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体版
无障碍浏览
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魅力溧阳
政民互动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市环保局2004年度工作总结
索 引 号:
014143600/2008-00063
主题分类:
其他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市环保局
产生日期:
2005-01-15
发布日期:
2008-03-31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
对照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要求,查漏补缺,采取各种措施切实提高环境质量,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环保
市环保局2004年度工作总结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2004年环保工作总结
溧阳市环境保护局
一、2004年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常州市环保局的业务指导下,我局围绕改善环境质量的总目标,通过突出一个中心,抓住两个重点,办好三件实事,推动四个轮子,全面发展我市的环保事业。
(一)突出一个中心,全面实现“创模”目标。
今年,“创模”进入攻坚时刻,为此,我们把“创模”作为全年工作的中心任务,摆在工作的首要位置: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做到全局“创模”一盘棋,分工负责不分家,齐心协力抓“创模”。二是大力发挥部门协调作用,加快“创模”亮点工程落实到位。通过实施高空?望,组织执法巡查监管等措施,加强对城区烟控区管理,使城市烟控区覆盖率保持100%。联合公安、工商、城管、交通、建设、文化等部门加强对夜间建筑施工噪声、商业活动噪声以及机动车禁鸣的规范管理,使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保持在70%左右。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督促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实施扩能改造,并对焚烧后产生的废渣进行综合利用,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三是加大对工业企业“创模”指导力度,重点企业专人现场蹲点督促工作进度,对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厂区环境整治、排污口规范化设置等工作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采取措施认真整改,提高全市工业企业环境保护工作水平。四是进一步完善台账资料等软件,查漏补缺,完善提高,确保“创模”软件系统的完整、科学和规范。2004年3月19日至21日,我市“创模”顺利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考核验收;2004年4月30日,国家环保总局以环发[2004]72号文授予溧阳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2004年12月22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汪纪戎专程来溧为我市命名授牌。
(二)抓住两个重点,确保全市环境安全。
1、抓住源头控制不放,强化建设项目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环保法律法规,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简化项目审批手续的规定,在严格建设项目审批环境管理要求的同时,坚持为投资人提供方便、快捷的环境审批服务。项目审批中,主动向投资人宣传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律法规,引导、鼓励其建设污染少、能耗小的清洁生产工艺项目和产品。项目立项前,及时对选址进行现场勘查,帮助联系有关单位进行科学环评,对符合相应环保法规和政策要求的,市权项目按规范要求在最短时间内批复;规定由上级环保部门审批的,帮助企业积极与上级部门联系,以便尽快能够完成审批。项目审批后,强化对项目建设的全程监控,督促其严格执行“三同时”,按规定要求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一年来,我局共审批建设项目420个,其中工业项目289个,督促完成“三同时”项目38个,“三同时”设施建设环保投入达6350万元,退批重污染项目16个。
2、抓住环境执法不松,强化现场监察管理。
围绕巩固污染源达标排放成果目标,我们强化环境执法坚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日常管理执法中,加强目标责任制管理,通过明确任务,分片包干,分工到人,提高环境监察人员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确保重点污染企业都有专人负责盯防,有力扼制污染企业擅自停运治污设施,偷排或超标排放污染物等违法行为的发生。二是夜查管理上,采取灵活多变的检查方式,不同时间段、不同企业间穿插进行督查,提高夜查的隐蔽性和机动性,保证夜查的质量和效果。一年来,我局共组织各类现场环境执法7022(厂)次,其中夜查达603(厂)次。三是专项行动上,首先,组织开展了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的专项行动,根据国家、省和常州市相关部门的统一要求,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对全市农田保护区内工业企业污染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和整改,共出动环境监察人员3325人次,依法查处环境违法企业41家(次)。其次,实施了“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专项行动,对全市18家放射性物质使用单位进行了严格的执法检查,建立了申报登记档案,健全使用单位的管理制度和安全防护措施,限期整改不达标贮置行为,使放射源安全、合法、规范使用。第三,开展了生态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对无证开山采石宕口、扰民严重的轧石企业等破坏生态环境明显、损耗环境资源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全面清理整顿。目前已对239景观大道两侧的小石灰、小轧石、小矿山开展民全面排查摸底,组织制订了相应环保整治工作方案,对现有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三小”企业,进行限期整改和关闭。
(三)办好三件实事,为民服务求真务实。
1、认真办理人大、政协议提案。在全市议提案交办会议召开后,我局局务会立即研究拟定办理工作计划,分解落实议提案办理工作任务,明确具体承办职能科室,规定办理要求和时限。办理过程中,本着务求实效的态度,深入基层,摸清情况,秉公调处。办理完毕后把办理情况和结果反馈给议提案人,得到满意认可后及时书面答复。2004年,我局承办的6件议提案全部在规定时间答复完毕,议提案人反馈意见基本满意率为100%。
