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体版
无障碍浏览
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魅力溧阳
政民互动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市农林局2012年工作重点
索 引 号:
01414358X/2011-00037
主题分类:
其他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农业农村局
产生日期:
2011-12-27
发布日期:
2011-12-27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
市农林局2012年工作重点
市农林局2012年工作重点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2012年是加快推进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之年,也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做好今年的农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全市农林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紧跟苏锡常、同步现代化”的目标定位,以农业现代化建议试点县为契机,以“现代农业推进年”、“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为抓手,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发展能力提高、科技进步支撑、服务体系健全等七大工程,进一步放大特色农业优势,在调结构中促“快进”,推动全市农林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全力争创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区。
主要目标任务是
:1、新增高效农业面积5万亩,新增高效渔业面积2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2、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86%;3、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4、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6.5%;5、持专业证书农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的比重达到20.75%;6、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97%;7、农业信息化服务覆盖率达到90%;8、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达到80%;9、“三品”基地认证面积占耕地、水面的比重达到90%;10、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
一、全面部署、狠抓关键,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是溧阳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重大任务,也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农业现代化建设规划,细化年度目标,加快推进步伐,着力打造农业现代化区域特色样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在新起点上实现跨越式发展。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突出产业化、设施化、生态化“三化并举”,着力促进农业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一是培育现代农业产业载体。在农业企业上下功夫,
加快制定溧阳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与运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局领导班子与重点龙头企业的对接联系制度。积极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型、加工增值型、基地带动型和外向合作型龙头企业,新增2家常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常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中培育2家“五个一”示范龙头企业。
在园区建设上下功夫,
加快提质扩模。高效种植业方面,着力推进30万亩北山片开发带建设。重点提升江苏省溧阳现代农业产业园、曹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个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建设国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北山高特花木产业园区,加快建设芳芝林桂花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形成10里桂花长廊,建成“江南桂花第一园”、“江南桂花第一村”;高效渔业方面,重点提升前马荡特种水产高效养殖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建设三塔荡青虾生态养殖示范园区。农机服务方面,加快建设集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展示、展销、农机手培训、农机安全监理、农机维修、配件供应及省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超市于一体的多功能农机服务产业园。今年,在成功创建省白茶产业基地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基础上,力争再创成一个省级现代农业(渔业)产业园区。
在加工流通上下功夫,
加快推进天目湖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农产品物流中心、苏浙皖边界市场国家级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上黄水产品交易市场、竹箦花卉苗木市场等重点项目。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态,大力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推行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场地挂钩、电子商务等营销模式。
二是推动设施农业提档升级。
推进茶叶等高效园艺产业发展。全市每个镇重点建设一个千亩高效设施农业示范片,每个村建立一个百亩高效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智能温室、钢架大棚、连栋大棚、遮阳网、防虫网、喷滴灌等设施农业,做到面上有规模、点上有精品。创建常州日日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茶叶标准园、大石山优质高效大棚葡萄标准园、嘉和设施园艺优质高效示范园等3个园艺作物标准园。大力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创建6个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7个生猪防疫达标示范场,新改建3个标准化养殖场,全市畜牧业生产总值达到11亿元。推进渔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以园区建设为重点,继续推广应用池塘循环水养殖、微孔管道增氧、河蟹青虾标准化养殖,加快建设一批千亩标准化渔业基地。今年,确保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4万亩、高效设施渔业面积1.8万亩,高效设施农业、高效设施渔业总面积占耕地分别达到15.7%、23.7%。
三是深入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积极拓展秸秆肥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工业原料化等多种形式利用途径。深入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项目建设,各镇至少建立1个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实施沼气工程治理,推进“三沼”综合利用,建设“三沼”综合利用示范点2处,建设畜禽养殖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沼气工程8处。深入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严格执行畜禽养殖功能区划定,继续推进畜禽养殖集中化、集约化、规模商品化,新建分散畜禽养殖粪便集中处理中心2个。完成11个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实施化肥减施工程,促进有机肥有效利用。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结合
天目湖申报国家级湿地公园,塘马水库、长荡湖申报省级湿地公园,规划推进礼诗圩都市农业休闲园区建设;
结合
瓦屋山4A级风景区建设,完成瓦屋山万亩休闲观光农业园区规划;
结合
“三区同创”,提升发展幽兰休闲观光农业、欣龙休闲观光农业等12家休闲观光农业企业,加快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绿化水平。结合新农村建设,全力推进村庄绿化提升工程,新建绿化示范村30个,绿化造林11000亩,其中成片造林5000亩。
(二)突出高产创建、高标准农田、高效农业机械化“三高并进”,着力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整体推进粮食高产增效创建,全市建设13个水稻万亩示范区,建设5个小麦万亩示范区,实现万亩区覆盖到每个镇,百亩方覆盖到每个村。优化品种结构,重点抓好高产增效创建、直播改机插、商品化育秧、统防统治等工作,完善稻麦优良品种、先进适用技术、优质配方肥、高效低残留农药“四主推”制度,加快推进“亩产吨粮县”创建工作,水稻亩产力争达到640公斤。
二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
进一步细化《2010—2020年溧阳市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规划》,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整合农林、国土、水利等各方面的力量,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主体参与建设高标准农田。积极发展以农技推广部门为主体,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补充的新型服务组织,为优质粮食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提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
推进农机现代化建设,积极筹备全国农机合作社建设经验交流会议,创建3个农业机械化示范镇,新发展18个农机合作社。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机械、特色农机、粮食产地烘干机械。加快农机产业园区、农机维修中心、维修站建设,加强农机人才培训,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全面提升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和安全水平,力争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机现代化。
