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体版
无障碍浏览
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魅力溧阳
政民互动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溧阳市经贸局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意见
索 引 号:
014143360/2010-00014
主题分类:
其他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产生日期:
2010-02-03
发布日期:
2010-02-25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
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意见
溧阳市经贸局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意见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2009年经贸工作回顾
2009年,经贸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全力保增长,全面促发展”工作主题,坚定信心,克难奋进,努力化解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通过抓重点,抓难点,抓服务,全力保障经济运行,虽然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全市工业和商贸经济依然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运行情况持续改善
工业经济
全年
主要指标完成
较好。
2009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785.1亿元、产品销售收入755.8亿元、利税68亿元、利润3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8%、14.5%、13.3%和14%。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730.4亿元、产品销售收入699.1亿元、利税63.4亿元、利润3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1%、16.3%、16.1%和16.6%。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个数首次超500家,达505家,同比增加59家,规模企业净增数占全常州市净增数(167家)的三分之一。
工业经济
运行的主要特点,表现为:
1、工业用电与工业生产增速逐期上行,全年实现同步增长。
2009年全市工业产销、利税实现均衡增长,工业生产与工业用电同步增长16%。全年工业用电量37.7亿度,再创历史新高,增速比去年的4.7%高出11.3个百分点。年内工业纳税销售降幅逐期收缩,全年617亿元,同比年度实现“转正”,增3.4%。
2
、企业
总体运行质量
逐期
改善,
重点企业
对全市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
。
2009年,全市94个重点(监控)企业用电量、总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出口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22% 、持平、2%、25%、52%、-25%,主要指标呈现逐月、逐季止跌回升趋势,利税、利润等效益指标增长好于产销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改善。94个重点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为477亿元,占全市纳税销售617亿元的77.3%,有力地支撑着全市工业经济。94个重点企业销售
超1亿元的有50个
,其中
10亿元以上企业6个
:申特钢铁(144.5亿)、华朋集团(52.1亿)、上上电缆集团(50.1亿)、金峰水泥集团(49.8亿)、国强镀锌(24.2亿)、正昌集团(15.6亿)。
5
-10
亿元以上企业有5个:
万兴特种建材(8.09亿)、三元钢铁(7.72亿)、三维铸造6.85亿)、军荣集团(5.88亿)、扬子水泥(5.18亿)。华朋集团销售收入首次超过50亿,万兴特种建材销售收入首次超过5亿元。全年增销3000万元以上企业20个,其中增销1亿以上企业有11个,分别是金峰集团、华朋集团、万兴建材、中材重机、金源锻造、申特钢铁、瑞丰冶炼、鹏程钢结构、金利宝胶业、钢锐铸造、三维铸造。
二、技改投入难中求进,发展后劲预期增强
牢牢把握有效投入这一关键,全力实施重点项目推进工程,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全年完成工业投入173.6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完成规模工业有效投入94.83亿元,同比增长36%。重点实施计划投资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86个,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4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均完成全年计划投资。上上超高压电缆、华鹏500KV变压器、弘博有机硅、中材水泥成套设备(一期)、金源风电配件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江苏溧阳抽水蓄能电站、申特钢铁装备提升及循环经济综合利用、金峰水泥熟料生产线等项目加快推进。
主要做法:
一是
坚持重点推进、典型示范、以点促面,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年初,通过反复酝酿排出86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建立并落实由局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分别与这些项目进行挂钩联系和动态跟踪的制度。对重点工业项目实施卡片化管理,为每个重点项目分镇区建立卡片档案,简洁明了地反映项目的审批情况、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并及时汇报协调,大大促进了重点项目的实施。
二是
强化工业有效投入考核。每季度由经贸局会同组织部、财政局、监察局、发改局对全市10个镇区规模工业有效投入进行考核,有效地调动了各镇区抓投入的积极性。
三是
