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体版
无障碍浏览
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魅力溧阳
政民互动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市农林局2OO9年工作重点
索 引 号:
01414358X/2008-00052
主题分类:
其他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农业农村局
产生日期:
2008-12-24
发布日期:
2008-12-25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
市农林局2OO9年工作重点
市农林局2OO9年工作重点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计划
2009年,全市农林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动力,把推进农村发展机制体制创新作为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灵魂,充分发挥“一村一品”国际研讨会在溧阳胜利召开的后效应,重抓高效农业规模发展、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三大块工作,承上启下,统筹兼顾,开创现代农业建设新局面。
(一)稳定发展优质粮油生产。布局种植小麦20万亩、油菜30万亩,巩固60万亩水稻生产规模,优良品种辐覆利用率达90%以上,适用新技术推广覆盖率达90%以上,力争粮油单产再上新台阶。其中,进一步深化“粮食高产创建率”活动的开展,建立一批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示范带动基地,确保全市建立优质水稻生产基地50万亩,基地化率达80%以上,完成2万亩中低产粮田的工程和技术改造。巩固“率先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县(市)”成果,拓展农机推广领域,在设施农业、水产、植保方面加大力度,力争全市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集聚快速发展。突破农业发展体制障碍,孕育有利于高效农业规模化加快发展的动力机制,充分发挥具有比较优势的园艺业、养殖业、观光农业三大重点产业的增值优势,调优规划布局,精心构筑三大产业集群。力争新增高效农业3万亩以上,其中重点突破设施农业,新发展溧城镇大林村、马垫村和别桥镇后周3个千亩设施栽培基地,力争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万亩以上,全年建成高效农业总面积42万亩以上,其中亩纯收入在0.5万元左右和1万元左右的比重明显提升,全市百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和百个“一村一品”专业园的发展基础和拓展张力进一步强化,高效农业在农业内部增收中的比重提升至65%左右。
(三)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继续开展农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制(修)订和“三品”论证,力争通过3件以上的省标验收和15只以上的“三品”认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力争全年新增标准化基地面积5万余亩,其中新增省级标准化示范基地1个、常州市标准化示范基地2—3个。重抓农产品质量监管,力争全市农产品生产全程信息记录备案率和完善率达80%以上。重抓投入品监管,力争各种禁投品、限禁品等到基本控制。实施品牌战略推进,主打“天目湖”牌,整合小品牌,培育新品牌,力争天目湖砂锅鱼头成功申报中国名牌产品,新增常州市以上名优农产品25只左右,力争使各类品牌农产品贡献份额提升至70%以上。
(四)培优和提强农业发展的市场主体。充分发挥我市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典范作用,创新开发建设的机制体制,盘活各种要素,展示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全新风貌。确立10个左右农业龙头企业、10个左右现代农业园区和10个左右农民专业合作社,从项目、技术、人才、政策、宣介等方面予以示范配套扶持,力争新增1-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新增5000亩规模园区1个、千亩以上规模8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15家,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的比例提升至35%左右。进一步发挥苏浙皖边界市场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在产品集散、信息集聚、价格形成中的作用,加快农产品销售进超市和外向拓展步伐,重视展销载体建设,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发挥好势头良好的农特产品专卖窗口作用,推进集农产品生产、加工配货和贸易于一体、有机衔接产地与销地市场的现代物流业发展。
(五)着力推进农业的生态化和生态的产业化发展。切实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责任制的落实,紧紧围绕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目标和创建生态市工作目标,多措并举,强化推进,为顺利完成“十一五”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用好农业污染源普查成果,大力实施化肥减施工程、农药减施工程、池塘清洁养殖、规模畜禽养殖场整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粮油作物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力争全年化肥用量降低3%;大力推广低毒低残高效农药,不断提高重大病虫草害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力争全年农药用量降低3%;推广应用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12万亩,实施循环水养殖技术6万亩、示范微孔管增氧技术5万亩;全市29家规模养殖场排污物得到有效治理,其中6家实施沼气工程治理,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提升5个以上百分点;推广秸秆还田30万亩次,秸秆氨化、青贮利用200万公斤,新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户300户。完成绿化造林2万亩,开展村庄绿化达标村建设100个。推进农业生态产业化发展,树立环境资源化的理念,改变农业纯物化生产的观念,把生态元素注入产业链条,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良性互动,拓宽休闲观光农业的精品化道路,牵动全市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外向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