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体版
无障碍浏览
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魅力溧阳
政民互动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关于印发《溧阳市创建“防护型”社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 引 号:
014143651/2011-00004
主题分类:
其他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溧防字〔2011〕11号
发布机构:
市民防局
产生日期:
2011-04-08
发布日期:
2011-04-08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
关于印发《溧阳市创建“防护型”社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溧阳市创建“防护型”社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溧防字〔2011〕11号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各镇(区)人防办、溧城镇各社区:
根据省和常州市民防局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决定在全市基层社区开展创建“防护型”社区活动,推进民防工作向基层拓展,向社区延伸,夯实民防工作的基础,推动社区民防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防空防灾能力,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充分体现“民防为民,防空防灾”的服务宗旨。现将《溧阳市创建“防护型”社区活动实施方案》印发各单位,望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溧阳市国动委办公室
溧 阳 市 民 防 局
2 0 1 1年 4 月 8 日
溧阳市创建“防护型”社区活动实施方案
为适应新时期民防建设需要,增强人民群众的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建立完善社区民众防护体系,健全基层防灾应急机制,实现社区民防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全面提高城市人民防空和应对灾害的能力,结合我市民防工作实际,现就创建“防护型”社区暨“民防工作站”进社区活动,提出如下方案:
一、创建“防护型”社区活动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第六次全国人防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民防为民、防空防灾”两防一体化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新时期人民防空应急准备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推进民防工作向社区拓展,向基层延伸,推动社区民防规范化建设,夯实民防工作基础,不断提高城市防空防灾的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建设“平安溧阳”、“和谐溧阳”作出贡献。
二、创建“防护型”社区活动的总体目标
所谓“防护型”社区,就是动员组织社区居民运用自己的力量科学预防和应对突发灾害事故的社区。通过开展建设“防护型”社区活动,确保社区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民防工作,增强社区防空防灾的综合保障能力,做到社区民防组织落实、领导有力、机制健全、预案完善、设施齐全、培训扎实、服务优质,最大限度的避免和减少灾害损失,构建安全稳定的和谐社区。到2013年,全市所有社区力争达到 “防护型”社区标准,形成完善有效的社区民防体系。
三、创建“防护型”社区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创建“防护型”社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创建“防护型”社区,首要的问题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认识创建“防护型”社区的重要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保护自然和人们的生活环境,减少乃至战胜灾害。这就要求我们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有效地整合社区力量,切实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建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二)创建“防护型”社区是贯彻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社区是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的基础,是城市居民生活的聚集地。我们只有把社区民众的防护工作做好了,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才能真正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三)创建“防护型”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行动。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和谐,也包括人与人和谐。一方面我们要主动适应自然,增强防范和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另一方面,注重预防和化解社会生活乃至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避免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健全社区的应急防护体系,不断增强抵御自然灾害,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四)创建“防护型”社区是履行民防为民职能的根本要求。社区是城市居民的聚集地,是城市防护的重要方面,创建“防护型”社区旨在从基层抓起,从基础做起,把民防基础打牢,不断提升城市的综合防护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突发公共事件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创建“防护型”社区活动的具体内容
(一)防护知识
普及防护知识。社区应利用有利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防护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教育人们多一份警觉,懂一些安全自防知识及规律,掌握必要的避难避险和应急救护方法,通过对社区民众的安全知识教育,让每一个居民认识到“安全问题,人人有责”,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参与安全管理的热情,提高广大社区居民应对突发事件和各种灾害的能力。
