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重点目标是:粮食、蔬菜、畜禽、水产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新增粮食2万吨左右,新增高效农渔面积4万亩,新增高标准农田4万亩;畜牧业、观光农业产值双迈10亿元台阶;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开展专业合作的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全市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8%。着力开展省农委提出的“现代农业重点突破年”活动,重点推进双百工程、天目湖农业生态园二期工程、曹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联创食惟天天目湖有机蔬菜基地、陶峰农业生态园高效设施水果基地、神女湖——塘马水库道路及花卉苗木产业带、全福农牧二期工程、长荡湖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省级农业产业园创建、森林资源管理服务中心等十大工程建设。 一、着力推进农业重点产业建设,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增收 努力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是农业部门的首要任务和职责所在。要按照稳定粮食生产、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和推进高效设施规模农业提档升级的要求,大力发展粮食、蔬菜、畜禽、水产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和促进高效设施农业集约化发展。重点确保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左右,蔬菜种植面积增加3000亩,肉蛋奶增长5%以上,水产品增加1000吨左右,高效设施农业增加4万亩。粮油生产突出水稻高产高效创建整体推进。给力水稻直播改机插,着力提升品种、技术、配方肥、农药“四主推”覆盖面,粮油生产适度规模生产经营比重提高到50%左右,促进大面积平衡增长,争创水稻高产高效创建整体推进先进县(市)。园艺生产突出标准园示范创建。重点高标准实施现代高效设施农业“一廊三片”示范工程建设,即:按照统一规划、有序布局、相对集中的原则,建设一条10公里长的沿239线现代高效设施农业示范长廊和溧戴沿线以设施绿叶菜生产为特色、天目湖北域以设施草莓及设施西甜瓜生产为特点、茅山老区以中档设施果蔬集散种植为特长的三大高效设施农业示范片,放大集约生产示范带动效应。水产生产突出特色示范中心创建。重点高标准实施现代渔业“三荡”示范工程建设,即:提升前马荡万亩规模特种鱼类高效养殖示范区建设水平、推进三塔荡万亩规模青虾高效养殖示范区和黄家荡万亩规模优质河蟹高效养殖示范区建设。畜禽生产重点突出“两企一镇”示范工程建设。即:引导万头规模乾丰生猪养殖场和2000万羽规模全福农牧,形成终端一体化完整产业链,引领竹箦畜牧重镇快速崛起,推进今年畜牧产值上10亿元台阶。 二、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生态建设,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准 这里所说的农业产业生态,包涵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平衡和农业稳定运行的要义。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及监管。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是农业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内涵,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生态平衡机制的关键措施。在今后一定时期内,重点要在行业“话语权”上下功夫,持续开展农业标准制(修)定,持续开展“三品”认证,持续开展品牌创建,引导生产主体联合打造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今年力争新增“三品”50个、常州名优农产品10个、江苏省名牌农产品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重点把天目湖品牌培育成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巩固100万亩规模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基本普及无公害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绿色及有机食品生产比重。深入开展九大专项整治活动,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增加农产品检验检测频次,确保农产品抽检综合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切实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生态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要以绿色溧阳建设、生态循环利用和农业面临污染治理为重要抓手,切实巩固生态市创建成果,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坚持发展与治理并举,清田间、净水源、美家园,再掀绿色溧阳建设新高潮。以率先完成集体林权主体改革为契机,推进机制创新,提升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水平,推进中幼林抚育,培育健康森林,推进经济林与生态林建设共进,突出林木苗圃布局,扩大乡土树种发展规模,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有序开展湿地生态建设,提升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重点抓好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废弃物综合开发利用,深入开展规模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综合治理,继续推进农村户用沼气能源建设,积极开展以农林牧渔结合、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低碳循环农业示范,开展以秸秆还田、秸秆青贮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0%左右。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围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目标任务,强化农业功能区划落实,严格执行新办农业项目准入制,大力推广标准化、清洁化、健康化种养技术。突出抓好省级太湖水环境治理各批次农业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新建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系统29.2万平方米。开展测土配方施肥100万亩次左右,拓宽绿色植保覆盖面,化肥、农药减施3%左右。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