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体版
无障碍浏览
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魅力溧阳
政民互动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关于印发《溧阳市原因不明发热伴多器官损害病例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
索 引 号:
014143555/2008-00015
主题分类:
其他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溧卫[2008] 1号
发布机构:
市卫生局
产生日期:
2008-01-11
发布日期:
2008-03-26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
溧阳市原因不明发热伴多器官损害病例监测方案(试行)
关于印发《溧阳市原因不明发热伴多器官损害病例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
溧卫[2008] 1号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各医疗卫生单位:
为加强对原因不明发热伴多器官损害病例的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类似病例,探讨可能的病因、感染来源和途径,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病例的治愈率,根据省卫生厅下发的《关于印发<江苏省原因不明发热伴多器官损害病例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苏卫应急[2007]42号)精神,我局研究制订了《溧阳市原因不明发热伴多器官损害病例监测方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溧阳市原因不明发热伴多器官损害病例监测方案(试行)
二○○八年一月十一日
抄送:常州监狱医院,溧阳监狱医院
附件:
溧阳市原因不明发热伴多器官损害病例监测方案(试行)
2005年以来,我省部分地区陆续发现多例原因不明发热病例,腋下体温一般在38.5℃以上,伴有全身乏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其典型临床特征为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降低,转氨酶升高,血清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钠、钾、氯等电解质偏低。病例大都生活于丘陵地区,以中老年人居多,有一定的传染性,首发病例多为平时身体健康的老年人。病死率较高,死亡原因主要是多脏器功能衰竭。为加强对原因不明发热伴多器官损害病例的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类似病例,探讨可能的病因、感染来源和途径,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病例的治愈率,省卫生厅决定在我省开展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工作。省卫生厅制定的《江苏省原因不明发热伴多器官损害病例监测方案(试行)》中,确定我市为省级监测点,根据省厅监测方案精神,我局研究制订了《溧阳市原因不明发热伴多器官损害病例监测方案(试行)》。
一、监测目的
1、及时发现、早期报告原因不明发热伴多器官损害病例和新发传染病;
2、科学分析并掌握病例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特征;
3、早期采集病例的有关标本,开展病原学检测分析工作;
4、为原因不明发热伴多器官损害病例的防治积累经验。
二、监测病例定义
(一)疑似病例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腋下体温达到或超过38.5℃,同时伴有全身乏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流感症状;
2、临床化验结果: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计数处于正常值的低限或低于正常值范围。
3、流行病学史:近期无外出史的当地患者,尤其是生活在丘陵地区或附近有类似病例的地区。
(二)临床诊断病例
病例多为中老年(年龄一般超过50岁),除具备疑似病例的临床表现和化验结果外,尚可伴有浅表淋巴结肿大、神志改变、出血倾向、胃肠道症状等,同时实验室化验具有下列2项或以上异常表现: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尿蛋白、大便潜血。
(三)实验室确诊病例
1、从采集自病例的标本中应用PCR方法检测到某种病原的核酸;
2、从采集自病例的标本中分离培养到某种病原;
3、病例的恢复期血清较急性期血清抗体滴度升高达到4倍或以上;
4、能够通过其它实验室方法确诊的病例。
三、监测点的选择
