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一、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硬碰硬转型升级、实打实开局起步”的工作主题和十一次党代会“紧跟苏锡常、同步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按照全市文体工作会议的部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各项工作任务,为十二五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全年各项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取得了一定成效。
1.重大活动主题鲜明,文体工作更具影响。一是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主题,于7月23日在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举办了纪念陈毅元帅诞辰110周年暨“陈毅与张茜铜像”、“陈毅元帅诗词将军法书碑廊”落成仪式,陈毅元帅之子陈小鲁、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钱树根、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新力出席活动并讲话,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国防部原部长迟浩田、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分别发来贺信,社会各界人士1200余人参加了活动,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中国日报、新华日报等媒体作了报道。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增强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水西村红色旅游区开发奠定了基础。二是以“清新溧阳,心灵故乡”为主题,策划实施了第23届群众文化活动周暨第3届民间艺术节系列文化活动。分别举办了“清新溧阳•心灵故乡”广场文艺晚会、“江苏名家‘游子吟’主题书画作品邀请展”、民间文艺展演等11项活动,为第七届天目湖旅游节暨溧阳乡村旅游博览会营造了浓厚氛围,充分展示了地方特色文化形象。三是以“每天锻练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为主题,7月16日在市燕山公园举办了2011年全民健身日启动仪式暨健步走活动。来自市级机关以及各行各业的3000余人,组成了18个方阵参加活动,并进行了木兰拳、腰鼓队、健身操等老年健身团队展示,在全市掀起了全民健身新高潮,倡导了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
2.文体阵地日趋巩固,服务能力更加健全。一是市锡剧团大众影剧院加盟“苏演院线”,直接获得了江苏省演艺集团的优秀节目资源,间接享受了省级资金扶持,全年举办高雅艺术演出12场,1万余人次观看了演出。二是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完成碑廊、综合服务楼等项目建设,完成新四军廉洁思想教育馆二期工程建设,进一步丰富了纪念馆红色文化内涵,对新展览馆进行了维修改造,馆内面貌焕然一新。全年接待游客预计将达25万人次,团队将达700余批,接待陈毅元帅之子陈昊苏、粟裕大将之子粟寒生、中纪委、省纪委等重要来宾70余批。三是市体育馆做好场馆服务工作,保障了旅博会、红歌会等市级重大活动的顺利进行,全年承办大型演出、赛事8场,参与人数3.5万余人次,承办各类全民健身活动15场,参与人数达到1万余人次,发挥了较强的阵地作用。四是深入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免费开放,认真做好相关工作落实,积极争创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我市被列入推荐名单。五是市图书馆全年入库新书8000种22000册,订阅报刊杂志750种,搜集地方文献83种141册,收集溧阳上世纪历史风貌的老照片数千幅供读者查阅,举办家庭教育系列公益讲座等读者活动15次,接待读者17万人次,外借图书13.5万余册次,整合场地资源筹建科技图书馆。六是市文化馆参评国家一级馆通过了省级检查;在美术展厅举办各类书画展览8场,发挥了交流、引导、提升的作用;举办了暑期免费培训班,招收学员200人;舞蹈培训、武术培训招收学员800余人,满足了群众需求。
3.文体惠民扎实开展,文体活动更加丰富。一是认真抓好“文化三送”,全年送戏下乡80场,送电影下乡3750场,送书下乡3万册次,争取各级“三送”补助资金预计达200万元。二是做好“农家书屋”提档升级工作,争取省新闻出版局专项资金70万元,采购图书码洋106万元7万余册,将分别配送至各个“农家书屋”。三是开展了全市体育健身设施普查,对全市各社区、村的体育健身路径进行了全面检查,并投入专项资金40余万元,对各镇、村、社区进行了维修出新,确保群众健身安全。四是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广场主题文化活动21场,组织送文化下乡10场,发挥业余文体团队作用,组织各类文化活动8场。五是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各镇相继举行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发挥单项体育协会作用,举办各类群众体育活动110场(次);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5期,培训人员达1000余人次,组织7批人员参加上级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学习;全年组织国民体质监测4000余人次;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群众体育比赛7次,获得金牌18枚、银牌11枚、铜牌11枚、2个团体第一,2个团体第三,1个个人优胜奖、3个个人优秀表演奖、1个个人体育道德风尚奖。
