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溧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1年上半年,我局按照上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要求,以新一轮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紧扣我市“十二五”期间“绿色崛起,跨越发展”目标,认真落实“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方针,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就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和公务员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1.全市新增就业岗位5621个,城镇新增就业725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033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8.8%、65.9%、64.6%;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2%;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03人,完成目标任务的58.6%。
2.全市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11.8万人,完成缴费任务的81.38%,收缴保险费1亿元;全市企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分别净增缴费2166人、2770人、963人、4374人、2577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3.3%、55.4%、48.2%、87.5%、51.5%,累计参保人数分别达14.2万人、15.8万人、9.9万人、8.7万人和5.4万人,五项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17.21亿元。
3.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5561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612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2%;创业培训392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5.3%。
4.立案受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138 件,同比下降30.3 %,结案率为85.2%;劳动监察查办案件同比下降36%。
5. 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0名,完成全年任务的50%;引进海外人才 34 名,完成全年任务的56.7%。
二、上半年着力做好六项重点工作
(一)坚持城乡统筹,确保就业形势稳中有升
一是帮助企业稳岗增员。落实各项政策扶持措施,帮助企业降压减负。加强省外劳务对接,缓解企业用工难。以“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帮你尽早实现就业”为主题的“2011年春风行动”为序幕,积极开展送岗位、送服务、送政策、送培训 “四送活动”。积极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采集就业岗位,免费发布招聘信息,及时为城乡劳动者发放“春风卡”和提供政策咨询服务。二是突出扶持创业。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健全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体系,出台《溧阳市创业孵化基地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创业载体建设,鼓励支持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发挥失业保险保障作用。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充分发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和促进就业的作用。克服涉及面广、量大、登记内容较为复杂的困难,努力做好《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工作,上半年共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2406本。四是大力开展就业援助。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三类人员为重点就业援助对象,确保特困家庭毕业生100%就业;出台《溧阳市公益性岗位认定管理办法》,加大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力度,开发、采集公益性岗位97个,完成全年目标的57.1%。优先安置了城乡双零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确保动态消零。五是加强劳动职业技能培训。推进培训和鉴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实现目标化管理。成功举办首届创业者(SYB)培训班,为26名创业者提供创业能力测试、创业培训、项目推介等“一条龙”服务。技能鉴定3497人,取证3044人(其中初级48人,中级2980人,高级16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94.5%和95.1%。六是发挥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加快职能转变和服务重心下移,有效整合资源,切实加强农村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基础工作和基本能力建设。继续办好每月逢8招聘会,今年以来共组织举办各类招聘会19场,组织1246家用人单位进场,提供就业岗位14282个,进场求职19000人,达成意向用工7782人。成功举办了“校企对接”、“春风行动”、“三八架金桥、春风送岗位”等大型专场招聘会。通过搭建平台,免费服务,真正实现了企业、求职者双赢。
