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体版
无障碍浏览
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魅力溧阳
政民互动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市政府关于印发《溧阳市旅游产业三年提升计划(2009-2011年)》的通知
索 引 号:
014109429/2009-00125
主题分类:
其他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溧政发〔2009〕69号
发布机构:
市政府
产生日期:
2009-06-10
发布日期:
2009-06-24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
溧阳市旅游产业三年提升计划(2009-2011年)
市政府关于印发《溧阳市旅游产业三年提升计划(2009-2011年)》的通知
溧政发〔2009〕69号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各镇人民政府,市各办局、直属单位:
《溧阳市旅游产业三年提升计划(2009-2011年)》已经5月19日市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
○○
九年六月十日
溧阳市旅游产业三年提升计划(2009-2011年)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促进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综合性产业,也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产业。2009—2011年是我市旅游产业实现升级的关键时期,旅游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科学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计划,在旅游产品、服务质量、品牌形象等方面狠抓提升,将会进一步增强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支撑力、带动力和辐射影响力,提升旅游产业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旅游产业现状
(一)旅游经济总量稳步增长。2008年,我市接待国内游客527.7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6.48亿元;实现旅游增加值21.76亿元,占全市GDP的6.8%。
(二)旅游产业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我市现有旅游区(点)13家,其中4A级景区2家、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7家;旅行社12家,其中全国百强国内旅行社1家;星级饭店18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7家、二星级5家。我市旅游产业规模、经济总量、品牌建设等方面在全省县(市)中名列前茅。
(三)旅游目的地形象日益鲜明。通过连续举办“中国溧阳茶叶节”、“天目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在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投放形象广告,在主要客源市场高频度、多渠道、立体化地宣传促销,使“天目湖”旅游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成为长三角地区的一大亮点。
(四)旅游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我市立体交通网络建设步伐加快,旅游通达能力显著提高,旅游建设投入不断加大,旅游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城市旅游服务功能、旅游要素配置体系日趋完善。
(五)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我市历来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政府主导的大旅游发展格局已经形成。近年来,市政府、市旅游事业指导委员会出台一系列支持旅游发展的措施,并设立旅游发展引导资金;有关镇积极推进旅游项目的实施;市旅游局加强了旅游行业管理。
二、旅游产业三年提升目标
(一)总体目标
将我市打造成长三角著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使旅游业成为全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产业。
(二)经济目标
到2011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60亿元,年旅游人数达到650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相对于2008年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三)产业目标
天目湖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瓦屋山建成国家4A级景区;有2家以上旅游农庄成为“江苏省十大乡村旅游精品景区”、“江苏省十大自驾游基地”。合理分配旅游产业要素发展,使旅游业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产业功能,以及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消除城乡差距、提高国民素质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综合功能进一步增强。实现全市旅游业就业人数增长10%以上。
(四)文化目标
进一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内涵,将我市建设成为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五)环境目标
旅游规划区森林与绿化覆盖率不断提高,生态保护面积增大。主要景区大气环境质量和水资源保持良好。
(六)市场目标
目标市场在依托沪、宁、杭的基础上,重点拓展皖、鲁、豫;由长三角都市圈的中短线向环渤海、珠三角等远程市场提升。
三、旅游产业三年提升任务
(一)第一年度(2009.1-2009.12)
1.启动创建国家5A级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工作。
(1)明确创建主体、创建区域范围,上报创建计划,设立相应的机构、制定相关制度。
(2)推进创建区内景观路、生态路、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污水处理、交通标识等基础设施建设。
(3)加快创建区域内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做好“生态·山水”文章,形成创建工作亮点。
(4)积极推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工作,为保持历史传承性和整体完好性,做好重点保护街区、村落历史文化陈列馆、自然文化建设专题博物馆规划。
(5)为确保区内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加快制定各种保护和发展措施。