4.文体产业势头强劲,发展特色更加鲜明。一是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加快红色旅游开发,上半年被国家发改委、中宣部等14个部委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编制了2平方公里的景区规划,并积极开展项目推荐和招商引资工作,努力打造红色旅游“第一村”。二是积极组织项目申报2011年省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御水温泉、百事达2个项目获扶持资金130万元,协助十思园争取省发改委扶持资金180万元。三是体育彩票销售取得较大突破。全市新增传统体彩销售站点16个,新增竞彩站点2个,新增高频11选5站点53个。加强了站点管理,推进整体形象包装标准化达60%以上,规范站点服务,提高销售队伍整体素质,加大了媒体宣传力度。提前完成全年销售任务,销量较去年上升15位,预计到2011年年底,我市体彩总销量将达1.2亿元,销售增幅超过100%。四是积极争创省级、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体育旅游开发被列入江苏省体育发展十二五规划,邀请南京体育学院成立了课题组,为我市编制发展规划和申报材料,省体育局领导、专家专门来溧调研,为争创申报工作出谋划策。五是市锡剧团、市影剧公司发展态势良好,锡剧团通过“苏演院线”培育市场100万元,全年演出近200场次,收入()万元;市影剧公司全年放映电影1666场,较上年增加742场,观众170余万,引进演出团队13个30余场,全年收入230.6万元,较上年增长32%,其中电影发行放映收入122.6万元,较上年增长58.2%,演出收入13万元,综合收入95万元。
5.文化市场繁荣有序,管理执法更加规范。一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坚决落实文化体制改革要求,积极推进文化行政综合执法,努力筹建综合执法大队;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各级各类文化市场管理和执法培训班,提高管理执法水平;加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的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廉洁化建设,坚持每周例会、学习(案情分析会)制度,建立和完善了8类台账资料。二是加强宣传培训工作。对全市文化市场(新闻出版)经营单位负责人、从业人员进行文化市场法律法规的轮训,增强依法经营、守法经营的自觉性;通过媒体及咨询活动,宣传文化市场法律法规,曝光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让全社会理解和支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三是严格行政审批行为。以“窗口”为主,抓好协调,减少流程,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全年批办许可事项14件;加强对行政许可实施后的监管工作,注重做好对重点审批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体现便民、高效、廉洁、规范。四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强网吧管理,网吧“单改连”工作达100%,发挥“五老”义务监督员作用,做好日常监管,严厉打击违规经营行为;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暨出版物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和“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出版物市场环境进一步好转;组织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为青少年营造良好文化环境;开展了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检查工作,检查400余家场所,排除一批安全隐患,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加强营业性演出监管,严厉打击低俗及淫秽色情演出活动;加强广播影视管理,圆满完成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重要保障期保障工作,开展了数字卫星接收设施安全检查工作,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广告播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收看、监督,净化荧屏环境。今年以来,共检查文化市场经营场所4000余家次,出动检查人员1800余人次,收缴非法音像制品3万余张,非法书籍2000余册,配合公安机关收缴赌博型游戏机(电路板)30余台(块),立案查处78件,发出整改通知书13份,责令停业整顿8家。
6.文化遗产深入挖掘,保护机制更加完善。一是继续做好文物“三普”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对普查数据进行了修正,登记普查文物点由原来的521处更改为494处,其中复查191处,新发现303处;选择了20个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点向市政府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按规定做好普查档案基础台账和“三普”报告编制工作;组织参加常州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评选,我市有3处文物点入围参加最终评审。二是继续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协助做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侯庙遗址中的灵雨坊复原修缮工程,确保“修旧如故”;协助江苏弘博热电有限公司热电厂建设做好文物考古工作,对两处汉代墓葬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铜矛、铜镜、铜印、双系陶罐、青釉陶罐等随葬品。三是继续加强文物执法工作,对欧冶子铸剑场遗址、神墩遗址、合剌普华墓、上其干大墩山土墩墓等文物点中违反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了调处。四是继续加强文物安全工作,做好库藏文物藏品盘点登记和档案整理工作,对各个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检查,整改安全隐患,加强了市文物展览馆和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的日常维护工作。五是继续加强文物征集工作,南京禾德堂黄玉希向我市捐赠59件古代兵器,完成抽水蓄能电站考古发掘280件文物入藏,收藏“游子吟”书画展中展出的87幅名人书画,纪念馆征集到开国少将张?秀夫人丁亚华和新四军老战士陈海峰捐赠的革命文物7件。六是继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市“焦尾琴传说”、祠山庙会被列入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组织非遗保护项目参加旅博会展示,发挥了较好的宣传作用;组织了溧阳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评审工作,新公布19个项目。