根据省卫生厅监测方案要求,确定市人民医院、戴埠镇卫生院、社渚镇卫生院和平桥卫生院为固定监测点(监测哨点医院),开展病例的主动搜索和常年监测工作。其他地区也要参照本监测方案,开展相应的监测工作。
四、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病例报告
1、医疗机构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如发现临床诊断病例或两例或以上有关联的疑似病例时,要及时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要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收集病例有关的临床诊治和检测化验资料,并在初步调查后的6小时内向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2、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动搜索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周一次至监测哨点医院,重点是急诊科、内科、血液科和感染科等科室,进行相关病例以及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主动搜索工作。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医疗机构报告的病例和主动搜索发现的病例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以发现可能的聚集性病例(指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两个或多个病例)。
(二)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的原则:标本采集应依据疾病的不同进程,进行多部位、多频次标本采集,对病死患者要争取进行尸体解剖。所有的标本采集工作应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标本采集及运输时应严格按照相关生物安全规定进行。
1、标本种类
包括鼻拭子、咽拭子、血液(抗凝血、非抗凝血)、粪便、呕吐物、尿液、脑脊液、骨髓和淋巴结穿刺标本以及可能的环境和媒介生物标本等。
(1)血液标本
①血清:需采集多份血清标本。至少于急性期(发病7天内或发现时、最好是在使用抗生素之前)、中期(发病后第10~14天)、恢复期(发病后22~50天)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各5~6ml,分离后的血清分装于3个塑料螺口血清管中,血块因检测需要应收集。
②抗凝血:于急性期(发病3天内或发现时、最好是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10ml全血,分装于3个塑料螺口试管中,不使用肝素抗凝剂(影响PCR检测结果),推荐使用枸橼酸盐或EDTA。
③其它血标本:根据实验室检测的需要可以采集其它血标本,如血涂片等。
(2)呼吸道标本
①上呼吸道标本:包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抽取物、咽漱液、痰液。
②下呼吸道标本:包括呼吸道抽取物、支气管灌洗液、胸水、肺组织活检标本。
呼吸道标本应于发病早期即开始采集,使用普通病毒采样管,根据病程决定采集的频次,采好的标本分装于3个螺口塑料试管中。
(3)消化道标本
包括患者的呕吐物、粪便(5克左右)和肛拭子,应于发病早期即开始采集,根据病程决定采集的频次,采好的标本分装于3个螺口塑料试管中。
(4)尿液
尿液采集中段尿,一般于发病早期采集,根据疾病的发展也可以进行多次采集,采集好的标本分装于3个螺口塑料试管中,取尿液或者沉淀物进行检测。
(5)其它人体标本
包括脑脊液、疱疹液、淋巴结穿刺液、溃破组织、皮肤焦痂等。采集好的标本分装于3个螺口塑料试管中。
(6)尸体解剖
对所有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死亡病例都应积极争取尸体解剖,尽可能采集死亡病例的所有组织器官标本,如果无法采集所有组织,则应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采集与疾病有关的重点组织器官标本(如肺、肝穿刺),以助病因诊断和临床救治。
尸解时应注意严加做好解剖和协助人员的个人防护,疑似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应按禽流感的防护标准进行防护。开展病原学研究的组织标本采集得越早越好,疑似病毒性疾病的标本采集时间最好不超过死后6小时,疑似细菌性疾病不超过12小时,病理检查的标本不超过24小时。如果采样的时间和条件合适,应同时同种组织每一部位至少采集3份标本,1份用于病原学研究(无菌采集),1份用于病理学研究(固定于福尔马林中),1份用于电镜检查(固定于电镜标本保存液中)。重要的组织器官应多部位同时采集标本。
(7)环境标本
在调查中如果怀疑所发生的不明原因疾病是虫媒传染病或动物源性传染病的,应同时采集相关媒介和动物标本。
2、标本保存
