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2009年,农林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条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全力保增长、全面促发展”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农林工作目标,优化举措,共克时艰,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着力推进“十化”发展,全市农业保持了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态势。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首度突破万元大关,预计达到10678元,增长10.3%。
——“双百工程”强势推进,水稻单产创历史新高。全市新增高效种植业4.06万亩、高效渔业2万亩,其中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66万亩,全市高效种植业建设总规模发展到45.37亩,其中亩效益0.5万元至1万元以内14.47万亩、1万元以上4.71万亩,生猪、肉禽、蛋禽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达到57.1%、75%、72.5%,分别比去年提高6.1、6.4、7.1个百分点。由我局牵头实施的4万亩标准粮田建设,顺利通过验收,全年全市相关部门及各级累计完成标准粮田建设逾10万亩。相关产业增收优势进一步彰现。茶叶因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外销企业对中低档茶叶原料的收购大降,总产降至666.7吨,其中白茶产量达41.6吨,产值达1.13亿元,分别是去年的3.2倍和2.6倍,全年茶叶产值达2.78亿元,同比增5.1%。设施蔬果迅速扩模,老基地巩固提升,新基地不断涌现。天目湖南钱2000亩大棚草莓基地,亩均净收入达0.93万元,高者达1.5万元。设施西甜瓜扩面提速,其中仅设施哈密瓜三季栽培一项,全市复种面积达1.1万亩,亩净收入超1.5万元。全市1.16万亩溧阳白芹,总产值达2.17亿元。绿洲百菜园新建的40余亩平棚式防虫网覆盖设施栽培,已销售各类蔬菜800余吨,实现产值近250万元。华生大棚蔬菜专业合作社建成核心区800余亩,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设施蔬果1000余亩。全市设施栽培面积发展到6.96万亩,是近几年增辐最大的一年,净收入达3.5亿元左右。渔业总产值达12.5亿元,特种水产的贡献份额近70%,高效渔业面积达11.55万亩,占养殖总面积的52.5%,高效渔业亩均净收入达2800元以上。水稻单产创历史新高,全市59万亩水稻,平均亩产达611.7公斤,同比增2%。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三品”认证居省内先进。全市拥有有效期内的“三品”总量达258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74只、绿色食品102只、有机食品82只,今年新申报“三品”20只,拥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66.36万亩、无公害水产品产地2.15万亩、无公害畜禽产地121.9万头(羽)、绿色食品基地31.1万亩、有机食品基地4.83万亩,建立各类标准化生产基地达119个,其中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省级4个、常州市级7个,绿色及有机食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接近1/4。拥有省级农业地方标准16个、常州市农业地方标准10个。天目湖品牌旗舰作用显现,拥有江苏省名牌产品4只、证明商标1只,我市天目湖富子牌白茶成功入选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世博十大名茶”,富子牌葡萄被评为江苏名牌农产品。今年申报了“天目湖白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保护,新增常州市名优农产品21只、有效期内总量达57 只,12只茶样参加上海国际茶文化评比全获金奖,10只茶样参加中茶杯评比获特等奖6只、一等奖4只。全程质量监管取得成效,各类主体采标、贯标自觉性和能力明显增强,全年农产品抽检综合合格率达98.2%,获农业部“三品”专项整治督查组好评。
——农业生态有效改善,圆满完成国家生态市创建任务。夏熟作物上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30.6万亩,水稻上实施测土配方施肥58万亩,推广种植绿肥4万亩,推广商品有机肥1.6万吨,累计减少氮肥(纯)投入2820.2吨。水稻比上年用药次数减少4次,比周边县市减少3次,有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得到有效遏制,机插秧秧田全面使用无纺布全程覆盖,全年累计减少农药使用量5%以上。开展农作物秸秆还田83万亩次,在别桥镇后周建立1个250万公斤秸秆青贮示范点,在南渡镇西湖村建设300处8立方的户用沼气。全市22家规模畜禽饲养场污染物整治达标,1家关闭,10家养殖场实施了沼气工程治理,其余采用三格式化粪池处理。建成27个农村分散式农户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点。推广水产生态健康养殖15万亩、循环水养殖6万亩,新安装微孔管道增氧设施4500亩,长荡湖围网压缩基本完成。全市成片造林2.7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13%,建设绿色通道1470亩,新建农田林网1万亩,完善提高3万亩,四旁植树170万株,完成3个镇及124个行政村的村庄绿化达标建设任务。