(二)加大惠民力度,力促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营造氛围,提升全社会参保意识。以宣传《社会保险法》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保险政策宣传活动,不断加深全社会对社会保险工作的理解。开设宣传专栏,印发《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等宣传手册8万份。坚持送法上门,深入企业进行专项政策法规宣传,提高企业和个人的社会保险意识,树立依法参保的观念。二是落实政策,建立完善保障制度。严格执行《江苏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施意见》,科学合理做好新的基金收支预决算。及时调整我市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参与调资27361人,人均月增养老金144元。根据我省出台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办法,认真做好养老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工作,解决了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这两大群体转续难问题。上半年共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入367人,转出203人。适时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拟订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方案。不断调整和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确保报销待遇有明显提高,切实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新出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从制度上解决全市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三是突出重点,社保扩面有序推进。围绕“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进一步建立完善扩面和基金征缴工作体系。严格要求企业完全履行参保责任、实现应保尽保,切实维护扩面成果。加强部门配合,及时掌握参保单位的征缴信息,不断提高基金收缴率。巩固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采用银行直接扣缴居民养老保险费新办法,简化缴费程序,打造更为便捷的养老保险缴费平台。上半年企业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率分别为98.4%、98.2%、98.1%,综合覆盖率为98.4%;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100%。四是加大力度,进一步巩固发放成果。做好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确保今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补发到位,确保每月10日企业离退休职工按时足额领取到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确保全市86420名符合条件老年居民基础养老金如期发放到位,发放金额2865.27万元;确保知青半家户和六十年代精简下放职工养老补贴及时发放到位,上半年为1886人发放养老补贴169.8万元;做好原参保被征地农民保养金和生活补助费的发放工作,上半年发放生活补助费139.96万元,享受人数1600人,发放政府保养金600万元,享受人数11800人;稳妥做好事业单位保险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五是强化管理,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运行。坚持抓好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稽核和清欠工作,确保基金应收尽收;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基金结算、支付政策,按规定及时足额结算、支付社会保险待遇,切实保障群众利益。落实内控机制,对各部门、岗位、各项业务环节的制度执行情况和流程操作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确保基金运行安全。
(三)加大人才开发,服务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一是大力做好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项目引进工作。继续实施人才目标任务考核,组织网上申报省高层次创业人才5名,创新人才4名;组织申报“省博士集聚计划”创业类4名,创新类10名,博士后类1名。组织申报常州市领军型创业人才43名,通过资格认定39名,进入面谈15名。跟踪服务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项目,不定期走访了解海归项目企业需求、落户进展和运行情况,积极为企业招聘急需人才,开展海归创业人才联谊活动。探索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融资平台建设办法,为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提供资金支持。依据新出台的《溧阳市人才资源开发资助(奖励)办法》,2010年度资助奖励金额达611.53万元,资助奖励193人次,同比分别增长92.2%和87.5%,资助奖励类别涉及引才、创业、创新等十二项。二是认真做好专家选拔推荐和全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工作。经过推荐和选拔,市上上电缆王松明、蚕桑指导站夏安扣被国务院批准为2010年度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认真做好全市2家国家级、7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招收博士计划的申报工作,积极做好进站博士跟踪服务。三是切实做好职称评定工作。上半年为全市5家建安企业评定地方职称165人,确认专业技术人员初级职称110名,为12名技术人员进行了职业资格比照认定。组织召开2次地方职称评审会(机械类、化工类),评定地方职称55人。配合常州职称办召开我市建筑行业不具备规定学历人员职称评审会,参加人员265人,243人通过评审,通过率达91%,为历年来最高。配合常州职称办做好2011年度中、高级职称材料辅导、审核、报送工作。
(四)深入探索创新,确保人事制度改革稳慎推进
一是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稳妥开展公务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初步完成了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报批调查准备工作。做好科级以下公务员正常调动(转任),为19名公务员办理了转任调动手续,其中市外调入6人,调出7人,市内调动6人。对23名新录用及军转安置的公务员进行登记,强化公务员动态管理机制。完成了2011年37名公务员网上报名、笔试、面试等招录工作。全面完成2010年度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工作,机关参加考核3381人,其中优秀568人,称职2761人,基本称职3人,不称职1人,不定等次48人。事业单位参加考核13529人,其中优秀1899人,合格11319人,基本合格6人,不合格7人,不定等次298人。报经市政府批准,对423名2010年度考核优秀的市镇机关公务员给予嘉奖,对64名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公务员各记三等功一次。