2、妥善调处环境矛盾纠纷。进一步完善环保110联动体系,加强夜间值班管理,举报电话24小时不断人,确保及时化解各类环境矛盾纠纷。实施信访目标责任制管理,坚持做到有信访反映记录在案,有群众来访热情接待,有纠纷矛盾调解到位,有查处结果答复及时,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秉公执法,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市染整厂环境噪声扰民纠纷的调处过程中,我局注意掌握暴发群体性事件的信息,阻止了部分群众向“创模”检查组“拦轿告状”的苗头,并及时召集企业与群众进行协商,经权衡分析后,向市政府提出搬迁该企业的建议。经过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要求该厂在2005年6月30日前实施整体搬迁,解决环境噪声扰民的问题。在我们对纠纷事故调处结果的回访中,大部分群众表示满意,同时对我局务实的调解作风给予高度赞赏。一年来,我局共调处环境矛盾纠纷516起,接待群众来访44批422人次,信访案件的调处率为100%,结案率在98%以上。
3、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地环境。贯彻市人大《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决议》要求,我局投入19万元聘请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我市主要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地调查、本底监测和分析研究,列出了各水源地生态环境面临的污染隐患,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在专家分析对策的基础上,我局及时制订了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同意后,以溧政发[2004]148号文下发实施。同时,积极促进沙河水库上游湿地公园筹建工作,公园详规已通过了专家评审。加大退渔还湖督促力度,在大溪水库周边实施退渔还湖面积达1457亩。强化对建设开发的环境管理,对天目湖高尔夫球场、中欧论坛等重大开发项目进行了反复论证,提出了严格的环境管理要求,尽力减小天目湖生态环境受开发行为的影响。
(四)推动四个轮子,提升环保工作水平。
1、推动环境法制轮子,环境管理行为进一步规范。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完善环境执法公示制和责任制,规范执法行为,严格责任追究,提高执法效能。加大各类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公示力度,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依法履行环保职能,自觉规范环境执法和收费行为。根据人员变动情况,重新公示环境保护工作人员身份,方便群众上门办事。积极推行首问负责制,对来局办事或信访的群众不推诿、不敷衍,陪同到相关科室办理和受理。加大环境质量的公开力度,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向社会公示环境质量状况,并逐步形成了环境质量季报、年报和大气环境质量周报公示制度。强势推进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通过五色法评定企业环境行为等级,并及时向全市公告,利用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强化对污染企业环境行为的监督。
2、推动环境科技轮子,环保工作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大环境管理现代化建设,建立了重点污染企业环境监控中心平台,对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自动监测和控制,大大减轻了环境执法的强度和成本。加强对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宣传和推广,引导企业从发展角度出发开展贯标认证,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走低消耗、轻污染的发展道路,切实减少污染的产生和排放,从源头整治环境污染。今年全市共新增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的企业5家。加大清洁生产工艺的推广力度,配合经贸部门抓好企业清洁生产审计工作,逐步将环境管理的重点由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移。一年中全市通过清洁生产审计的企业有5家。开展循环经济建设试点,抓好市垃圾焚烧厂试点典型,不断巩固工作成效,同时加大对全市工业企业的排查,挖掘、培育新的循环经济试点,拓展循环经济试点的开展领域,辐射循环经济试点效果。
3、推动环境宣教轮子,全社会环境意识进一步提高。一是“创模”宣传多树看点,在城市入口和主要道口树立大型“创模”公益广告牌3 块,全市主要街道以灯箱标语、墙体标语、横幅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环保理念,新闻媒体集中报道“创模”工程情况,组织群众进行广场文艺汇演,全力地渲染“创模”氛围。二是“六五”宣传呈现亮点,通过现场解答群众咨询、发放环保科普资料、赠送环保日常用品等多种形式提高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三是日常宣传突出重点,经常组织向各级新闻媒体投稿,报道环保重要工作、重大工程的实施情况,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对环保工作的促进作用。全年共向各类新闻媒体投稿42篇,报送政务信息65条,创办《溧阳环保》5期。四是环境科普形成特点,通过大力推进“环保四进”活动,组织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提高社会各界的环境保护意识;一年来,我局共组织各类环境培训班3期,建成省级绿色学校1所,常州市级绿色社区1个。
4、推动环境投入轮子,排污费杠杆作用进一步显现。贯彻落实国务院《排污费征收与使用管理办法》规定,依法对全市排污单位征收排污费,坚持政策宣传上门,收费服务到家,公开征收标准,规范征收程序,依法全面征收。严格执行排污费收支两条线管理要求,加大对排污费补助使用情况的督查,确保排污费专款专用。通过依法征收排污费,不仅为我市环境污染整治提供了资金保障,而且促进了企业环境认识的不断提高,促使其千方百计地整治环境污染,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排污收费作为一种环境管理手段,其经济杠杆作用日益明显,已经成为促进环保事业良性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证。
在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一年来全市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四条主干河流南河、中河、丹金溧漕河、竹箦河符合国家Ⅳ类水标准,控制在相应的环境功能区划规定内,出境河流新村里、大东荡等两个控制断面水质高锰酸盐指数年均值分别为5.7mg/L和6.1mg/L,基本稳定在上年水平;城市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平均浓度达到国家Ⅱ级标准,1~11月份全市大气环境质量API值小于100的天数为300天;城区交通环境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分别为66.7分贝和51.8分贝,符合相应的环境功能区划分要求。
