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溧阳市文化广电体育局2012年工作总结
和2013年工作打算
一、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012年以来,市文广体局领导班子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镇(区)、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按照“紧跟苏锡常、同步现代化”目标定位和“八大主题年”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惩防体系建设,坚持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强势推进年度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1.文体活动再创佳绩。全年举办各类大型活动比赛20余次,扩大了文体工作影响,起到了较强的宣传作用。一是高端体育赛事取得突破,成功举办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全国汽车短道拉力锦标赛、全国女子手球锦标赛等国内一流比赛,社会影响大,媒体关注度高,开创了我市体育赛事新面貌,我市办赛水平得到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肯定。二是群体赛事取得突破,成功举办了国际男子篮球对抗赛、CBA季前赛、江苏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啦啦操比赛、江苏省县级市门球赛、苏浙皖三省边界城市体育健身圈大联动等赛事活动,项目丰富多元,吸引了更多群众关注参与全民健身运动,啦啦操比赛被省体育局评为最佳赛区。三是文化活动取得突破,举办了第24届群众文化活动周暨第4届民间艺术节系列活动,“两节”开幕式文艺晚会、“两节”闭幕式台湾长荣交响乐团演出、陈瑞个人演唱会、中国好声音溧阳演唱会等活动,众多一线明星来溧献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2.文体民生有效保障。坚持惠民利民,为群众提供免费公共文体服务。一是完成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一期工程建设,投入近百万元,新增全民健身设施72处,更新维修42处,基本形成以市体育中心(体育馆)、人民广场、湾溪公园、燕山公园、沧屿公园、凤凰公园、高静园、体育场为主的“八大健身圈”。二是完成“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图书馆、文化馆、镇文体站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并向社会公示服务时间、服务范围、服务内容。市图书馆综合利用公共空间开设了科技图书阅览室和自习室,全年接待读者20万人次,外借图书15.7万册次。市文化馆开办舞蹈班、电子琴班、广场舞蹈班等免费培训项目,招收学员600余名。三是完成“文化三送”和体育惠民各项任务,市图书馆为城乡120个流动服务点送书上门3.2万册次,局购买20余万元图书配送至农家书屋,天目湖桂林村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先进农家书屋;市锡剧团送戏下乡80场,并在高淳、溧水、宜兴等地演出120多场;市影剧公司组织送电影下乡4034场;市文化馆组织广场主题文艺演出40场。先后组织开展了“红红火火过大年”系列活动、全民健身日活动、各镇全民健身运动会以及各类健身活动126次;举办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7期,500余人参加了培训,举办大学生村官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全市157名大学生村官均被授予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参加上级组织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187人被授予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24人申报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评审,4人申报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评审。全年开展体质监测4000余人。四是充分发挥文体阵地作用,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接待人次突破35万,苏演院线大众影剧院举办大型演出12场,文化馆举办大型书画艺术展览17次,市图书馆举办公益讲座18次,建成竹箦镇、戴埠镇图书馆分馆,实现通借通还。
3.文体产业加快发展。一是加强行政推动,起草《关于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溧阳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溧阳市文化产业发展攻坚计划(2012—2014)》等文件,由市委、市政府印发出台,确定了发展七大主导产业、推进七大攻坚行动的总体思路,积极申报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推进水西村新四军红色文化旅游区建设,进一步增强产业特色,我市获江苏省体育产业基地称号。二是加大扶持力度,组织省级文化、体育产业引导资金申报,4个项目共获批270万引导资金,协助江苏开利地毯股份有限公司做好中央财政2012年度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工作,获批140万元;落实300万元的市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并组织项目申报。我市3个企业获常州市文化产业基地称号。三是做好招商引资,投资20亿元的瓦屋山影视乐园项目与中国电影基金会、北京夏云飞国际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签订意向协议,水西村新四军红色文化旅游区项目在“两节”与江苏五星建设集团签约,江苏省天目湖文化产业园与中国书法院合作建设创作基地项目签约奠基,引进上海民企在我市创办“中华文化艺术珍品馆”。四是局属文体产业稳定发展,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预计将达1.6亿元,市影剧公司收入达220万元,市锡剧团演出收入达70万元。
