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溧农发[2009]59号
各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为指导农民“科学、经济、环保”施肥,大力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促进水稻稳定增产,根据省农林厅《2009年江苏省水稻科学施肥指导意见》(苏农业[2009]1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了《2009年溧阳市水稻科学施肥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特此通知。 附件:2009年溧阳市水稻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二OO九年五月二十日
附件:2009年溧阳市水稻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为了扎实推进测土配方施肥进村、入户、到田,使农民做到施用时期适宜、施用方式恰当、施肥结构合理、施肥数量准确,努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面源污染,实现节本增收、增产增收,提升我市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根据苏农业[2009]17号文件精神,结合近年来我市测土配方施肥与耕地质量监测工作成果,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水稻施肥总体要求与原则 总体要求是:按照“增加产量、提高效益、保护环境”的要求,努力做到“科学、经济、环保”用肥。 一是指导农民施“产量肥”。按照水稻高产目标要求,集成包括测土配方施肥的高产栽培技术,充分发挥肥料增产效应,促进粮食和农业增产增效。 二是指导农民施“经济肥”。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目标产量,制定施肥方案,确定合理施肥结构、施肥总量、运筹比例和施肥方法,帮助农民选择适宜肥料品种,努力增施有机肥料,兼顾中微量元素肥料,做到有机无机相结合,氮、磷、钾养分相均衡,并采取科学施肥方法,降低生产成本。 三是指导农民施“环保肥”。通过宣传培训、试验示范和技术指导,引导农民增强科学施肥意识,改变表施、撒施、浅施和漫灌施肥的传统施肥方式,减少肥料流失和挥发,提高肥料利用率,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总体原则是:坚持高产稳产不动摇,经济合理施肥为导向;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坚持增施有机肥,实行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坚持控制氮磷总量,科学降低投入成本;坚持调整基追肥比例,做到氮肥分次施用;坚持基肥深施,先施肥再耕翻。 二、水稻科学施肥技术意见 1、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稻麦、稻油轮作地区要积极推广多种形式的秸秆还田,亩秸秆还田量至少达到150~200公斤,有条件的要实行小麦秸秆全量或半量还田。积极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亩用量达到150~200公斤,通过增施有机肥促进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减少化学肥料投入。对冬闲田加大冬绿肥种植推广力度,已种植冬绿肥的田块要抓紧有利时机,适时耕翻入田,补充土壤有机质。 2、合理控制氮化肥施用。目标亩产600公斤左右的地区化学氮肥(N)亩用量要控制在15-18公斤以内,比习惯施肥平均亩调减3公斤左右。目标亩产650公斤以上的亩施氮量控制在18-20公斤。对小麦秸秆全量还田的前期可适当增施速效氮肥,调节碳氮比至20-25:1。施用有机肥的地块,要根据有机肥的施用情况酌情调减化学氮肥用量。 3、适当调减磷肥用量。稻麦轮作、稻油轮作地区亩施磷(P2O5)量要控制在2.5—4公斤以内,土壤速效磷较高、小麦、油菜施磷量较高的地区,水稻亩施磷量要比习惯施肥调减0.5—1公斤。东部低圩区亩施磷(P2O5)量要控制在2.5—3公斤以内;西部高圩区、南山丘陵区亩施磷(P2O5)量要控制在3.0—3.5公斤以内;北山丘陵区亩施磷(P2O5)量要控制在3.5—4公斤以内。 4、优选肥料品种。溧阳市农林局(土肥站)将通过印发施肥建议卡,指导农民推广应用适合当地区域特点的基施配方肥。基施配方肥应根据当地土壤肥力的高、中、低合理调整,原则上以中氮低磷中钾配方肥料为主。其中,东、西部圩区土壤以低磷低钾配方为主,南、北山丘陵中等肥力土壤以中磷中钾配方为主。少数严重缺钾地块以中磷高钾配方为主。具体氮(N)磷(P2O5)钾(K2O)主体推荐配方是:东、西部圩区为22—6—12(40%);南、北山丘陵为24—6—10(40%)。 同时,要根据目标产量,通过施肥量的调节,进行“大配方、小调整”。推荐农民按方施肥时,氮肥可选用尿素,磷肥可选用钙镁磷肥和普钙,钾肥可选用氯化钾为主。对于缺硅的地块,建议农民基施适量硅肥,对于少量缺锌的地块要在育苗时基施锌肥,或在移栽活棵后不久喷施含锌叶面肥,以满足营养临界期需要。 5、科学肥料运筹。原则上,磷钾肥实行一次性基施,严重缺钾的地区,钾肥可分次施用,基肥与穗肥各半;氮肥实行分期施用。如基肥施用碳铵或尿素,应在整地耕翻前施入,再上水栽秧,做到全层深施。