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溧阳市文化局2006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市文化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按照全市文化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心,厚文化基础,创文化品牌,抓文化重点,攻文化难点,创新思路,求真务实,全市文化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打造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继续推进
一是建筑面积3900平方米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新展览馆完成了征地、拆迁、设计、招标等工作,并于9月份开工建设,2007年初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同时做好布展前的准备工作;二是以图书馆、文化馆为主体的11100平方米的市文化中心完成了建筑施工图,并于2007年春节前完成招投标工作;三是按照省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天目湖镇、戴埠镇、别桥镇、竹箦镇、上兴镇等中心镇相继拟定了达标文化站建设规划;四是策划和布展了吴楚农耕文化园,吴楚农耕文化园是我市民资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先导。
二、创新载体,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一是广场文化效应显著。全年组织完成了人民广场主题文艺演出36场,其中有文化、体育、卫生、电信、环保、教育、国土、技监等15个部门参与了广场主题文艺演出,同时,每天早晚坚持为人民广场休闲人群播放音响,服务城区居民的文化活动,社渚、周城、南渡、竹箦等镇的广场文化活动富有特色,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营造了浓厚的和谐文化氛围。
二是在市政府金秋招商月期间,组织开展了全市第十八届群众文化活动周系列活动,其中举办的2006全市青年歌手大奖赛,影响面广,参加预赛的有122人,进入决赛的有20人,并评出了等级奖;组织了文艺队伍赴深圳政府招商演出;组织了书画作品提名展览,我市一批书画家的精品问世;举办了首届青少年艺术节,涌现出一大批青少年书画摄影、音乐舞蹈新作品,在校园、家庭和社会上引进广泛好评。
三是根据省政府农村新五件实事的要求,市政府全面启动了文化三送工程。2006年下半年,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市政府办公室转发了市文化局、市财政局《关于开展送电影送戏送科普图书下乡工程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全市各镇(区)政府十分重视,认真组织落实,各镇(区)文化站长和电影公司、剧团、图书馆认真负责,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全市17个镇、312个行政村的农民群众免费看电影、看戏、看科普图书,由于三送经费由市镇两级财政四六承担,确保了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每镇每年演4台大戏,新增村级流动图书服务点(农家书屋)16个。目前,全市建有66个流动图书服务点,全省“书香工程”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并在全省推广了我市的成功经验。
四是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活动的文化任务。策划创作了2006新春团拜会的文艺演出,组织拍摄制作了献给市第十次党代会画册《党旗下的辉煌》,组织了全市城乡建设十五成果图片展览等,受到较好评价。与此同时,我们还认真组织了春节期间送戏、送电影、送书、送春联系列活动,为前马、竹箦等老区农民送文化,完成了100场优秀电影城乡公益放映活动,组织了“新四军在溧阳”为主题的 30个图文版面进校园巡回展览,为学生提供爱国主义教育平台,组织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中学生暑期影评,1万多名中学生参加了活动,开展了“红读”征文活动,《人民画廊》刊出11期主题宣传图文,《溧阳文化》编辑发行12期,发送至市各部门、各镇、各行政村。
五是镇(区)农村文化工作有亮点,有特色。全市各镇区党委政府把文化建设当作民心工程和良心工作,各镇区文化站有工作目标、有岗位责任。社渚镇的民间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傩文化-跳幡神已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天目湖镇创新旅游文化,镇村文化阵地内容丰富;上黄镇、南渡镇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设施的功能,为农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溧城镇依托社区居委会,文化团队建设活跃;埭头镇整合文化市场,规范经营行为;竹箦镇培育乡土文化,逐步形成一村一景,一组一画,棠阴村文艺表演队,太平锣鼓队,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参加市里比赛获奖,前村的舞狮队,南旺村的龙船队是民间文化的一个特色项目;上兴镇东堂村、别桥镇前王村等,利用闲置房屋,多方筹措资金,建起了村文化设施;竹箦镇与企业联办书画、体育比赛,走文企双赢之路。
三、积极组织文艺创作活动
市锡剧团创作排练了一台以未成年人禁毒教育为主题的音乐剧《心灵的震撼》,在全市中小学巡演并赴上海演出200余场。做好宣传溧阳历史人文的电视专题片《古邑史话》的拍摄工作,目前外景拍摄已基本完成,正抓紧做好后期制作工作。举行了2005年度全市文学艺术成果奖颁奖仪式,68位作者和2个集体荣获政府奖,并给予表彰奖励。全年全市有百件(人次)以上作品在市级以上发表、展出、获奖:清安小学的舞蹈《墨趣》、秦俊杰的《牵手》获2006爱我中华全国第三届校园音乐、舞蹈比赛特等奖;城北幼儿园的舞蹈《金壳儿银宝宝》获江苏省第七届五星工程奖银奖;王建林的篆刻作品《水西村》、《自强不息》等10枚印章入选“中国知名书画家邮票”并由国家邮政局公开发行;我市青年文学爱好者葛水平的中篇小说《守望》分别在《中国作家》和《中篇小说选刊》上发表;史解元的中国画作品《霜晨》、《雪山低头》分别在第二届中国农民书画展和“伟大征程——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中国美术书法大展”中获三等奖,作品被军事博物馆收藏;段贵卿的工笔画《清露》入选江苏省工笔画作品展;朱富平出版个人美术作品画册;朱国平荣获2006中国书坛青年百强榜十佳,并有作品入展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书法作品《孙子兵法》获江苏省五星工程银奖;杨奇时诗作《苏北大平原》发表在《文化月刊》、王苏阳的小说《三重奏》发表在《雨花》杂志;市文化馆黄晖的作品在第二届中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中获二等奖;王晓云、谢全寿分别有摄影作品在上海国际影展中入选和获奖;冯小琴家庭参加央视“神州大舞台”才艺表演,取得好成绩。另外今年还组织了全市书法作品展览,展出100多幅书法新作品;举办了溧阳金坛书法联展,80位作者的书法作品交流展示;组织音舞主创人员创作新节目,参加常州市级有关赛事;组织论证了以史贞女为题材的古装戏。