4.遗产保护扎实推进。一是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市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494处,其中新发现文物点303处,5处文物点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文物点由市政府公布为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二是加强文物保护和维修。与上黄镇联合对“贞节坊”进行了抢救性维修,与埭头镇政府联合对“舍头桥”进行了抢救性维修,与溧城镇政府联合对“史贻直墓”进行维修保护,实施省级文保单位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群维修保护工程,“淳化阁帖”石刻保护方案得到省文物局批准,将于2013年实施,另外还开展了“贞女祠”、“千华寺遗址”、“史贻直墓环境整治”保护相关方案编制工作。联合市文化执法大队对全市494处文物点进行了全面巡查,登记文物线索10多处。三是加强非遗保护。挖掘整理了砂锅鱼头、溧阳白芹壅制技艺、糊鲜丝螺、溧阳扎肝制作技艺4个项目申报常州市级非遗保护项目。组织全市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的视频拍摄。两节期间举办“古韵溧阳·璀璨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
5.综合执法成效明显。一是加强宣传培训,对文化市场各个门类的经营单位负责人、从业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培训,培训人员500多人次,培训率达95%以上;完成了全市600多家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的年审年检工作,年审年检率高达90%以上。二是组织评优推先,开展了“平安娱乐场所”、“平安网吧”、“正版出版物示范店”等创建活动,通过树典型、立标杆,大大增强了经营单位守法意识。三是加强日常监管,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对文化市场实行了全天候、滚动式检查,及时发现和查处各种违规违法经营行为,同时把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轨道,全年开展了9大类专项整治行动,涉及出版物、演出、印刷、广电、电子游戏等各个方面,增强了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有效性和针对性。2012年共受理许可项目90件,没有一件许可不当。收缴非法出版物7万余张(册),赌博型游戏机100余台(块),立案查处违规经营案件76件,结案率100%。今年的行政执法工作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鼓励,我市被省“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评为“扫黄打非”先进县(市),我局被省文化厅评为行政执法先进单位,被常州市“扫黄打非”办公室评为“扫黄打非”先进集体,被我市综治委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先进单位,今年12月25日,常州市文化行政综合执法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6.竞赛训练得到加强。一是全力备战十八届省运会,完成了市队联办青少年男子手球队组队,共招收队员29名,向上级运动队输送优秀运动员120余名,完成100%的输送任务。与教育部门共同组织了溧阳市县级田径选拔赛、溧阳市田径精英赛暨备战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选拔赛、溧阳市中小学生篮球、排球、足球、象围棋比赛、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等十项十二次比赛。二是积极组队参加比赛。参加江苏省县级田径比赛,在64个县(市、区)中获第五名。参加江苏省县级女子篮球比赛获第四名。参加江苏省男子手球锦标赛,荣获乙组第五名。组织参加常州市中小学生象围棋、乒乓球、举重、射击等项目比赛,取得了团体冠军1个,团体亚军5个,团体季军2个,获得金牌30枚。
7.文艺创作成果丰硕。大型锡剧《三看御妹》参加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评选,获“优秀传统剧目奖”、“导演金奖”等六项大奖。音乐剧《我们快乐成长》获常州市“五个一工程”奖,小品《调解》获中华颂“天鹅湖杯”第四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二等奖、第七届“江苏戏剧奖•小戏小品奖”三等奖、上海国际艺术节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暨虹口区戏剧小品节优秀演出奖。组织参加省“五星工程奖”评比,获1个金奖、2个银奖、6个铜奖。组织了溧阳市音乐舞蹈新作品比赛,选送7个节目参加常州市音乐舞蹈新作品大赛,获1金、3银、3铜的好成绩,市文广体获优秀组织奖。组织2011年溧阳市文学艺术成果奖评审,评选出一等奖12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13个。
8.广电管理夯实基础。推进广播电视节目出作品、出精品,多个作品获省局、国家广电总局一二等奖。抓好广播电视科技创新, 2012年我市广电有两项成果分别获得省广播电视局科技创新二等奖、三等奖,有两项作品获得省局广播电视技术质量奖“金鹿”奖“金帆”奖一等奖。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全市有线电视平均入户率已达90%以上,启动数字电视双向化改造。加强卫星电视接收管理,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接收境外节目的宾馆进行检查,及时查处违规行为,加强对互联网传播视听节目和户外LED电子大屏幕播放音视频节目的监管。金鹰星美影城建成营业,全市数字荧幕达14块,完成电影放映设备数字化转换任务,数字放映设备达十六套,在茅山老区乡镇新建5个固定数字放映点,文化惠民工程得到进一步加强。为确保党的十八大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建立健全了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机构,成立了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领导小组,投资20万元建成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调度中心,出台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参加十八大安全播出工作值班,十八大召开期间,全市广播电视播出安全有序无事故。
