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体版
无障碍浏览
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魅力溧阳
政民互动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市政府关于切实做好秋播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意见
索 引 号:
014109429/2008-00065
主题分类:
其他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溧政发[2003]196号
发布机构:
市政府
产生日期:
2003-10-22
发布日期:
2008-03-14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
秋播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关键措施等
市政府关于切实做好秋播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意见
溧政发[2003]196号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各镇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
一年一度的秋播工作即将在全市范围内展开。秋播工作不仅关系到明年的夏熟增产增收,而且影响全年农业结构调整,事关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通过近几年的结构调整,我市农业布局结构、品种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夏熟效益得到不断提高,为今年秋播农业结构调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今年的秋播农业结构调整仍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会议精神及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现就切实做好今年秋播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秋播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今年秋播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技术优势,整体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目标任务是:继续围绕我市三大区域经济板块,重点发展优质粮油、特种水产、食草畜禽、经济林果、特种园艺五大特色优势产业。(一)优质粮油:优质水稻面积扩大到40万亩左右,单产575公斤,优质化率提高到60%;“双低”油菜面积40万亩左右,单产125公斤,基本实现优质化。(二)特种水产:养殖面积达11.5万亩,产值4.2亿元,占渔业总产值的60%,增加5个百分点。(三)食草畜禽:出栏优质瘦肉型猪5万头,占出栏商品猪的50%;出栏地方优质家禽350万只,占家禽业产值比重的68%。(四)优质经济林果:种植面积8万亩,新增0.5万亩,产值增加8个百分点。(五)特种园艺:茶叶种植面积6万亩,其中名特茶产值比重达72%,增加7个百分点;特色蔬菜面积发展到3万亩,其中白芹1万亩,建设无公害、有机蔬菜生产基地2万亩,净菜上市量1万吨;花卉苗木种植面积0.7万亩,增加0.2万亩,新增产值400万元。
二、切实抓好秋播农业结构调整各项关键措施的落实。
各地要根据我市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从今年秋播开始,进一步精心组织,狠抓实施。具体工作上,要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区域特色,培育优势产区。根据我市各地的区位优势,切实加强产业布局与优势产区的对接,进一步发展东部平原地区的优质粮油、特种水产和园艺业,南部山区的经济林果,西部丘陵山区的食草畜禽,并通过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使优势农产品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尽快形成区域特色和规模效益。
2、调优品种结构,实现优质高效。优化品种结构,是提高秋播农业结构调整质量,增加农业效益的有效途径。要紧紧围绕我市优势农产品产业,大力推广高产、优质、抗病品种,如“双低”杂交油菜油研系列,优质水稻5356,西瓜抗病京欣、抗病苏蜜,辣椒苏椒、卞椒系列,蕃茄合作系列,江蔬系列,果树中华寿桃、甜油桃、水晶梨,茶叶福鼎大白茶、安吉白茶,畜禽苏太猪、溧阳鸡、优质黄羽鸡等。要十分重视秋播品种的统一布局,逐步改善品种多、乱、杂现象,坚持以调整优化品种结构为基础,努力提高秋播质量。要继续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开发具有科技含量高、产品档次高的名特优新品种。加快发展品牌农业,继续扩张天目湖系列品牌产品,力争每年新增核准使用的农产品商标品牌超30个。
3、狠抓全程质量控制,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各地要以我市被列为全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推进县(市)为契机,充分利用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这一优势,从秋播开始,切实抓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按照国家质量标准,尽快制定有关特色农产品的地方质量标准,加快制定与国家或行业标准相配套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要加强对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及其添加剂等市场的依法管理,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违禁农药等投入品在食用农产品上使用。健全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立健全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进一步完善检测手段,实行对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等不同层面的跟踪检测,确保上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要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全市力争建成30—50万亩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以优质稻米、青梅、早园竹、茶叶、板栗为主的万亩有机农产品转化基地。
4、推广科技成果,提高调整效益。继续实施农业“品种、技术、知识”三项更新工程,实行引进与开发利用相结合。按照品种多样化、产品优质化、结构多元化的市场需求,重视抓好高产优质良种的引进示范,继续加强农业推广与农业科研、农业企业及市场的有机联结,加快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组装、配套和推广,建立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相配套的优质、高效、安全、节本技术体系。围绕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综合配套核心技术,重点示范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动物疫病防治技术、省工节本简化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瓜果嫁接技术、生态养殖技术、立体复合种养技术及农产品贮藏保鲜、环境监测与整治、安全投入品推广等重大技术。
5、实行产销联结,降低市场风险。各地要围绕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等模式,加快发展一体化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发挥龙头企业对基地、农户的带动作用。鼓励农技人员带资金、带技术、领办创办农业科技型企业。要加快培育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立以苏浙皖边界市场为中心,各类专业批发市场相配套的市场网络体系,促进生产与市场的对接。继续抓好农民经纪人队伍、各类运销大户、专业协会的发展。要改革农产品传统销售方式,积极发展农产品超市经营、连锁配送、网上交易等现代流通业态,加快名特优农产品对接沪宁大超市、大卖场、大集团。同时,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扩大农产品出口。
三、切实加强对秋播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地要把秋播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推进。针对目前农民在调整中普遍存在的怕冒风险、等待观望的思想,应积极引导,加强教育。通过典型示范,不断激发农民进行结构调整的热情。各地要按照市里的特色优势产业整体规划,结合本地的区域资源、技术等优势,及早调整布局,落实好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发展产业。要积极鼓励和吸引“三资”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开发,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并从税收、规费、用地、信贷、资金扶持、科技创新等方面实行政策优惠,营造“三资”投资农业的良好环境。农林和供销部门要认真做好种子、种苗、化肥、农药、新型生产设施材料的组织供应,特别是农技推广部门要着力在产业规划、结构调整、技术指导、产销衔接、信息服务等方面能主动出谋划策,当好参谋;财政和金融部门要继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积极发放小额贷款,帮助农民解决在调整中资金短缺的困难;税务、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应根据自己的职能,及时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要继续加强对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技术培训,帮助他们进一步增强市场意识、效益意识和调整意识,努力提高农业实用技术的覆盖率和到位率。
二○○三年十月二十二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