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体版
无障碍浏览
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魅力溧阳
政民互动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溧阳市文化局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要点
索 引 号:
014143563/2008-00090
主题分类:
其他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市文化局
产生日期:
2008-11-05
发布日期:
2008-11-14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
文化局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要点
溧阳市文化局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要点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文化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全力打造城乡和谐文化,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全面推进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建成了市文化艺术中心。由市财政投资6000万元,由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市文化艺术中心(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文物展览馆等),占地面积24亩,建筑面积15600平方米,整体建筑的设计思想是:具有江南文化元素的现代建筑,体现公共文化产品节能、方便、实用的设计理念。2008年9月28日举行落成典礼并以全新面貌对外开放。市文化艺术中心具有为市民提供图书报刊阅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文化遗存展示、文化艺术展览、文化专业辅导、文化娱乐演出等多项公共文化服务。
为了确保该工程按序优质建设,由市纪委牵头,成立由监察、检察、财政、审计、文化等部门组成的工程监管小组,按规定程序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彻底改变了市图书馆、文化馆的用房破旧面貌和短缺服务功能,是溧阳文化标志性的建筑,是溧阳文化辐射城乡的基地,是溧阳人民拥享文化的乐园。
二是完善了社渚文化站,搬迁了南渡文化站。竹箦文化站1000平方米事业用房,年底完成工程主体。溧城镇文化站借助高静园600平方米建筑用房,开设了图书阅览、展览展示等文化功能,并成为市图书馆分馆,方便老城区读者。戴埠文化站3100平方米事业用房已经进入内部装修,争取春节期间开放。到今年底,全市10个镇文化站事业用房全部达省标以上,并具有省标的文化服务功能。
三是村级文化设施逐步推进,文化服务项目不断增加。全市建成月以流动图书服务室为主体的村级多功能文化活动室96个,约占全市行政村的三分之一,其中26个属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项目。
二、高效完成全市重要文化活动任务
一是精心组织“一村一品”国际研讨会的文化活动。为了在国际性会议期间展示溧阳的文化品牌,营造溧阳的文化氛围,丰富城乡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市文化局组织了第20届群众文化活动周系列活动。在吴楚农耕文化园,社渚镇蒋塘大马灯欢天喜地迎接中外来宾,柬埔寨王国副首相兼内阁办公厅大臣索安与马灯队表演农民亲切握手;市锡剧团在古戏台表演的传统古装戏曲以及竹林内、观景台的古筝表演,吸引了与会代表欣赏。在山水园广场,社渚镇嵩里村的跳幡神和别桥镇的舞龙灯,表达祈福求安、风调雨顺,日本国前首相春山富市等观看表演时大加赞赏。位于天目湖国际饭店的“一村一品”展览广场,溧城镇的泓口丝弦、史式八卦掌的精彩表演,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好评。在天目湖宾馆,举行了“一村一品”成果----天目湖砂锅鱼头品尝仪式,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和日本国前首相春山富市等为之揭封。在市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了以溧阳“一村一品”为主题的系列展览,展出了200件少儿书法优秀作品,作品有的讴歌溧阳的今天,有的书写溧阳的古诗,件件作品显露天真烂漫,件件作品蕴涵艺术天赋;展出了100多件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参观展览的我市领导和市民络绎不绝。同时,市文化局还广泛征集资料,编印宣传溧阳的画册。
二是围绕2008年30项政府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文化惠民工程。市图书馆新增村做流动图书服务室(农家书屋)18家,新书流转3万册次,到年底,全市共建成92家;市锡剧团复排二台古装戏,精排校园剧,提升演出质量,开拓演出市场,把优秀的戏曲送到农村、社区和校园以及赴上海等外地演出,全年完成演出350场,其中为农民送戏完成80场;市影剧公司认真落实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工作,今年组织片源62部,优化农村放映队27个,全年完成放映农村电影3716场。全市城乡完成广场主题文化活动100场,其中市文化馆完成城区广场主题文艺演出33场,镇文化站完成当地广场文化活动67场,社渚、天目湖、南渡等广场文化形成特色品牌。文化惠民工程,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营造了浓厚的农村和谐文化氛围。
