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今年以来,我局紧紧抓住中央和省两个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契机,围绕年度工作目标,研究办法,落实措施,开拓进取,顽强拼搏,水利水务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一、积极落实一号文件,提高加快发展能力
新年伊始,我局组织学习了中央和省两个一号文件,围绕落实一号文件精神开展了广泛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方向,理清了工作思路。重点抓了三项工作:一是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政策支持,切实增加水利投入。市政府以溧政发[2011]20号文明确规定:“从2011年1月1日起,提取全市范围内的土地出让金总额的5%,专项用于水利建设”;二是组建水利投资公司,增加资金筹集规模。在征得市政府同意后,由市财政先行垫资1亿元帮助我局成立水利发展投资公司,专门筹集水利建设资金,目前,公司已完成注册,工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等基础工作全部完成,正在筹划融资途径,初步计划今年融资2亿元。三是加快相关项目规划的编制,及早做好项目储备。当前正着手编制《溧阳市县域农村水利建设规划》、《农村水利现代化规划》、《千亩以上圩圩堤规划》、《2011-2012年河道清淤规划》、《第二轮小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和《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并已有7条河流纳入省级以上治理计划。
二、积极抓好水利水务各项工作,加快推进水利发展
围绕全年工作任务,认真研究和积极落实推进水利水务发展的各项措施。
(一)加强规划基建工作。一是认真搞好水利水务各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先后完成了茶亭河、大溪河治理的初步设计报告,溧阳市城市防洪规划修编稿,中央小型农水重点县溧城、戴埠、别桥项目实施规划文本;二是按时完成了沙河、大溪水库和9座小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完成了24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竣工验收;三是及时做好城乡污水治理、区域供水各项规划的实施,开展了城区污水管网工程、东大街雨水管道和4个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加快了中心水厂建设的前期工作;四是完成了市防汛调度中心办公楼扩建的各项前期工作,并已开工建设,五是市防汛物资仓库建设项目已经批准,规划等审批正在进行。所有建设项目均严格按基建程序进行。
(二)加快农田水利工作。一是制定了农村水利年度建设计划;二是完成了29条农村河道的疏浚整治,同步开展资料整编;三是市级下达的48座塘坝达标建设任务和本市财政补助的农水工程已经全面完成;四是完成了中央小型农水重点县竹箦、社渚、埭头项目的建设;五是按照时序要求及时完成水利普查各阶段工作任务。
(三)认真开展水政水资源管理。一是严格执行已出台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法规,同步征收水资源费和南水北调基金;二是坚持依法行政,建立依法行政工作机构,严格执行行政审批许可,所有审批事项全部进入“三合一”平台,并有效压缩审批时间;三是制定了“六五”普法规划和2011年度工作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四是积极开展节水宣传,上半年共组织节水宣传3次,组织了政府广场节水宣传文艺晚会和大统华节水宣传现场咨询活动。认真开展水平衡测试和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稳步推进熊猫针纺、常州华丰集团、申特钢铁等企业和燕山南苑社区的水平衡测试和节水型企业、社区的创建工作,按时上报节水动态信息。五是加强水行政执法,坚持有案必立、查案必结原则,半年来,共组织执法巡查148次,对19件违法违规水事案件进行了处理,其中立案2件,正在办理,执法行为未出现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加强执法平台建设,与市法院联合筹建的水行政巡回法庭硬件建设已经完成,即将挂牌,对加快涉水案件的查处将发挥积极的推进作用。
(四)防汛防旱工作取得初步胜利。一是落实了防汛防旱责任制,完善了各类预案,增加了物资储备,加强了队伍建设,完善了水雨情遥测系统和远程会商视频系统,加强了抗旱防汛措施的落实;二是战胜了建国以来降雨最少引发的大范围旱情,赢得了抗旱工作的阶段性胜利。上半年我市遭遇了严重旱情,旱情严重时,全市有25座水库在死水位下运行,山丘区小塘坝基本干涸,约13万人生活用水面临困难,15万亩农田面临无水栽插。面对旱情,全市各级立足主动,积极采取措施,全力抗旱保供。1.全市统筹,科学调度水源,确保饮用水供给。作为饮用水源地的11座水库,全部停止农灌,专保生活;将大山口、满墩坝、百家山等水库作为吕庄水库的后备水源,新冲坝水库作为鸡隆坝水库的后备水源;指令社渚自来水厂将主取水水源从大溪水库调整为前宋水库;组织南渡、社渚、竹箦、上兴等镇采取翻引水措施保证自来水供水;2.不等不靠,加大抗旱投入,力保农业生产用水。全市修复翻水站线102座、清淤引水河126条75公里、清挖引水沟103公里、架设临时机泵1870台套,翻水抗旱,保证工农业生产;3.针对没有水源的水库塘坝灌区抗旱调整作物布局,尽可能减少农业损失;4.加强节水宣传,实行计划用水。在市政府广场和大统华开展2次大型节水宣传活动,指导竹箦镇对工业企业实行计划供水;5.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先后6次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累计降雨155.3毫米,缓解旱情;6.抓住库塘干涸机遇,实施库塘扩容,为今后多蓄水创造条件。组织对塘马、吕庄、下姚等水库和山丘区塘坝进行扩容,增加蓄水能力;7.制订紧急供水预案,落实应急送水车辆42辆,做好必要时对3.3万缺水地区村民实行应急送水的准备;8.加强舆情引导,通过电视报道、民生聚焦解答、网络论坛跟贴等方式及时通报全市水情和抗旱措施落实情况,加强正面引导,确保了大旱期间没有引起民心恐慌和社会秩序的波动;三是积极应对6月17日、24日两次强降雨袭击,保证了城乡未出现长时间的内涝,保持了城乡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四是按时完成了双百卡、朱家冲等水库的防汛急办、度汛应急工程项目建设,完成了石塘坝水库的度汛抢修;五是恢复成立了市抗旱排涝服务队,并在今年的抗旱排涝工作中发挥作用。由于准备充分,行动迅速,措施扎实有效,我们战胜了建国以来同期降雨最少引发的干旱和“6.17”、“6.24”强降雨灾害,取得了抗旱防汛的阶段性胜利。
(五)加强了工程管理。一是实施了166条702公里的河道长效管护,全市河道基本实现全管护,增加了管护经费100万元;二是开展了63座(其中60座省在册、3座溧阳在册)小水库的专职管护工作,组织开展了水库春季白蚁防治工作和日常治理,加强了水库大坝草皮的养护管理工作;三是开展了河湖管理、巡查工作,启动了长荡湖基地码头的建设,对经许可的涉河、占用工程建设进行了跟踪督查;四是完成了沙河、大溪和22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财务审计、竣工审计,工程验收后交付管理单位管理;五是组织启动了沙河、大溪、前宋、团结等水库的省级水管单位的达标创建工作。
(六)加强水利宣传和目标管理。一是制定了年度工作任务并加强目标管理,抓好节点控制,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序要求推进;二是加强了水利宣传工作,做到报纸见文字、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影象。上半年,与电视台合作,组织了多次专题采访,完成了《溧阳时空》领导访谈节目的播出;三是规范公文运作,紧急公文做到签阅、会办同步进行,缩短了公文流转时间,提高了效率。加强了政务公开和保密审查,所有能够公开的政务内容,全部在溧阳政务信息中及时进行公开;四是认真做好信访工作,上半年,共接待群众信访17人次,办理民生聚焦信访件、投诉件14件,做到件件有答复,合理诉求做到件件有落实,群众满意度高;加强人大议案、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半年来,共办理人大建议(议案)12件、政协提案2件,办理工作得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