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体版
无障碍浏览
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魅力溧阳
政民互动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关于加强企业计量确认工作的通知
索 引 号:
主题分类:
其他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产生日期:
2015-10-28
发布日期:
2007-04-18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
溧质技监发[2007]23号 各生产企业: 计量确认是通过审核和提供客观证据对企业质量管理、经营管理、节能降耗和安全生产等生产经营活动中计量管理体系、计量保证能力的认可。这是政府为加强企业计量技术基础工作,推进科学管理,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推进现代化企业制度,促使企业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一项重要管理举措。目前国家主要推行计量体系认证、计量保证确认和计量合格确认三种形式的计量确认。通过计量确认获得认可证书是第三方对企业计量管理水平的先进性并实施有效计量管理的肯定,这既是企业计量管理工作的荣誉奖,也是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的有效证明。 根据《出口》、《关于在国家免检产品、江苏名牌产品、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及锅容管特设备等生产企业中加强计量基础工作的通知》及《江苏省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导则》等文件规定:凡申报或复评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的产生企业以及年耗能在5000吨标煤以上的企业计量管理应达到计量保证确认以上水平,并取得计量保证确认证书。凡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和锅容管特设备生产企业以及出口企业计量管理应达到计量合格确认以上水平,并取得确认证书。同时,2007年是我市为深入贯彻实施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以名牌战略推进“质量兴市”,争创“江苏省质量兴市先进市县”的关键年,计量 ..
关于加强企业计量确认工作的通知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溧质技监发[2007]23号
各生产企业:
计量确认是通过审核和提供客观证据对企业质量管理、经营管理、节能降耗和安全生产等生产经营活动中计量管理体系、计量保证能力的认可。这是政府为加强企业计量技术基础工作,推进科学管理,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推进现代化企业制度,促使企业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一项重要管理举措。目前国家主要推行计量体系认证、计量保证确认和计量合格确认三种形式的计量确认。通过计量确认获得认可证书是第三方对企业计量管理水平的先进性并实施有效计量管理的肯定,这既是企业计量管理工作的荣誉奖,也是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的有效证明。
根据《出口》、《关于在国家免检产品、江苏名牌产品、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及锅容管特设备等生产企业中加强计量基础工作的通知》及《江苏省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导则》等文件规定:凡申报或复评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的产生企业以及年耗能在5000吨标煤以上的企业计量管理应达到计量保证确认以上水平,并取得计量保证确认证书。凡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和锅容管特设备生产企业以及出口企业计量管理应达到计量合格确认以上水平,并取得确认证书。同时,2007年是我市为深入贯彻实施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以名牌战略推进“质量兴市”,争创“江苏省质量兴市先进市县”的关键年,计量确认工作是“江苏省质量兴市先进市县”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各生产企业应充分重视计量确认工作,为我市实施名牌战略推进“质量兴市”,争创“江苏省质量兴市先进市县”作出应有的贡献。
1.尚未开展计量确认或应通过计量保证确认而未进行保证确认的企业应高度重视计量工作,建立健全计量管理制度、配齐相应的计量设备、配备满足生产经营和管理需要的并通过培训具有相应资格的计量管理人员;认真制定计划,积极主动开展计量确认,努力提高计量检测能力和计量检测水平。
2.未通过计量确认的企业应按计量确认规范的要求,进一步健全计量测量体系,保持持续有效的计量管理体系,保证计量管理文件能有效执行;企业的内部审核员要对企业计量工作组织审核,并将审核结果报组织确认单位备案。我局将组织评审员对已通过计量合格确认的企业进行监督抽查,对发现达不到原确认要求的企业,责令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将吊销其计量合格确认证书。
3.2007年计量确认合格证书有效期将期满的企业应积极做复查准备工作,在有效期满前3个月内(已到期的企业应在5月20日前)必须向我局提出书面复查申请,经复查确认合格的将核发新证。凡有效期满不申请复查的一律吊销确认合格证书。
4.为提高企业内部的计量管理工作水平,建立完善的计量检测体系和计量保证体系,提升企业计量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及工作水平,我局将组织对各类企业的分管领导及计量管理人员进行计量基础知识、计量管理知识、计量法律法规、计量确认规范、企业内部计量检测体系的建立等业务知识的辅导,保证计量确认工作按计划顺利推进。
二〇0七年四月十八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