三、丰富多彩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组织了群众文艺创作评比活动,全市有160余位作者申报了200余件文艺作品,经市文艺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对照市政府《关于溧阳市文学艺术成果奖评选办法》文件精神评定,并报市政府批准,69位作者荣获2007年度文学艺术成果政府奖并举行了颁奖。
市文化馆组织了市委、市政府举办的新春团拜会文艺演出,组织了改革开放30周年全市文艺汇演,组织了“生态溧阳”摄影比赛,组织创作节目参加常州艺术节音舞比赛,取得了较好成绩。搬迁新馆后,以崭新的服务功能,举办了《文化溧阳2008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溧阳市书画作品展》以及科普展示等系列展览活动,共接待参观者5000余人次。组织了400余名学生的书画考级,《溧阳文化》出刊12期,人民画廊展出12期。
市图书馆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全年馆内接待读者10万余人次,搬迁新馆后,已接待各类读者30000余人次、新办借书证2000余个,采编新书超过1.3万册,其中地方文献517册,订购报刊杂志680种,举办了“红读”征文、“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我与北京奥运”等主题征文活动。溧阳文化网站点击已超过60万次,成为溧阳文化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
陶希晋陈列馆于9月27日开馆,并举行了隆重的铜像揭幕仪式,陈列馆以图片、文字、实物、影像等不同的载体,全面展示了我国当代法学家陶希晋一生的光辉历程。溧阳文物展览馆展出了从远古到近代各个时期282件实物藏品,体现了我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自开放以来,接待参观者6000人次。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举办了百名将军书画展,全年共接待参观者达8万人次。人民电影院和大众影剧院积极组织文艺演出活动,全年演出200多场次。市文化艺术中心小剧场举办了6次专题文艺演出,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各镇文化站都能根据本镇实际,配合中心,开展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样式,贴进生活,贴近群众,贴近社会,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与好评。
四、防治并举有效管理文化市场
一是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召开了以整治文化市场为专题的联席会议,调整了我市文化市场管理领导小组和扫黄打非领导小组成员,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全面部署了文化市场管理的工作任务和具体要求。二是分门别类多次召开了全市文化市场经营场所负责人会议,宣传文化市场安全生产和阶段性整治的意义和要求,并与经营业主签订了守法经营责任书。全年共有600余家(人)次参加培训和会议。三是深入推进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根据上级要求,对事项清理、集中办理、办理时限、政务公开、跟踪服务等审改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保证我局11个行政许可项目全部进中心办理,全部事项按要求比法定时限压缩60%,减少流程,提高效率。四是做好全市电子游戏机场所的普查工作。开展了全市游戏机经营场所普查工作,做到表格填写规范,数据汇总准确,普查不留死角,并于6月底按时上报了我市全部43家电子游戏机经营场所档案。五是认真做好“平安文化娱乐场所”、“平安网吧”的创建工作。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加强娱乐场所和网吧的管理,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配合公安、消防等部门严厉打击“黄、赌、毒、娼“等犯罪行为,严格落实消防等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娱乐场所和网吧的治安状况良好。六是开展文化市场集中整治月活动。制订了《溧阳市文化市场集中整治月行动方案》,集中整治月开展期间,进一步加大了对盗版音像制品,游戏经营场所法定节假日外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及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超时经营的查处力度,确保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得到了进一步好转。七是开展集中收缴非法音像制品行动。开展联合执法,加强巡查和突击检查力度,加大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处罚力度,在集中收缴行动开展期间共收缴非法音像制品5万余张,并于“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在常州对收缴的非法音像制品进行了集中销毁。八是开展校园周边文化经营场所专项整治。重点检查乡镇中小学周边次健康书店、网吧、游戏厅,专项行动中共出动稽查人员50余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80余家次,收缴次健康书籍130余册、收缴赌博型游戏机16余台。立案查处违法违纪经营案件3起。九是抓好文化市场安全生产工作。积极配合市消防大队对文化娱乐场所内的通道是否通畅、应急照明是否达标、灭火器是否有效、是否有消防部门发放的《消防审核意见书》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并逐一做了登记,对于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不能当场整改的责令限期整改,对于严重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一律移交消防部门从严处理。排查中共出动检查人员180余人次,排查公共聚集场所223家(次),依法查处3家不合格场所,1家被责令关闭。
