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是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我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总体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奋力拼搏,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调优农业产业结构,使高效设施农业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效。全市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3.02万亩,总面积达30.3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2.6%,其中新增设施面积1.21万亩。新增高效渔业面积2.5万亩,总面积达9.55万亩,占水产养殖面积21.5万亩的44.5%。截止2008年底,全市已建成的高效农渔业面积达39.92万亩,其中:设施农业总面积达27650亩(市统计局、农林局联合调查数据)。生猪、肉禽、蛋禽、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50.1%、67%、64.5%、100%,规模养殖发展态势良好。为进一步保持我市高效设施农业良好的发展势头,把高效设施农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第一工程,继续加大力度,全面予以推进。现就2009年高效设施农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把握指导思想,明确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方式、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措施和促进农民增收的良好途径,在稳定粮油生产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提升园艺业设施化、畜禽、水产养殖业规模化水平,通过资源整合,财政扶持倾斜,壮大市场主体,完善投入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创新组织形式,不断提升农业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集约化增长水平,推动高效设施农业向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促进我市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目标任务:按照“规模调大,结构调佳,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总体思路,以提高高效设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合理布局,增加投入,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具体目标任务是:2009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2万亩,其中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2万亩;新增高效渔业面积1.2万亩;畜牧业规模养殖综合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 二、调整调优农业结构,夯实高效农业规模基础 在稳定发展粮油生产的基础上,巩固和放大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成果,合力构建“三大产业集群”,即:构建以优质无性系良种茶叶、时令果品、花卉苗木、溧阳白芹、设施蔬菜等为主的园艺业集群;构建以河蟹、“三虾”等特种水产和食草畜禽、溧阳鸡等为主的养殖业集群;构建一批高起点、高标准、集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生态旅游观光、农家乐实践、科普教育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园集群。重点围绕我市优势主导产业,突出高效、规模、特色,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突出青山绿水两大空间,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培育一批特色镇、专业村,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进一步推进高效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全面打造水产、园艺年产值双超十亿元的高效特色产业。 三、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升农产品效益质量档次 一是抓住丘陵山区开发、冬作农业开发、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等有利时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进高效蔬菜、花卉苗木、应时鲜果、茶叶、畜禽养殖、特种水产等重点产业的设施化发展,加快提高各产业设施化、规模化比重。二是提升扩张设施农业规模化基地建设。重点建设发展溧城镇大林村千亩高效设施果蔬基地、天目湖亳上千亩设施西甜瓜、草莓基地、别桥镇西庄千亩高效设施蔬菜基地、前马塘千亩名优水产品高效设施养殖基地和竹箦镇家禽规模化养殖示范基地。三是推广一批设施农业实用技术。重点推介优质果蔬、无性系良种茶、特色水产、优良畜禽等新品种;大力推广中大棚、智能温室、防虫网、遮阳网、高档葡萄避雨栽培、茶果园喷(滴)灌设施等现代设施农业栽培技术,大力推广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大力推广水产业应用现代装备、循环养殖技术,实现农产品生态种养,安全生产,优质高效。 四、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引导“三资”投入农业制订科学合理的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规划,落实投资农业优惠政策,倾斜财政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高效设施农业建设投资环境。鼓励、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投入高效设施农业建设,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和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村企挂钩,建立高效设施农业基地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一村一品,打造特色产业;帮助企业做好土地流转、执照申办等各项协调工作,为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业务培训、信息传导等配套服务,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各类工商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投资农业、发展农业的积极性,横向扩大规模,纵向拉长产业链,为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和后劲。 五、加强规模化示范基地建设,促进高效农业发展 高效农业规模化示范基地是产业、品种、技术和企业或合作组织等的集成组装,是成果展示和引领发展的有效的载体。要整合各种资源优势,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规模建设原则,重点建设天目湖生态园等10大高效农业规模化示范基地,通过应用优良品种、示范先进适用技术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使之成为现代高效农业建设的典范,充分发挥以点带面、以点促面的典型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全市高效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 六、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加大对高效设施农业的投资力度 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建设的发展,财政对农业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 要抓住有利时机,整合农业产业化各类扶持资金,调整完善财政投入导向,向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倾斜,向高效规模农业倾斜,向设施农业倾斜,进一步加大对高效设施农业的财政投入。要通过多方努力,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加大对高效农业的扶持,集中力量,扶强扶大。一要分类型、分规模、分发展目标建立高效设施农业项目库;二要根据各级各类项目招标指南及文件要求,结合我市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动态,选择实施基础较好,发展规划切实可行的项目,组织产业特色强、科技水平高、经济效益好、能起示范带动作用的成长型或成熟型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积极申报;三要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高效设施农业项目的建设和项目资金的规范使用,充分发挥财政支持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 七、强化科技支撑,提高高效设施农业整体生产水平 1、加强高效设施农业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针对影响和制约我市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科技攻关,为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做好科技储备。针对我市高效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现状,示范推广一批高效设施农业集成配套技术,以进一步推进我市高效设施农业生产的科技进步和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2、健全高效设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充分发挥市镇农技推广机构的职能作用,把高效设施农业技术服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和农业信息传导服务,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技术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 3、加强科技人员和农民的技术培训。一是对现有农技人员进行现代农业和高效设施农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为农服务的本领。二是强化农民培训,把高效设施农业技术培训纳入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农民“致福工程”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规划,采取举办培训班、电视讲座、参观示范点、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开展实用、直观、通俗易懂的培训活动,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 八、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考核机制,保障高效设施农业健康顺利发展 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规模化生产,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部门、各领域要统一思想认识,密切协调配合,把推进高效设施农业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加大宣传引导,强化目标考核,全力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要广泛宣传。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农业信息网等宣传平台,利用会议、培训、送科技下乡、科普集市等大型活动,宣传报道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情况、典型事例和成功经验,让农民了解政府惠农政策,了解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作用,营造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要强化考核。根据省、市高效设施农业目标任务,结合各镇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考核责任制,把任务分解到镇、到村,年中进行督查,年底对高效设施农业重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