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体版
无障碍浏览
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魅力溧阳
政民互动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溧阳市财政局2008年工作总结
索 引 号:
014143440/2009-00030
主题分类:
其他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市财政局
产生日期:
2009-01-09
发布日期:
2009-01-14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
溧阳市财政局2008年工作总结
溧阳市财政局2008年工作总结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2008年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财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又好又快”发展目标和“建设高水平小康溧阳、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工作主题,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创新财政体制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千方百计精心组织收入,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支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保障“三农”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财政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主要呈现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坚持依法理财,大力增收节支,有效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在经济环境总体偏紧、财政减收增支因素明显增多的大背景下,全市财税部门紧密协作配合,深入分析经济形势,全面加强收入征管,财政收入总体上保持平稳增长,各项重点项目得到有力保障,确保了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96188万元,增长20.67%;税收收入172935万元,增长24.96%,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88.15%,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量居全省县(市)第九位、常州市第三位,在苏南五市各辖市(县)、区排位中,由2007年的第26位上升为2008的第24位;税收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连续7年受到省政府表彰,2008年度再次被授予“财政收入新增贡献先进单位”称号)。
财政总收入完成540697万元,完成预算的110.18%,比上年度增加98532万元,增长22.3%;2008年,全市镇(区)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6637万元,比上年增加16399万元,增长18.2%;10个镇(区)中,溧城镇、埭头镇、天目湖镇、别桥镇、上兴镇、南渡镇财政总收入超亿元,其中溧城镇总量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11.3亿元;上兴镇增幅领先于各镇(区),达到44.4%。
在财政收入不断增加的基础上,财政支出也相应增加。2008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61008万元,增长23.7%,其中,镇(区)财政总支出50530万元(含上级指标),增长15.8%。
财政收入的增长和财力的增强,较好地保证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2008年,在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要求,相关支出增幅明显高于平均支出水平。科学技术支出增长47.2%;公共安全支出增长35.2%;环境保护支出增长140.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36%。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积极落实中央、省、市支持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全年退税和减免税收10.93亿元(其中:三废企业和福利企业退增值税3.46亿元、出口退税3.81亿元、所得税减免及退税3.33亿元、财政政策性退税0.33亿元);取消了19项行政事业性和1项基金收费项目,减轻了企业负担;适时出台了营业税、契税优惠政策,促进了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二是切实兑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有关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2008年,安排工业发展资金、各类贴息及项目配套资金9640万元,主要用于落实市政府关于调整全市工业产业布局规划的扶持政策;用于企业自主创新、化工整治和节能减排。三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积极向部、省申报财源建设重点企业(重点成长型企业)、新产品补助、名牌产品奖励、产业集聚区、纺织企业结构调整等项目;会同有关部门向部、省、常州市申报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科技计划、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技改补助、服务业、节能及循环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项目。以上累计争取到各项财政扶持资金5647万元,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提升了旅游业、服务业水平,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39767万元,重点支持15个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清溪路等3条道路改造、湾溪公园二期工程建设等。改善了城市交通、生态环境面貌,营造招商引资硬环境,拉动经济增长。五是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环境保护支出4325万元,重点支持节能减排技术创新、镇(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水管网和污染减排监管体系建设。支持矿山企业、化工企业、金属加工企业集中整治工作,淘汰落后产能。
同时,各镇(区)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在支持企业创新,促进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财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三)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改善民生,不断提高民生支出比重。
支持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是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区域教育现代化。巩固和完善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成果,做好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工作(共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10063万元);安排资金约879万元,用于发放职业教育学生助学金;会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建立了溧阳市中小学校舍维修长效机制,明确了维修费标准和维修项目管理要求,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支持发展卫生文体事业。安排资金141万元,用于发放计生奖扶金。认真落实促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市财政对新建文体站的镇各补助20万元,提高了镇级政府重视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支持“文化三送”下乡工程和市体育中心建设。三是增加科技投入,预算内安排科学技术支出3240万元,大力促进科技创新。四是加大财政对住房货币化补贴资金和城镇廉租住房保障的支持力度。2008年,安排住房货币化补贴资金1772万元,新增廉租房资金959万元,租赁补贴36万元,有力保障了城市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需求。五是增强社会公共应急保障能力。切实保障公检法司等经费,支持法治溧阳、平安溧阳建设。建立法律援助、社区矫正、信访救助等专项资金,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针对上半年成品油、食用油价格持续上涨,及时向补贴对象发放中央石油价格财政补贴1447万元。支持妥善处置“问题”奶粉事件。
