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教育局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关键一年,市教育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以保规范、保平安、保质量、促发展为主题,办成了一批教育大事、实事、好事和难事,实现了溧阳教育发展的新跨越。
一、立足率先发展,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⒈切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接受了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和省教育厅的督导考核回访,获得较高评价。成功召开了全市科教兴市工作会议。根据国家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结合全市教育工作实际,在全面调研,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溧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实施意见(2010-2020年)》,提出了2012年、2015年、2020年各项事业发展指标,为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成为指导今后一个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本。
⒉平稳推进教育资源整合。进一步优化中小学布局和资源整合,完成了《溧阳市教育布局规划(2006-2020)》修编工作。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和成熟一个调整一个的原则,科学制定了《溧阳市教育资源整合实施意见》,均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为全市教育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提供指导性意见。今年暑期,大力度推进职教资源整合工作,全市5所部门办职业学校全部整合至溧阳中等专业学校,38名教职员工在溧阳中等专业学校集中办公,统一管理;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与市职业技术学校整合成新的职业技术学校,分歌岐校区和戴埠校区,实现了师资统一调配、专业优化整合。市社区培训学院整合至市教师进修学校办学。市培智学校从别桥集镇搬迁至城区办学。后六中学、开发区初中、埭头中学初中部优化整合工作全部到位。市实验幼儿园与原外国语学校幼儿园实现整合。这是多年来教育资源整合教育布局调整力度最大、成效最显著的一年。
⒊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投资1200万元的光华初中运动场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年内可基本完工;投资4200万元的城南小学改造扩建项目完成了规划设计,进入了招标程序,元旦前开工建设,明年8月份完成一期工程建设;溧阳中等专业学校三期工程的前期准备有序推进。努力推进了校舍安全工程,《溧阳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规划(2010-2020)》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完成了全市所有中小学校舍安全鉴定和数据录入等工作,并于暑期实施了强埠小学校舍抗震加固试点工作;投入校舍维修经费150万元,重点安排电路、消防等消除隐患的项目;15所学校新建塑胶跑道;添置电脑550台、多媒体120套、空调100多台,提升了教育技术装备水平。
⒋加大优质学校创建力度。投入1000余万元积极推进优质学校创建工作,后六小学、汤桥小学、绸缪小学、强埠小学、横涧初中、平桥初中、后周初中、后六初中、光华初中等9所学校成功创建常州市优质学校,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学校比例达70%以上,在优质学校就读学生达85%以上,进一步提升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促进了教育公平、践行了教育惠民。南门街小学幼儿园、城南小学幼儿园、绸缪小学幼儿园、清安小学幼儿园、汤桥小学幼儿园、彩虹幼儿园等6所幼儿园成功创建常州市优质幼儿园。文化小学幼儿园、埭头中心小学幼儿园、濑江小学幼儿园接受了省优质幼儿园的回头看,获得较高评价。
二、坚持科学发展,努力提升优质均衡水平
⒌教育质量持续提升。不断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质量保障和监测体系,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化水平不断提高,区域内校际差距不断缩小,中考成绩位居全常州市前列,初中升入高中比例达98%以上,普高、职高招生比例合理。2010年高考再创新辉煌。全市实际参考5401人,二本以上达线2449人,达线率为45.34%,总达线率超省计划20.85个百分点,4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全市高考成绩优异呈现四大特点:一是在全省参考人数下降,我市参考人数增加、且文理科结构不合理的不利形势下取得的。二是文科、理科、艺体三大类均衡发展,整体推高全市总达线率。三是7所普高梯次推进,呈现普涨格局。四是重点本科继续攀升,全市普通类一本达线858人,比去年增加150多人。从录取情况来看,不仅考得好,还招得好,获得了丰产丰收,二本以上录取2468人,比去年净增300多人,而且清华、北大、南大、中科大、复旦、中央美院等名校都有录取。
⒍职教内涵不断丰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进一步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溧阳中等专业学校成功创建首批重点建设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市职技校成功创建省三星级职业高中,在省评估验收通报会上,获专家组高度肯定。职技校的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专业、机械加工专业通过了省级示范专业课改实验点验收。国家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电梯行业分中心举办的全国首届电梯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示范活动,在市职技校成功举办。这些创建和活动促进了我市职教内涵建设,提升了职业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2010年职教对口高考续写辉煌,498人参考,本科录取率达73%,各大专业成绩名列常州市前列。
