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体版
无障碍浏览
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魅力溧阳
政民互动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2011年工作计划
索 引 号:
014143387/2011-00027
主题分类:
其他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市科技局
产生日期:
2011-01-10
发布日期:
2011-01-10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
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工作计划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区域科技自主创新体系,推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引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市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加快科技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快组织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努力在破解产业发展技术瓶颈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努力在深化产学研合作,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方面实现新突破;进一步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努力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实现新突破。促进科技、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创新,把溧阳建成创新驱动能力强、创新产出水平高、创新特色明显和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创新型城市。
科技工作预期目标为:到“十二五”末,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具有溧阳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到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全市GDP比重达2.5%,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3%以上,每亿元GDP发明专利申请数2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达45%以上。
为实现上述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必须把握好以下基本原则:
1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牢固树立科技服务人,科技为人,科技依靠人的思想,充分发挥科技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尤其要重视创新人才在科技工作中的核心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人员创新的环境,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能。
2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运用市场竞争与合作机制,引导企业重视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的效率和效益。在发挥市场机制的同时,重视政府宏观手段的作用;逐步建立并完善促进区域科技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
3
、坚持自主创新原则。
进一步贯彻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的方针,并高度重视重点产业领域和产品的自主研究开发,加强二次创新、合作创新和集成创新,通过各种相关技术成果的融合汇聚,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技术、产品和产业。
4
、坚持突出重点原则。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想,选择重点优势产业领域和产品,精心组织,整合资源,加强集成,支持一批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且创新水平高,对产业带动性强的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项目,力争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和跨越。
5
、坚持融入开放原则。
密切关注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把握相关领域技术变化的趋势,加强国内外科技交流,进一步构建开放环境,加快区域技术要素与市场、资源、人才、资金等要素的融合,又要抓住长三角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机遇,在共谋发展的过程中,促进技术开发和转移。
6
、坚持促进协调发展原则。
加强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创新,着力解决人口与健康、环境与资源、公共安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逐步实现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强农业与农村科技创新活动,引导农民科技致富,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拓展科技成果向农业转化的广度和深度。
四、2011年工作打算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2011年我市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紧扣自主创新,把高新技术的集成创新作为自主创新的重中之重,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把提高企业研发能力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突破口,把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作为自主创新的关键举措,为富民强市、全面实现“两个率先”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2011年科技工作的主要目标:
1、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家。
2、加强科技项目的组织与管理。实施重点科技计划项目80项,其中省级以上项目20项;
3、积极培育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全年创建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增民营科技企业30家,1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产品20只。
4、推进产学研合作。组织(参与)科技经济对接活动1-2次,重点开展1次较大规模的产学研联合活动,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5项以上,引进新技术、新项目20项。
5、加强科技投入,企业技术开发费18亿元。
6、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500亿元。5大高新技术产品群实现销售收入250亿元,11家常州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销售收入160亿元。
7、加强农业科技进步。重点实施农业科技项目50项。
8、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专利申请1200件,专利培训1000人次。
9、加强科技成果管理。溧阳科技进步奖20项,完成科技成果鉴定、验收25项。
10、加强科普工作。组织科技下乡2次,接受咨询1300人次。
11、履行综治和平安、法治建设职责任务。
12、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重点信息调研课题及政府信息上网公开任务。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2011年全市科技工作重点实施好五项科技行动:
(一)实施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推进行动
?
