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体版
无障碍浏览
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魅力溧阳
政民互动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关于溧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8年计划安排意见(草案)的报告
索 引 号:
014109429/2008-00507
主题分类:
其他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产生日期:
2007-12-19
发布日期:
2008-04-07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
溧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8年计划安排意见
关于溧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8年计划安排意见(草案)的报告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2007年12月19日在溧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姜和平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8年计划安排意见(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7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坚持以加快推进“两个率先”为中心,牢牢把握“三提升一实现”的工作主题,抢抓机遇,创新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全市综合经济实力继续增强、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社会事业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6亿元(预计数,下同),比上年增长22%、高出预期目标3.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为6.6:57.9:35.5;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40亿元,比上年增长43.3%、高出预期目标27.3个百分点;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35亿元,比上年增长30.1%、高出预期目标14.1个百分点。
(一)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高效农业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市亩均效益2000元以上的高效农业面积超过30万亩,5000元以上的达6万亩,万元以上的达3万亩。实现现价农业总产值32亿元、农业增加值17.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3%、5.4%,均完成预期目标。
农业产业化企业带动能力明显增强。玉枝特种茶果园艺场等企业带动周边农户开发珍稀白茶和高效优质水果5万余亩,其中天目湖生态农业示范园全年增加投入5000万元,开发农业示范园区近2万亩。全年“三资”投入农业达7.5亿元,比上年增长44%。
农产品质量建设得到重视。全年新增省级示范园区(基地)4个、常州市级7个,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3只、绿色及有机食品86只,新增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值7.6亿元。申报省市两级农产品质量技术标准20个,其中绿色哈密瓜生产技术规程通过省标认证。
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年新增插秧机544台、直播机283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21台,农机化综合水平达87%。
(二)第二产业发展较快,主导地位进一步提升。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35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达50.8%,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总体呈现出产、销、效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分别达585亿元、546亿元、51.2亿元、22.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6%、28.5%、29.6%、30.6%,增幅均高于25%的增长目标。规模工业支撑作用更为明显,产值、销售、利税在全市工业中的占比均达83%以上,利润占比达到93.3%,四项指标增幅均高出全部工业3个百分点以上。
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有效投入继续加大。全市完成工业投入115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增幅超出预期目标8.4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50亿元的76.7%,比上年提高了4.6个百分点。年初确定的80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各项建设进展顺利,为全市工业的后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技术创新得以加强,品牌建设深入推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80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37.1%;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59项,争取上级科技经费超过3000万元;新增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高新技术企业19家;新增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家。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和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力度,“品牌战略”进一步推进,全年申报中国名牌产品5只、国家免检产品4只、江苏省名牌产品10只、常州市名牌产品23只。
建筑业稳定增长。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完成预期目标;实现建安施工产值120亿元、劳务收入4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3%、48.1%,远高出年初12%的增长目标。承接高大建筑项目80项,创省优以上工程7只,工程竣工合格率达100%,安全事故率控制在2.5‰内。
(三)服务业发展健康有序,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三产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实现三产增加值94.5亿元,比上年增长21.9%,高出预期目标3.2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相对稳定。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高出预期目标1.4个百分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继续推进,全年新增生活资料连锁店81家,农资连锁店50家。
旅游设施不断完善。全年投入4.2亿元,完善了天目湖污水处理管网、道路等基础设施,环境档次进一步提升;南山竹海温泉度假村项目已经开工,吴楚农耕文化园3A级景区通过省级验收,天目湖旅游度假区被评为“江苏省十佳景区”,成功举办了第十届中国溧阳茶叶节暨第三届天目湖旅游节。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80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亿元,均比上年增长10%,其中旅游农庄接待游客55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8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20%。
金融行业健康发展。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5.8亿元,比年初新增2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36.8亿元,比年初新增28亿元。
(四)招商引资成绩显著,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
全市协议利用外资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5%;注册外资实际到帐额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7%、高出预期目标7个百分点;对外贸易尽管受出口退税调整政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仍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实现自营出口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3%、高出预期目标17.2个百分点。
