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各村、居委会:
全面推进村(居)便民服务大厅建设和推行“扁平化”、“网格化”管理,是我镇全面落实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提升城乡社区科学化管理水平,创新城乡和谐社区的重要举措。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城乡社区建设的意见》等城乡社区建设系列文件精神,为全面推进我镇城乡和谐社区和村(居)便民服务大厅建设,经研究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
一、认清形势,着眼大局,充分认识城乡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社区已成为党在城乡基层的支撑点、各类社会群体的聚集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织处、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和各类社会资源的承载体。建设城乡和谐社区可以把影响社会发展的各种矛盾化解在城乡基层,可以对社会的各种人文资源进行最有效的整合,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政治、文化和物质基础。全面推进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社区的人文环境,也是建设和谐天目湖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进城乡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建设、创新为民服务机制是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根本目的。各村(居)和各相关部门要从建设和谐社会的全局高度,切实增强做好城乡和谐社区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不断夯实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基础
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服务、管理、党建等方方面面。我们一定要明确任务、突出重点,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今后一个时期,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推进“一委一居(村)一站一办”建设。为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居民自治组织为主体、综合服务站和综治办为依托的新型管理服务体系,根据省和常州市的有关要求,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综治办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一委一居(村)一站一办”建设的意见》。总体目标:至2012年底,全镇100%的城乡社区建立“一委一居(村)一站一办”。主要工作内容和要求:一是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社区党组织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改进工作方式,深入开展创优争优活动,做好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探索设立区域性的社区党委,建立健全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制度。二是加强社区居(村)委会建设。建立健全城乡社区居(村)委会民主直选制度,完善社区居(村)委会下属的各委员会设置,强化社区居(村)民大会、代表大会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完善社区民主协商规则,推动社区内各类组织之间、各种利益群体之间、各种社会力量之间良性互动。健全、规范社区自治制度,全面落实参事制、票决制、双评制“三制”机制,完善以社区居(村)财务、资产公开等为重点内容的居(村)委会工作规范,健全民主监督的各项措施。三是加强社区综合服务站建设。按照专干不单干、分工不分家的原则,社区综合服务站遵循“居行自治、站司事务”的要求,积极承接和履行政府延伸至社区的公共服务和公益服务职能,直接面向社区居民,受理各类行政事务并实行一站式办结。四是加强社区综治办建设。社区综治办在社区党组织和居(村)委会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牵头协调社区警务治安、信访调解、帮教服务、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等事务,积极适应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深入推进基层综治组织运行体制机制改革。
(二)推进城乡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建设。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村(居)便民服务大厅建设的意见》,目标任务、建设标准、实施步骤、相关要求等已明确。各村(居)要对照标准抓建设,抓配套,服务大厅使用面积原则上应在40平方米以上,按“十个一”标准建设到位,设立相应的对外服务窗口,明确具体的便民服务项目、流程和要求。原则上要求村(居)“两委”人员在便民服务大厅实行集中办公,村(居)书记(主任)可结合实际保留办公室。依托建成的便民服务大厅为平台,设立社区综合服务站,为居民群众开展“一站式”代理服务。今年年底全面完成目标任务。便民服务大厅建设主体是镇、村(居)。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对通过验收的城乡社区视建设投入情况将分别给予1-3万元补助,镇级财政也作一定配套。各村(居)要将这项工作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抓手,认真开展调研,本着先易后难、因地制宜、逐步推广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明确时间,分步实施。
(三)推进城乡社区“扁平化”和“网格化”管理。根据《关于推进我市城乡社区扁平化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在城市社区中推行网格化管理服务的意见》文件要求,以社区综合服务站为平台,在农村社区推行“扁平化”管理,在城市社区推行“网格化”管理。
“扁平化”管理是一种科学、高效、灵活的服务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创新机制、提高效率、整合资源、完善功能、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建立健全机制,规范社区工作的长效管理。实施扁平化管理工作应把握三个重点:一是按照“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要求,通过实行岗位兼容、错时工作、节假日值班、“一站式”受理、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措施,实现“一站式”便民服务;二是按照“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的要求,以社区地域面积、人口数量等,科学合理地划分包干片区,明确各片区负责人的工作范畴、工作责任和工作要求,全面开展民政残联、人口计生、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等服务管理工作,及时了解村情民意,拓宽村情民意沟通渠道,熟悉掌握片区各类人员、辖区各单位的基本信息,形成社区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格局;三是按照“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通过改建、置换、调剂等形式,进一步完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实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人员交叉任职、建立健全社区志愿者队伍等形式,整合社区人力资源,着力整合镇各办局运行在社区的各类业务信息系统,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网格化”管理就是在城市社区范围内按照一定地域和人口,把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并实施网格内居民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的一种社区管理模式,真正实现社情民意无遗漏、为民服务无缝隙、社区管理无盲点的社区管理目标。