⒎社会教育继续加强。有效开展了2010年全民终身学习推进周活动,促进了市民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积极开展养殖、安全生产、电脑应用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全市24.8万人次参加了培训。积极开展创建工作,上黄镇水产养殖基地成功创建为第八批江苏省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南渡镇成校创建成省级成人教育中心,别桥镇创建成省级社区教育示范乡镇,天目湖镇成校创建成常州市标准化成校,社渚镇丁山村等5个村创建成常州市级合格村民学校。加强服务、指导和管理,继续规范社会办学机构办学行为,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⒏改制学校规范到位。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工作的意见》,我市科学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清理规范方案。按照方案要缜密,工作要细致,社会要平稳,群众要满意,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的要求,在经过认真调研,反复讨论,多次征求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平稳地一次性完成了实验初中和外国语学校的清理规范工作,全部转变为公办学校。既实现了省政府清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的重大政策调整,又实现了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目标,溧阳城市西片区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的优质资源基本建设到位。
三、加强内涵发展,切实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⒐切实规范教育管理。认真落实省“五项严规”,组织3次专项督查,77所次学校接受了规范办学行为、落实减负增效和实施素质教育等专项督查。省溧中、光华高中、南渡高中、燕山中学接受了常州市教育督导评估,对5所初中、9所小学、6所幼儿园进行了溧阳市综合督导评估,逐步完善综合督导回访制度,以督促改,以评促进,不断提升教育整体管理水平。对所有学校教学装备的管理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督导,并接受了常州市和江苏省的督导考核,提高了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和使用效率。进一步规范考试招生工作,顺利实施了中考电子注册报名,推进阳光招考,政策公开、组织严密、服务到位,社会满意度高。
⒑切实优化教育方式。举办了“减负增效背景下,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为主题的高中德育工作研讨会,组织多轮各类教学工作调研和学校行政视导。教研部门以课堂为阵地,以质量为宗旨,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为目标,深入学校,扎根课堂,落实减负增效理念,开展学科教学竞赛,努力提升教研活动的必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转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努力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行为。
⒒切实规范财务管理。坚持节俭办学原则,严格执行教育经费管理相关规定,公办中小学校全面实行部门预算管理和国库集中支付。继续规范教育经费管理,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全面启动教育系统固定资产监管网的建设工作。规范学校营业性用房的出租出借工作,通过委托中介机构公开招租的形式,对学校营业用房的出租工作进行规范。对6位校长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被评为全省教育审计工作先进集体。
四、追求持续发展,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⒓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创新干部选拔机制,拓宽选人用人视野,通过资格审查、综合素质能力测试、面试、民主推荐、综合考察等程序,公开选拔初中、小学、幼儿园副校长(副园长)5名。本着“精简、高效、统一、规范”的原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内部职能机构设置和中层干部管理,出台《关于规范中小学校内部职能机构设置和中层干部管理的意见(试行)》。公开、公正、公平招考新教师74名,本科学历达92%。正在积极推进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⒔加强校长队伍建设。组织完成了全市242名中小学校长参加为期一年的,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为主的网络平台培训。组织4名校长赴英国、加拿大培训。参加了2010年全国中小学校长校园安全管理国家级远程专题培训。组织25名初中校长到苏州市景范中学和宜兴实验中学挂职培训,组织16名小学校长到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和苏州实验小学挂职培训。组织了全市中小学校长基本功竞赛,积极倡导校长主动学习、深入课堂,顾全大局、严于律己,着力建设一支政策理论水平高、领导管理能力强、勤政廉洁表率好的教育干部队伍。
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围绕“减负增效,规范教学行为”主题,切实抓好在职教师、骨干教师的研修提高和新任教师培训,重点加强青年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工作。组织近2000人参加常州市名师大学堂培训,选拔6名英语教师到英国和澳大利亚培训。组织第七轮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基本功竞赛,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练兵,引导教师苦练基本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38人次获省级竞赛一等奖,教研室陈建华、实验小学张康桥、文化小学苏瑜3人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市政府隆重表彰了10名溧阳市“教育英才奖”获得者,市教育局表彰了10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
五、注重和谐发展,全面优化教育行风形象
⒖大力践行教育惠民。关注教育民生,做好“奖、贷、助、补、减”工作,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寄宿生免收寄宿费政策,1742名学生受益,免费金额34.8万元,同时对266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补助生活费10万元;普高政府助学金如期发放,受益学生1314名,补助金额131.4万元;中职国家助学金全面落实,受益学生5578名,补助金额836.8万元,对中职涉农专业和贫困学生免收学费,受益学生304名,免费金额66.8万元,同时启动了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收学费政策;生源地助学贷款稳步推进,为258名大学生家庭申请助学贷款141万元,积极做好外来民工子女入学,确保外来民工子女100%能在公办学校就读。