(五)“生态市”创建工作顺利推进,节能减排全面展开。
水环境质量改善步伐加快。通过清淤、船舶污染治理、沿河单位集中整治等有效手段对主要河道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了天目湖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饮用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
“生态市”创建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工程进展顺利,新建日处理5万吨污水处理厂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天目湖镇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入试运行。矿业整顿成效显著,全年完成了10个采石宕口、14家轧石厂的关闭任务。
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展开。金峰、天山、汉生、扬子四大水泥生产企业全年投入近4亿元用于建设低温余热发电技改项目;瑞阳化工通过采用新技术对锅炉进行脱硫治理,可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125吨;全年关停并转化工生产企业93家。年初确定的节能减排三项目标全面完成。
(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环境继续改善。
扬溧高速溧阳段顺利建成通车,小陈庄经戴埠至白塔、黄岗岭至南山竹海、上沛至芳山、南渡至强埠、社渚至徐家园等67.5公里一、二级公路均按时完工。104国道、241省道、宁杭高速南西互通等道路绿化工程全面完成,新建农村公路210公里,改造危旧农桥79座,新开通溧阳至竹箦、溧阳经戴埠至南山竹海两条城乡公交线路。
全市加固圩堤32公里,其中建成标准圩堤20公里;改扩建塘坝103座,增加蓄水库容65万方;实施了10座小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并投入防汛防旱运行;完成了丹金溧漕河两岸11000米的堤防护岸。
城区道路及路网建设全面加强,实施了昆仑南路、凤凰路桥、人民桥、洪桥、南大街改造工程和104国道辅道、外国语学校辅道建设,完善了南片新区路网;完成了凤凰公园改造、燕山公园一期建设、高静园滨水绿地、104国道北侧绿化带等园林绿化工程,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41.8%、36.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7平方米。
全面完成了110KV强埠变扩建、110KV城区输变电等工程建设。
(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面小康目标基本实现。
教育事业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创建取得成效,并已通过省级评估验收。普高教育质量持续提高,本科录取率达61.45%,比去年提高6.7个百分点,超全省计划24.8个百分点,本专科录取均为历史最好成绩。建设工程有序推进,溧阳外国语学校工程顺利竣工、秋季已如期招生;光华初级中学二期工程如期完成;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天目湖中心小学易地新建工程进展顺利。
卫生事业与人口工作进一步加强。成功创建了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市四院异地新建并投入使用,上黄镇卫生院搬迁重建工程年底竣工,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三清”工作深入实施,全年完成62个行政村“三清”达标任务,至此,全市70%以上行政村已“三清”达标。世代服务品牌进一步打响,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零,控制在年初目标内;计划生育率98.6%,完成了年初目标。
文化、体育事业更为繁荣。围绕第十届中国溧阳茶叶节,成功举办了第19届全市群众文化活动周,全年组织广场文艺演出38场,大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新馆工程全面竣工,市文化中心主体工程完工。群众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市区及镇属中小学校室外体育场地都免费向社会开放,并成功举办了全民健身月活动;市体育中心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社会保障及救助工作力度加大。全市城镇净增就业802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16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低于年初4%的目标;年末城镇劳动保险三大保险各自覆盖面分别达到97.5%、96.7%、97.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100%,超额完成小康目标,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综合收缴率达到99.7%;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在岗职工人平均工资和农民收入分别达到25000元、805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9%、15%,分别高出预期目标4.9个、5个百分点。
总体上看, 2007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矛盾、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二是要素制约有待进一步消化,年初确定的重点工业项目仍有部分由于缺乏用地指标或资金难以筹集未按计划实施;三是招商引资有待进一步加强,外资到帐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压力仍很大。五是新农村建设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农民增收难度仍较大。这些问题都需高度重视,并在今后不断加以解决。
二、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安排
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改革开放,努力在做强工业、做特农业、做活服务业、做美城市和做实社会事业方面取得新突破,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预测和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结合“十一五”发展目标,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约束性目标:
1、废水中化学需氧量下降5.2%。
2、废气中二氧化硫含量下降3.44%。
3、万元GDP能耗下降4 %。
4、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维持在85分以上。
预期目标: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以上,三次产业比重为5.8:58.7:35.5。
2、现价农业总产值增长4.7%以上。
3、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增长25%以上。
4、建安施工产值和劳务收入增长10.5%以上。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以上。
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投入均增长25%以上。
7、注册外资实际到帐额及协议利用外资均增长30%以上,外贸自营出口增长26%以上。
8、全口径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17%以上。
9、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以上。
1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计划生育率达98%以上。
11、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6%以上。
为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小康全面巩固、社会和谐发展,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突出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力争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
稳定农业生产。重点抓好优质粮油工程,认真落实各项扶农、支农、惠农政策,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继续扶持、培育、壮大常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继续推进优质茶叶、林果、水产、畜禽等种养产业发展。