依托社区综合服务站这一工作平台,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熟、文化相近、构成相似”的原则,原则上按照100-250户左右设置一个网格,每个社区可兼顾居民小组设置若干网格。网格确定后,每个网格设置1名网格长。社区网格分布平面图应在社区便民服务大厅等重要场所进行公开,网格长基本情况应在所负责网格内每个楼栋等重要场所予以公开。以“1+X+Y”模式设置网格管理员,其中“1”为社区专职工作者,每个社区专职工作者联系一个责任片区,负责若干个网格;“X”为网格长,由社区将网格内党小组长、居民小组长、治安联防人员、物管人员等经过一定程序选聘;“Y”为网格信息员,为居住在本网格内的人员,如居民代表、楼栋(道)长、志愿者等。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也应抓好服务机制的载体建设,具体要做到“八个一”:即建立一支民情信息员队伍,构画一张民情联系网络图,设立一批楼道宣传栏,发放一张民情联系卡,建立一本《民情日志》,推行一项民情约谈制,出台一系列便民服务措施,制定一项网格管理员考核拌饭。“网格化”管理工作于今年6月份进入前期准备阶段,7至9月份全面实施,10至12月份完善和健全长效机制,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确保该项工作常态化进行。 (四)推进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党政主导、居民主体、共驻共建、整体推进、注重实效”的原则,紧紧围绕“紧跟苏锡常,同步现代化”的目标定位,努力将城乡社区建设成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组织建设、社区自治、社区服务、社区稳定、社区环境、社区文明、基础建设等7个大方面,各村(居)要对照《溧阳市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标准细则》开展创建工作。年底由市委组织部会同市民政局对上报的候选社区进行检查、考核,村(居)便民服务大厅建设不到位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对符合和谐社区建设标准的社区,分别申报常州级和省级和谐社区。
(五)加快推进城乡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是以服务居民为宗旨,以促进城乡社区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和公开监管为重点,以提高城乡社区管理和服务效能为目标,为建设民主公开、管理有序、监督有力、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提供重要基础支撑。建立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其主要目的:以电子台账取代目前的纸质台账;减少多头投入,减轻财政负担;省市已明确自今年起城乡和谐社区检查验收,一律以电子台账为准。为切实做好我镇城乡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下一步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近期将决定举办由业务骨干对各村(居)专门人员进行培训、指导,确保各城乡社区按要求于7月份完成信息采集和输入工作;涉及部门联络员主要负责本条线、部门下达至城乡社区综合信息平台的对接操作等。二是确保7月份完成相关数据采集输入工作,建设城乡社区综合数据库,重点开发好镇信息资源,整合纪委、农服中心、民政、计生等专题信息资源库。三是确保于下半年全面建成集社区管理、公共服务、民主监督、电子监督为一体的统一规范的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一线接入、集约管理”,对部属在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各类社区信息系统进行优化整合,最终以电子台账取代纸质台账,有效实现城乡社区综合信息资源的整合。今后,凡社区综合信息平台能提供的各条线业务,各村(居)不再提供纸质台账。
三、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进一步推动城乡和谐社区和便民服务大厅建设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城乡和谐社区和便民服务大厅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各村(居)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共同为推进城乡和谐社区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要把和谐社区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保障。
(二)要深化建设活动。城乡社区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政府抓民生的重要抓手。各村(居)要理清工作思路,制定推进计划,整合各方资源,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完成建设任务。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标准,改进评估方法,努力实现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活动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要强化督促检查。镇组织、财政、民政、综治办等相关部门要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对此项工作的督促检查,强化工作指导,帮助村(居)细化推进方案,明确责任要求,狠抓措施落实,务求我镇城乡和谐社区和便民服务大厅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
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更是构建和谐天目湖的重要举措,涉及到基层基础的各个方面,应该说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希望各村(居)要高度重视,在坚持标准抓好建设的同时,转变管理服务理念,创新管理服务机制,结合各自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努力打造“一品一社区”的城乡社会管理服务新格局,确保全镇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附:天目湖镇(区)城乡和谐社区暨便民服务大厅建设推进细目及进度表
二O一二年七月十八日
主题词:社区 便民服务 实施意见
抄 送:市委组织部、民政局、财政局。
天目湖镇(区)党政办公室 2012年7月18日印发
共印45份
天目湖镇(区)城乡和谐社区暨便民服务大厅建设推进细目及进度表
项目
内 容 及 要 求
时间安排
一、6月:镇(区)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二、7月:各村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及相关信息采集和输入工作。 1、7月上旬:调研各村现有办公用房状况,提出初步建设改造方案; 2、7月中旬:召开全镇(区)动员大会,组织各村书记现场参观、学习; 3、7月下旬:各村制定好具体方案(意见)。 三、8-11月:全面推进实施 1、按照要求建设和改造好社区便民服务大厅; 2、建立健全一系列相关工作制度、机制等,并且上墙公布; 3、实行大厅集体办公运行。 四、12月:总结、验收 1、12月上旬:各村对照标准进行自查,及时补缺; 2、12月中旬:镇组织相关部门对各村进行检查验收; 3、12月下旬:总结表彰。
硬件建设
一、便民服务大厅建设 1、大厅面积在40m2以上; 2、大厅设立计生、民政、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党员管理、流动人口管理、建房等11个窗口; 3、大厅配备组柜、电脑、热线电话、打印机等。 二、其他活动场所的配备 1、多功能会议室;2、文化活动室; 3、卫生服务站;4、图书阅览室;5、调解室;6、市民学校;7、村(居)务公开栏;8、综治办及警务室等。 三、建立统一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平台。
组织制度建设
1、社区综合服务站便民服务制度(上墙); 2、建立一人多岗、一专多能8项工作制度(上墙); 3、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到人负责制(上墙); 4、社区综合服务站便民服务内容(上墙); 5、社区综合服务站便民服务流程(上墙); 6、社区扁平化管理工作机制及管理网格图(上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