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体版
无障碍浏览
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魅力溧阳
政民互动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市环保局2006年度工作计划
索 引 号:
014143600/2008-00003
主题分类:
其他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市环保局
产生日期:
2006-02-01
发布日期:
2008-03-28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
着力提高全局服务能力,加强监管,解决群众关心的环保问题,做好化工企业污染物排放提标和锅炉除尘脱硫限期
市环保局2006年度工作计划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二○○六年环境保护工作计划
2006年是第十一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富民强市和“两个率先”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应认清发展形势,加快改革步伐,创新工作思路,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着力维护全市环境安全,逐步改善全市环境质量,推进溧阳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为此,我市2006年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落实全国环保会议和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吸取松花江污染事故的教训,进一步强化环境执法与管理,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新路,积极推进生态市创建,切实巩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成果,为全市人民营造舒适、安逸的人居环境。
2006年我市环保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
抓重点,加大防范力度,确保全市环境安全。
吸取松花江、沱江污染事故的教训,增强环保工作忧患意识,提高环保人员工作的责任性和敏锐性,时刻保持环保工作的危机感和警惕性,把维护环境安全放在工作的第一位。
1、严格建设项目管理,落实源头防范措施。
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的原则,从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又利于维护环境安全的角度出发,加大对区域性开发、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的环境管理,对建设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要把住环境门槛,严格环境准入,加大对项目审批的把关,从产业政策、发展布局、排污总量和治理设施到位等四道关口,强化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重点要加大对“三同时”项目落实的跟踪督查,从源头上确保全市环境安全。同时,加强排污许可证核发管理,努力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积极参与江苏省环境质量、环境容量及污染物排放总量“说得清”行动计划,未雨绸缪,抓好“说得清”行动计划的各项基础性调查工作。强化放射源和危险废物转移的监督和规范管理,努力推进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的建设。
2、加强环境监察力度,全面排查事故隐患。
按照国家、省、常州市环保部门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整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群众健康的环保专项行动。加大对超标排放污染物、违规建设项目、“十五小”和“新五小”死灰复燃等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抓住一批环境污染影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严格执法,确保专项行动工作取得实效。加强环境执法现场监管力度,始终不放松对排污企业的日常监督和检查。坚持白天和夜间、巡查与抽查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对污染企业治污设施运行状况、维护保养台账记录、人员持证上岗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证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对重点污染源的现场检查每月不少2次,每周组织夜间抽查不少于1次。
3、 强化环境预警机制,提高污染事故防控水平。
一是建立区域环境预警监测体制,对重要区域、河流和重点污染企业定期开展环境质量监测,掌握污染变化状况和趋势,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关措施,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建立和完善环境应急机制,制定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落实应急处理装置和监测仪器,开展环境污染事故处置应急演练,提高处理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三是强化技术监管,加大对重点企业COD在线监控仪的安装力度,定期组织检查污染企业COD在线监控仪、污水排放流量计和防治设施运行“黑匣子”的管理和使用状况,提升对工业污染源的管理水平。
二、
抓热点,加大执法力度,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环境
问题。
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围绕“和谐社会”的构建,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作为环保部门工作着力点和落脚点。要敢于执法、善于执法、严于执法,妥善化解环境矛盾纠纷,体现环保部门作为,树立环保部门权威。
1、继续以人大、政协议提案的办理为突破口,抓好环保“民心工程”建设,把准环保社情民意的脉搏,及时了解掌握群众对环保工作的要求,重视突出环境问题调处,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2、认真做好来信来访的调处,尤其要高度关注上级交办件、重复信访件以及“民生聚焦”栏目中反映的环境问题,深入现场调查摸底,掌握真实情况,落实有效调处措施,想方设法让群众满意,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环保部门的作为,更多地参与环保社会监督和改善环境的各类活动。
3、坚持110联动服务体系,完善信访举报热线电话“12369”的值班制度,确保举报电话不漏接,接报出警不延误,调处快速保安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群众化解环境矛盾纠纷。
4、全力维护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加强对全市主要饮用水源的巡查力度,全面排查存在污染隐患,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重点突出主要饮用水源地天目湖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大对天目湖开发的全过程监管,强化对重大在建开发项目的现场环境督查,督促及时做好生态保护和恢复。加大对天目湖及其它饮用水源地水质的监测,密切关注水质的动态变化,掌握科学资料,为研究和落实各类保护措施提供依据。推进天目湖区域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督促加快区域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和上游生态湿地建设进度。
三、
抓难点,加大治理力度,逐步改善溧阳环境质量。