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整合各项支农资金,加大对农村投入,在巩固“三清”成果的基础上,实施“清垃圾、清粪污、清河塘和村庄绿化”的“三清一绿”工程和“五化三有”工程,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同时,继续抓好防洪堤、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灌区配套、节水灌溉等水利设施项目,结合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进一步实施农村通达工程、安全饮水工程、农村电网工程。
(二)突出结构调整,加速产业升级,推动新型工业化迈上新台阶。
以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为依托,壮大优势产业。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重点抓好能达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多晶硅材料提纯及应用、顺天科技有限公司心血管药脉络宁、奥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业酶制剂、中材国际日产5000吨以上成套水泥设备、华朋集团750KV以下及非晶合金变压器、上上集团特种电缆及超高压电缆生产等项目建设;加快金利宝胶粘制品有限公司不干胶绝缘材料、溧阳抽水蓄能电站蓄能发电等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高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加速产业集聚。按照“项目兴园、园区兴工”的思路,进一步完善水、电、路、讯、环保等基础设施。强化服务职能,提升园区管理水平;加强对签约项目的跟踪管理,加快在建项目进度,提高园区项目的开工率。
以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为动力,加快产业升级。提倡和鼓励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节能降耗,引导骨干企业通过扩能改造延伸产业链,开发新产品。
(三)突出服务功能,加速提质扩容,推动服务业业态水平的新突破
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紧紧围绕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全力做好传统服务业,积极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全面实施旅游发展规划。统筹开发旅游资源,重点抓好南山竹海温泉度假村项目建设,把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设施园艺、湖泊、生态湿地、养殖水面、茶果林地、大棚蔬果基地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观光农业”、规范发展“农家乐”等特色旅游业。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规划中的火车站为中心,以宁杭、扬溧高速为纽带,以工业园区为基点,高起点规划建设物流业,尽快形成促进我市经济更好发展的物流网络体系,逐步提高其在三产中的份额。
提高市场辐射带动功能。重点推进苏浙皖边界新市场建设,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促进城乡消费。
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完善提升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努力以信息化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四)突出招商引资,扩大外贸出口,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方式,搭建更好更宽的招商引资平台。在合理布局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以诚招商、产业招商、特色招商、园区招商,全方位扩大开放,构建以政府服务为平台,企业招商为主导,老企业技改扩建招商为补充的招商引资新格局,力争引进更多投资上亿美元的大项目、好项目,努力提高外资到帐率,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加快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培育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鼓励出口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开辟新的出口市场,实现外贸市场的多元化。
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外经合作水平。加强对外劳务输出、寻求更多的对外合作机会,提高“走出去”企业的发展能力。
(五)突出科学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坚持“环境立市”。继续加大天目湖水源地环境保护实施力度,进一步改善天目湖水质;优化能源使用结构,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和处理水平,严格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管理。
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按照“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将节能减排目标分解到镇(区)及重点企业,不折不扣完成全年节能减排降耗目标。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以资源节约、降低消耗、减少废物排放和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为目标,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
坚决淘汰落后生产方式。进一步落实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抑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依法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六)突出共建和谐,强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事业达到新水平。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增强经济发展支撑作用。积极实施“十一五”交通、市政、供电、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硬件保障和支撑。配合支持宁杭城际快速铁路启动建设,加快市、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固废处置中心工程,力争完成沙河水库大坝除险加固主体工程。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科技进步步伐,加强与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合作,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继续落实“两免一补”和贫困学生救助政策,巩固“两基”成果,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升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成人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积极发展文化、体育、卫生事业。强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文化数码广场建设进度;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实施市体育中心总体育馆主体工程建设;继续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优化配置卫生资源,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继续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就业培训,努力扩大就业再就业覆盖面;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巩固扩大城乡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社区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及敬老院等社会公益福利事业建设,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各位代表,2008年改革发展任务艰巨而繁重。让我们在中共溧阳市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抓实干,求真务实,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建设高水平小康溧阳、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而努力奋斗!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