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体版
无障碍浏览
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魅力溧阳
政民互动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2006年工作总结
索 引 号:
014143352/2008-00099
主题分类:
其他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市发改局
产生日期:
2007-01-10
发布日期:
2008-06-30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
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工作总结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今年的工作中,我局结合工作职能,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编制2006年计划和相关发展规划,使“十一五”规划开局良好。
1、编制年度计划。在全面总结2005年度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完成了市人代会报告《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05年计划安排意见》,得到会议审议通过。编报了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计划表,建立了重点项目数据库。在全面总结分析上年度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的基础上分解了2006年投资计划,同时会同建设局编报了年度房地产开发和经济适用房投资计划。编制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实施方案、规划纲要。对2007年度市财政项目进行调查并编报了计划。制定了市财政性项目建设操作程序及细则。初步梳理了2007年全社会重点投资项目。
2、分解下达了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计划、工业生产考核计划、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会同经贸局、外经局提出了2006年开放型经济指标意见,由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完成了对今年前三个季度小康目标进度的测算。参与市场调研,组织论证,参与编制市场(钢材市场、边界市场的扩建)发展规划。
3、加强了目标管理。编制了2006年市政府重点目标责任表和政府各部门目标任务书。完成2005年度政府48个部门目标管理考评汇总兑现工作,并评出突出贡献奖三名:交通局、财政局、外经局;工作创新奖三名:地税局、水利局、劳动和保障局。修改完善2006年度机关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4、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工业产业布局规划文本。
二、积极应对国家新的宏观调控,针对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开展调查。
提出“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重点项目分解落实初步方案。完成了2006年一季度和上半年及三季度我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材料及与常州市其他辖市区比较分析材料。及时上报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常州市政府考核我市的主要指标和重点项目完成情况。对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进行分析;按照国家发改委和省发改委的要求,协同对上半年投资项目进行了清理,重点对亿元以上项目检查梳理、汇总上报;同时专门清理了钢铁项目,对部分项目补办了立项手续。对我市水泥工业发展进行调研分析。协调花园污水处理厂项目的前期工作,可行性研究报告已报上级发改部门待批。参与省发改委对服务业工作进行的专题调研,并就我市服务业发展和发展服务业的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汇报。对我市自1992年以来借用外国政府贷款情况进行调研,调查了我市借用外国政府贷款的企业,市电信局和市华晶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了解利用贷款的数额、投资规模、产生的效益、还贷情况及存在问题等,形成材料报常州市发改委。参与国家发改委开展的镇级财政体制改革调研工作。
对我市市场建设开展专题调研。今年我局会同工商、土管、规划、溧城镇等部门分别去苏北姜堰、宜兴、武进等地参观各类市场。这几年外地市场建设风起云涌,就连苏北姜堰也成功建成了投资5亿多元,占地1000多亩的华东五金城。各地的经验值得借鉴,主要是:规划引导、政策扶持、机制创新、招商引资、加强管理等。
三、千方百计为基层、企业办实事,排忧解难;促进服务业的发展;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工作。
1、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大背景下,我局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致力于改善经济运行环境,认真审批和实施基建项目。1—10月份,共审批立项固定资产项目344个,计划总投资774610万元,其中工业项目267个,计划投资649559万元;其中房地产项目14个,计划投资35560万元。对年度重点项目对进行分类梳理,汇编了重点项目册子。对重点项目建立了月跟踪汇报制度,并将项目实施进程及时汇报市政府。向省发改委申报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书,并获得批复;协同申报了天目旅游积观光、农业生态开发项目等可研报告,并与开发银行积极联系,争取项目开发资金;积极与省开发银行联系争取S239改造项目贷款。
