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体版
无障碍浏览
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魅力溧阳
政民互动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市农林局2011年工作总结
索 引 号:
01414358X/2012-00067
主题分类:
其他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农业农村局
产生日期:
2012-02-03
发布日期:
2012-02-03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
市农林局2011年工作总结
市农林局2011年工作总结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启动之年。一年来,全市农林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三农”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紧跟苏锡常、同步现代化”目标定位,以“现代农业重点突破年”为抓手,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开启农业现代化建设伟大工程,实施高效农业特色化、特色农业规模化、规模农业产业化和优势产业外向化,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物质装备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科技贡献率大幅提升,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市保持了粮食持续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势头,相关工作得到了农业部、省农委及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2011年度,被省农委评为全省农经农业系统工作效能考评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机关部门目标管理二等奖、农村工作先进单位。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2.02亿元,同比增长13.7%;实现农业增加值34.49亿元,同比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13505元,同比增长18.8%。
农业生产取得新业绩。
一是
粮食生产丰产丰收。全市小麦生产实现了“三增”,收获面积39.54万亩、单产346.9公斤、总产13.72万吨,分别比去年增加3.5万亩、14.77公斤和1.75万吨。水稻单产再创新高,达629.5公斤/亩,同比增加10.9公斤,在全省62个县(市、区)列第6位。粮食总产同比增加1.76万吨,粮食单产505.8公斤/亩,列全省第四位。
二是
园艺产业稳步发展。全市7.1万亩茶叶,产值4亿元。天目湖白茶成为增收亮点,2万亩茶园面积实现产值2.6亿元。果树面积保持稳定,产值迈上亿元大关。蔬菜播种面积15.6万亩,产量32.2万吨,产值7.1亿元。
三是
畜牧生产量效齐增。全市累计出栏生猪13.6万头,同比增8.8%,出栏家禽1500万羽,同比增46.8%。全市畜牧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关口,达10.02亿元,成为继渔业、园艺业后的第三个十亿元产业。
四是
渔业生产稳中有升。全市实现渔业总产量6.5万吨,渔业总产值19.6亿元,被省海洋与渔业局授予2011年度江苏省渔业工作先进单位。
“双百万亩”工程得到新提升。
“双百万亩”工程是2011年全市40项重点工程之一,也是“现代农业重点突破年”的主攻方向。全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4.98万亩、高效渔业面积4.25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75万亩、设施渔业面积1万亩,分别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127.7%、425%、275%和166.7%。截至去年年底,全市高效农渔业面积发展到 52.82万亩,其中高效农业面积36.32万亩、高效渔业面积16.5万亩。全市生猪、肉禽、蛋禽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达71.2 %、92.1%、80%,同比分别提高10、2.1、3.7个百分点。园艺标准园创建工作有序推进,绿州百菜园、南渡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宁丰园艺科技有限公司、航宇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等4家单位成功创建为常州市设施农业优质高效标准园,其中绿州百菜园获一等奖。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势推进,新建高标准农田5.99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9.99万亩,占耕地比重46.3%。
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得到新加强。
质量监管毫不松懈。制定并实施了《关于开展2011年溧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的通知》,深入开展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水产品质量安全等7项专项整治行动,全年出动执法人员1000余人次,监管和突击检查各类农业企业1300余家(次),立案查处16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全面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任务,抽检合格率达100%,获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一等奖。“三品一标”持续推进。加强无公害产品产地一体化建设,新增“三品”124只,拥有“三品”基地面积93.45万亩,新增2 项省级农业地方标准,我市被授予“中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市”荣誉称号。品牌建设亮点凸显。新增常州市名优农产品15只、有效期内总量达48只。溧阳鸡成功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成为继天目湖白茶、溧阳白芹后的第3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天目湖白茶被评为“中国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品牌。“富子白茶”在成都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荣获“金奖”。
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得到新强化。
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新增各类农机 7600台套,其中高效设施及特色农业装备3980台套,农机总动力达51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86%,水稻机插率84.4%,实现秸秆机械化还田46.5万亩,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22家,总数达70家,服务面积35.6 万亩,被省农机局评为全省农机化工作先进单位、秸秆机械化还田推进工作先进单位、推进农机合作社发展先进单位。设施农业不断提档升级。大力发展钢架大棚、智能温室,加快发展遮阳网、防虫网、避雨栽培,积极发展微滴灌节水栽培,着力发展母猪限位栏养、畜禽粪便及污水处理设施,设施园艺和畜禽养殖规模水平显著提升。联创有机蔬菜基地一期106个标准化钢架大棚建成并投入生产,南渡食用菌合作社投资800万元建成4000m
2
标准化智能生产车间,日产金针菇2000公斤,产品热销南京、常州等大中城市。
农业产业化发展
取得新成绩
。
集规模饲养、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旗舰型企业——全福牧业和华东地区大型综合批发市场——苏浙皖边界市场一同跨上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台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6家、常州市级5家。全市121家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111.7亿元,带动农户超10万户。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32家,其中合作联社3家,总数达444家,带动农户17万户,农户入社率达55%。