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实施。在实施申特钢铁重大项目时,由于该企业几个升级改造大项目均涉及敏感行业,政策控制严格。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经贸局牵头,会同发改局、环保局、开发区等组成申特钢铁重大项目推进工作组。作为组长单位,我局把牵头协调申特钢铁办理相关项目手续这项工作列入每月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全年共落实77项市级审批内容。我局已帮助企业取得省经贸委出具的轧钢许可证符合产业政策的证明,高炉煤气压差发电(TRT)和烧结余热发电项目也取得省经贸委核准,焦化等项目正在办理和完善之中。该企业09年已投入超过18亿元,项目实施后,预计2010年申特钢铁可新增销售60亿元,为我市经济规模再上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两项“整治”基本完成,节能降耗初见成效
化工整治工作
自2006年10月以来,按照“逐个排查,集中整治,入园进区,改造提升”的总体要求,我市采取行政推动、政策驱动、部门联动等方式“多管齐下”扎实推进。到年底,累计关停并转小化工生产企业122家,已全面超额完成省、常州市下达的化治关闭目标任务。09年着重做好已关闭企业的彻底关闭系列工作,妥善处理关闭企业的后续问题。化治工作走在常州市首列,在节能减排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发展壮大了江苏瑞阳化工有限公司、江苏弘博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一批规模型化工生产企业,提升了化工生产企业环保、安全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推进我市化工产业科学健康有序发展。
矿业整
治
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因地制宜、狠抓落实、积极稳妥推进,09年又关闭轧石企业20家。自2007年矿业整顿工作以来,全市30条机立窑水泥生产线已经全部关闭拆除,还关闭石灰企业60家,关闭轧石企业90家。分别完成矿业整治目标任务数的100%、100%、128.6%,超额完成关闭目标任务。
节能降耗工作
通过加速推进技术节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构建多领域节能体系,强化节能目标考核,深入开展节能宣传等措施,在工业节能方面取得了实效。2009年全市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4.8%以上,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6%以上,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节能工作目标及节能重点工作均被列为我市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主要内容,并被列为全市35项重点工程。全年完成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14家、清洁生产企业审核19家、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测35家、实施节能与循环经济重点项目13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4家、淘汰落后用能设备68台套。
四、融资担保能力增强,商贸经济齐头并进
融资担保方面,
为应对危机,落实市委市政府“全力保增长,全面促发展”决策部署,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矛盾,我局积极请示市政府,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通过市属工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对市中小工业企业担保中心增加7000万元货币资本,同时,置换出实物资产4000万元,市担保中心注册资本达到了1.03亿元(都是货币资本),大大提高了担保中心的融资担保能力。同时,吸收民营资本对市经贸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进行增资扩股,注册资本由3000万元增加到1亿元,进一步增强了融资担保能力。全年市担保中心共为中小企业(个人)提供贷款担保93笔,担保金额2.5亿元。12月底在保132笔,金额2.6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6亿元,增长144%。中心成立以来,累计共为632户次企业(个人)提供了担保,担保总额达19.29亿元,支持了一批规模骨干企业。
商贸经济主要指标完成
良好
。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6%。完成限额 以上商贸企业社零额18.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5%;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达40户,比去年增加5户。
“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工作全面推进。
为扩大内需,带动工业,促进发展,今年2月1日、8月20日,我市先后启动实施了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根据有关精神,通过认真组织,积极部署,及早启动,严格备案,扎实推进,切实把这两项惠民利民工程向纵深推进。通过审核和整改,我市有家电下乡备案网点51家;有3家企业(五星电器、国美电器、苏宁电器)中标省统一组织招标的第一批家电以旧换新回收、销售企业,并通过备案登记。全年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2722台、销售额2769.6万元,发放补贴391.7万元。“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共回收旧家电9034台,销售新家电9378台,销售额3751.76万元,发放补贴199.2万元。此外,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长效建设管理工作,推动了我市农村商业网络的建设和发展。
生猪屠宰管理等行政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
主要是:强化生猪屠宰管理基础工作,开展打击私屠滥宰和病死猪病害猪肉非法交易专项整治活动,从根本上提升肉品质量;配合生态市创建,抓好生猪定点屠宰场点的水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私屠滥宰不法行为。生猪屠宰管理监察大队全年共出动 2453人次,488车次进行执法检查行动,没收非法屠宰生猪及产品和未经检疫的猪肉 2266公斤,对部分经营可疑肉品的商户提出善意警告、教育100多人次。在加强对屠宰场监管的同时,还主动与屠宰场保持沟通和了解,力求掌握小刀手的屠宰情况,特别是对极少数重点监控对象,进行严加管理,不失时机地打击私屠滥宰违法行为。立案查处非法屠宰生猪案件6起,没收生猪14头,产品1650公斤,罚款5.9万元,结案3起,其它3案仍在依法处理中。
五、服务水平优化提升,效能建设成效明显