二、2013年文广体工作打算
1.进一步完善文体惠民服务。一是巩固和完善市、镇、村三级网络,对照国家文化先进县的标准,切实抓好群众文化体育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内容和基本活动方式的建设和管理,协调解决一些突出问题。二是认真组织送电影、送戏、送书、送文化下乡活动,确保全年任务优质高效完成。三是办好第25届群众文化活动周和第5届民间艺术节,全年在苏演院线大众剧场、体育馆、文化中心组织35场(次)以上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大影响的群众文体活动,积极承办中国乒超联赛、国际垂钓比赛,打造品牌赛事,经常性举办各类展览、讲座、读书征文等活动,推进活动进农村、进社区。四是加强对业余文艺团体、单项体育协会和全民健身俱乐部的协调指导,全年举办各类活动不少于100场,创建“一市一品”特色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吸引更多群众参与。五是进一步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制度,完成不少于3000人的监测数据。六是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做好培训提高。七是全面启动“10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加快全民健身设施覆盖延伸,继续做好镇村体育健身设施维修和提档工作,强化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做好晨晚练点的建设和管理。
2.进一步加强文艺艺术精品创作。推出更多既能反映时代精神、又能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修订《溧阳市文学艺术成果奖评审办法》,组织年度评审。抓好大型锡剧《秦香莲》的排演。组织作品参加常州市、省级、国家级文艺评奖,力争取得较好成绩。组织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冲刺“五个一工程”奖、“五星工程”奖。
3.进一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充实城市文化内涵。继续巩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加大重要文物点保护力度,努力提升保护等级,组织1—2处文保单位修缮;配合重大建设项目,抢救性发掘一批古墓葬;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争取有更多项目进入保护名录,努力提高保护等级,积极对外宣传展示;配合博物馆建设,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整理,深入挖掘利用,把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特质渗透到城市建设发展之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彰显文化个性。
4.进一步增强竞技体育实力。优化项目结构,调整项目布局,加强手球、举重、射击、篮球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备战第十八届省运会,加强少体校建设,加强中小学校业余训练,积极组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在传统项目中保持优势,逐步完善竞赛、训练激励机制。
5.进一步强化文化行政综合执法。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营造繁荣有序环境。完成文化行政综合执法大队组建,加强和充实执法队伍,提高执法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开展“扫黄打非”,积极探索标本兼治、打防结合、截源堵流的有效途径;强化行业自律与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6.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一是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发展议事协调制度、目标考核制度和督办问责制度,形成党政全力推动、部门密切配合、社会整体联动的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格局。二是加强引导扶持,制定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做大县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盘子,争取2—3个项目获得上级扶持资金。三是抓好项目带动。加快建立文化产业项目库,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扎实做好策划、包装和推介工作,推动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落地;充分利用天目湖旅游节等重大节庆会展,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产业招商活动。争创国家级体育旅游产业基地,发展康复游、养生游、休闲游、运动游,办好环太湖自行车赛等品牌赛事,提升溧阳体育旅游水平。四是推动园区建设。按照优先发展、集聚发展的原则,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争取规划1—2个文化产业园区。四是做响文化产业品牌,以天目湖、新四军红色旅游区、南山竹海为主体,打造溧阳文化旅游品牌;以绿成包装、东方印务、凤凰溧阳文化MALL为主体,打造印刷发行品牌;以御水温泉、十思园为主体,打造体育休闲品牌。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