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体版
无障碍浏览
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魅力溧阳
政民互动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2009年度溧阳市民政工作总结
索 引 号:
014143483/2009-00058
主题分类:
其他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市民政局
产生日期:
2009-11-18
发布日期:
2009-12-07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
总结2009年度全市民政工作情况并提出2010年工作计划
2009年度溧阳市民政工作总结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今年以来,溧阳民政紧紧围绕省、常州提出的工作目标任务,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着力保障民生,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着力服务国防,双拥优抚安置成果丰硕;着力发展民主,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整体推进;着力服务社会,专项社会事务规范有序,为努力构建和谐溧阳,保障一方安定做出了应有贡献。现将2009年主要工作和下一步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学习科学发展观,提高队伍素质
根据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和部署,从2009年3月23日起,市民政局党委带领全市民政系统党员干部102名,系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个活动历时6个月,完成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的各项任务,极大地提高了全局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执行力、操作力和创新力,切实解决了一些有关全市民政事业发展和局直属单位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问题,建立健全了保障和促进民政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真正实现了干部受教育、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的目标。
(二)提升社会救济,完善救助体系
1
、救灾救济工作。
一是
春节送温暖活动。春节期间,全市各部门广泛开展了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深入到特困群众、优抚对象、困难老党员、五保户等家庭访贫问苦,共发放慰问金127.48万元,1029户困难家庭受益。
二是
及时下拨救济款。为解决困难群众春荒、夏令期间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在全面开展调查的基础上,及时安排春荒、夏令救济款83万元,3320名困难群众得到不同程度的救助。
三是
民政报灾系统测试工作。3月底,联合各镇对民政报灾系统的各项主要功能进行了全面测试,为今后灾情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及灾情数据的安全性提供了有效保障。
四是
“防灾减灾日”宣传工作。国务院规定,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根据民政部统一要求,5月12日前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将《5·12防灾减灾日系列宣传挂图》和《宣传小册子》分发到各乡镇、学校、社区,共发放宣传挂图900张,宣传小册子1800本。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广为宣传,进一步普及全民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灾害的能力。
2
、城乡低保工作。
一是
继续做好城乡低保常规工作。今年通过各镇村调查上报和市局审批,共新增城乡低保对象442户883人(其中城市68户、114人,农村374户、769人),发放城乡低保金3100万元。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城乡低保对象7762户、15577人(其中城市1082户、2187人,农村6680户、13390人)。
二是
切实加强低保动态管理。按照低保动态管理、分类施保的要求,今年3-4月份集中对全市所有在册城乡低保对象进行年度审查,通过年审,合理退保539户、1755人(其中城市73户、237人,农村466户、1518人)。在年审过程中,市电视台跟踪报道年审情况,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真正使低保年审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三是
实现低保信息化管理。根据上级要求,今年我市低保工作全面进入信息化管理,所有低保对象数据都将录入常州市民政系统信息化管理平台,进一步提高低保规范化管理水平。
3
、五保供养工作。
一是
开展农村五保对象调查工作。为切实了解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底数,努力提高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3月份对全市五保对象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摸清了我市五保对象的现状。
二是
组织召开农村五保供养调研会。5月中旬,组织各镇民政办主任、敬老院院长召开了一次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研讨会,并就农村五保供养政策执行情况,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敬老院工作人员绩效待遇及当前五保供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交流,进一步促进了农村五保供养政策的全面落实。
