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2010年1月10日
2009年,是我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委十届八次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之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力保增长,全面促发展”和打好“五大战役”的总要求,我局紧扣“保就业、稳社保、促和谐”的工作目标不放松,抓实城乡统筹就业、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协调劳动关系三大任务,积极应对形势变化,主动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大局,全面到位地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劳动保障工作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总体趋势。
一、就业工作扎实开展,就业形势稳中有升
2009年,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市企业造成的用工下滑、岗位流失的严峻就业形势,我局迅速反应,创新举措,积极应对,确保了全市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市新增就业岗位10430人,新增就业1210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585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120人,分别完成目标的104.3%、151.4%、144.1%、102.4%;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全部超额完成。我们在就业再就业方面重点突出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帮助企业降压减负。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我局把保企业放在保就业、保增长、保稳定的核心位置来对待,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了《关于对困难企业职工开展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的实施意见》等十项工作举措,给予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落实社保补贴、岗位培训补贴等政策扶持,帮助企业降压减负。
二是认真开展“四送活动”,帮助企业稳岗减负。建立企业联系点制度,主动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和指导,全年共有近二百人次为100多户企业提供政策法规、人才招聘、技能培训等服务;指导企业合理设计用工制度,及时为13家用人单位办理了综合计算工时和不定时工时申报审批手续,帮助企业依法合理地减少人工成本支出,真心实意帮扶企业减负稳岗。
三是大力开展就业援助,积极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全年进行再就业援助440人, 8716人符合条件对象共享受社会保险补贴1704万元,为43名创业人员提供小额贷款扶持资金215万元。
四是加强劳动职业技能培训。围绕企业发展需求,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企业人才培养和技能鉴定工作,利用培训资源,配合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全年组织各类培训134期,培训再就业人员4630人、农村劳动力5203人,开展外来农民工在岗培训1982人,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充分培训1537人;开展职业技能鉴定3983人,取证人数达到3296人。同时,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了“十佳百优”技能大比武活动,进一步增强和激发了企业员工学技术、提水平的热情。
五是加大人力资源平台建设力度。2009年人力资源市场共举办各类人才交流活动18场,接待进场招聘企业770家,面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3507个,进场人次达到20401,5220人当场达成就业意向,为人才合理有序流动提供了重要平台;同时,简化用工备案手续,为用人单位提供快捷便利服务,全年共办理录用备案6943人。“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转移就业”乡镇的覆盖面已分别达到88%、60%,有力地促进了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
二、社保政策改革创新惠民,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
2009年,全市社会保障着重于完善制度、提高保障水平,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各类保障待遇水平逐步提高。
(一)加大社保政策改革创新惠民力度
1.出台贯彻落实《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范围和继续缴纳保险费政策,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得到明显体现。
2.及时调整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从降低住院起付段标准、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医疗救助基金支付限额和支付比例、降低乙类药品自付比例等四个方面提高了参保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符合药品目录范围的报销标准由79.9%提高到82.9%。
3.出台了《市政府关于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通知》和《关于溧阳市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结算实行全额缴拨的通知》,全年新增保费近2000万元,为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社会化发放,促进我市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健康平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出台了《溧阳市工伤保险降低费率管理暂行规定》,针对企业安全生产较好的单位,实行工伤保险缴费费率优惠政策,促使企业树立保安全、促发展的意识。
(二)社会保障全面覆盖,扩面工作有序推进
1.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面实施。通过各镇的共同努力,全年累计参保人数已达98269人,完成全年扩面任务的101%,覆盖率为63%;收缴保险费2.4亿元,累计结余2.29亿元。
2.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有序推进。我市被征地农民应保障人数13514人,实际保障人数为13050人,保障覆盖率96.5%;已有3393名被征地农民纳入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
