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2009年,市公安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践行“三个至上”理念,围绕“三项建设”总体要求,带领并依靠全市广大民警,团结奋斗、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监管、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进步,为溧阳实现“全力保增长、全面促发展”目标创造了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回顾总结2009年,全市公安机关主要体现在六个“坚决”:
一、坚决维护全市社会稳定,以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迎接国庆60周年。全市公安机关以国庆60周年安保工作为主线,围绕市委、市政府 “苦练内功保增长、蓄势聚能促调整”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公安工作职能优势,全力保障国家安全,认真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一是狠抓情报信息工作。收集整理并及时报送市委、政府情报信息1700余条,编报《公安信息快报》、《公安重要情况》等预警专报210期,没有因重大不稳定情况迟报、漏报而影响社会政治稳定。二是妥善处置各种不稳定因素。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妥善处置好群体性事件和各类矛盾纠纷,有力维护了全市社会治安大局的和谐稳定。三是扎实做好公安信访工作。深入开展公安信访和“三访”活动,进一步畅通公安信访渠道,耐心听取、主动掌握各类社情民意,提前介入、妥善解决公安涉访问题。年内办理来信来访350件,办结333件,办结率达95.1%,被评为“溧阳市2009年度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二、坚决打击整治不放松,努力打造溧阳成违法犯罪活动“高危区”。全面提升打击整治工作成效。年内,共逮捕直诉各类犯罪嫌疑人同比增长10%。为此,市委、市政府专门对我局打击犯罪工作给予集体嘉奖。一是紧盯大要案件侦破。相继攻克省公安厅挂牌督办的宜兴2008年“12·25”特大盗窃保险柜案件、“3·26”城南绑架高中生案、城区抢劫ATM取款人员等一批重特大案件,“八类”主要刑事案件破案率高达86.6%,打击暴力性犯罪的成效,位居常州地区首位。二是做好突出治安问题整治。组织开展“防盗抢、打流窜、治乱点、除隐患”集中清查行动,深入推进打黑除恶专项行动,有效解决了溧城唐家村、黄家村、清安南村等重点地区的突出治安问题。扎实开展“打击组织强迫卖淫犯罪”、 “打击防范涉枪涉爆犯罪”等专项行动,重点强化对宾馆旅馆、歌舞娱乐、洗浴按摩场所以及游戏室、美容发屋等“黄赌毒娼”滋生的“五小”场所的清理整顿,有效净化了全市复杂地区治安环境。三是切实加大追逃力度。抓获网上逃犯人数同比增长10.7%;利用网上信息战法破案占破案总数的51%。四是重拳打击经济犯罪。深入开展打击假币犯罪“09”行动,举办打击假币犯罪专题讲座5场,悬挂宣传横幅120余条,发放宣传画册15000余份。会同工商、建设等部门掀起 “打击传销百日联合执法行动”,取缔传销窝点25个,教育遣返700余人次,有效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三、坚决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加快构建设防城市和设防乡镇。全市公安机关以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溧阳”为目标,以实施和谐安民工程为抓手,不断加强全市设防城市和乡镇建设,有效提升了公安机关驾驭治安防范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年内各类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1%,刑事案件发案率仅为万分之五十九,远低于年初市委、市政府确定万分之七十的目标要求,治安防控网络更加严密有效。一是深入推进技防建设。年内投资百万余元全面维护和升级市内治安高清卡口营房及设施建设,制订完善了相应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卡口巡逻堵控和盘查发现能力;全面完成10个“平安小区”和23个技防村工程建设,截止目前,全市技防设施覆盖率达90%以上;在全市600余处交通干道、分叉路口、街头巷尾等治安死角和1500余家行业场所、宾馆浴室、网吧、KTV等治安问题突出部位推行“亮化工程”,全面提升社会面24小时监控覆盖能力。二是扎实开展社会面大巡防。充实专业巡防力量,每天抽调机关民警参与街面巡防,确保街面巡防警力占可投入警力比例在30%以上。依托指挥中心预警研判机制,实行“四色布警”和“等级化巡防” ,强化交巡警治安卡口和查报站的盘查布控,年内共抓获各类现行犯罪嫌疑人150人,网上逃犯27人,街面案件同比下降16.7%。连续组织开展 “关城门” 实战演练,深入开展“迎国庆、保平安”大巡防竞赛活动,提升重点时段和重点部位应对突发案(事)件的能力,快速破获以 “8·20”抢劫私家车主案、南渡系列拦路抢劫案等一批突发性有影响的大要案件。三是强化外来人口管控力度。以人口管控春季会战为契机,强化源头信息采集,加强暂住地和旅馆信息业登记管理,加强提高外来人口管理工作力度。全市共新登暂住人口11356人,新登房屋出租户1350户,变更房屋出租户承租人5996户。