——农业功能不断拓展,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树立标杆。南山精品园纷呈,三步一园,园园精彩;北山创业区涌现,七步一区,区区联动。一批体现时代风貌的融特色农产品生产、生态旅游观光、传统农耕体验、田园休憩、农家乐、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园(区)跃然眼前。总投资3亿元建成的2万亩规模的天目湖农业生态园,7月启动“园区建设成果展暨水果自助采摘活动”以来,累计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同比增长50%左右,仅葡萄自助采摘一项,实现销售收入400余万元,同比增长120%。翠谷庄园——江苏省首届乡村旅游节的开启,直接拉动农产品销售近亿元。玉枝、陶峰、紫竹林、万亩桂花园等一批各具特色园区,展露出现代式田园温馨,汇聚着人气,集聚了财气。全年新增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面积4万亩,全市总有效开发面积达58万余亩,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23家园区被列入天目湖大旅游体系,6家园区成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农民来自休闲观光农业的收入快速增长。
主要抓了五方面工作:
(一)突出科技进步,不断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以我市被列为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实施市为动力,大力开展“一推四普及”活动和新技术试验、示范。粮油良种推广覆盖率达97%以上,其中水稻达国标三级米以上占89.3%。粮油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98%以上,省工轻型简化栽培技术、群体质量栽培技术推广覆盖率达93%以上,病虫草害生态化综防覆盖率达92%以上,其中水稻机插面积达47.21万亩,占总面积的80%,完成1994台套的农机具补贴,新增高性能联合收割机14台、乘座式插秧机40台、大中型拖拉机130台及其配套作业机具340台套,全市插秧机保有量达2077台,全市农机化综合水平达92%。今年秋播我市被确定为全省三个油菜机械化生产示范县(市)之一。经作立体高效栽培技术、果树棚架栽培技术、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畜禽健康养殖技术、水产生态养殖技术、蚕桑集成技术、高效生态种养模式等推广应用成为主旋律。防虫网、遮阳网技术示范形成星火之势,溧阳白芹保鲜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2家水产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水产良种场,长荡湖水产良种科技有限公司被省人事厅确定为博士后工作站,全市10家水产良种场繁育各种优质水产种苗26.5亿尾。承担农业三项更新工程13项,全年针对性引进、开发、试验、示范农业三新技术33项。深化油稻、蔬菜、茶果、水产、畜禽五产业和农机科技入户工程建设,选聘206名技术指导员,遴选集成组装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加以重点推介推广,建立核心示范户4120户,辐射带动4万户,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 90%以上。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242人次,全系统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1362期,共培训人员6.4万人次。培育农业科技园区8个、农业科技型企业6个,新增农村有“证”实用人才96人。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9.2%。
(二)突出食品安全,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以食品安全示范市创建为核心,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出台粮油、蔬菜、茶果、鲜羊奶、饲料、兽药残留、三品、农资打假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等九大专项整治方案,建立全市监管网络和责任体系,全面开展“三品”产业地环境、生产规程制定及实施、生产纪录执行、内检员职责落实、投入品使用、包装标识使用等情况监管,先后主体或联合食安委成员单位,累计出动人员556人次,抽检各类样品610只,检疫家禽550万羽、畜禽产品325吨,复检超市肉类制品2590吨,对少数经营台账记录不全、少量标签使用不规范、极个别企业存在人药兽用的违规行为及养殖场地条件不完善等问题,限期整改到位,立案查处违法行为9起,无害化处理病害畜禽920公斤,蔬菜、粮油、茶叶、水果等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甲胺磷等五种高毒高残农药行为、使用瘦肉精和在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行为基本杜绝,在水产苗种繁育和养殖过程中违法使用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碌、氯霉素等违禁药物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三)突出主体带动,大力促进三化发展。