四、规范管理文化市场
一是会同公安等部门召开了全市娱乐场所经营负责人培训班,认真学习了国务院3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文化、公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对新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进行了讲解和剖析,从而使广大经营业主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的贯彻实施。培训后,集中力量对全市的娱乐场所进行了重新审核登记,包括场所内的从业人员都统一登记在册,同时统一制作了未成年人禁入和限入标志,以及从业人员工作标志发放给经营场所。二是大力加强演出场所管理。根据省文化厅文件精神,4月1日前对演出场所要重新审核登记,取消原有的《演出场所经营许可证》,并换发备案证明。及时召开了全市演出经营场所负责人会议,宣讲有关政策要求,并根据文件精神和条例规定统一换发了备案证明,同时再次重申每场演出必须办理申报手续,经同意后才能演出。加大了对大棚演出的管理力度,坚决杜绝淫秽色情演出活动和其它无证照演出活动。全年取缔无证照大棚演出点3个。三是集中整治网吧场所。《全省网吧“百日整治”行动方案》出台之后,我局根据我市实际情况,联合公安、工商、教育、关工委等部门制定了《溧阳市“网吧”百日整治行动方案》,成立了协调整治领导小组,并通过电视台向全市网吧业主发出了一封杜绝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公开信,同时,又召开了全市网吧业主动员大会,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状,促使全市网吧业主能够依法、合法、守法经营,对违规经营者予以重处。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网吧经营秩序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四是深入开展“反盗版百日行动”。省新闻出版局《关于开展2006年反盗版百日行动的通知》下发后,我局严格按照十部委的《通告》要求,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反盗版百日行动。首先制订了《溧阳市反盗版百日行动工作方案》,具体部署这次“百日行动”中的工作任务与目标。其次召集全市经营音像制品和计算机软件的业主召开“反盗版百日行动”动员大会,向他们宣传《公告》精神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要求经营业主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开展自查自纠,并与经营业主签订了《反盗版百日行动目标责任状》。第三加大稽查力度,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对出版物市场进行联合执法行动3次,单独检查多次,在此期间共出动人员450人次,检查摊点800多个,收缴盗版制品5万余盘(张)(包括业主自动上缴的2万张),依法立案2起。
在2006年行政执法过程中,共立案查处各类违规经营案件115件,没收盗版音像制品5万余张,其中涉嫌政治、淫秽内容的700余盘,收缴盗版书刊5000余册,收缴赌博型电子游戏机(电脑板)40多台(块),罚没款40万余元。有力的打击了不法经营行为,规范了文化市场经营秩序,为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创造了条件。
五、依法保护管理文物
一是协助完成了“神墩遗址”的第三次发掘工作,发掘面积达600平方米,清理墓葬252座,婴幼儿瓮罐葬16座,房址10座,灰坑90个。同时还发现了良渚文化墓葬9座、早商时期灰坑2个。出土了大量的玉器、陶器、石器和动物标本,填补了太湖流域西部古文化的空白,对深入研究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分布范围、面貌特征、交流传播和变迁过程等具有重要意义。二是经省政府公布我市又新增2处省级文保单位——中华曙猿化石地点和史贻直墓;经市政府重新核定调整公布了39处市级文保单位及保护范围。三是文物抢救性发掘方面,在南渡镇和天目湖镇,清理出土有一定价值的古剑、古铜镜、古钱币等文物若干件,在溧城镇征集到清乾隆年间溧阳知县刘恩训撰写的碑刻一块,在高静园施工中发现清嘉庆年间的《 元教授林公殉节处》碑刻一块。四是完成市级文保单位“太平桥”和“进士坊”的维修保护工作及“贞女祠”电路照明改造工作。五是制作了文物保护知识图文巡回展览,先后在周城、竹箦、绸缪等镇村和机关、学校展出,参观人数达4000人次,收到较好的宣传效果,为宣传第一个“文化遗产保护日”,制作了32幅大型宣传标语在市区主要街道悬挂。六是组织开展田野文物普查工作,明确了全市文物的分布现状,完成九五全国十大工程《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卷·溧阳分卷》的终稿和点图工作。七是依法对市级文保单位“铁木厅”改变用途违规开设茶座进行查处。
六、加强和改进了作风建设
全系统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和法规,注重抓好思想政治和组织建设,强化行政效能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高了为基层服务和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市文化馆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活动,较好完成了工作任务。市图书馆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为建好村图书流动服务点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市影剧公司凝心聚力,努力开拓电影市场,确保事业稳定发展,并圆满完成市第十次党代会和两会的保障工作。市锡剧团克服困难,创作剧本,排演新戏,并积极送戏到农村。水西纪念馆树立形象,拓宽思路,较好完成了重要接待任务和大批学生的参观。各镇文化站都能根据本镇实际,配合中心,开展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市文化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镇村文化设施比较薄弱,镇区财政投入不足,文化队伍专业性亟待加强,精品力作不多,文化市场管理体系不够健全;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较慢,规模偏小、总量偏少;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这些问题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