血清可在4℃存放3天、-20℃以下长期保存。用于病毒等病原分离和核酸检测的标本应尽快进行检测,24小时内能检测的标本可置于4℃保存,24小时内无法检测的标本则应置于-70℃或以下保存。用于细菌等病原分离和核酸检测的标本一般4℃保存,检测一些特殊的病原体标本需要特殊条件保存标本(切记:标本运送期间应避免反复冻融)。
3、标本的包装和运输
标本采集后在生物安全Ⅱ级实验室生物安全柜内分装成一式三份(分装标本的生物安全柜不能用于提取核酸)。两份检测用,一份保存以备复核。
所有标本应放在大小适合的带螺旋盖内有垫圈、耐冷冻的塑料管里,拧紧。容器外注明样本编号、种类、姓名及采样日期。
标本有关信息填写“江苏省原因不明发热伴多器官损伤病例调查采样登记表”,用另一塑料袋密封。
标本的运送要严格做到生物安全,以避免病原污染和扩散。
(三)媒介生物调查
鼠、蜱、蚊等媒介生物的种群、密度及携带的病原体。具体的媒介生物调查按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相关方案执行。
(四)实验室检测
一般进行抗体检测、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病原分离、形态学检测等检测项目,依据病原体的特殊性可以开展一些特殊的检测项目。医疗机构结合病例的病情,应进行必要的常规的检查进行排除或确诊;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同时考虑开展以下的检测项目:血常规(包括血涂片)、抗体检测、核酸检测、病原分离和培养以及电镜观察等。
五、职责和分工
(一)医疗机构
负责病例的监测、排查、报告、登记和诊治,协助市疾控中心进行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医疗机构内病例的采样,并负责提供病例的病历等档案资料。
(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负责病例的现场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配合上级疾控机构开展环境媒介生物调查,病例的追踪,密切接触人员的登记、观察,医疗机构外病例和密切接触人员标本的采集、保存和运送。定期至医疗机构开展主动搜索。
六、奖惩措施
在监测和主动搜索过程中,发现疑似病例并经实验室确诊为新发病原体的报告单位和个人,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对不按规定开展监测和报告的单位和个人,将予以通报批评。
七、其它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本方案实施的技术指导工作。
八、附件
1、江苏省原因不明发热伴多器官损害病例调查表
2、江苏省原因不明发热伴多器官损害病例采样登记表
3、江苏省原因不明发热伴多器官损害病例主动搜索表
附:
江苏省原因不明发热伴多器官损害病例调查表
国标码□□□□□□ 编码□□□□□□
1
一般情况:
1.1姓名:
1.2联系电话:
1.3 性别:⑴男 ⑵女 1.4年龄(岁):
1.5职业(近三月):
(请具体描写其日常工作)
1.6 现居住地:
县(区)
乡(镇、街道)
村
1.7 户口所在地(详填):
县(区)
乡(镇、街道)
村
1.8 本次发病是否及时就诊? ⑴是 ⑵否;
如否,则开始发病(出现症状)时间:
月
日,
主要表现(多选):寒战、高热、头痛、肌肉疼痛、乏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
是否用药:⑴是 ⑵否;
如是,用药情况:
2
主要临床表现
2.1 发热: ⑴有,⑵无;如发热,体温最高:
℃ 发热持续:
天
热型:⑴驰张热 ⑵稽留热 ⑶双峰热 ⑷不规则热⑸其它
鼻塞:⑴有,⑵无; 流涕:⑴有,⑵无;
咽痛:⑴有,⑵无; 咳嗽:⑴有,⑵无;
2.2恶心:⑴有,⑵无; 呕吐:⑴有,⑵无;如有,则
呕吐方式:⑴喷射状,⑵先吐后泻,⑶先泻后吐,⑷吐泻同时
呕吐物性状(请描写):
2.3 腹痛:⑴有,⑵无;如有,腹痛部位:⑴上腹部 ⑵下腹部 ⑶脐周⑷其它
腹泻:⑴有,⑵无;如有,腹泻开始时间:
月
日、每天腹泻
次
性状:⑴水样便 ⑵ 粘液便 ⑶脓血便 ⑷黑便 (5)其它
里急后重:⑴有,⑵无;腹部绞痛:⑴有,⑵无;大便失禁: ⑴有,⑵无;
2.4 少尿:⑴有,⑵无;如有,持续时间:
天,每天尿量:
毫升
多尿:⑴有,⑵无;如有,持续时间:
天,每天尿量:
毫升
2.5 头痛:⑴有,⑵无; 烦躁:⑴有,⑵无; 昏迷:⑴有,⑵无;
谵语:⑴有,⑵无; 惊厥:⑴有,⑵无; 抽搐:⑴有,⑵无;
颈项强直:⑴有,⑵无; 脑膜刺激征:⑴有,⑵无
其它神经系统改变:⑴有_________,⑵无;
2.6 黄疸(巩膜、皮肤):⑴有,⑵无;
2.7 出血:⑴有(选择部位:皮肤、粘膜、鼻出血、咯血、消化道出血),⑵无
2.8 皮疹:⑴有,⑵无;如有,出现日期:
月
日,持续时间:
天
出现部位:
,特点:
2.9 淋巴结肿大:⑴有,⑵无;如有,出现日期:
月
日
部位:
数量:
特征:
2.10 全身肌肉酸痛:⑴有,⑵无;
2.11 肌肉、关节疼痛:⑴有,⑵无;
2.12 皮肤潮红:⑴有,⑵无;如有,部位:⑴面部,⑵颈部、胸部、其它
2.13 血压:
mm-Hg,如血压异常,出现于病程第
天?
脉搏:
次/分,是否有缓脉现象:⑴有,⑵无;
2.14 是否住院?⑴是 ⑵否;如是,住院时间:
月
日,病程(天):
入院诊断:
,住院单位和病区:
,住院号:
出院诊断:
,转归:⑴痊愈 ⑵未愈 ⑶好转 ⑷死亡
3.