二是审慎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和绩效工资改革。为加快推进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切实加强与周边县市经验交流学习,通过上门服务、电话联系,对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培训,督促工作开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订了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补充答复口径。上半年完成了全市21个系统3000多人岗位设置方案的审批,下阶段将开展方案实施、合同聘用工作。完成了卫生系统改制医院第三批22人考试录用工作,做好教育、卫生系统招考简章的审核、审定,公布了教育系统2011年公开招聘教师实施意见。对全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状况和收入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统计分析,为全市公共卫生、基层医疗卫生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早作准备。三是扎实做好军转干部安置维稳工作。继续贯彻执行“考核考试积分选岗安置办法”,积极做好2011年军转干部安置准备工作,共接收军转干部档案22份,随调家属档案5份。热情接待企业军转干部来访13批70多人次,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和有关信息登记工作;落实解困政策,及时做好养老金调整、春节慰问、大病医疗救助、上半年解困补贴审核发放等工作。四是有序实施各类教育培训项目。学历教育成效显著,制订了2011年成人学历教育招生计划,目前71人报名,完成年度计划的86.3%。全面发动,深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继续教育工作,举办第二轮继续教育技术工人培训班10期,培训472人。举办农村基层财务人员计算机、公务员考前培训和PPT、“流动人口管理PDAIS平台、孕环情监测系统”计算机操作等各类培训班18期。五是不断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坚持动态管理,提高档案案卷质量,发挥档案实际效能,为干部工作提供优质服务。上半年发放“催交干部档案材料函”150多份,收集、加工、归档各类档案材料3120多份。为考察任免干部、调资升级、职称评定、办理退休等工作提供档案及卡片利用330多人次。
(五)发挥职能优势,保障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一是加强企业用工服务。指导企业规范用工,着力提高中小企业和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在全市范围开展以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为重点的“春暖行动”, 以建筑业、采矿业、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服务业等行业为重点,通过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劳动合同在推动企业依法用工、稳定就业岗位、规范工资支付、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作用。检查涉及49家企业,职工10137人,其中农民工7421人,已签订劳动合同人数为9899人,合同签订率达97.65%。同时加强用工管理,做好录用备案工作,上半年为用人单位办理录用备案8759人,有效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二是提升劳动监察水平。主动巡视监察用人单位304户,涉及职工17415人;接受群众投诉、举报144件,其中立案专查32件,调解处理112件;责令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235份;责令20户用人单位办理社会保险申报登记,为965名职工补交社会保险费416万元;为86名职工追回克扣、拖欠的工资19万元;书面审查用人单位1594户;下发《劳动保障监察询问通知书》32份,下发《限期改正指令书》3份,行政处罚1件,行政处理1件。三是依法处理劳动人事争议。上半年受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165件,同比下降32%。劳动者申诉137件,案件涉及劳动者149人。立案涉及劳动报酬16件、工伤待遇106件、确认劳动关系12件、经济补偿4件。截止目前,已处理结案116件,涉及劳动者124人,涉案金额2058万元。其中,调解及调解撤诉结案64件,裁决结案52件。四是严格开展工伤认定工作。坚持“受理从宽、调查从严、认定从紧”原则,上半年,共受理工伤认定申请518起,作出认定386起。工伤复议诉讼案件明显减少,复议件数、诉讼件数同比减57.9%、41.2%。五是认真做好建议、提案和信访工作。上半年收到人大代表建议3件,其中主办2件,协办1件;政协委员提案9件,其中主办6件,协办3件。1-6月份共收到“网络问政”、市长信箱、民生聚焦等来信115件,做到件件有登记,事事有书面答复。
(六)强化三种意识,着力提升内涵发展
一是强化学习意识。围绕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岗位能力等多方面在全局干部职工中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和教育,坚持培训教育与年度部门工作重点、难点、热点相结合,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开展“中层干部授课日”活动,加强《社会保险法》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二是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推进机关效能建设,重点提高窗口服务质量、水平和效率,加强窗口服务礼仪培训,不断把理论与实际工作相融合,提升标准化服务水平,确保了民生服务上档次。三是强化纪律意识。严肃政治纪律,党员干部紧紧围绕大局,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原则性问题、大是大否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和宗旨意识;严肃工作纪律,要求人社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以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务实的工作态度,切实履行职责,特别是对程序性和政策性强的工作,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执行力,不断提高人社部门在群众中的公信力;严肃财经纪律,要求党员干部严肃对待财经工作,依法加强和执行财经制度,切实履行审批制度;严肃廉洁纪律,要求全系统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廉洁高效的工作意识,时刻保持“自警、自醒”的态度,努力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践行和维护人社部门“服务发展,奉献保障”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