待的同时,不断探索如何提高洽谈的成功率,做好事前的了解、事中的接待和事后的跟踪等。同时,我们主动配合各镇区,为他们的接待工作出谋划策、提供人员、资料、信息协调等。
3、立足镇区协调部门服务企业,调研探索招商新方式
(1)服务企业,热忱为企业排忧解难。努力把握服务企业的宗旨,做好外资企业的“娘家”,致力于树立我市的服务口碑。在平时,不但热情接受企业反馈的意见,还能做到主动与企业联系,了解其经营的状况,为他们做好相关的协调工作。
(2)为镇区提供信息交流和支持的平台。今年,招商局继续深化在全市招商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投资信息捕捉收集和基础信息的支持为各镇区的招商引资工作提供应有的帮助。同时,聆听各镇区的工作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
(3)调研总结,推进我市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调研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面对高指标的压力,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在工作中注重与各部门互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并形成参考意见提供给领导。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今年以来,虽然我们在推进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周边县市迅猛发展的势头相比,总的看来还存在一些有待克服的问题与不足。
(一)在手在谈的大项目不足。超过3000万美元的大项目,特别是能形成产业链的工业大项目仍未取得突破。在已办项目中,房地产项目所占比重过大(约1/3多),工业项目偏少,而且在谈的项目信息源并不充裕,仍需各镇区、部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充实项目源。
(二)外贸出口上,出口产品结构欠合理,劳动密集型产品居多,高附加值产品偏少。2006年机电类产品出口比重还比较低,外贸企业的参展意识薄弱,外向开拓力度不强。全市现有出口企业88家,而参展企业不到10家,且基本上集中在少数几家企业。
(三)外经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成效不明显。我市大部分获权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不够,积极性不高,尤其缺乏一批适合国际市场需要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四)从事开放型经济的专业人才队伍力量相对薄弱,业务精、外语通,善于与外商谈判、周旋并能进行实质性谈判的人才紧缺。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