今年以来,共检查文化市场经营场所830余家次,出动检查人员900余人次,收缴盗版音像制品5万余张,收缴赌博型游戏机(电路板)100余台(块),立案查处违规经营案件97件。
四、切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一是全面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立了市文物普查工作组织机构,建立了市、镇和村三级普查工作联系机制,购置了相关仪器和设备,实地调查了全市各地219处文物点,其中复查了190个不可移动的文物点,新发现29个不可移动的文物点。登记上报已经变动的市级文保单位。二是加强地面文物保护。新建了六处市级文保单位的石质保护标志牌;对新增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史贻直墓”和“中华曙猿化石地点”划定了建设控制地带并上报;继续完善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档案工作。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做好国家级文保单位的申报工作,“凤凰园古建筑群”、“神墩遗址” 做好省级文保单位的申报工作。与南渡镇上吴村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贞女祠”维修保护工作,与溧城镇共同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合剌普华墓”围墙铁门作了进一步维修加固;与天目湖镇协调蔡邕读书台遗址保护事宜,树立“溧阳市历史文化遗址保护点”的保护标志牌,解决了竹箦镇中梅村对外承包土地上的土墩墓群的保护问题。三是做好文物藏品整理保护工作。精心挑选库藏文物近百件,请省鉴定专家组鉴定等级;逐步建立文物藏品电子档案,规范文物藏品的管理,完善文物三级品藏品档案;接收南京博物院神墩遗址考古队移交的神墩遗址出土文物558件,丰富了我市的文物库藏;收回了借藏于常州博物馆的四件一级文物和一件陶朱雀复制品;接收清安派出所收缴的被倒卖的文物24件。全年共发掘、收缴和征集各类文物686件,接受15位文物古玩收藏爱好者捐赠的43件文物。四是做好考古发掘工作。配合上兴镇派出所处理一起盗墓案件,抢救性发掘西汉墓葬一座,出土陶壶、陶瓿、陶罐等文物6件,协助该所做好收缴的1件汉代陶壶的鉴定工作,并将7件文物逐一清洗拼对、修复完整。积极配合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做好宁杭铁路工程沿线的考古调查工作。五是精心做好文物展览馆的布展工作。认真编制布展大纲,精心挑选各时代代表性文物藏品,高质量地完成了展厅的布展工作,收到了良好的展出效果。及时制定了《文物展厅安全保卫工作制度》等。六是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做好文物保护宣传工作,提高全市干部群众的文保意识。七是继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本着“挖掘、整合、打造、提升”的原则,详细普查我市“非遗”现状,构建“非遗”文化“一村一品”项目。继续选择一批具有溧阳地域文化特色的“非遗”申报省、常州市级“非遗”保护项目,重点整合民间音乐《泓口丝弦》、民间鼓乐《戴埠太平锣鼓》、民间舞蹈《蒋塘大马灯》等,积极申报省级“非遗”项目。
五、凝心聚力转变工作作风
一是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系列教育活动。认真总结分析局机关、直属单位和各镇文化站的作风建设、业务建设,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措施,转变工作作风,优化服务质量,提高行政效能,确保市委、市政府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全市文化建设顺利推进。二是认真做好信访接待处理工作,对群众反映文化市场管理中的一些情况和问题,做到件件有答复,件件有落实,维护了社会文化的安定。三是通过网络做好文化信息公开和文化信息保障工作;完成“三清一绿”挂钩村结对帮扶工作任务;全系统积极为抗震救灾捐款107950元。
2009
年全市文化工作要点
一、加快村级文化设施建设,以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每村建有100平方米文化活动室,全年完成100个村。
二、强化市文化艺术中心服务功能。市文化馆、市图书馆要做好功能开发利用,真正成为辐射城乡的文化基地,实现国家一级馆目标。
三、加强村级文化惠民服务,优质高效推进“文化三送”,各镇文化站要巩固发展民间文化团队,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构建新农村文化建设新领地。
四、组织全市城乡广场文艺演出100场,其中人民广场完成35场。
五、加强文化产业化建设,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确保文化市场繁荣有序。
六、继续挖掘保护和整合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七、树文化形象,扬文化风采,努力建设一支作风过硬、业务求精、服务优质的文化工作队伍。
溧阳市文化局
二○○八年十一月五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