四、坚决全面展开“三项建设”,不断深化基层基础工作实力。一是加强正规化建设。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35项重点工程对公安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结合年初上级公安机关赋予的工作任务,规范工作考核,先后制定出台了《溧阳市公安局2009年十八项重点工作》和配套的绩效考核办法,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强化考核,推行问责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迅速开展、如期落实,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先进集体”。先后成立市局内务管理委员会和财务管理委员会,强化内部监督管理,规范单位财务管理与审计。推动干部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做到“以德选人、以才选人”, 8名优秀民警被提拔到科级领导岗位上,8名基层民警通过公开竞争上岗走上交巡警大队中层领导岗位;实行机关进人遴选制度,5名基层民警经组织程序选调进入机关工作,进一步提升了队伍的积极性和凝聚力。二是加快信息化步伐。健全 “日、周、月研判”制度,做大做强信息研判中心,明确4个职能大队、8个派出所为第一批建设“信息研判警组”的单位,依靠信息平台碰撞比对,抓获违法犯罪人员76名,其中逃犯36名。投资200余万元进一步配齐配全警用科技装备,规范科技装备的管理。以推广应用省公安厅 “大平台”为契机,进一步规范源头信息的采集,今年以来,录入警务平台各类信息35万余条,信息采集率在98%以上,90%以上的公安业务实现了网上流转和管理,在常州市局的月度信息化考核中连续3个月排名第一。以《溧阳市公安局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应用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为依据,年内奖励科技应用先进集体5个、先进个人8名;嘉奖信息化破案专案组6个,典型案例11个,在全局上下营造出“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三是强化规范化执法。以全市公安机关季度执法质量检查评比、民警月度执法知识考核等具体工作为抓手,严格规范民警执法意识和执法行为,全面增强公安机关执法能力和水平。市局被评为“全省依法行政示范点”;全局民警全部顺利通过常州市局组织的中级执法资格考试,4篇法制论文在省、市报刊和新闻媒体上得到发表;民警规范化执法行为得到明显好转,全年未发生严重涉法案件,没有因执法行为不当引发各类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得到了维护,为争创“全省县级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评先进单位”九连冠打下坚实基础。四是加大实战化培训。警力进一步向基层一线倾斜,18名面向社会招考公务员和警校毕业生全部充实基层,一线警力占总警力的比例升至95.9%,派出所警力达到41.2%。先后投入500余万元,为基层配备车辆,单警、单车装备,以及科技装备“五小件”,保障值勤民警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不受损害。投资30余万建成市局电教培训中心,按照常州市局“五会四必”要求,分层分级组织实战背景下的信息化培训15期,参训民警200余人次。组织开展应急拉练、消防演练等各类反恐处突演练行动8次,快速反应能力和整体作战水平在实战演练中得到进一步磨练和提升。
五、坚决加强公共安全监管,推动服务民生促发展向纵深前进。一是全面加强公共安全监管。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三个整治”,集中开展“夏季道路交通安全整治”、“秋冬季道路交通安全防范”、“四小类”机动车年检等行动,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严厉打击交通违法犯罪行为。全市发生交通事故数同比下降了12.6%,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同比下降16. 7%和1.31%,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破案率达90%。建立全市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不断加强消防安全监管合力。开展“江南春商城”消防集中整治。加大对全市范围481个消防隐患和67个消防乱点的清理整治力度,通过开展“打违除患”消防安全集中清查行动,检查单位场所5200余家,纠正消防工作疏漏1200余处,当场处罚消防不合格单位571家,对严重违反消防管理规定,影响公共安全的按照“五个一律”依法从严从重处理,年内,全市火灾事故同比下降12.7%。以民爆“四统一”、“三项行动”、“夏季管控会战”为抓手,开展化学品、剧毒物品、放射物等危险物品单位治安大检查,强化特种行业治安管理,实行危险物品和剧毒化学品行业“四必须”准入制度和从业人员“三必训”培训制度,加强单位从业资格审查,严格监管危险物品使用情况和运输流向,没有发生危险物品管理遗失、泄露、被盗等严重事故。二是深入开展服务民生活动。在全面贯彻落实公安机关“改进作风、创优服务、惠及民生”新八项措施的基础上,推行制定推出《公安机关服务企业规范二十条》,全面开展服务企业“三个一” 活动,走访企业2289家(次),征求各类意见建议890余条,为企业办实事175件,解难题54个。