把市场主体培育,作为发展引擎来定位,并且注重主体带动作用的发挥,推动以法人治理结构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建设快速发展,加快农业公司化(企业化)、园区化(基地化)、合作社进程,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4家农企跻身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行列,7家农企成长为常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全市仅涉足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法人主体近90个,总投资1.5亿元,旨在打造一家集种禽繁育、肉鸡饲养、加工冷藏、饲料生产、市场营销于一体,年销售额达5亿元的全福牧业,完成一期工程建设,进入产出期。全年新办农企32家;全市水产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0家,入社社员达1500余户,合作养殖面积8万多亩,占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的36.4%。全市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34家,完成合同机插秧服务近15万亩。凤凰山茶果专业合作社成功与台商签约,拉开海峡两岸农民科技创业园创建大幕。溧阳市白茶专业合作社,完成白茶销售0.8亿余元,合作社社员同比增收20%左右。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102家,全市专业合作组织总量达220家,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的比重提升至35%。前马荡万亩规模现代渔业示范区已完成4000亩核心区建设,北山整合开发建设、竹箦畜禽重镇打造、城郊魅力设施园构建加快步伐,全市重点培育的107个一村一品专业园、105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发展迅速,新建千亩规模园区15个,全市千亩以上规模园区总量达101个。
(四)突出维稳要求,打造安全屏障。切实把维护好农业安全运行,当作第一要务要抓。江苏省溧阳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发挥重要作用,农作物病虫草害预测预报水平不断提高,外来物种的管制进一步强化,植检率100%,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快速蔓延势头得到控制。动物重大疫病防控手段得到加强,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建成投运,10个镇兽医站的采样诊断室装备到位,防疫队伍、技术、经费等保障日益改善,动物重大疫病免疫密度100%,免疫合格率达省市标准,甲型H1N1流感防控严守不怠,配合相关部门处置举报案件19起,深埋病死猪106头。72家兽药店通过GSP认证。农业投入品监管保持高压态势。查处渔业污染事故7起,为养殖户挽回经济损失85万元,捕捞证年检率100%,渔船检验率98%以上。检验各类拖拉机1925台、联合收割机84台,与农机户签订安全生产责任100%,保险率100%,农机安全事故显著下降。竹螟虫、松线虫等森林植物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开展森林植物检疫59件,没收疫木137立方米,查获违法运输木材50余起,全年累计核审各类农林行政许可4659件,新办农业项目全面实行准入制,取缔不良开发建设行为9起,限期整改5家。森林防火扎实开展,全市没有发生大的森林火灾。
(五)突出效能提升,努力提高服务发展水平。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在农林系统倡导开展“创设服务载体、创立服务品牌、创优服务成效”主题实践活动,促进为农服务创新特色、上新水平。广大科技人员纷纷走进农企、农村、农户,纷纷走进田头、塘头、山头,接对子、出点子、拿着子,全年仅在水稻生产上,创建高产高效万亩示范区4个、千亩展示片18个、百亩攻关方25个,高产创建面积达6.23万亩,占全市水稻面积的10.6%。全年全系统累计创建科技示范园区43个、科技示范基地69个、科技示范户591户,挖掘疏理出的六类43个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各镇站纷纷构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品牌,“三创”实践直接促进农户增收5100余万元。广大科技人员踊跃把项目农业建设作为促进溧阳现代农业跨跃式发展的主推手来抓,把争取财政支持与吸引“三资”投入农业结合起来推进,独当一面指导广大主体积极实施立项开发,建立了包含73项农业重点项目的项目资源库,组织申报各级各类农业开发项目和农业科技项目131项,向上争取各级各类财政配套支持8000余万元,吸引“三资”投入农业达9.5亿元。广大人员积极投身信息化服务,溧阳农林信息网站、10个“六有”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和100个“五个一”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点发挥重要作用,农村户有电脑率不断提升,农户使用互联网的能力和热情日益提高,30余家农企在江苏省农业商务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先后组织一批农业开发项目挂网宣传,又一批休闲观光农业企业加入中国休闲农业信息网,农业电子商务趋向活跃,12316农业一线通服务平台实时群发生产技术管理信息和市场信息6000余条次,通过溧阳农林信息网站和平面媒体发布行业信息8000余条次,超额完成了条线信息考核任务。在江苏省首届乡村旅游节开幕式现场筹备等各项外向活动中,广大人员勇挑重任、恪守职责,树立了农林人新形象。改制后的场圃焕发生机活力。依法行政扎实推进,阳光权力得到落实,求实务实、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廉洁自律在全系统形成风尚。
二〇0九年十二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