(三)突出品种创优、品牌强农、品质兴农“三品并重”,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是深入实施品种创优工程。
大力推进种源创新与种苗规模繁育,加快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加强蔬菜园艺、花卉苗木、畜禽水产等新品种引进繁育,每年重点引进推广30个高产高效优质新品种,重点提升长荡湖、前马荡特种水产鱼苗、种畜场溧阳鸡、龙潭林场板栗等省部级繁育场,加快推进天目湖生态园西甜瓜、种畜场红灯笼猪、宁丰草莓、绿洲花卉瓜果、航宇铁皮石斛、芳芝林种苗等繁育基地建设。
二是深入开展品牌强农工程。
大力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大品牌管理和宣传力度,做强天目湖大品牌。推介利用好溧阳茶叶节、农产品地理标志、“中国名茶之乡”、“中国长寿之乡”,提高农产品品牌的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大力推进“三品”认证工作,实行产品产地一体化认证,重点认证社渚镇的青虾、南渡镇的河蟹等高效渔业产品,新认证“三品”30个,新增无公害基地面积5万亩。申报具有溧阳特色的地理标志产品,做好“三品”及无公害基地的到期复查换证工作,确保认证产品和面积保持稳定。
三是深入推进品质兴农工程。
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继续开展农资打假、种子执法年、“瘦肉精”等专项整治行动,毫不松懈地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水平。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实行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抓源头、促中间,确保省级蔬菜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达96%以上,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7%以上,茶、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省级动物及动物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达99%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四)突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三创并驱”,着力增强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和发展活力。
一是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围绕种源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信息农业等重点领域,提升稻麦油、畜禽水产、设施园艺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科技竞争力。加快建设8家省级农业科技企业,形成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企业。建设2家省级农村科技超市,建成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步伐,深入实施农业“三新”工程、“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工程,提高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普及率和到位率。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人才培训工程,加快培养农业领军人才、农村带头人、新型农民“三支队伍”。加快培育与发展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持证职业农民,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获证培训,鼓励农民参加以农业职业技能鉴定为主的培训,全年培训农民40000人次,其中14000人通过考试、鉴定获证。
二是推进现代农业经营管理创新。
切实可行地制订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认定标准,发挥市级农业园区管理机构职能,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建设主体,强化管理职责,辐射带动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加快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导构建农业园区、合作社与农民之间利益紧密联结机制。
三是健全农业公共服务体系。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以植保、农机等专业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高效设施农业参保范围,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健全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五有”农业服务中心和“五有”乡镇兽医站建设,切实履行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等职能。强化农业信息服务。提高企业宽带覆盖率,积极组织企业在优质农产品营销网上开设网店,开展网络营销。完善12316农业一线通、农务通、镇村信息服务点等服务平台,为企业、农户及时发布各种供求信息、实用技术、气象信息等,提升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强农业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促进农产品生产智能化和可控化。
二、深入基层、强化落实,以良好作风推动服务三农水平新提升
“三农”工作情系农户、惠及百姓,面对今年农林工作的繁重艰巨任务,必须进一步提高农林系统自身建设水平,打造一支技术过硬、服务优先、作风朴实、业绩一流的农林干部队伍,全面提高农林系统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圆满完成2012年各项目标任务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要认真落实“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新时期的江苏精神,在全系统开展“三深入、三提高、三落实”活动,不断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农企、深入农户,提升为农服务水平。
坚持推进农林系统领导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并做到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干部到农业生产一线实践锻炼,倾听农民的心声、了解企业的情况、把握基层的动态,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围绕领导关切、社会关注、农民关心的热点出发,针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难点、薄弱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力争在发展思路上有创新性,决策部署上有针对性,工作举措上有操作性。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形成创先争优活动的长效机制。局各单位、镇农业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要结合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部门服务创星级、机关效能再跃升”、“三级示范”等主题实践活动,扎实开展“三解三促”活动,巩固完善领导挂钩基层站、园区、农企,科站对接示范基地,农技人员结对科技示范户的服务机制,打造“五星级”机关服务品牌,推动全局党员干部创优争先活动全面深入开展。
二是注重提高行政执法、提高宣传引导、提高应急处置,提升服务发展能力。
完善为民服务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行政审批规范高效透明运行,及时公开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务信息;深入开展种子执法年和农资打假活动,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严厉打击各类非法生产、经营、使用农业投入品行为,加强农业重大案件查处力度,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加强农业综合执法标准化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和执法效能。加强宣传发动工作,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把农业现代化的宣传工作纳入信息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运用媒体、简报、网站、报刊等宣传平台,有策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宣传,特别要对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的好做法、好经验,打造的亮点、获得的成绩加强宣传力度,力争在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上有版面、有报道、有宣传。强化涉及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于涉农突发事件要快速及时进行研判和处置,积极引导媒体客观准确报道;对于涉农不良舆情,要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气会,主导发布权威信息,避免媒体炒作,引导舆论走向;对于涉农信访事件,要认真负责,注重方式,本着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原则,化解矛盾;对于森林防火、动物防疫等农业安全问题,要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编制应急预案,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是着力落实政策、落实管理、落实督查,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坚持突出重点抓落实、明确责任抓落实、持之以恒抓落实,抓落实要贯彻于全年,贯穿于各项工作。要强化政策落实,认真落实上级强农富农、支农惠农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改进方法、健全机制、创新方式,狠抓宣传发动,大力推介典型、完善规章制度,确保各项政策在农企、农户、合作社中得到很好的落实。要提升管理水平。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学习上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文件,定期开展民主生活会,针对项目管理、资金使用等问题,强化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要健全督查机制,面向全局行政执法科站和基层站所,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聘请政风行风监督员,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健全和完善政务公开等规章制度,继续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期办结制、“放心”承诺制、信息公开发布制、责任追究制等5项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