设立星级企业警务室45个、重点市场(医院)警务室22个,经侦服务站36个,查结、预防经济案件81起,挽回经济损失789万元。在常州市局组织的对全市公安机关服务企业进行抽样调查活动中,我市被访企业总体满意率达96%;在被调查的7个辖(市)区中,我市被访企业对公安机关“八项措施”的评价最高,五个方面满意度名列第一。进一步加强机关行政服务效能,推进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建立暂住证登记管理“一证通”制度,年内集中组织办理发放二代身份证17665张,外来人口暂住证11356份;办理治安、交通、出入境、边防、消防等行政审批事项3.5万余件,同比增长11%,最大限度的简化了行政审批手续、缩短了行政审批时限,方便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此外,通过互联网门户网站开设的法律宣传、办事指南、服务大厅等便民栏目,进一步丰富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方式,年内发布各类信息8000余条,在线接受群众网上求助1000余人次,受理群众投诉举报30余件。三是做好大型活动安保工作。今年是国庆60周年,又适逢两会、“天目湖中欧经济论坛”、江苏省“首届乡村旅游节”等一批大型重要会议活动先后举行,安保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全市公安机关为更加有效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下,抽调警力1200余人次,车辆3500余台次,全面细致的做好维护稳定和活动安保工作。细密细致制定安保方案、预案120余套(份),开展会址及周边地区清理整治20余次,化解苗头性矛盾纠纷11起,接受求助服务300余次,确保各项活动周密、热烈、有序进行,安保工作万无一失,得到与会各级领导和中外来宾的高度赞扬,充分展现了溧阳公安队伍的良好整体素质和形象。
六、坚决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全力打造公安精兵和廉洁警队。一是强化机制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年初,市局与机关各部门、各基层所队签订遵守“五条禁令”、“三项铁规”和加强执法办案安全等局规禁令责任书,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举措落到实处。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中聘请18名“警风警纪监督员”,加强对民警工作时间内执法执勤行为的监督与管理,邀请社会各界、政府其他部门定时定期对公安工作进行评议,使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强化理念教育,提高行政效能。市局坚持把宗旨教育、理念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先后组织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三个至上”主题实践、“整警风、严警纪、铸铁军、促满意”教育整训等活动,召开各类座谈会80余场(次),发放提高行政效能意见征求表1300余份,征求各类意见和建议100余条。提出“争做骁警和儒警,不做庸警和愚警”的要求,加大工作培训力度,举办各类培训班64期,参观观摩先进300余人次,组织考试考核50余场次,1400余人次参加了各类培训,充分调动民警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切实提升工作效能。三是强化监督管理,提升队伍形象。一方面,政工、纪检、督察、监察、审计等部门对每月全局各单位的内务和队伍建设等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督促检查30 余次,每月召开队伍建设研判会,及时通报情况,奖优罚懒。今年以来先后有13个基层单位、33名一线民警受到上级公安机关和溧阳市委市政府表彰。四是强化警民互动,构建和谐关系。通过开展“公安民警大走访”活动和在溧阳时报开辟“警方视点”专栏,印发安全防范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吸引人民群众深入了解公安工作,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天目湖情牵日月潭”赈灾募捐等关爱行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136人次,捐款捐物价值30余万元, “三月千里寻女归”、 “赴扬州解救被骗青年”等5件好人好事入选溧阳市“十件最感人的事”。五是坚持从优待警,加强警营建设。市局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坚持落实从优待警举措,为全局800余名民警定期组织体检;组织民警到市瓦屋山、龙潭林场等地进行了“走遍溧阳、爱我家乡、强身健体”健身训练;积极开展大合唱、羽毛球健身比赛等一系列文体活动,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鼓励民警充分发挥自身优点和长处,不断活跃警营文化氛围,全面构建团结、奋进、乐观、向上的团队精神,为圆满实现党和人民赋予公安机关的各项工作目标,扎实开展并深入推进各项公安工作举措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