三是
通过了省对我市新增“关爱工程”的验收。今年省民政厅对我市南渡、社渚、别桥镇“关爱工程”情况进行了全面验收,对我市关爱工程情况给予高度赞誉。
4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今年市政府继续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作为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及时下发了《关于全市农村困难户危房改造的实施意见》,就危房改造的范围、对象、程序、时限和补助资金作出明确规定。通过个人申请、镇村核实、社会公示,全市共有需政府救助的危房改造对象130户、下拨危房补助资金129.6万元。
5
、慈善工作。
今年围绕如何做强做大我市慈善事业,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
制作慈善宣传画册,图文并茂地诠释了溧阳慈善文化、慈善精神,扩建了“爱心长廊”,将2007年以来慈善捐赠50万元以上企业和“5·12”汶川大地震赈灾捐赠10万元以上企业及1万元以上个人增刻于“爱心长廊”,勾勒出了一道独特的溧阳慈善风景线,进一步放大了慈善效应。
二是
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为支援台湾中南部地区遭受“莫拉克”台风灾后重建工作,进一步发挥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广大干部职工慈善爱心精神,促进我市慈善事业发展,全市开展了“天目湖情牵日月潭”赈灾募捐暨“慈善一日捐”活动,市慈善总会和市红十字会共接收社会各界捐款268.91492万元。
三是
开展各类慈善救助活动。为用好慈善基金,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救助效应,今年截止目前,围绕“助医、助学、助老、灾害救助”等方面开展了社会救助活动,已发放慈善救助金599万元。其它各项救助活动也于年底前进行,预计全年发放慈善救助金1200余万元。
(三)着力服务国防,双拥优抚安置成果丰硕
1
、双拥组织坚强有力,创建工作扎实开展。
2009年是我市又一轮“省双拥模范城”创建年,为确保“五连冠”目标成功实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创建工作,及时出台了《2009年溧阳市创建省双拥模范城实施方案》,确定了“实事拥军成效有新突破,政策法规落实有新突破,社会化拥军形式有新突破,双拥宣传教育有新突破”的重点工作“四突破”目标。同时调整了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明确了相关责任单位的责任区分。新增双拥挂钩单位30个,全市目前共有双拥挂钩单位92个。双拥工作呈现了特色亮点多,实事拥军投入大(四年投入6000多万),社会拥军氛围好,随军家属安置好的良好局面。10月14日,常州市双拥模范城检查小组到达溧阳,检查考评了我市的创建工作,市领导韩立明、盛建良、崔国伟、袁再保、杨和明、夏国浩出席了汇报会,检查组听取汇报后对我市双拥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我市的创建工作军地领导重视,国防教育广泛深入,互办实事形成制度,社会拥军形成氛围,双拥典型不断涌现,拥军爱民成效显著,随军家属安置工作到位。
2
、优抚政策全面落实,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投入100万元,为300名重点优抚对象解决了医疗补助;核拨713位已故复员军人、老残疾军人配偶定期生活补助费300多万元。按照自然增长机制,调整提高了部分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全年共落实重点优抚对象补助经费2462万元;同时,继续实施优抚“双百”工程,坚持政府、社会、个人相结合的帮扶原则,为“三老”解“三难”(医疗、住房、生活),扶持了36户优抚对象新建和维修房屋,扶持38户优抚对象致富奔小康,对29户优抚对象实施医疗救助,共投入资金53万元。
(四)推进基层民主,发展政治文明
1
、扎实推进城乡社区建设。
一是
根据《江苏省和谐社区示范标准》和各级关于和谐社区建设的要求,认真指导嘉丰社区开展争创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落实各项创建工作。
二是
针对我市城市社区建设的现状,就合理设置社区规模、切实改善社区工作条件、创新社区服务功能、加强社区建设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三是
积极开展村级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在去年有效推进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平台建设的基础上,配合组织部门做好今年村级社区平台建设的调研和建设。
四是
做好溧城镇社区居委会信息化培训工作,对70余名社区专职工作者进行了全面信息化操作技能培训。
五是
做好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的准备工作。
2
、认真开展村民自治模范单位动态管理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活动。
根据村民自治动态管理和江苏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等5个部门出台的《关于村务公开目录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市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民政局联合印制了《村务公开目录》,下发到市村务公开相关部门和各镇、村,进行广泛的宣传、学习、贯彻,并结合本地实际,加强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工作指导,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薄弱村”调查研究,纵深分析村务公开、民主公开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原因,形成初步治理意见,不断提高村务公开工作整体水平,确保村务公开工作的实效性。