基蘖肥与穗肥氮素运筹比例根据肥力的高、中、低合理确定。常规生产条件下,一般高肥力土壤:4.5~5.0∶5.5~5.0;中等肥力土壤:5.5∶4.5;低肥力土壤:6∶4。其中,基肥∶分蘖肥=8∶2或7∶3(地力高、基肥施用量大、基本苗较足的可不施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7∶3,促花肥在倒四叶期使用,保花肥在倒二叶期使用。 机插稻:氮素运筹一般基肥占35%、分蘖肥35%、穗肥占30%,其中,分蘖肥在移栽后7天施用总氮量的10%,移栽后15天再根据苗情施用总氮量的25%,穗肥在倒四叶期和倒1.5叶分别施用总氮量的20%和10%。手栽杂交稻氮素运筹一般基肥占50%、分蘖肥35%、穗肥占15%,分蘖肥在移栽后7天施用、穗肥在倒1.5叶施用。 直播稻:本田生育期长,群体生长量大,根系分布浅易倒伏,应坚持“前促、中控、后补”和“控氮、增磷钾”的精确施肥原则。一般亩产550公斤左右的直播稻,亩施纯氮18公斤左右,五氧化二磷4~5公斤、氧化钾8~10公斤。氮肥运筹采取“一基三追”、“少量多餐”,建议基肥占25-30%、断奶肥占10%、分蘖肥占20-30%、穗肥占35%分两次施用,以促花肥为主。基肥、拔节肥中磷、钾肥各占50%,分蘖肥一般在两叶一心、四叶期根据苗情分两次施用,四叶期占总施氮量的20%,苗情差的可在六叶期再适当补施促平衡。 6、强化田间管理。要提倡壮苗、小苗浅栽,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机械栽插。生产过程中严禁大水漫灌,做到以浅湿灌溉为主,以浅水调肥,减少氮钾肥流失。要根据水稻不同生育阶段营养特征,指导农民适期喷施针对性强、配方合理的叶面肥料,并实行“肥药混喷”,提高工效,以满足作物养分敏感期和快速生长期等关键时期养分需求。 三、水稻科学施肥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镇两级要充分认识到科学施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减轻不合理施肥对环境污染带来的压力、保障农民节本增收的现实选择,是实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最直接、最有力的技术措施。要强化组织协调,精心制定方案,结合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商品有机肥补贴项目、绿肥种植以奖代补、秸秆综合利用与标准粮田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动员和组织农民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秸秆还田,增施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及时翻压冬绿肥,以此促进化肥施用量的下降,最大限度地减少肥料投入成本。 2、扎实推进项目实施。市镇两级要结合农民培训工程、送科技下乡、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等,调动各部门技术力量,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优先为规模种植基地(大户)服务,做到“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积极引导农民按方施肥,大力推广应用配方专用肥、商品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优化施肥结构和运筹比例,努力实现肥料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经济利用。充分应用测土和肥效试验结果,在建立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和施肥指标体系的前提下,根据目标产量和土壤肥力,实行分类指导。以区域配方施肥为主,做到宏观控制施肥结构、微观调节施用总量,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大配方、小调整”。 按照部省测土配方施肥要求,因地制宜建立水稻经济合理施肥示范区,做到县(市、区)有千亩片、乡(镇)有百亩方、村有示范户,展示测土配方施肥的作用和效果。在技术指导上,推行“图、表、卡”的服务方式,即镇有一张施肥分区图,村有施肥推荐表,户有施肥建议卡,力争使农民做到施肥数量准确、施肥结构合理、施用时期适宜、施用方式恰当。同时加强对肥料产销企业的技术培训,引导搞好售后服务。 3、积极推进配方肥生产供应。积极推进“统一测配、定向生产、连锁供应、指导服务”的运行机制,加强对配方肥生产供应的组织协调,确保配方肥生产供应落实到位。要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参与测土配方施肥,开展配方肥生产供应工作。要运用连锁、超市、配送等现代物流手段,提高基层供肥服务能力。 4、联合开展肥料市场专项整治。积极主动与工商、质监等部门联合开展肥料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定期组织肥料市场抽查,防止肥料企业生产不符合肥料配方要求、质量标准的肥料或不在指定区域内销售供应配方肥,加大对不法企业生产销售假冒配方肥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合法企业的权益和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