2、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我市服务业的发展。一是做好常州市(香港)服务业招商会工作。制定详细的招商方案,选出我市20个服务业招商项目,列入《常州市招商项目册》,落实我市2个签约项目和15名邀请客商名单。跟踪重点服务业建设项目。年初排列出我市投资2000万以上19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其中5个被列为常州市重点项目。经常去实地了解项目进度情况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全程跟踪这些项目。为钢材市场和新加坡李春木先生的合作穿针引线,向李春木先生介绍了我市的基本情况,李先生希望能在溧阳继续投资。二是积极争取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我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从去年的50万元增加到100万元。从服务业重点项目中选出6个项目,经市政府同意后下拨服务业引导资金。同时积极争取常州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今年共争取资金110万元,其中天目湖管委会50万元,南山竹海旅游公司30万元。认真做好市政府交办的有关工作,根据市政府的要求回同统计局评选出2005年度服务业先进部门和镇(区)。
3、帮助企业办实事,为立洋纺织有限公司积极争取棉花进口配额1000吨,使企业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帮助家家乐早餐公司按政策规定免交国税,并会同溧城镇帮早餐公司招收一批下岗工人。组织服务业重点项目单位参加我市的银企协作座谈会和省服务业重点项目融资洽谈会,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为合资企业办理采购国产设备退税手续,帮助合资企业市维特科制品有限公司去省发改委办理采购国产设备退税手续。
4、加强对市场的建设、监管力度。对苏浙皖边界市场、新江南市场、钢材市场进行全过程跟踪,及时了解项目建设的进度和存在的问题。编制了我市“水上加油点的发展规划”。参加省经贸委在天目湖召开的成品油工作会议,对柴油经营点的审批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戴北建材有限公司和安顺燃汽公司建设加油站上报材料,已获得省经贸委的批准,目前正在建设中。在农忙季节保证我市农用柴油的供应。并上报新增6家水上加油点的申请材料,获得批准,目前正在建设中。协同国土做好新建加油站的土地挂牌工作。
5、做好2006年有序用电实施预案。为进一步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根据常州市经贸委下达我市错峰9.8 万千瓦的指标,会同市供电公司制定了我市有序用电实施预案。
6、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及时处置企业改制的遗留问题。出台了《溧阳市2006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对17家基层供销社二次改制方案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进行协调,及时处置华达联运公司改制中的遗留问题。做好改制单位昆仑水泥厂、市殡仪馆、市场服务发展有限公司的改制职工的来信来访工作。继续推进企事业单位的改制工作,在一季度完成了农林局下属企业蔬菜种子公司的改制工作。对市属企业职工安置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做好企业上市调研工作,到江阴、宜兴、高淳等地调研当地企业上市情况,完成了调研汇报材料。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市企业上市工作的基本思路和鼓励企业上市的政策措施,帮助开利、溧化等企业做好上市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并且推动成立了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
7、向有关领导、重点部门、企业、镇提供了适合我市经济发展情况的“利用外资信息”、“招商项目”等有关资料及信息。参与市电子政务建设有关工作。编印了十一期《经济信息选编》刊物。完善和维护“溧阳信息网”网站。
三、加强内部管理,切实提高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1、全面总结了2005年度本局各项工作,在此基础上制定了2006年的行政、党建、纪检等方面的工作计划,并进行了全面部署。组织走访慰问离退休老同志,发放困难党员困难家庭补助金。完成机关党政人才资源统计工作,办理事业单位网上年检工作。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在职、离退休人员基本情况调查,对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情况进行登记,组织公务员参加全市的公务员法培训考试。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工作。完成2005年实施妇女儿童“两个”规划总结和2006年意见。完成2005年财务决算报告。
2、制定2006年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并把每次党委“学习日”情况上报宣传部。在支部中开展评选“感动百姓好党员”活动;按照市委的精神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党章活动;组织评选出 4个“党员示范岗”,开展向先进学习、向模范看齐活动;组织先进分子学习,向先进党员标准看齐,先进分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3、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部署开展机关效能和依法行政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促进机关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营造和谐、高效、廉洁、务实的工作氛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