(6)启动创建台账建设。
2.溧阳旅游品牌形象提升。借助在天目湖举行“天目湖中欧经济论坛”这一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提升天目湖品牌的影响力,提高溧阳知名度和美誉度。
3.推动旅游产品提档升级。实施天目湖景观一期提升工程建设;南山竹海景区启动二期建设,竹海温泉度假村完成主体工程;瓦屋山景区完成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和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始游客服务区、宝藏禅寺、区内旅游道路等重点项目建设;乡村旅游产品进行深化设计和功能细分。
4.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通过参加常州市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和组织举办天目湖旅游节旅游商品展销评比活动,加强旅游商品开发与营销体系建设。形成两大主要旅游商品系列:天目湖系列特色旅游食品,南山竹海竹文化旅游纪念品、工艺品。
5.夜间娱乐项目的开发。做好天目湖等重点景区大型夜间娱乐活动的策划和规划,在经营方式、游客市场逗留时间等方面有所突破。
6.加强区域合作和企业联合。主动接轨常州、无锡、南京等周边旅游城市,加强“宁杭生态旅游带合作联盟”、“环太湖旅游城市合作联盟”的合作联动,争取与更多的景区(点)实现对接,逐渐融入到“梦江南”的精品线路中。鼓励旅行社创建国际旅行社,加盟国际、国内品牌旅行社,推进旅行社的网络经营。支持知名经济型酒店品牌进入我市,优化旅游饭店结构。加强旅游景区与旅行社、宾馆饭店的联合,打破地接业务的垄断,增强对外拓展市场的能力。
7.完善旅游应急预案,健全危机管理机制。针对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和涉外旅游突发事件等,建立健全快速、有效的应急措施,加强旅游、公安、经贸、卫生、交通、城管、通讯、环保、消防、安监等多个部门协同作战,实现部门联动。
(二)第二年度(2010.1-2010.12)
1.进一步推进国家5A级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1)完成天目湖景观改造工程。完成创建区内道路、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污水处理、交通标识等基础设施建设。
(2)加强城乡统筹,积极推进区内“特色品牌社区”和“农村环境高标准综合整治村”创建,达到区内乡村的结构性转换与自然化形态的要求。
(3)进一步推进区内传统能源替代工程,积极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逐步取消创建区内架空电线与电线杆等电力设施,打造优美整洁的空间环境。
(4)加强生态修复,加强天目湖水源地保护,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废弃矿山生态复绿、湿地和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扩大森林涵养水源,防治土壤侵蚀,控制水源污染;强化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和野生动植物保护。
(5)完成江苏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2.打造天目湖会议度假产品。借助2009年天目湖中欧经济论坛的召开,鼓励天目湖旅游度假区承办更多具有较大影响力、能够提升知名度的大型或高层次会议。
3.促进旅游资源整合。天目湖实施景观提升二期工程、茶文化博览园、温泉度假村等重点项目建设;瓦屋山景区按照创建国家4A级景区的要求,基本完成旅游基础项目建设和景观建设;南山竹海完成二期开发,完善南山竹海温泉度假村、南山小寨等项目建设,完成向休闲度假产品的转型,并融入精品旅游路线;精心设计农业旅游项目,彰显特色,使乡村旅游成为我市旅游新亮点。
4.进一步拓展客源市场。巩固苏、浙、沪、鲁、豫重点市场,同时,南方以广东为重点,北方以京、津、冀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实现客源市场向南、向北扩张。
5.实施旅游商品品牌工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施溧阳旅游商品品牌工程,推动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和品牌化。
6.调整和优化旅游要素结构。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打造“溧阳夜时尚”系列项目,将天目湖的夜游活动从夏季夜公园发展成春、夏、秋三季夜游景区;建设天目湖商业、娱乐一条街,为游客提供丰富的娱乐消费场所。
(三)第三年度(2011.1-2011.12)
1.完成国家5A级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1)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落实培训制度、机构、人员、经费等。
(2)加快实施重点保护街区、村落历史文化陈列馆、自然文化建设专题博物馆建设。
(3)加大市场宣传促销力度,提高市场知名度。
(4)完成创建台账工作。
(5)做好与上级衔接工作,完成检查验收。
2.继续巩固和扩大南北市场和国外市场。抓住上海世博会契机,扩大珠三角、环渤海湾、京津地区客源市场,开拓港澳台、日韩、东南亚市场。
3.实现景区质量提升。在完成国家5A级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同时,瓦屋山完成4A景区创建,吴楚农耕文化园、十思园、大石山、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等景区启动4A、3A级景区创建工作。
4.完成主要景区文化形象建设。在景区质量提升过程中,逐步形成天目湖景区的茶文化、鱼文化,南山竹海的寿文化、竹文化,瓦屋山景区的禅文化、状元文化,旅游农庄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核心内涵,塑造更加鲜明的休闲度假产品特色。
5.完善旅游信息服务管理系统。制定旅游企业信息化服务规范,提升技术手段,拓展发展领域,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中信息化的应用。完成旅游网络资源的整合,实现溧阳旅游网站在门户网站的登陆。
6.旅游安全管理体系比较成熟。旅游、公安、工商、质监、卫生、安监、物价等部门紧密合作,构建“平安景区”、“诚信旅游”工作体系,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产业支撑
1.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坚持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组织实施《溧阳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对全市的旅游业整体发展进行指导与调控。在旅游资源开发上,贯彻“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规范旅游市场的运作。依据上级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台推动、支持、保护、规范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依法维护旅游业发展的市场秩序。