(五)加强专项管理,促进依法行政
1
、区划地名管理得到加强。
一是
认真做好城区路牌设置工作。在充分调研后,借鉴周边县(市)的经验,经与多部门协调,由南京巴赫广告公司对我市城区路牌进行重新设置。共安装400余块“箱体式”和70余块“T”型路牌,亮化、美化了城区环境。
二是
做好小村并大村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按照村级规模并大、经济实力并强、班子结构并优和精简高效、农民增收的要求,依法办事、规范操作、有序推进,全市农村社会稳定,生产生活秩序正常,行政村优化合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自7月上旬至8月底,行政村优化合并工作全面结束,受到了各级的好评。全市行政村数量由原来的288个优化合并到目前的175个行政村,其中新建村95个、保留村80个,行政村数量减少113个,合并率39.2%。村均人口由2004人增加到3298人,村域平均面积由4.8平方公里扩大到7.87平方公里。
三是
积极完成地名普查任务。集中利用一段时间,切实做好地名普查工作,加强地名数据库建设,确保普查质量达到上级要求。
四是
完成了宁常线的联合勘界自查任务,没有发现有争议或矛盾的地方。
五是
进一步做好界桩的维护管理工作。
六是
进一步规范地名的命名工作。经过实地察看,认真调查核实,严格把关,共命名住宅小区、高层建筑物17个。
七是
做好《溧阳地名》编辑出版工作。
2
、殡葬管理改革稳步推进。
一是
大力宣传殡葬改革政策,下发了文明祭祀活动的通知,做到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组织上加强领导,从工作上真正落实到位,精心组织和安排,清明节期间西山公墓祭祀人数达65677人次,车辆15332辆,工作人员在岗在位,保证群众度过一个文明祭扫、安全有序的清明节。同时坚持对重点村做好宣传工作,签订殡葬承诺书,落实责任制,坚决杜绝土葬和变相土葬现象。
二是
制定了殡葬和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进一步规范提高民政依法行政水平,规范民政行政执法行为和民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确保行政处罚合法、合理,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殡葬市场秩序,树立民政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公正执法的形象,落实“效率溧阳”建设任务,构建和谐溧阳。
三是
协助殡仪服务中心处理各种事务,加强无名尸、案件尸等收费事宜管理,督促殡仪服务中心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做好稳定工作,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是
对建设骨灰堂可行性进行调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
3
、婚姻和收养登记规范运行。
自2004年婚姻登记中心集中管理以来,我们坚持开展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截止目前,全市共办理结婚登记6050对,离婚登记1256对,登记合格率达100%。办理收养登记63件。
民政服务中心落成以后,我们积极争创“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合格单位”,整个婚姻登记中心都按照要求进行设置,婚姻登记中心内部分设候登室(区)、婚姻登记大厅、档案室、颁证室、拍照室,各室(区)有醒目的指示牌,整个婚姻登记中心宽敞、明亮、庄严、整洁,面积分配合理,为当事人提供了一个温馨、和谐的良好环境。
4
、民间组织管理良性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民间组织304家,其中社会团体213家,民办非企业单位91家。今年以来,全市新增社团11家,民办非企业单位8家。为规范民间组织登记管理,今年已对266余家民间组织进行了审核,注销33家,年检、审核合格率达100%。
(六)发展社会福利,造就一方福祉
1
、健全老龄工作平台,积极推进老龄工作。
调整了市老龄工作委员会领导班子,成立了市老龄协会,初步形成了市、镇、村三级联动的老龄工作组织网络,为老龄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为不断提高老年福利服务,我们走访慰问56名百岁老人,发放长寿补贴近16万元,并为他们进行体检;办理省级老年证3000份。面对老年人下发了法律援助宣传资料1000多份,解决涉老法律援助5例。市老年大学春季报名970人,1600人次,开设19个专业,44个教学班。重阳节之际,举办了“国寿杯”溧阳市“十佳文明健康老人”表彰活动,举行“祖国在我心中”广场晚会,把敬老活动推向高潮,此外,“中国长寿之乡”和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市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2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顺利启动。
起草并下发了《关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溧老委办[2009]2号)文件,成立了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各镇(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截止目前,全市已有56名老人享受了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受到老年人一致好评。
3
、福利彩票销售不断攀升。
为做强做大我市的福彩事业,完成常州市局的销售指标,我们把福利彩票工作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下发了《关于下达2009年度福利彩票销售任务及考核办法的通知》,多次召开福彩工作会议。截止目前,全市共销售福利彩票3012万元,其中电脑票2626万元,刮刮乐386万元,已完成全年考核任务108%。
二〇?九年十一月十八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