“让群众喝上清洁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享受宁静的空间”是中央领导对环保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改善环境的工作动力和奋斗目标,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环境指标的“小康”,2006年我们将继续把改善环境质量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加大对重点污染行业、区域环境的治理力度,切实改善一方环境,逐步恢复溧阳山清水秀的良好生态面貌。
1、推进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的环境污染治理。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水、气、声环境污染问题,集中力量进行治理攻坚,重点抓住化工企业水污染防治、锅炉烟气脱硫以及建材企业的粉尘、噪声污染的限期治理,年内完成限期整治工业企业25家,逐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2、推开非工业污染源的限期治理。继续加大油烟污染限期治理力度,年内完成对和平美食一条街20家餐饮单位的限期治理,减轻城市环境纠纷压力;组织力量开展对镇区烟尘污染的整治,重点抓好戴埠镇、天目湖沿线及其它镇区群众反映强烈的浴室、饭店的烟尘问题。
3、推动全市经济结构的加快调整。从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律法规要求出发,协助发展和经济部门,对一些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不佳的项目或企业,加大调整力度。年内配合市经济部门完成对市羚羊水泥有限公司3条水泥机立窑的限期淘汰任务。
四、抓亮点,加大推进力度,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生态市的创建。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和生态市的创建,作为创新环保工作思路、提升环保工作水平的“亮点”工程,并从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角度出发,抓好四大措施的落实:
1、大力开展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的循环经济试点。在抓好啤酒厂废酵母利用、垃圾焚烧处理厂废渣利用等现有循环经济试点巩固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全市各行业、各企业的调查研究,以点带面,重点突破,逐步培育一批新的富有建设成效的循环经济试点企业。2006年,要完成市溶解乙炔厂的余热利用工程、瑞阳化工有限公司单季戊四醇回收双季戊四醇工程以及力华化学公司回收亚磷酸工程的循环经济试点建设任务。
2、加大对全市生态环境资源的调查摸底,编制与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实现现代化战略步骤相衔接的生态市建设规划,明确生态市建设理念、目标周期、指导原则和实施工程,确立我市环保工作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努力方向。同时,进一步完善镇区工业集中区的环评和环境规划工作,抓好经济开发区的环评和环境总体规划编制,并与生态市建设规划相呼应,实现科学性与操作性的结合。
3、着力培育生态环境建设亮点。从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高度出发,大力推进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的创建活动,重点组织开展以“六清六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工作,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年内力争建成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生态村1个,常州市级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示范村1~2个,溧阳市级10个。
4、加大清洁生产审计工作,引导企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通过清洁生产工艺的广泛应用,实现源头、全过程的污染控制;指导全市工业企业开展ISO14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提高企业的贯标意识,并以此强化环境责任观念,自觉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年内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5家,指导通过ISO14000认证企业5家,继续开展环境标志产品、有机食品和其他产品的绿色认证,力争完成10只产品的各类绿色认证。
五、抓焦点,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环保工作。
要弘扬环境文明理念,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道德行为规范。要通过宣传,让群众了解环保、理解环保、支持环保,主动参与环境监督与管理,营造共同保护绿色家园的社会氛围。
1、抓好“四进五创”创建活动,培育正确的环境理念。加强引导和服务,积极创造机会,鼓励具备条件的居民区和工业企业争创“绿色社区”和“环境友好企业”,大力宣传科学理性消费、环境责权对等、人与环境和谐的环境文明理念。年内力争建成省级绿色社区1家、常州市级“绿色社区”1家和省级“环境友好”企业1家、常州市级“环境友好”企业1家。
2、强化公众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宣传。围绕环保中心工作,重点抓好“六·五”宣传,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开展各种题材和内容的宣传,吸引广大群众的参与。继续开展企业环境信息行为公开化的评定工作,引导公众参与监督企业环境行为,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
3、加强环境教育,普及环保知识。利用党校为基地,组织举办环保专题培训,提高领导层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加强中小学校环境渗透教育,深入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培养中小学生的环境文明观。加大对全社会的环保普法教育,形成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的社会风气,提高全社会的环境道德水准。
4、加大自身宣传展示,树立良好环保形象。加强各种信息的报送,增加信息的质量和录用量,多种渠道宣传环保部门所做的大量工作,以及当前所面临的环境形势和困难,让群众知晓环保、理解环保、参与环保。重点要抓好《溧阳环保》的建设,不断提高刊物质量,为群众提供了解环保工作的平台。
六、抓节点,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环保队伍服务保障能力。
面对日益快速的经济发展和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2006年我们要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大有效投入,加快结构调整”的“两加”目标为管理主抓手,从切实加强环保队伍建设的这一重要环节出发,增强环保管理与服务能力,为全力维护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保障。
在继续倡导“三律”、“五在”、“六个不让”的同时,今年内部管理上要重点突出“三治”。即:一是要治空。坚决防止形式主义,提倡实事求是,实话实讲,为人实在,工作务实;二是要治拖。倡导雷厉风行,说做就做的工作作风,坚决防止推诿扯皮,拖拖拉拉的不良习气;三是要治懒。针对工作创新精神不足,安于现状的现象,加大工作考核力度,激发工作人员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在能力建设上要以“确保安全”为目标,大力推进环境预警监测能力、环境应急反应能力、环境现场处置能力、环境事后控制能力等四种能力的建设,做到监测数据准确可靠,应急反应快速及时,现场处置得力有效,部门配合紧密无间。在行政收费上,要以“透明公开”为原则,强化排污费和有偿监测费的依法征收,公开收费政策依据,公示收费规定标准,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在环境执法上,要以“规范有序”为要求,坚持“教育为主、整改优先”的原则,做到依法查处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重在解决环境污染实际问题。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