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投入机制,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促进农业明显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日益繁荣。一是严格按照财政支农支出的相关政策要求,巩固农业投入的增长机制,大力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农项目支出累计达到13507万元,比上年增加3807万元,增长39.2%。二是继续落实好涉农补贴和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完善了“一折通”发放机制。2008年,通过“一折通”共发放了12个项目,资金10100万元,确保各类财政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三是进一步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增强农业和农民抵御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风险的能力。四是安排资金2668万元,用于农村“五化三有”、“三清一绿”和贫困村道路建设,农村整体面貌得到了较大改善。五是按照“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要求,对镇(区)债权债务情况进行了初步的清理,基本摸清了家底,为建立债务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
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富民优先,共享发展成果,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大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财政支持力度,基本实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一是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008年,共安排城乡居民最低保障资金2062万元,比2007年度增加805万元,城乡低保标准比2007年各提高50元,分别达到每人每月330元和210元。二是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预算安排标准。由每人每年6元调高到8元,共安排480万元专项用于农村公共卫生事业,提高了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三是提高了农村五保供养标准。2008年共安排农村五保户供养资金615万元,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五保户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3500元和2600元。四是提高新型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全年安排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补贴资金2226万元,比上年增加1255万元,提高了参保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五是扩大了社会保障范围,提高了社会保障补助标准。全年共安排资金2438万元,用于发放城乡60周岁以上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和知青半家户、六十年代精简下放职工生活补贴。六是加强了就业和再就业扶持力度。全年安排资金1661万元,用于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培训补贴、职介补贴。
(四)坚持制度创新,深化财政改革,完善公共财政运行机制。坚持以公共化为取向,以均等化为主线,以规范化为原则,完善财政监督管理机制,促进财政改革与财政监管的有机结合。
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一是做好新一轮省对县(市)财政体制调整应对工作。在理顺专项拨款、资金调度、预算外资金分配等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使我市财政事业的发展有一个好的体制环境。二是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扩大部门预算编制范围。全市中小学已纳入了2009年部门预算编制范围。目前,部门预算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更新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软件,提升了预算编制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三是着力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扩大了国库集中收付的覆盖面,镇(区)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取得较快进展。四是完善了市级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改进了资金管理方式,确保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五是政府采购不断规范,政策功能进一步发挥。同时,规范镇(区)政府采购,实行镇(区)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集中采购由市政府采购中心代理的制度。2008年,全市共完成采购总额11549万元,节约资金1391万元,节约率达10.8%。六是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行政事业单位公有房屋土地使用情况清理,达到了摸清家底、促进管理的目的,并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的管理规定,有效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行为。
完善财政监管机制。认真执行各项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范围以及法定程序,履行财政管理职责,初步形成了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全面覆盖、全部关联的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紧密融合的财政大监督格局。一是加强财政资金监督管理。强化预算编制和执行监管,积极开展财政收支日常监控和政府采购等专项检查。二是规范政府性建设项目投融资管理,加快建立政府债务财政归口管理、债务预警、举债审批、偿债准备金等制度,规范政府举债行为,防范债务风险。三是加强土地出让金、廉租房资金、住房公积金等专项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加强项目资金的跟踪管理,确保城市建设、支农、社保等专项资金的支出效益。四是规范了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严格执行省政府批准的规范公务员津补贴方案,并在规定的时限内规范到位。五是进一步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及资产管理和会计等行业的管理监督。六是继续实行镇(区)财政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推行镇(区)财政政务公开,规范镇(区)财政行政执法行为,提高了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
此外,其他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一是做好市投融资平台相关管理工作,提高平台资信等级,增强了平台融资能力。二是稳步推进“金财工程”。按照上级财政部门的要求,已初步建成业务标准统一、操作功能完善、网络安全可靠,覆盖所有财政资金、辐射财政系统和预算单位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三是深入推进干部队伍建设、财政法制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通过文明创建、廉政文化进机关、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纪律教育学习月等活动,干部队伍建设、机关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都取得明显成效,科学理财、依法理财、廉洁理财的意识显著增强。2008年局机关获得市委市政府“突出贡献”奖;社渚财政所被省财政厅表彰为省级“文明财政所”;别桥和戴埠财政所被常州市财政局表彰为市级“文明财政所”。
2008年,全市财政运行总体情况较好,但是在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主要体现在:一是受到国际金融风暴的滞后影响,经济增长态势渐趋放缓,税收政策的调整和部分收费项目的取消或收费标准降低明显地影响我市财政收入的增长;二是由于财政收入连年高速增长,收入基数不断提高,保持收入高速增长难度加大;三是财政收支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较重;四是公共财政体系尚不完善,财政保障公共需求和公共服务的能力需进一步增强;五是财政管理水平与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六是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