实验室检测结果(
查看门诊和住院病历
)
3.1 血象:
红细胞:
mm
3
、血红蛋白:
g/L
白细胞:
×10
9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
单核细胞:
%,嗜酸粒细胞:
%
血小板:
×10
9
/L;β微球蛋白:
3.2 脑脊液:
外观:
,其中,糖:
,蛋白:
,氯化物:
细胞总数: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
3.3 尿常规:
蛋白尿:⑴有,⑵无;血尿:⑴有,⑵无;红细胞:⑴有,⑵无;
白细胞:⑴有,⑵无;管型尿:⑴有,⑵无;
尿隐血:⑴有,⑵无;如有,则定量:
3.4 血清学检测结果:第一次采血时间:
月
日 结果:
第二次采血时间:
月
日 结果:
3.5 心肌酶:
3.6 其它
肝功能指标:AST:
,ALT:
肾功能指标:
,血沉:
,LDH:
,APTT:
3.7 临床医生诊断意见:
4.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4.1 家庭居住条件:
住房:⑴草房 ⑵瓦房 ⑶楼房 ⑷其它; 位置:⑴村中 ⑵村边 ⑶独立 ⑷其它;
卫生:⑴好 ⑵一般⑶差; 楼层:⑴一楼 ⑵二楼⑶睡地铺 ⑷其它;
人员:⑴一人睡 ⑵二人睡 ⑶三人睡 ⑷其它情况
房内:⑴有鼠 ⑵无鼠 ⑶未发现鼠,但现场可见鼠洞 ⑷其它情况
院内:⑴清洁、整齐 ⑵有畜禽舍 (3)有草堆 (4)有鼠或鼠洞鼠迹、鼠粪
(5)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房屋院内或周围环境小积水或瓦盆、桶、缸等其积水情况:⑴有,⑵无;
防蚊设施:⑴蚊帐 ⑵竹帘 ⑶蚊香 ⑷纱门 ⑸其他(请填写)
4.3 家庭周围地理地貌:⑴山区 ⑵丘陵 ⑶平原 ⑷城市⑸其它:
4.4 饮水类型:浅井水,深井水,江水,河水,塘水,沟水,自来水,饮开水
4.5 用水类型:浅井水,深井水,江水,河水,塘水,沟水,自来水,饮开水
4.6 发病前一月家中动物饲养及发病情况?
动物
家养数
发病数
动物
外地带回
发病数
牛
牛
羊
羊
猪
猪
狗
狗
猫
猫
其它______
其它______
4.7 发病前两月以来,家庭成员中是否有人发烧:⑴有,⑵无;如有,
人
4.8 个人卫生条件: ⑴差,⑵一般,⑶尚可,⑷好,⑸很好,⑹其它
4.9最近一月是否参加过聚餐:⑴有,⑵无;如有,聚餐地点:
此前一段时间是否有异常饮食情况:⑴有,⑵无;如有,可疑食物:
4.10 发病前两月内外出:⑴有,⑵无;如有,时间:
月
日,外出地:
发病前两月内外地客人到访:⑴有,⑵无;如有,时间:
月
日,来自:
4.11 发病前一月是否接触过(原因不明)发热病人:⑴有,⑵无
如有,则填写下表:
接触地点
接触方式
接触时间
冲洗时间
备注
注: 接触地点:⑴家庭⑵工作单位⑶学校⑷医院⑸室内公共场所⑹邻居⑺其他
接触方式:⑴与病人同进餐⑵同处一室⑶同一病区⑷共用餐具、茶具、毛巾、玩具等⑸接触病人口、鼻分泌物⑹接触病人血液⑺接触病人粪便⑻接触病人尿液⑼探视病人⑽其他方式:
接触时间:⑴<0.5h ⑵0.5-1.0h ⑶1.0-2.0h ⑷>2h
接触后多长时间进行冲洗:⑴不冲洗⑵<0.5h ⑶0.5-1.0h⑷1.0-2.0h⑸>2h
4.12 近2月内疫苗接种:⑴是⑵否;如是,何种疫苗:
,接种时间:
月
日
4.13 近一月内是否有被下列昆虫叮咬史? (1)是 (2)否
昆虫种类:⑴蚊子,⑵跳蚤,⑶蜱,⑷虱子,⑸螨,⑹其它
4.14 发病前一月内野外劳动史?⑴有,⑵无;
如有,怎么劳动?请描述:
野外睡觉或者休息史?⑴有,⑵无;如有,在哪里?
4.15 发病前一月动物密切接触史?
⑴牛,⑵羊,⑶猪,⑷狗,⑸猫,⑹老鼠或其污染物,⑺其它,请填写:
如有,主要接触方式?⑴喂养,⑵放牧,⑶宰杀,⑷其它,请填写:
4.16 发病前一月本地区、村(街道)动物死亡情况:⑴有,⑵无;
如有,则死亡种类、数量与时间:
其他野生动物如蝙蝠、獾、野兔等的情况:
4.17 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
调查时间:
月
日,调查单位:
调查人/审核人:
江苏省原因不明发热伴多器官损害病例调查采样登记表
编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发病日期
采样日期
标本类型
备注
注:标本类型包括:鼻拭子、咽拭子、全血、抗凝血、粪便(肛拭子)、呕吐物等。
填表人:
填表日期:
月
日(签字/盖章)
江苏省原因不明发热伴多器官损害病例主动搜索表
搜索日期
医疗机构名称
搜索科室
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
确诊/排除
不明原因死亡
搜索人:
审核人:
审核日期:
月
日
签字/盖章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