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各镇人民政府、市各办局、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切实提高防洪抗灾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确保城乡防洪安全,根据省、市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对2009年度全市水利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2009年度全市水利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动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实现“两个率先”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为总体目标,加大力度,加大投入,加快建设,着力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圩堤达标、农村河道疏浚整治、丘陵山区水源工程、重点水利建筑物更新改造等工程建设,切实提高农村水利的防洪排涝、水资源保障和水生态保护能力,为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良好安全的水环境。
二、目标任务
根据先急后缓的原则,今冬明春加固圩堤 55.7公里、土方61万方;疏浚市、镇河道 14条、34.2公里、 55.8万方,村庄河塘清淤整治整村推进130个村、疏浚河塘1130座;实施水库除险加固 11 座;新建、整治塘坝 157座,增加蓄水库容121万方;改造千亩以上圩圩口闸8座、进水涵7座, 改造圩区灌排泵站及丘陵山区抗旱站20座。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快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进程。沙河水库和团结等7座小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已经开工建设,大山口等水库的除险加固项目即将批复,各相关镇(区)和市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严格建设程序,规范行业管理,加快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建设进程,确保计划任务的顺利完成。对2008年度组织实施的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要抓紧做好各项扫尾工作,确保及时验收。要加快大溪、前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协调衔接和前期准备,确保及时开工建设。
(二)进一步推进圩堤达标建设。把解决千亩以上圩外河内塘、超高不足、堤身单薄等险工问题放在突出位置,整体推进圩堤达标建设。高度重视主要运输河道堤防塌方对防汛工作的影响,想方设法做好消险工作。各有关镇(区)和市各有关部门要创造条件,继续加快骨干河道堤防消险护岸工程的实施进程,切实提高圩堤标准和防洪能力。计划完成圩堤建设55.7公里。
(三)继续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各相关镇要从解决丘陵山区水源紧缺问题的实际出发,精心做好塘坝布局规划,继续加强塘坝建设和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按照小塘改大塘、浅塘改深塘、死塘改活塘和发展当家塘的办法,加强塘坝等水源工程建设。今冬明春计划新建、改造塘坝 157 座,增加蓄水库容 121万方。同时,各有关镇要精心组织,加快实施5万方以上塘坝达标工程,保证塘坝安全。对2—5万方库容的塘坝达标整治,要及早调研,制订建设规划。
(四)全面完成河道和村庄河塘清淤疏浚规划任务。二轮农村河道清淤经过前2年实施,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今年是实施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的第三年,也是完成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各有关镇要严格按照溧政发[2007]177号文件要求,将最后一年计划任务进行逐一落实,并迅速组织实施。全市计划完成河道清淤疏浚14条、长34.2公里。同时,要按照整村推进的要求,加快推进村庄河塘清淤整治进程,全市130个还没有实施整村清淤的行政村,要全面完成推进工作,力争提前一年完成村庄河塘整治的总任务。各镇要结合农村“三清”工作,把河道、村塘清淤疏浚整治与圩堤加固、水系沟通、土地复垦、两岸绿化、整治环境等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一举多得,多方受益,体现水利的多重效益。要高度重视河道长效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农村河道长效管护机制,落实措施,加强管理,巩固清淤整治成效。市将对考核合格的镇(区)进行适度的奖金补助。
(五)加快实施农田水利建筑物更新改造工程。各镇(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摸清家底,按照轻重缓急,依据“划分事权、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多渠道筹集资金,切实加大投入,加速开展圩区圩口闸、进排水涵洞、排涝站及山丘区的抗旱站、大塘坝配套等重点水利建筑物工程的建设,市级财政继续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补助。计划改造千亩以上圩圩口闸8座、进水涵4座、圩区灌排泵站及丘陵山区抗旱站20座。要通过“民办公助”的形式,加强对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投入引导,鼓励农民加强田间配套、沟渠清整,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六)加快实施水源地环境整治工程。要从确保全市人民饮水安全的高度出发,高度重视水源地保护治理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的落实。天目湖水源地的保护治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天目湖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动方案》(溧委发[2006]55号)文件要求执行。其他有生活供水任务的水库,受益镇和水库管理单位要切实加强保护,落实有效的措施,维护和改善水质条件。至今还未用上自来水的村组,要结合水源工程,加强村民集中取水水源建设,同时要加快自来水接通步伐,确保群众生活用水安全。
(七)加快实施城镇防洪工程建设。要加快城市洼地治理,推进城市地下排水管网的改造进程。新建区要按照已批准的城市防洪规划,加强防洪设施的建设配套。高度重视城乡结合部水系沟通疏浚,确保水系畅通。工业园区要按照“洪水挡得住,涝水排得出”的要求,尽快恢复沟渠、堤防工程防洪排涝功能,畅通内外河道水系,疏通管道排水系统,提高防洪排涝泵站管理水平,增强园区防汛抗灾的应急能力。中心集镇要加快组织实施集镇防洪、除涝、治污工程,使集镇的防洪除涝标准和水环境质量有明显提高。
与此同时,各镇要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丘陵山区的综合开发,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节水灌溉、中低产田改造和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等工程建设。
三、主要措施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各镇要切实加强对冬春水利建设工作的领导,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确保人员、时间、精力、资金、项目、机械全面落实。要强化督查考核,围绕年度水利建设目标任务,将完成工程项目建设任务的好坏纳入到对各级干部的考核内容之中,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做到定项目、定工程量、定标准质量、定完成时限、定责任人、定考核评比奖惩措施,并进行定期检查督促,确保水利建设按时序推进。
(二)强化管理,确保质量。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施工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和工程质量管理,进一步完善落实“建设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保证、质监部门控制、政府部门监督”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效益的发挥。
(三)创新机制,确保投入。水利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各级政府要担负起公益性工程投资主体的责任,加大财政投入。要按照公共财政有关要求,调整支出结构,千方百计增加预算内资金对水利的投入,保证可用财力的2%-4%用于水利建设。同时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机制,认真落实和具体规范“一事一议”政策,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民投工投劳投资进行农村水利建设。要大力倡导社会投资兴水,按照“谁受益、谁建设、谁经营、谁投资”的原则,运用市场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建设及管理。
(四)广泛发动,掀起高潮。进一步统一全市干部群众对搞好冬春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利用召开会议和新闻媒体宣传等形式,及时把今冬明春水利建设的目标、任务、要求到户、落实到村、到人,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掀起全市冬春水利建设的热潮。
(五)强化配合,形成合力。继续实行市机关各部门挂钩乡镇定圩定库包干责任制,加强对水利建设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并在舆论和物质上给予尽可能的帮助和支持,形成全市上下共同推进水利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
附件:今冬明春农村水利建设计划表
2008~2009年度农村水利建设任务表.xls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