2.落实旅游发展优惠政策。落实旅游开发的优惠政策,对旅游开发项目给予支持,引导投资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市区和旅游重点镇的市政建设要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助推旅游产业发展。
(二)完善管理体制
1.溧阳市旅游事业指导委员会要积极推动旅游业的产业化进程,行使对全市旅游业的领导、协调职能,使旅游业从单一部门管理向“旅游大管理”的模式转变。
2.市旅游局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承担起全市旅游规划制定、旅游资源开发协调、市场拓展和旅游秩序、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对旅游发展实行宏观管理。
3.旅游区(景区)管理委员会在市旅游局的业务指导下,具体负责旅游区(景区)项目的开发建设与管理。
4.逐步确立旅游重点项目由政府主持、中介机构规划设计、专家论证、全社会公开招标的竞争性开发机制。
(三)加快人力资源开发
1.加快高级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步伐,实行旅游企业中高级管理者持证上岗。通过三年的努力,使旅游饭店中高级管理人员岗位资格证书持证率达到80%以上。
2.全面提高旅游一线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逐步建立一支以大专以上学历为主的高素质导游队伍,确保到2011年全市各星级旅游饭店一线服务人员的英语持证上岗率比2008年上升10个百分点以上。
3.加强旅游企业内部培训工作。督促企业认真制定并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培训计划,鼓励员工在职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4.整合旅游教育资源。加强市旅游学校、二职高旅游专业与各高校旅游专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以及与全市旅游骨干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开展教学观摩。
5.进一步推进旅游人才开发的市场化进程。充分利用我市旅游网络资源,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做好旅游人力资源的数据统计工作,建立旅游人才信息咨询、交流网络平台。
6.充分发挥旅游协会的作用。开展市场调研,根据酒店、旅行社、景区等需求,适时举办大型专题讲座和旅游紧缺人才短期培训班。
附件:溧阳市旅游产业三年提升重点目标分解表
附件:
溧阳市旅游产业三年提升重点目标分解表
序号
具体内容
启动或完成时间
责任部门
配合部门
备注
1
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009年1月完成前期工作,2010年创建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011年底完成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任务。
天目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市环保局、旅游局、农林局、水利局
2
天目湖二期开发
2009年9月完成前期工作,2011年10月基本完成。
天目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市规划局、旅游局、交通局、水利局、农林局、国土资源局等
包括茶文化博览园、温泉度假村等
3
天目湖景观提升工程
2009年9月完成一期,2010年9月完成二期。
天目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市规划局、旅游局、交通局、水利局、农林局、国土资源局等
4
天目湖新镇建设
天目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市规划局、旅游局、交通局、水利局、农林局、国土资源局等
5
天目湖创建国家5A级景区
2011年完成各项创建工作任务
天目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市规划局、旅游局、交通局、水利局、农林局、国土资源局等
6
南山竹海二期开发
2009年启动
天目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戴埠镇、市旅游局等
7
南山竹海温泉度假村
2009年10月完成
天目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戴埠镇、市旅游局等
8
瓦屋山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和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9年完成
市规划局
市旅游局、宗教局、农林局、交通局,竹箦镇、上兴镇
9
瓦屋山宝藏禅寺、神女湖、游客服务区等重点项目建设
2009年启动,2011年9月基本完成
瓦屋山旅游区管委会
市旅游局、宗教局、农林局、交通局、水利局,竹箦镇、上兴镇
10
瓦屋山4A景区创建
2011年10月完成
瓦屋山旅游区管委会
市旅游局等
11
平桥生态旅游带开发建设
2009年启动
天目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市旅游局、农林局
主要包括平桥石坝开发,深水山庄、凌峰农业生态园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12
蓄能电站旅游规划、建设
2009年启动
伍员山抽水蓄能电站股份有限公司
天目湖镇,市发改局、规划局、交通局、农林局、国土资源局、旅游局
13
丫髻山旅游开发
2011年9月基本完成
常州监狱
瓦屋山旅游区管委会,市旅游局、交通局
14
新四军纪念馆功能完善
2010年9月完成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和“保卫水西”等项目
市文化局
市旅游局,竹箦镇
15
凤凰公园景观提升
2011年9月完成
市城管局
市规划局、旅游局
16
长荡湖旅游开发
2009年启动“小西湖”景区建设
上黄镇
17
燕山公园开发建设
2009年启动
市城管局
市规划局、建设局、国土资源局,溧城镇
18
西郊风景区规划、建设
市城管局
市规划局、建设局、国土资源局,溧城镇
19
旅游要素提升
市旅指委
市旅游局、发改局,各有关镇
20
工农业旅游提升
市旅指委
市旅游局、发改局,各有关镇
21
组织旅游企业参加国际国内旅交会
市旅游局
天目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瓦屋山旅游区管委会
22
主要客源地促销
市旅游局
天目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瓦屋山旅游区管委会
23
举办“全国电视媒体看溧阳”活动
2010年
市委宣传部、市旅游局
市广电局、农林局、经贸局和各镇
24
举办旅游节庆活动
每年举办天目湖旅游节、天目湖美食节等活动
市旅指委
市旅游局,天目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天目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25
建立、健全瓦屋山等景区管理机构并运转
市旅指委
市旅游局,各有关镇
26
推进旅游学校与对口高校合作,加强旅游职业教育
市教育局
市旅游局
27
采取多种形式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市旅游局、教育局
市财政局、外办,各有关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