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体版
无障碍浏览
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魅力溧阳
政民互动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安监局2011年度工作计划
索 引 号:
014144291/2011-00090
主题分类:
其他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安监局
产生日期:
2011-01-01
发布日期:
2011-01-03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
安监局2011年度工作计划
安监局2011年度工作计划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化责任、狠抓基础,创新监管、严格执法,扎实有效地做好各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持续减少事故总量,努力实现全市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
一、总体思路
坚持一条主线:即宣传好、实施好、落实好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全面落实政府、部门、企业三个层面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两个手段”:即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健全“三个机制”:即以落实政府的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和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切入点,将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长效管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激励约束机制。
二、总体目标
围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这条主线,狠抓指标控制确保亿元GDP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事故死亡率、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继续下降;确保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与上年相比继续实现下降,杜绝较大以上事故的发生。
三、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强化目标管理,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和省政府136号文件精神,在全市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严格落实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各个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营造安全生产的氛围,在全市上下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一是认真落实各级政府领导班子的安全生产责任,细化每一名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内容,做到职责明确;二是认真落实相关部门及其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做到权责清晰; 三是认真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督导其层层落实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部门、车间、班组直至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实行重奖重罚,确保安全责任到岗到位,同时,认真落实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承诺制。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监管、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
强化专项整治、隐患治理,防范于未然,是安全生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治本之策。一是建立隐患排查长效机制。建立全员排查、登记报告、分级治理、动态分析、整改摘牌等制度,确保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在规模以上企业全面推行1+3安全监管工作体系,形成事故隐患整改群防、群控、群治的局面。生产经营单位至少每月一次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职责的部门报告安全隐患排查情况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的实施情况。二是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在全市组织开展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消防安全、非煤矿山和冶金、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等六大类专项整治,制定全市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提出指导意见,拓宽专项整治工作领域,把水上交通运输安全、民用爆破器材、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农机、天燃气等行业和领域纳入专项整治工作,丰富专项整治内容,全面推动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三是加强职业危害监管。按照国家局《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我市职业健康工作特点,建立卫生、劳动保障、工会等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密切联系、互通信息、相互支持、合力监管的工作机制,全面掌握全市职业危害及职业危害因素的分布、种类、危害程度等情况。到2011年底,职业危害申报率达100%,全员培训率达100%,职业病事故查处率100%,全市可查、可看、可记的职业卫生监管信息要全面建立,职业危害的监管体系要初步形成。
(三)强化事先执法,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打非”专项行动。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打非”专项行动,针对“三非”、“三违”和“三超”等问题,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利用季度安全生产例会的平台,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工作责任,保持高压态势,确保见到实效。一是加大执法力度。把强化事前执法作为各级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措施来抓,加大事前查处的力度,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把打“三非”工作与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结合起来,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证照,坚决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取缔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建设的企业;力求对高危行业和重点骨干企业的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全市不少于是2次,一般行业检查不少于1次。二是严格责任追究。对故事单位和责任人严格依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处分的相关规定,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从快从严查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突出对亡人故意的问责,建立警示谈话制度,事故现场会制度,新闻曝光制度,督促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主体责任的落实。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舆论和社会监督作用,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聘请安全生产信息监督员,鼓励群众对非法违法生产行为和发生事故瞒报情况的举报,加强安全生产事故报告时限规定宣传力度,把奖励举报电话装贴到机关、企业、园区、社区、学校,在重点事;对群众来信、来访和事故举报工作,做到热情接待,如经查实,适时给予奖励金。
(四)强化行政许可,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水平。
一是严格行政许可。把符合安全生产标准作为高危行业企业生产的前置条件,实行严格的安全标准核准制度,特别是建设项目“三同时”、安全立项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查,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严格程序,严把审批发证关。针对到期必须换证的从业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符合条件后予以转报或发证。进一步整理和规范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许可申报材料,完善企业安全基础档案。二是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深化安全生产经济政策,督促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将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与工伤保险浮动费率等经济政策措施挂钩;督促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率先在非煤矿山和冶金企业创建一批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企业。三是推行安全生雇主责任保险。为减轻企业足额缴存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经济负担和提高企业抵抗事故风险的能力,将保险的风险管理职能引入到非煤矿山、化工企业等高危行业,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参与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现风险专业化管理与安全监管监察工作的有机结合,通过强化事前风险防范,最终减少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提高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
(五)强化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浓厚全社会安全生产氛围。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巩固安全基础的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任务。一是加强安全宣传,普及安全文化。以安全文化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园区、进农村、进家庭等“六进”活动为载体,加强安全理念、安全意识、安全法制宣传教育。二是精心组织好“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等活动。认真组织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安全生产文艺汇演、事故案例剖析警示教育,在广播电台重点时段插播安全公益提示,开展安全生产论文征集、应急预案演练,开展“安康杯”竞赛、创建“青年示范岗”等一系列群众性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诚信企业、安全文化示范社区(村)、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企业等创建工作,总结推广安全生产先进典型。三是切实抓好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进一步做好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企业内部安全生产三级教育的体系建设,强化一线员工的教育培训,增强其法律意识和安全知识。2011年“三项岗位”法定培训持证上岗率和再培训完成率达到100%;企业全员接受安全培训教育达标率达到90%以上;新招工、转岗工等培训合格后再上岗的实现率达到95%以上。四是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和监督作用,扩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积极主动地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和沟通,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安全生产工作典型,对严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发生重大责任事故和造成重大社会不良影响的事故单位和个人,在严肃追究责任的同时予以曝光。
(六)强化应急管理,进一步增强全市应急救援能力。
一是加强对危险源的监管。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信息平台作用,将重点企业,安全生产危险源纳入安全生产信息平台,建立安全生产数据库,实现监管部门与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达到安全生产的动态管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科学性。二是完善应急预案。修订道路交通、水上交通、民爆器材、危险品等行业和涉及公共安全领域的专项应急预案,督促重点企业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形成覆盖所有重点行业领域和生产经营单位的预案体系。三是施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消防、医疗救护、水上搜救和各类抢险专业队伍的应急救援力量,在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水上交通、人员密集场所以及供电、供水、供气等各行业和领域及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建立快速反应系统,通过条块应急指挥救援平台,逐步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救援处置体系。 四是定期组织演练。进一步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定期演练制度。在季节变换,重大节日,重要活动,重点项目投产等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提高第一时间处置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能力。
(七)加强机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监管监察的能力与水平。
一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资格制度,行政执法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健全一线安全生产执法人员的学习培训制度;完善新进人员录用、培训法律知识考试制度;要不断通过执法实践推行安全生产说理式行政执法工作。二是努力提升安全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要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强化干部职工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学习,改进机关工作作风,从安全监管监察、办理行政许可、提供安全生产咨询服务等日常业务工作入手,开展业务培训,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各级监管监察执法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是发挥专家队伍和中介机构的作用。按照“建设好、使用好、服务好”的要求,充分发挥专家在专项整治、隐患排查、咨询服务、事故调查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作用,在3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全面实行安全生产托管制度,推动安全管理的社会化服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