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和动力,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效能为切入和突破,围绕“突出三个重点、狠抓三个环节、搭建三个平台”的总体工作要求,创优服务求实效,提升效能促发展。在“效率溧阳”建设活动中,我局全年四个季度连续四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服务企业优胜单位。
一是突出三个重点,即重点工业项目、重点工业企业、重点新增长点。在年初反复酝酿排出86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72个年销售亿元以上重点工业企业、64个年新增销售3000万元以上重点新增长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由局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分别与这些企业进行挂钩联系和动态跟踪的制度,让每一个机关工作人员做到为企业、为项目服务制度化、经常化。同时,还从72个重点工业企业和64个重点新增长点中筛选出94个样本企业,每月采集数据,进行重点分析,按不同行业出具分析报告,提出建议供各级领导参考。
二是狠抓三个环节,即围绕市工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切实抓好“供、跑、跟”三个环节。一“供”(指导),通过内部刊物《溧阳经贸动态》、溧阳经贸网和专业培训、论坛等形式,及时向企业提供产业政策信息、行业应变策略等咨询。为应对危机,代政府及时起草了《市政府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十条政策意见》,并把国家、省、常州市和溧阳市最新出台的一系列扶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进行收集、整理,编印了《保增长促发展政策文件汇编》1000多册,免费赠送给企业,受到企业一致好评。二“跑”(资金、扶持),通过跑部、跑省(市)、跑科研院所,帮助企业完善项目审批手续,协调重点项目的实施,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全年为企事业单位争取省、常州市级以上各类扶持奖励资金达3600余万元(不包括进口设备免税)。三“跟”(跟踪服务),实行局领导、各科室与重点项目、重点新增长点联系挂钩制度,做好跟踪服务,及时掌握情况,协调解决问题。
三是搭建三个平台,即建设好产业信息咨询平台、企业发展服务平台、企业融资担保平台。产业信息咨询平台主要是利用窗口、网络以及上门服务等形式,向企业宣讲产业政策和国家、省、市的各项政策,为企业提供产业信息咨询服务。企业发展服务平台主要是发挥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和经贸培训中心的作用,为企业提供管理、培训、技术、法律、市场开拓等服务。全年举办有关大型专题培训、讲座6期,参加培训600多人次。企业融资担保平台,主要是用好市属工业资产经营公司与省开发银行合作建立的融资平台,直接为企业融资;以及充分发挥市担保中心的职能作用,同时进一步协调好市经贸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以及其他民营担保机构,为我市工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此外,墙体材料革新工作深入推进,新型墙材使用逐年递增,2009年新型墙材产量1.518亿块,占墙材总量的33%,同比增长6.8%;粘土实心砖产量为1.001亿块,同比下降7.4%。散装水泥使用量和使用率不断提高,全年完成散装水泥1740万吨,完成年度计划1060吨的164%,散装率为95.86%,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同时,兼顾好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稳定工作。群团工作蓬勃开展,职工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通过努力拚搏,经贸代表队获得全市第六届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日常还切实做好防范企业生产经营风险,化解各类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有关工作(包括做好各类信访接待,困难补助、军转干部、志愿兵、老干部等工作)。机关内部事务有条不紊,全局工作月月有计划、有汇总,职工生活福利有落实、有保障,确保了全年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2009年,我市工业经济虽然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经历了止跌-企稳,从而又进入回升-向上的新阶段。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如工业产业结构尚不尽合理,能耗水平相对较高,自主创新能力欠强,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较多。展望2010年,尽管我国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还应清楚地看到,不仅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存在,而且目前的经济发展、企业运行,许多还是靠政府的政策支持,缺乏内在的动力和活力,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再加上,国际经济贸易摩擦加大,国内资产泡沫和通胀预期又加大了政策调整的变数。因此,2010年我市工业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会比较多,需要我们制定和实施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2010年工业经济工作要点
一、2010年工业经济发展总的思路、主要目标
2010年经贸工作总的思路
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全力冲刺‘十一五’,奋力实现新跨越”工作主题,突出重点,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项目带动,坚持培优育强,坚持调整升级,坚持“两治、一节”,坚持效能建设,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促进平稳较快发展。
2010年工业经济的主要目标
为:全市工业总产值1100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050亿元,纳税销售收入823亿元,利税总额80.3亿元,利润总额38.7亿元;工业投入239亿元,其中规模工业有效投入136亿元。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8%,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5.5%。
