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人民银行溧阳市支行“2009-2011”年度文明单位创建规划人民银行溧阳市支行“2009----2011”年度文明单位创建规划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和《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文明单位管理考核实施细则》有关精神,根据上级行的有关要求,结合支行多年来的创建工作实际,特制定支行“2009-2011”年度文明单位创建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严格遵循文明单位“重在建设”,“重视创建过程”,“注重创建实效”的原则。紧紧围绕金融中心工作,以构建和谐支行为主线,狠抓领导班子建设、干部职工队伍建设、金融业务建设,加强民主管理、内部管理和综合治理,以创建“五好”领导班子、“六型”支行为抓手,不断提升履职能力水平,为促进辖区经济金融稳步快速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组织领导 成立支行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党组书记、行长李和平,副组长:副行长冯晓兴、葛珏明,成员:庄亚君、程晓雯、潘卫星、乐平、唐春雷。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办公室,负责创建活动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庄亚君。 三、创建目标 在支行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按照“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干部职工队伍素质显著提升、金融业务稳步发展、民主管理持续创新、内部管理井然有序、综合治理安全稳定”的创建标准,建设央行特色彰显、群众满意度高的文明单位,力争在三年内,争创总行级文明单位。 四、创建内容 1、领导班子建设好 (1)全面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坚持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深入开展“五好班子”创建活动,依法履行基层央行职责,带领干部职工全面完成上级行和地方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2)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紧紧围绕金融业务这一中心工作,抓好党的建设和经常性政治思想工作。 (3)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行务公开,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4)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广大员工办好事、办实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5)班子成员清正廉洁,公道正派,不谋私利。 2、队伍建设好 (1)政治过硬。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队伍的思想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干部职工爱祖国、爱集体、爱支行、爱岗位、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2)业务优良。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结合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加强对金融理论知识和金融政策法规的学习研究,认真钻研金融业务知识,学习现代市场经济、科技和法律知识,认真履行工作岗位职责。 (3)作风清正。干部职工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继承和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4)纪律严明。干部职工遵纪守法,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不正之风,令行禁止, 树立中央银行良好形象。 3、金融业务好 (1)认真贯彻执行《中国人民银行法》等各项法律法规,认真履行各项职责。积极开展各项工作,进一步贯彻实施货币信贷政策,促进溧阳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全面提高金融业务水平,深入开展创建金融生态达标县工作,确保辖区内金融稳定。 (3)改进金融服务,加强规范化管理,健全内控制度,实施监管责任制,提高金融行政执法水平,严格操作程序和工作规程,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金融服务水平。 4、行风行貌建设好 (1)广泛开展学先进、树新风活动,行内风气正,员工精神面貌好,工作秩序井然。 (2)员工参政议政意识强,经常开展文体活动,“职工之家”建设成效显著。 (3)支行办公场所、职工工作环境整洁,支行绿化、美化、净化成效显著。 (4)搞好宣传阵地,办好图书阅览室、荣誉室、宣传橱窗等。 5、综合治理好 (1)积极搞好社会综合治理工作。 (2)大力开展金融普法工作,员工知法、懂法、守法,法纪观念强。 (3)认真做好“内控内管”工作,强化党风廉政意识和安全意识,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重要部门和要害岗位及人员的管理,及时发现和堵塞漏洞,确保不发生重大责任事故和经济、刑事案件。五、保障措施和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支行各股室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文明创建工作,切实担负起文明创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组织领导,要把文明创建工作纳入岗位职责和业绩考核之中,切实做到文明创建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有检查,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创建的格局,确保文明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2、围绕中心工作,发挥创建的“载体”作用。要将“文明单位”的创建活动和“创建金融生态达标县”、“创先争优”、“职工之家”、“青年岗位能手”、“巾帼示范岗” 等创建活动及“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确保创建活动健康发展。 3、深入进行思想发动,不断增强创建意识。要继续利用行务会、党员大会、职工大会等反复进行思想发动和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行员工对创建工作目的、意义的认识,大造舆论,形成共识,明确标准和要求,努力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不断推进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