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体版
无障碍浏览
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魅力溧阳
政民互动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溧阳市卫生局2003年工作总结
索 引 号:
014143555/2008-00096
主题分类:
其他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市卫生局
产生日期:
2003-12-29
发布日期:
2008-03-26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
溧阳市卫生局2003年工作总结
溧阳市卫生局2003年工作总结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卫生系统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围绕全省卫生工作会议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力争“两个率先”为动力,以改革、发展为主线,以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宗旨,加快推进卫生现代化建设步伐,大力实施科教兴医战略,继续深化农村卫生工作,不断强化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特别是在抗击非典型肺炎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工作中,卫生系统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高度的凝聚力,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意识。
(一)全力以赴防治非典型肺炎
去年春季,市卫生局按照中央、省、市的统一部署,动员全系统干部职工,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坚定不移地打好防非战役。组建了由局领导担任组长的预防控制组、医疗救治组、专家组、物资保障组、督查组、新闻联络组和办公室等工作小组,制定了一系列控制预案、监测和救治方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治体系建设规划等,明确工作职责、健全指挥体系、强化保障措施。在市防治非典指挥部的组织指挥下,以切断非典传染源为抓手,与各镇(区)联手联动,着力在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上下功夫。同时,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内部预警、信息反馈和处置等,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抗非期间,设立发热门诊26个,指定定点观察医院1家,配备专用救护车辆2辆,投入防非资金1000多万元。建立例会报告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发放宣传资料100余万份。组织各类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开展应急模拟演练,建立了融指导、协调、执行、监督为一体的监督管理网络,为我市非典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作出了不懈努力。下半年,非典防治工作转入常态后,我们继续完善防治方案,落实长效措施,加大投入,建立了全系统以疾控中心为龙头的延伸到每一个乡镇卫生院的信息快速反应网络,健全了应急机制,卫生系统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不断增强。
(二)精心组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卫生镇村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在国家卫生城市十大标准中,涉及卫生系统的有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健康教育、公共卫生和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及城区除四害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将创卫工作作为对卫生系统综合协调和作战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作为展现卫生系统形象、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的一次良好机遇,一方面,我们积极主动做好上下衔接,全力会同市创建办抓好面上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另一方面,全局各直属单位以创卫工作为己任,认真履行职责,全面发动,全力以赴,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明确了“一把手”负责制和一级抓一级的奖惩制度,采取扎实有效的方法,集中人员、集中时间,狠抓软、硬件建设,在创卫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五小行业”整治、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防治、单位卫生和除“四害”方面成效卓著,使我市先后顺利通过了省级及国家级调研、考核,为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同时,做到城乡联动、镇村联动,切实加大镇村创建工作力度。市爱卫办强化对创建卫生镇村工作的培训、指导和检查督促,各创建镇也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对照标准、认真发动,从而使创建工作又有新的突破。戴埠、埭头、上黄、别桥四镇通过省卫生镇考核验收;新昌、后周两镇通过常州市卫生镇考核验收,被命名为常州市卫生镇;南渡镇联盟村、上黄镇周山村、洋渚村等8个村通过省级卫生村考核验收,被命名为江苏省卫生村。
(三)继续深化各项卫生改革
1、积极推行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改革。
根据市政府出台的《溧阳市卫生系统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会同财政、体改、人事等五部门研究出台了《溧阳市卫生系统医疗卫生机构产权制度改革实施细则》,就改制范围、改制形式、改制操作程序、具体问题规定等方面作了明确。根据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迅速制订了改制计划,在全系统进行了广泛宣传发动,目前,在全常州市已率先基本完成了茶亭、殷桥两个分院的改制,市二院及其他4个分院的改制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
2、
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机制改革
。进一步推行、完善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全面实行以责、权、利三者相结合为主要内容的院长三年任期目标责任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为拉开分配档次,真正做到工资、奖金向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倾斜,出台了《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全面实行了绩效工资。各乡镇卫生院还实行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职工双向选择等制度。特别是市直医疗单位克服畏难情绪和观望等待思想,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两个大单位在全系统率先实行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努力形成一个人员职务能上能下、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
(四)医院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1、医疗机构建设进一步强化。
一是去年基本建设投入达2500多万元,埭头卫生院的搬迁和开发区医院的扩建工程均已竣工投入使用,市人民医院急诊大楼、周城卫生院的搬迁改造,平桥卫生院的扩建均已启动开工。医疗设备投入2300多万元,新增万元以上医疗设备160余台(件),其中,市人民医院引进了超声刀、高压氧舱、震波碎石仪;市中医院引进了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计算机成像系统(CR)。
二
是各单位严格遵守各项医疗技术操作规程,规范服务行为,突出重点,加强机构内部高危科室及急诊医疗的建设和管理,巩固了“三室一房”的创建成果。规范了医务人员对医疗文件的书写和医疗文件的管理。严格贯彻实施《药品管理法》,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2、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强。