7.文艺创作百花齐放,精品力作更加多元。一是市锡剧团组织大型红色舞台剧《水西往事》创作,邀请著名编剧编写剧本,已完成初稿,正抓紧修改完善。二是组织了新四军题材系列历史小说创作,传承红色记忆,已出版《风云塘马》、《血战塘马》,收到较好反响,《罗忠毅传》、《廖海涛传》也将出版。三是市文化馆朱国平的书法作品从全国众多参展作品中脱颖而出,分别入展“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和“纪念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30周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四是我市民间书画家袁林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并在我市举办了个人汇报展,其艺术成就得到了书画界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五是我市粉画家蒋晓林分别在日本、厦门举办个人画展,其作品被多家美术馆收藏。六是由市文化馆戴洪才、石寿华老师创作的舞蹈作品《文具盒里的小伙伴》荣获“爱我中华(第七届)全国青少年音乐、舞蹈、才艺展演”表演金奖。
8.竞赛训练成绩显著,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一是少体校迁入溧阳外国语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生源和训练得到保障,新招录运动员28名。二是认真抓好学校业余训练工作,积极组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光华中学参加苏南片中学生田径比赛获团体第一名,组队参加江苏省县级田径比赛,在64个县(市、区)中获第七名,并获道德风尚奖,组队参加江苏省县级篮球(女子)比赛获第二名,并获道德风尚奖。三是组织参加常州市中小学生象围棋、乒乓球、举重、射击等项目比赛,取得了团体冠军4个,团体第三1个,获得金牌30枚。四是积极向上输送优秀运动员,目前我市有3名运动员进入国家队,2名运动员进入国青队集训,6名运动员进入省优秀运动队及军区运动队。五是积极备战省十八届运动会,努力向常州市争取“市队县办”项目,配合常州运动学校来溧选材招生,向常州各项目输送近50名优秀运动员,确保完成30枚金牌任务。六是组织了2011年溧阳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全市85所中小学近500名运动员参加,共有2人破2项溧阳市最高纪录,9人达12项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七是圆满完成了中国乒超联赛、中美篮球对抗赛、武林风国际争霸赛、江苏省手球(甲组)锦标赛、全国肯德基三人篮球挑战赛(溧阳赛区)等赛事保障工作,圆满完成中国国家女子手球队在我市封闭式训练保障工作。
9.行政效能全面提升,服务群众更加主动。一是注重学习教育,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认真开展学习日学习活动,组织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理论素养,增强发展意识。二是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在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完善考核推进工作落实、创新举措提高工作成效、改进作风树立良好形象等方面取得实效。三是不断强化组织建设,坚持党委集体领导,着力增强战斗力,全年发展新党员4名,转正5名。四是深入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推出服务品牌“精彩文体、美好生活”,向社会公开承诺服务举措;严格执行溧阳市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十条禁令”,全系统没有发生违法违纪案件;及时做好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的答复,按规定与建议人(提案人)见面;认真处理好来信来访,做到件件有答复。五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配合文明城市创建,落实各项工作,确保不失分。六是认真组织开展“下基层”、“走村入户”工作,深入农村基层,了解民情民意,为群众排忧解难。
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要加快市博物馆、市全民健身中心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明确选址、规模、投资主体等事项,统一思想、加快进度,协调做好有关前期工作,确保2012年能开工建设。
2.要加快文体阵地提升。按照国家文化先进县的标准和“两馆一站”免费开放的要求,市图书馆按照人均藏书量不低于0.6册的标准,需达到48万册,现有约25万册,需大幅增加藏书量;市文化馆要提供更多的免费开放场所和免费培训;镇文体站要进一步巩固服务阵地,个别镇的场所、人员问题需要得到解决;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要加强共建共享,提高建设质量。
3.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按照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至十二五期末,文化产业占GDP增加值要达10%的要求,要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发展领导体制、考核机制、评价机制,采取切实有效举措,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三、2012年工作思路