二、主要工作体会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的体会是:
1、抓好环保工作的前提, 是各级领导重视,拥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环境保护工作对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市各套班子及各职能部门对环保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在不断加深。在年初召开的全市环保工作会议上,市政府与各镇(区)签订了年度环保目标责任状,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细化、量化落实到镇(区),强调一把手负责制,明确考核和管理要求,确保各项措施不折不扣地得以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创模”过程中多次亲自组织召开协调会,研究部署阶段创建工作,协调解决重点问题,大大推动了“创模”的工作进程。分管副市长到环保局现场办公每月不少于2次,对“创模”、饮用水源保护等重点工作多次过问,亲自督促相关工程、措施的落实到位。市人大、政协领导也十分关注环保工作,市人大常委会议专题听取审议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汇报,并多次组织对饮用水源地的执法视察;市政协在环保局现场召开主席会议,听取环保工作汇报,对环保工作提出建议意见。各部门、各镇(区)在发展过程中,对建设项目的环境污染状况更为关注,新上项目主动征求环保部门意见的行动不断增多,发展不再唯“GDP论”,而是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效益,努力寻找最佳结合点。各级领导观念的提高,推动了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2、搞好环保工作的根本,在内强素质,建设一支过硬的环保队伍。通过在局系统深入开展“五在”活动和“三律”教育,强化内部管理,提高队伍素质。加强工作目标岗位责任考核,对各科室分解落实了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明确考核要求,做到奖罚分明,以此约束职工行为,提高全局工作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加强对环保人员的继续教育,利用培训、函授等各种形式,坚持周五学习制度不动摇,组织全局人员学理论、学业务,经常性地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考核,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依法行政意识。加强制度建设,严格纪律约束,定期组织对环保工作人员开展勤政廉政教育,模范遵守国家环保系统“六条禁令”和江苏省环保人员十条纪律,自觉筑牢反腐拒变防线,树立环保部门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形象。
3、搞好环保工作的关键,要思路创新,摸索一套顺应形势发展的工作方法。随着环境形势的发展,环境管理的领域越来越广,环境执法的难度越来越大,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重,为此,在对全局工作的通盘考虑中,我局注重理顺工作思路,突出重点目标,集中精力抓大事,解难事,干实事。针对环境纠纷矛盾频发,群众环境举报投诉不断上升的被动工作局面,我局管理关口前移,工作重点倾斜,努力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全力维护环境安全。重视发挥环境监测的哨兵作用,加强对环境质量的例行监测,掌控全市环境质量状况;加大对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督查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效果,提高污染源达标排放水平;坚持对环境容量相对薄弱,重污染企业比较集中地区的预警监测,掌握敏感区域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管理执法重点,落实针对性管理措施,防范污染纠纷的发生。一年来,市环境监测站共出具各类环境监测数据 41296个,开展环境预警监测达103次,有力地支持了环境执法管理。重视加大对污染源的限期整改,不断扩大污染源达标排放的工作成效。对我市部分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老化严重,处理效果日益下降,污染隐患频现的现状,我们经过仔细排查摸底,对污染企业进行集中整治,全市共计完成限期整治污染企业15家,环保投入资金达1005万元。作为我市烟尘污染的老大难问题单位——市热电厂,改制给供电公司后,经过我局多次督查,公司领导下定治污决心,投资600多万元完成35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建设,使烟尘污染大大减轻,周边群众反映良好,二期75吨循环流化床锅炉正在建设过程中,完成后原有锅炉将全部淘汰,这一困扰北城区居民多年的“黑龙”污染将得到根治。同时,在去年整治城区100家餐饮业油烟污染单位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推开油烟污染限期整治工作,完成对24家餐饮单位的限期治理任务。通过开展污染限期整改,稳定了区域环境质量,减轻了区域环境污染负荷,有力地促进一方环境安全和社会安宁,为环保工作赢得了声誉。
三、工作中暴露的突出问题。
一分为二地看,过去一年的环保工作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环境质量改善缓慢,环保工作承受的压力空前沉重。随着中央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人民群众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改善环境质量的愿望更加迫切,但由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使得改善环境质量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虽然目前全市环境质量保持相对稳定,但与人民群众要求相距甚远,环保工作承受的压力依然十分沉重。二是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第三产业过度发展带来的油烟污染、异味污染、空调机械噪声污染等现象十分严重,群众举报不断,环保部门疲于奔走却难有治本措施。三是由于环境执法成本高,守法经营成本高,违法生产处罚低的现状,以及一些企业环境意识淡薄,使得超标排污行为仍时有发生。四是饮用水源保护形势严峻,一些重点项目一旦建设过程不按环保要求落实措施,对我市的饮用水安全将产生严重的威胁。五是环保队伍自身建设亟待加强,工作方式简单,工作效率不高,影响着环保人员在群众心
目中的形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