⒗全力保障教育平安。加大投入,大力度推进学校“三防”建设,监控系统、报警系统、110联网紧急报警按钮等全部于9月1日前到位,全市中小学共配备校园保安184名。成功创建了8所省级和24所常州市级平安校园。加强学校应急管理,印发了《溧阳市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修订稿)》,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师生应急处理能力明显提高。努力做好学生接送车管理,出台《溧阳市学生安全接送管理工作意见》,与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学生接送车安全管理集中整治行动。全面调查,积极争取,进一步完善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全年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⒘努力优化教育行风。有效组织了2010年“民生聚焦”网上面对面现场交流活动,召开了全市教育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狠抓师德师风建设,严格查处违反师德、有损教师形象的行为。严格规范收费行为,落实收费公示制度、结算清单制度,举报投诉明显减少,通过了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区)评估验收。做好了教育宣传工作,在《溧阳时报》上编印教育专辑24期,在《扬子晚报》、《江苏教育报》等重要媒体上刊发多篇我市教育成果。有效引领和应对网络舆情工作,积极做好各类教育信访工作,热情接待、真诚服务,信访件办理率达100%。
⒙着力加强教育党建。成立了省溧中党委和职教中心党委,成立了外国语学校党支部等3个新支部。深入开展教育系统“五比五看”暨“做一个可爱的溧阳人”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了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继续开展教育党建品牌建设活动,实施强基工程。发展新党员22名,其中学生党员10名。开展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9周年系列活动,评选了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积极做好了教育对外交流、文明创建、团队建设、关工委等各项工作。
教育局2011年工作计划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省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实施《溧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实施意见(2010-2020年)》。以保规范、保平安、保质量、促发展为主题,扩大优质资源,优化教育布局,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丰富办学内涵,进一步提升溧阳教育现代化水平。
一、贯彻规划纲要精神,切实坚持优先发展战略
积极贯彻落实“优先发展、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改革创新、提高质量、服务社会”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以完善的体系满足群众需求。积极参与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江苏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优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个教师,实现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省定优秀标准的各级各类学校比例、学生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等各项现代化指标有新提升。
二、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加快推进城南小学改造扩建项目建设,确保一期工程于2011年秋季投入使用。加快启动文化小学扩建项目和市职教中心三期工程建设,确保如期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规范程序、确保质量,积极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抓好教育资源整合,有序实施《溧阳市教育布局规划(2006-2020)》和《溧阳市教育资源整合实施意见》,努力通过优化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提升优质均衡化水平。继续抓好优质学校创建,通过大幅度提高农村优质学校比例来进一步提高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化水平,以教育的均衡彰显社会公平。
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一流的质量践行教育惠民。以减负增效为导向,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优化教师教学方式,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评判者。整体提高教育质量,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要继续保持全市教育质量高位均衡的良好态势。着力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化水平。处理好高中教育规模、质量与效益的关系,力争2011年高考稳中有升,继续位居全省第一方阵,以一流的教育质量让老百姓享受到最大的教育实惠。
四、切实加强教育管理,努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切实加强队伍管理。进一步完善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制度,以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为重点,全面启动教师基本功大练兵活动。严格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和省、市减负规定,建立健全减负背景下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和机制。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加强完善校园“三防”建设,重点做好学校卫生管理和食品安全工作,以及学生安全接送工作,完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提高预警、防范和处置能力。
五、优化教育行风建设,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优化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表现放在绩效考核的首位,重点惩治有偿家教现象,对体罚和变相体罚、有损教师形象的违规行为及时坚决处理。营造和谐发展环境。加强对影响教育系统稳定因素的分析把握,及时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积极争取,把全社会重视和关心教育的热情力量进一步凝聚起来,为教育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氛围形成合力。努力将教育系统建成平安的系统、和谐的系统,为和谐溧阳建设和实现“绿色崛起,跨越发展”奠定基础和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