1.进一步完善文体基础设施。一是加快博物馆、全民健身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文化体育发展提供必需的硬件支撑。2012年要全面推进相关工作,确保年内开工建设。二是市图书馆、文化馆对照国家一级馆标准,扩馆提升,实行免费开放,市图书馆加快推进科技图书馆建设。三是对人民电影院、大众影剧院、体育场、灯光球场等老旧设施维护保养,排除安全隐患,人民电影院加快实施扩建改造工程。四是巩固提升镇文体站和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基层文体阵地,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共建共享。
2.进一步满足群众文体需求。一是巩固和完善市、镇、村三级网络,对照国家文化先进县的标准,切实抓好群众文化体育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内容和基本活动方式的建设和管理,协调解决一些突出问题。二是认真组织送电影、送戏、送书、送文化下乡活动,确保全年任务优质高效完成。三是繁荣文艺创作,推出更多既能反映时代精神、又能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修订《溧阳市文学艺术成果奖评审办法》,组织年度评审。四是围绕“两节”办好第24届群众文化活动周和第4届民间艺术节,全年在苏演院线大众剧场、体育馆、文化中心组织30场(次)以上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大影响的群众文体活动,经常性举办各类展览、讲座、读书征文等活动,推进活动进农村、进社区。五是加强对业余文艺团体、单项体育协会和全民健身俱乐部的协调指导,全年举办各类活动不少于100场,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六是进一步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制度,完成不少于2500人的监测数据。七是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做好培训提高。八是加快全民健身设施覆盖延伸,继续做好镇村健身路径维修工作,继续强化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做好晨晚练点的设立和管理。
3.进一步提升综合管理水平。一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充实城市文化内涵。按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标准,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巩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加大重要文物点保护力度,努力提升保护等级,组织1—2处文保单位修缮;配合重大建设项目,抢救性发掘一批古墓葬;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争取有更多项目进入保护名录,努力提高保护等级,积极对外宣传展示;配合博物馆建设,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整理,深入挖掘利用,把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特质渗透到城市建设发展之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彰显文化个性。二是加强学校业余训练,增强竞技体育实力。优化项目结构,调整项目布局,加强手球、举重、射击、篮球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备战18届省运会,加强少体校建设,加强中小学校业余训练,积极组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在传统项目中保持优势,逐步完善竞赛、训练激励机制。三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营造繁荣有序环境。完成文化行政综合执法大队组建,加强和充实执法队伍,提高执法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开展“扫黄打非”,积极探索标本兼治、打防结合、截源堵流的有效途径;强化行业自律与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4.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一是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发展议事协调制度、目标考核制度和督办问责制度,形成党政全力推动、部门密切配合、社会整体联动的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格局。二是加强引导扶持,制定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做大县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盘子,争取1—2个项目获得上级扶持资金。三是抓好项目带动。加快建立文化产业项目库,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扎实做好策划、包装和推介工作,推动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落地;充分利用中国溧阳茶叶节、天目湖旅游节等重大节会,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产业招商活动。四是推动园区建设。按照优先发展、集聚发展的原则,推动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争取规划1—2个文化产业园区。四是做响文化产业品牌,以天目湖、新四军红色旅游区、南山竹海为主体,打造溧阳文化旅游品牌;以绿成纸业、东方印务为主体,打造印刷发行品牌;以御水温泉、十思园为主体,打造体育休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