二、2010年重点工作及措施
(一)坚持项目带动,力争增量投入取得新进展
坚持以项目促发展、以项目调结构、以项目提档次、上水平的项目带动战略,全力加大工业增量投入,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大力推进工业重点项目,抓好104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的落实,尤其是32个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的建设。对104个工业重点项目实行挂钩制度,实施项目全过程动态管理,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67个,力争75个左右,全年工业投入达239亿元,增长37.6%。二是努力提高投入质量,着重抓好规模工业有效投入。进一步完善重点工业项目有效投入考核机制,对设备投入进行贴息补助,提高先进装备投入在技改投入中的比重。三是进一步完善和实施项目扶持政策,积极推荐常州市五大产业项目,向上争取和用足用好国家、省有关政策资源,推进生产要素向优势项目集中,优惠政策向重点项目倾斜,以项目建设带动全市投资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
(二)坚持培优育强,力争规模经济实现新突破
以各类工业重点为主要抓手,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着重抓好2010年重点工业企业和重点新增长点等工业重点。
强化生产要素协调,加大银企对接力度,化解企业发展要素制约;跟踪监测新增长点企业运行动态,实施挂钩联系制度,做到每月汇总分析;引导企业调整营销策略,巩固传统市场,开创新兴市场,拓展农村市场。全力培育50个新增销售3000万元以上工业经济新增长点,实现新增销售130亿元以上;同时,大力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着力打造一批单体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亿元级工业企业群。力争规模企业上台阶,微小企业上规模,形成销售超亿元企业80家以上,其中超200亿元企业1家、超50亿元企业5家、超10亿元企业10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0家。
二是继续大力发展主导优势产业,实施产业集群发展工程。
通过协调解决要素供应矛盾,推进四大产业重大工业项目实施,进一步发展壮大“两区五园”,争取政策资源等措施,力争四大产业销售达720亿元以上,其中金属冶炼及加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机械设备制造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输变电设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40亿元以上,新型建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以上。
(三)坚持调整升级,力争改造创新得到新加强
一是坚持以调高调优调强为基本取向,推动传统产业加快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加快规模扩张,努力使产业结构有一个大的提升、产业形态有一个大的变化。
一要突出项目推进重点
,紧紧盯住28所系统装备公司房车基地、科华机械汽车配件等项目,尽快落实盛大新材料新型节能高强钢筋、绿成纸业等项目,快速推进上上特种及超高压电缆、江苏新时代铜业无氧光亮铜杆、新金峰水泥熟料生产线及余热发电等一批规模大、质态好、前景优的重大项目建设。
二要突出产业发展重点
,继续发展金属冶炼及加工、输变电设备、机械装备制造及新型建材等四大支柱产业集群,采取鼓励企业拉长产业链、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快品牌建设等措施,引导支柱产业集群向高端化、集聚化和特色化方向发展。
三要突出要素倾斜重点
,推进资源要素向“两区五园”、五大产业、品牌优势企业集中,加快培育优势成长型、龙头带动型、质量效益型企业。二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着重优势产业、重点企业的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不断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改造提升我市钢铁、建材等传统产业;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我市工业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四)坚持“两治一节”,力争科学发展迈出新步伐
积极倡导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一是巩固“两治”成果,促进可持续发展。
继续推进矿业整治工作,按计划拆除石灰企业和轧石企业,进一步规范我市矿业企业发展;化工整治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第二轮化工专项整治行动,力争在改造提升,落实长效管理上取得新成效。
二是坚持节能降耗,发展低碳经济。
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确保2010年完成能源审计企业9家、节能监测企业20家、清洁生产审核企业18家,淘汰落后用能设备60台(套),实施节能与循环经济重点项目8个。力争在推进产业升级,发展循环经济,完善制度体系,强化监督管理,加大节能宣传,促进科学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五)坚持效能建设,力争优化服务得到新改善。
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有关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努力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完善挂钩服务和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机制,强化对企业的服务,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继续按照“突出三个重点,狠抓三个环节,搭建三个平台”的总体工作要求,重点加强和完善正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市属工业资产经营公司与省开发银行合作建立的融资平台、市担保中心和经贸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等担保平台,以及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和经贸培训中心等平台体系建设,发挥好作用,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