继续加大了“135”工程的推进力度。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落实激励措施,鼓励医务人员在职学习提高。市卫校较好地发挥了培训基地作用,会同医学会举办各类培训班五十余场次,培训人员近5000人次。结合建立高素质卫生管理干部队伍的要求,先后多次组织院领导参加学术报告会和外地参观学习。开展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人民医院原位肝脏移植成功,通过市科技成果鉴定;皮防所运用新技术治疗白癜风通过常州市级鉴定。二级医院整体护理病区数达病区总数的80%以上。
3、中医工作和无偿献血得到巩固提高
。我市在已取得省农村中医先进市的基础上,按照常州市局提出的争创全国先进市的要求,从内涵管理入手,以重点带一般,充分发挥市中医院在中医工作中的龙头作用,创名科、出名医,城乡联动,优势互补,进一步巩固提高了创建成果。无偿献血工作蓬勃开展,血液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在各镇(区)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有效组织下,全市有7800人次参加无偿献血,累计无偿献血量160万毫升,占临床用血的90.7%。无偿献血超额完成任务的有:溧城镇、南渡镇、周城镇、后周镇和卫生系统。同时加强了血液管理,提高成分用血率,做到合理用血,节约用血、科学用血。二级医院红细胞使用率达95%。
(五)扎实推进农村初保工作
1、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根据《江苏省政府关于在全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常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等要求,以及省、市五件实事会议精神,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并认真组织了2次较大规模的调研,在此基础上出台了《溧阳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市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溧阳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健全充实了办事机构,市、县、镇三级财政扶持资金全面落实。特别是各镇(区)党委、政府的重视,通过广泛宣传,加大工作力度等举措,确保了去年底农民参保比例达81%以上,扩大了覆盖面和提高农民抗大病的风险能力,有效地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形象。
2、进一步强化规范镇村两级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
一是注重内涵。进一步加强规范了中心(村)卫生室的“五统一”管理制度。二是统一模式,全面推行实施中心(村)卫生室“院村联办”或“院办”的管理模式。针对“一体化管理”实施四年来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积极全面推行“院村联办”或“院办”的管理模式,目前全市院村联办管理模式已达90%。并且在合格中心卫生室的基础上,开展了以“工作环境美、规范管理严、医疗技术精、收费价格廉、为民服务好”等五方面为主要内容的创优秀卫生室活动,以点带面,有效地促使我市“一体化”管理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管理。严格乡村保健医生的准入制度。未取得资格证书或虽取得资格证书但未被所在镇卫生院录用的一律不得从事中心(村)卫生室工作;加强乡村医生的培训,坚持优化人员结构。对一些服从管理意识差、理论业务水平低和年龄身体状况不适应的乡村医生逐步淘汰,去年共淘汰了6名乡村医生,同时结合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分流了70名卫生院人员充实到卫生室工作。
(六)不断强化预防保健工作和监督执法力度
1、卫生监督进一步规范,监督力度,深度和广度得到了加强。
加大了宣传咨询力度和专业培训,利用各种媒体组织医务人员走上街头。向社会印发宣传材料,发放健康处方,通过多途径来增强群众的防病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制定了疾病控制、救护预案,对重点人群和特殊行业加强了卫生监督管理,各类从业人员健康体检10000余人次。通过采取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全年传染病总发病率比上年下降6.66%(除去性病、肺结核);卫生监督执法形象有了根本好转。本着“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服务宗旨。严格收费标准,方便服务对象,提高办理效率。特别是去年年初,我们从强化农村卫生监督工作出发,组建了戴埠、南渡、别桥三个卫生监督分所,围绕强化职能,靠前督查、服务群众,迅速开展了工作。不但较好地克服了以往卫生监督重城区轻农村的倾向,方便了基层,方便了群众,同时在创建卫生镇村工作中也主动积极地发挥了专业队伍的作用。
2、妇儿保工作得到加强。
强化爱婴医院标准,注重助产技术人员岗位准入制落实,有效地降低和避免了产科并发症。切实加强全市两个系统管理工作。进一步巩固儿童计免保偿制,重点抓好高危孕产妇和体弱儿专案管理质量。2003年上半年全市婚检率81.5%(下半年新婚姻法颁布,此比例已不作统计),孕妇高危初筛筛查率100%,高危孕妇专案管理率99%,孕产妇死亡率0,婴儿死亡率7‰,4个月母乳喂养率98%。与各单位签订了计划生育目标责任状,配合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严格执行凭证接产和定点引产制度,全市医疗单位未发生计划生育手术事故;加强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力度。重点加强了儿童的饮食、饮水安全和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培训和指导力度,并对全市六十多名保健人员组织集中复训,考核合格后核发上岗证,以确保广大集体儿童舒适、安全的成长环境。
3、积极做好血寄地防工作
。2003年,全市共发动12个镇(单位)的20个村开展三年一轮的监测查螺,计投入查螺专业人员208人,用工2279个,调查面积102万余平方米。对上沛镇龙峰村有螺条块,经反复勘测规划,报列省级重点灭螺工程,市血防办会同上沛镇政府投入灭螺经费3.6万元,对有螺条块进行综合治理环境改造。继续做好疟疾、丝虫病的监测工作,有计划地在中、小学校和重点人群中开展集体驱虫工作,努力降低肠道蠕虫病的感染率。继续开展了碘盐含碘的分层定点检测、新生儿甲低筛查和特需人群补服碘油丸工作。
(七)全面加强卫生行风建设
积极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广泛宣传发动,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意见,明确工作目标。召开全市卫生系统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会议,下发《全市卫生系统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实施意见》,在新闻媒体、公开政风、行风建设承诺。继续在全系统开展了“满意杯”夏季百日优质服务竞赛活动。以围绕“一条主线”,开展“三项竞赛”,办好“五件实事”为主要内容,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和创新能力,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在健康需求方面的实际问题,努力塑造卫生新形象。深入推进学习型系统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系列活动。根据市委统一部署,局党委对组织开展“学习型”系统活动作了全面部署,在全系统掀起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部门、学习型个人的热潮,确立“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终身学习”的新理念,以提高创造力和竞争力,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卫生工作的要求。同时还举行了“抗击非典先进事迹演讲比赛”和“阳光总在风雨后”大型广场文艺演出,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教育。在系统内开展了坚持“两个务必”主题教育活动,分层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查找班子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存在问题与不足。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深入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制订了全年文明行业创建计划,有2个单位通过市文明单位标兵、3个单位通过文明单位初评。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