一是以更快的速度推进优势产业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攻关。紧扣项目带动科技推进战略,认真组织实施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以市场应用和实现产业化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全力抓好上下联系跟踪服务,促成区域创新重大专项的落实,并以此为契机带动促进科技产业进步升级。重点抓好低成本高性能氨基模塑复合材料及其新工艺技术、介孔材料催化热解甘油三酯基本规律的研究渗透浸泡法新型功能纤维-银纤维等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努力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创造良好条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和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
二是以更大的力度创新科技投入机制,加大科技投入。一方面加大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在产业技术研发和转化环节,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对科技研发经费的投入,促使企业研发投入的总量攀升。尤其鼓励企业大幅度增加高端创新活动的经费投入,更多的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形成大产业、大企业的研发和技术创新上。
三是以更积极的态度做好知识产权开发保护和利用工作。重点抓好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知识产权创造体系、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三个体系建设。以专利申请为主线,专利培训为重点,引导和帮助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培育专利密集型企业,推动专利产业化。力争2011年专利申请量达到1100件。
四是以更配套的措施推进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在我市设立和组建企业担保公司,对经批准设立的和组建的企业担保公司,严格落实省、市有关补助政策。做大做强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增加市担保公司注册资本,积极吸纳社会资本入股。促进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与地方金融单位的紧密联系,积极为创新型、成长型、科技型、环保型、优势型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五是以更优质的服务释放创新创业热情。通过各种制度创新,不断转变优化管理职能,使创新精神渗透到科技工作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把管理和工作重心转移到政策引导扶持、完善协调机制、科技项目推动、激发创新热情、加强产学研联合和提供公共服务上来。要通过我们更加完善、周到、精心的服务,最大限度地释放企业创新创业热情,促进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
(二)实施增强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行动
?
一是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品群和新兴产业。集成资源,加快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实施一批重大战略产品计划和专项,奋力抢占高技术发展及新经济增长的制高点。加快培育核电站电缆材料、生物质汽化发电技术、小型机电一体化柔性系统、超高压变压器、超高压电缆输变电系统关键连接件等高技术新兴产业,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大力推进传统产业高新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切实加强技术改造,提升装备水平,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层次。大力组织实施传统制造产业信息化、传统建材产业技术升级和提高传统化工产业竞争力等传统产业高新化“三项工程”,进一步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步伐。
三是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通过组织实施省、市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放大市级科技成果转化“种子资金”的效应,进一步推进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产业化步伐,培育一批新型主导产业,形成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三)实施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活力行动
一是以科技创新创业平台为着力点,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等为基础的原始创新体系。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工程技术,取得一批对企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力争到2011年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家。完善以孵化器为主体的高新技术创业体系。以两大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充分发挥园区集聚优势,建立、完善科技孵化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项目、资源向园区倾斜,提升创业服务功能。完善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专业化的科技信息平台,实现科技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提供更为有效的技术咨询、科技文献、科技查新及技术中介、技术培训服务。
二是以产学研合作为带动,拓宽科技创新源头。继续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组建技术联盟、产业联盟等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不断增强集成重大技术的创新能力。力争80%以上的工业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同时充分发挥溧阳(上海)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作用,打造快捷技术转移通道,创造有利于上海先进技术向溧阳流动和转移的环境,使我市企业更好地利用上海先进技术。
(四)实施人才引进开发的聚能行动
一是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引进、稳定、激励和使用的政策体系,加强科研开发、成果推广、创新创业三支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科技人才奖励政策,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为主体的激励机制。
二是形成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尊重劳动的良好的社会氛围。营造全市上下促进自主创新、人才成长的社会舆论环境和法制环境,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创新体制和机制。鼓励科技创新创业,使勇于创新者荣,使善于创新者富。要广泛开展群众性发明创造活动,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努力把溧阳营造成创新的“乐园”、创业的“热土”。
(五)实施促进和谐溧阳建设的支撑行动
?
坚持以人为本,立足本市现有的科技资源和产业优势,组织实施科技发展工程,让科技进步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促进和谐溧阳建设。
一是组织实施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农业科技项目,转化应用一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使我市农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明显提升。着力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服务,大力促进农民创业就业。重点做好农业优良新品种引进示范、生物制药、农产品深加工、标准化生产和农村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技术推广和科研攻关。
二是抓好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针对全市社会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从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推广应用先进科技成果入手,抓试点示范,推动社会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重点在天目湖水源地保护、生育健康和传染病防治、公共安全和预测预警等应急系统建设、临床医学特色专科建设等领域进行研究攻关。积极争取国家“十二五”水环境专项、省科学治太专项,加快天目湖水环境治理。同时,积极向上争取新农村人居环境构建、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集成、循环经济关键技术集成等社会发展重大科技示范工程,提升我市社会发展的科技层次和水平。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