3.企业职工五项社会保险持续增长。2009年,全市企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分别净增参保6162人、6038人、7834人、6678人、6027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3%、101%、174%、101%、100%,累计参保人数分别达13.3万人、14.4万人、9.4万人、7.6万人和4.5万人,企业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率分别为98.35%、98.2%、98.1%,综合覆盖率为98.15%;五项保险征缴基金8.43亿元,支出4.92亿元,当年结余3.51亿元,历年累计结余达13.62亿元,其中,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分别结余基金10.8亿元、1.71亿元、0.76亿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72404人,覆盖率达98.2%,保障水平得到同步提升。
4.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经办工作取得新进展,“差改全”结算方式改革稳步推进。全市事业养老保险参保单位185家,在职参保6047人,离退休2505人,供养比为2.54∶1。全年收缴养老保险费4254万元,支付养老金4902万元,累计结余2200万元,备付能力为5.4个月,开展“差改全”试点事业单位31户,5家有条件的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实行了社会化发放。
(三)社会化发放成果进一步巩固
1.养老金得到及时调整。按规定分别于2009年年初和七月份对养老金进行了二次及时调整,增资后人均养老金月标准达到1307元,月发放养老金2638万元,基金备付能力达到39个月,批办退休(职)2752人,全市离退休总人数达到21953人,另有供养直系亲属1547人,供养比为6.1:1。
2.失业金得到及时发放。2009年,有10626人次累计发放失业保险待遇604万元,其中失业保险金549万元,医疗补助金55万元,有力地发挥了失业保险保生活、促就业的作用。
3.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足额兑现。2009年,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享受人数为5544人,共发放养老金385万元;老年居民养老补贴深入推进,现有享受对象91132人,发放养老补贴3312万元;知青半家户和六十年代精简下放职工1765人,发放养老补贴214万元。
4.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2009年共计支出1384万元,其中,11190人支出保养金1070万元,2571人享受生活补助费314万元。
三、劳动维权力度加大,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
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劳资纠纷明显增多,企业经营者因弃企避债拖欠工资、社保费等事件时有发生。劳动维权压力空前加大。2009年共受理来信168件,已办结165件,接待来访群众5560人次。劳动争议立案450件,同比增长23%,涉及经济标的4524万元,案件涉及460人,已办结445件,结案率98.9%。劳动监察共受理投诉、举报共4217人次,受理案件532件;对用人单位开展劳动保障书面审查1656户,处置因劳资纠纷引起的群体性突发事件16起;补签劳动合同2943份,为3405名职工追缴社会保险费1158万元,追回工资207万元,追回不合理收费31万元。受理工伤认定申请872件,其中,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的792件,不予认定4起中止认定49起;工伤行政复议和诉讼35起(其中,行政复议17起,行政诉讼18起,均予以维持);受理伤残鉴定四批298起。
1.加大政策法规宣传力度。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开设《溧阳时报》劳动保障宣传专版10期;深入镇区和企业进行新法宣传培训达14批次,培训企业法人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1000多人次;印发各类宣传手册、资料4万余份,刊登各类宣传信息70多篇次,营造了宣传的良好氛围。
2.构建了较为严密的维权体系。
(1)加强镇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平台建设,创新劳资纠纷调处模式,落实“四公开”和“风险告知书”的“阳光仲裁”制度,推行“快立、快调、快结”的办案模式,充分发挥各镇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办事处作用,引导企业和职工就近解决各类劳动争议。
(2)积极推行劳动监察“两网化”建设,初步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管理到位、责任到人”的监察工作体系和“信息准确、数据齐全、资源共享、实时监控”的信息系统,建立起“服务重心向下延伸、监察信息向上汇集、监察业务上下联动”的新型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机制。成立了10个劳动监察中队,配备专兼职劳动监察员43名,加强对劳动监察中队的业务指导,规范执法行为,注重以人为本,推进劳动保障工作实现由被动反应式监察向主动预防式监察转变,预防和减少劳资纠纷“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切实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力地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由于我市劳动监察工作成绩显著,我局受到了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通报表彰。
3.认真贯彻企业工资指导线。选择有代表性的6家企业开展工资价位调查,为政府部门出台企业工资指导线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切实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工作。全年共发放劳动合同示范文本5万余份,进一步加强与工会组织的协调配合,加大推进力度,加强审核工作,全年共审查集体合同343份,工资集体协商331份。依据劳动合同书面报告规定,加大贯彻推行力度,劳动合同书面报告累计人数达9万人次,其中职工名册入库数为7.95万人。
四、劳动保障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
今年以来,我局抓住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个契机,以开展岗位大练兵和建设“效率溧阳”、地方志修编和档案管理为手段,对劳动保障政策法规、业务操作流程等基础工作开展梳理、规范,进一步夯实劳动保障工作基础,取得了明显效果:
1.服务能力不断加强。一是建立了统一的公共服务和数据库信息平台,实现了社保支付征收、投诉咨询等业务的集中办理,优化服务流程。二是加快劳动保障系统的信息网络建设,针对当前劳动保障重要程度、群众需求的日益增强,为实现政策发布、业务查询以及群众投诉等一体化管理的目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劳动保障部门服务群众的社会化水平,开通了劳动保障网站,进一步方便群众了解涉及劳动保障的各项政策和业务办理的流程,进一步方便群众对劳动保障部门的监督。
2.作风建设成效不断提高。结合“效率溧阳”建设,狠抓机关效能建设,通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得到进一步加强,全系统作风形象进一步提升。借助“民生聚焦面对面”栏目、劳动保障走进电台直播互动系列节目以及广场互动等活动进行贴近群众的宣传达8场50多人次,以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为媒介,全面介绍我市劳动保障工作,主动开展与广大民众的互动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增进了广大民众对劳动保障工作的理解和认识。
3.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市相关部门、各镇领导高度重视劳动保障工作,主要领导亲自动员部署、督查落实,分管领导深入一线、全力推进,目标责任分解到位、落实到人,考核奖励绩效挂钩、力度加大,保证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