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体版
无障碍浏览
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魅力溧阳
政民互动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农林局 关于整体推进水稻高产增效创建活动的意见 的通知
索 引 号:
014109429/2011-00048
主题分类:
其他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溧政办发〔2011〕19号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产生日期:
2011-02-23
发布日期:
2011-03-14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
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农林局 关于整体推进水稻高产增效创建活动的意见 的通知
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农林局 关于整体推进水稻高产增效创建活动的意见 的通知
溧政办发〔2011〕19号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农林局 关于整体推进
水稻高产增效创建活动的意见 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
市农林局制定的《关于整体推进水稻高产增效创建活动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三日
关于整体推进水稻高产增效创建活动的意见
市农林局
(2011年2月)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之年。为认真落实各级粮食生产工作会议精神,继续稳步提高我市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决定在全市整体推进水稻高产增效创建活动。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水稻高产增效创建为抓手,以水稻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机制,集约项目,集中力量,突出技术集成与专业化服务,强化“三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技术的推广普及,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全面提升我市水稻综合生产能力。
二、目标任务
(一)产量指标。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左右,单产620公斤,总产37万吨左右。万亩示范区单产650公斤以上,千亩片单产700公斤以上,百亩丰产方单产750公斤以上。
(二)技术指标。以镇为单位,新品种推广率90%以上,良种覆盖率100%;机插秧率85%以上;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100%;重大病虫综合防治技术覆盖率90%以上,病虫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3%以内,统防统治覆盖率80%以上。
三、实施内容
(一)科学选建万亩示范区。高产增效创建示范区要有区域代表性,规模连片万亩以上,农田基础相对较好,生态环境优越,专业化服务有较好基础。示范区继续以技术推广“一推四普及”和专业化服务“五有五统一”为重点实施内容。每个镇都要建立1个万亩示范区,同时,相应建立高标准、高质量的百亩丰产方3个以上。
(二)推广高产优质品种。2011年全市单季晚粳稻品种以武运粳23为主,搭配宁粳3号,扩大示范种植武运粳24。每个示范区原则上使用同一品种,最多不能超过2个,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
(三)集成推广高产栽培技术。以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理论为统领,加强以机插秧为主的各项高产高效实用技术的集成创新与推广,努力推进高产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
(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万亩示范区要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依托,大力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普及应用精确定量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氮肥施用总量达到农业面源污染减排要求。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100%。
(五)推进病虫草害综合防控。针对重大病虫草害,实施综合防治和绿色防控,确保重大病虫综合防治技术覆盖率90%以上,危害损失控制在3%以内。
(六)大力推进农机专业化服务。继续按照“五有五统一”要求,大力培育一批服务规模大、服务内容广、服务能力强的综合性专业服务组织,推进专业化服务。万亩示范区要选择资质、规模、信誉较好的专业化服务组织,确保机插秧达95%以上,机械化全量还田达85%以上,机械化统防统治覆盖率80%以上,并统一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
(七)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水稻种植效益。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鼓励土地流转,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扩大种植规模。应以万亩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按照统一区域布局、统一种子种苗、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专业化服务、实行订单种植的“四统一订单”模式,将万亩示范区建成标准化稻米订单生产基地,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水稻生产,促进水稻增产增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成立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高产增效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市农林部门负责高产增效创建活动的各项具体工作落实,各镇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保证措施到位,确保高产增效创建项目顺利实施。
(二)加强技术指导。成立市高产增效创建活动专家指导组,建立专家挂钩联系制度,制定技术方案、加强协作攻关。在水稻生长的各个时期,市组织人员对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区进行全面督促和技术指导,组织现场观摩、排找差距、争先创优,确保各项技术措施到位。层层开展技术培训,市培训到镇和专业合作组织,镇培训到村组和种植大户,深入开展巡田逐户指导和服务,实行技术专家定区、定片、定方制度,全面提升技术到位率。
(三)加强宣传引导。市相关部门要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体宣传水稻高产增效创建活动的重大意义,宣传机插秧先进稻作技术的优势和直播稻粗放种植模式的风险性、危害性,全面推广水稻机插秧,大力压减直播稻种植面积。万亩示范区要建立标识明显的示范标牌,注明所辖区域、创建管理单位、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基础地力、品种名称、产量指标、关键田管措施等,便于周边农民群众观摩学习,扩大宣传影响,提高辐射带动效果。
(四)加强资金投入。在争取部、省项目资金的基础上,市、镇要相应安排资金,支持高产创建工作。
(五)加强目标考核。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将列入各镇目标考核内容,与各镇农业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站)评先评优结合起来。市农林部门对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实行全面指导,对各镇万亩示范区、千亩片、百亩丰产方进展情况定期组织检查。各镇要按照方案,对照要求加强高产增效创建活动中各项措施的落实。年终将对水稻高产增效创建活动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表彰分三个类型:一是水稻高产增效万亩示范区竞赛奖,设一、二、三等奖;二是百亩丰产方高产竞赛奖,设一、二、三等奖;三是镇高产竞赛奖(镇水稻单产超去年,且高于全市平均单产水平),设优胜奖。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