(二)防护宣传
开展防护宣传。社区应通过橱窗、板报、培训、讲座等方式途径,向社区居民进行安全防护知识、防护手段、防护意义及 “相信科学、预防为主、自身是防灾主体”的宣传,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态度与认识,强化市民的国防观念和民防意识,掌握民防应急知识和技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与社区的防灾意识,积极投身“防护型”社区的创建活动。
(三)防护预案
制定完善应急疏散预案。预案是社区组织防空防灾应急行动的基本依据。社区应根据本辖区实际,制定完善应急行动方案,明确在应急情况下的任务分工、组织指挥、行动路线、集合地点、疏散地域和有关保障等内容,并通过组织开展必要的演练,使各类人员熟悉掌握疏散行动的方法程序,锻炼提高应急行动的能力,同时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并针对预案的不足作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四)防护预警
建立完善快捷的预警系统。社区应利用辖区内的公示栏或活动中心,制作安装本社区、各楼幢的应急疏散示意图,让人们事前心中有数;利用社区宣传平台、手摇警报器等建立起危情报知系统,特定情况下可利用社区民防志愿者迅速上门通知的形式,以确保一有危险,在第一时间及时将危情传递到社区每个居民。
(五)防护疏散
设置应急避险场所。社区应根据本社区的实际,利用人防工程、普通地下室和广场、绿地、公园、运动场等开阔地域,按照应急避险场所建设的要求(即便于隐蔽伪装、便于机动、便于防护、便于生存),建立“民防应急避险场所”,在民众避险场所的入口、重要路口等位置,设置明显的标志。并将启动的时机、进入避险场所的路线和使用要求等事先告知居民群众。
(六)防护应急保障
装备必要的应急防护设备。推进“民防工作站”进社区,社区应根据规定和经济承载能力,购置配备必要的应急保障防护设备,逐步朝着“人有防灾手册,家有民防应急包,小区有民防应急箱”的方向努力,同时,配备必要的呼救、逃生、灭火、防化、医疗救护等器材,搞好对居民必要的使用培训,以便在灾害突然降临时,为居民自救互救,快速提供必要的应急救援保障服务。
五、创建“防护型”社区活动的体制机制
为扎实推进防护型社区建设工作,应建立形成以下体制机制:
(一)建立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在市民防局的指导下,各镇(区)人防办负责本镇(区)各社区 “防护型”社区建设。各社区要成立创建“防护型” 社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社区居委会主任担任,成员由社区干部、保安、物业、社区民防志愿者等方面代表组成,主要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辖区日常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基础管理及紧急处置的组织实施。
(二)完善防护教育培训机制
建立学习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对社区干部、民防志愿者骨干进行公共安全常识、应急管理业务的培训,以丰富他们的防护知识、提高其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加强学习交流,不断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切实提高“防护型”社区建设水平。
(三)完善信息报告共享机制
加强镇(区)以及部门区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拓宽信息报送渠道,提高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各社区要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实时、全面地做好台账记录。要专门设立一些简单易记的应急热线,确保应急机构能够及时获知险情信息。
(四)建立健全社会动员机制
充分发挥群众团体、社会组织、基层组织及公民在突发事件预防、应对和处置等方面的作用,动员社区内热心民防等公益活动的居民、保安、物业等建立民防志愿者队伍,承担“防灾知识宣传员、民众防护信息员、应急救援辅助员”志愿服务责任。
(五)建立健全考核考评机制
加强对创建“防护型”社区活动的考核考评工作。市民防局等部门将“防护型”社区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平安稳定等考核体系之中,并结合年终考评,进行评比奖励,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不断推进创建“防护型”社区活动的全面发展。
六、创建“防护型”社区活动的方法步骤
(一)动员准备阶段(
2011
年1月—4月
)
各镇(区)以及社区居委会要大力宣传创建“防护型”社区活动的指导思想、重要意义和创建的具体内容。市民防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创建“防护型”社区方案、标准、计划等工作,并选择民防工作基础较好的社区同步进行试点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
2011
年5月一10月
)
在抓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拟在四月底举行启动仪式,全面部署创建“防护型”社区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市民防局以及镇(区)人防办做好对社区居委会开展创建工作的指导,帮助社区居委会解决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申报验收阶段(
2011
年11月—12月)
各镇(区)、各社区应根据《溧阳市防护型社区建设标准》做好自查申报工作,形成书面自评报告报市民防局,市民防局将会同相关部门组织验收,对达到创建标准的社区,由市国动委办公室、市民防局给予命名“溧阳市创建‘防护型’社区达标单位”,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
(四)总结提高阶段
(2012年—2013年)
认真总结创建“防护型”社区活动中的体会与经验,进一步完善创建方案,优化建设标准,健全工作机制,深化创建活动,全面提升 “防护型”社区建设水平,为构建“和谐溧阳”贡献力量。
附件:溧阳市“防护型”社区建设标准
附件:
溧阳市“防护型”社区建设标准
序 号
项 目
基 本 要 求
1
健全组织领导
①有健全的领导小组,并有相关文件资料;
②有“社区民防工作站”牌子;
③有明确的专(兼)职民防工作人员。
2
制定方案计划
①有防空防灾应急疏散掩蔽方案;
②有社区人口疏散计划;
③有年度宣传教育计划等组织活动方案。
3
完善设施设备
①有民防应急箱、应急包并配备相关器材;
②有手摇警报器或民防多媒体警报信息终端。
③有社区疏散掩蔽路线图,应急场所标识清楚。
4
建立专业队伍
①有20人的民防志愿者服务队;
②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民防应急包);
③有民防志愿者开展活动的台账。
5
加强教育培训
①《民防应急手册》配发到户;
②有“社区民防学校”牌子以及教育场所;
③有固定阅览和活动场所,配有防空防灾书刊;
④有固定的宣传栏并定期更换栏目内容;
6
组织开展活动
①民防志愿者队伍集中活动1次以上;
②举办民防知识讲座1次以上;
③组织应急疏散掩蔽1次以上。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