农业综合开发取得新突破。
按照“提升南山、开发北山、中部联动”的总体思路,“四圈三区二园一重点”工程有序推进。北山开发如火如荼,形成30万亩规模连片开发带。溧阳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曹山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福牧业、天目湖生态园被认定为常州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继续发展,以休闲观光农业为特色的天目湖镇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天目湖桂林村被命名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天目湖生态园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我市被评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县。
农业科技推广取得新发展
。加快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我市被授予“中国板栗无公害科技创新示范市”。天目湖生态农业园与新疆农科院合作共建了院士工作站。全面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及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选聘186名技术指导员,遴选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3720户,辐射带动农户4万户以上,“农技人员人人参与、科技示范户村村覆盖”的农技推广新格局基本形成。加快培育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实用人才、职业农民和新型农民,全年组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561期,培训农民40376人次,培训职业农民865人。
外向型农业发展取得新拓展。
积极参加“第五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首届中国新疆畜牧水产博览会”、“第十三届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第九届江苏农产品上海交易会”、“中国绿色食品2011广州博览会”、“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会展活动,加强农业招商推介,加快国内国际市场开拓步伐。全年吸引“三资”投入农业13.2亿元,农产品出口创汇1975万美元。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
总投资2000万元的长荡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全面完成。成片造林成效明显。全市完成造林面积1.15万亩,其中成片造林7300亩,完善提高农田林网15000亩,50个省级村庄绿化示范村建设完成验收,被省林业局评为植树造林先进县(市)。农业面源污染持续改善。完成36个农村分散农户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全年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99.8万亩次,种植绿肥3.86万亩,推广商品有机肥1.6万吨,减少化肥(纯量)投入3185吨。绿色植保全面覆盖。重大病虫害测报准确率稳定在95%以上,农药使用量同比下降10%以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全面推进。建设畜禽养殖废弃物沼气治理工程10处,新建2个年产3万吨商品有机肥能力的分散畜禽养殖粪便集中处理中心,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2.61%。深入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建设,实施年消纳农作物秸秆5000吨的固化成型燃料项目1个和年消纳农作物秸秆3000吨的秸秆食用菌基料项目1个,重点实施油菜摆栽稻草全量覆盖还田7万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87%。清洁化、健康化生态种养技术逐步推广应用。全面完成29.25万平方米氮磷流失生态拦截系统建设,三期5600亩池塘循环水养殖工程完成验收,获得验收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农业安全生产得到新巩固。
成功创建“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市”,农机安全生产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瘦肉精”监管工作得到有效落实,重点对全市生猪养殖场、生猪定点屠宰场加强瘦肉精检测力度,同时对生猪贩运加强管理,确保了“瘦肉精”事件在我市的零发生。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全市未发生大的森林火灾。全面完成水域滩涂规划修编和养殖登记发证工作,开展以农用渔船为重点的渔业生产安全大检查,调查处理渔业污染事故13起。植物检疫工作有效开展,加拿大一枝黄花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农业行政执法得到新规范。
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下发《2011年溧阳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抓好“双打”工作(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和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全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73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单位526个(次),抽检农资产品40个,立案查处违法行为8起。认真贯彻行政执法责任制,创新方式方法,健全行政执法体系。加大对执法评议考核的力度,每季度组织一次执法监督检查,农林行政行为合法适当,执法人员未发生违法违规行为。
机关效能建设取得新成效。
认真落实“绿色崛起、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积极推进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一诺、二亮、三比、四评”活动,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工作效能明显提升。“四提升四争做”作为活动载体,很好地推动了工作的发展,提升了部门的形象。
一是
提升业务能力,争做勤于学习的表率。在农林系统干部职工中扎实开展学习农林专业知识、管理知识、政策法规等培训活动、岗位大练兵活动,着力打造一支“重实干、勇创新、敢担当、能奉献”的农林党员干部队伍,为创先争优构筑政治保障。
二是
提升履职能力,争做服务基层的表率。参与《民生聚焦》走进直播室和《农林专题电视访谈》活动,办结群众咨询投诉30件,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落实为农服务公开承诺,实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放心”承诺、信息公开发布和责任追究等各项效能建设制度。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全面提升行政效能与管理水平。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分别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渔业机动渔船油价补贴1153万元、6330万元、1802万元和536万元。
三是
提升创新能力,争做创优争先的表率。开展了“五有”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建设,服务人员更优良,责任制度更严格,服务能力更全面。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在做好本职工作中创先进,在服务农民群众中争优秀。积极打造“崇农惠民、服务优先”机关服务品牌,全心全意为农民办实事,一心一意让农民得实惠,实现增效增收、强农富民。
四是
提升协作能力,争做和谐共事的表率。强化系统内部以及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作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争取各类财政资金支持,全年为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主体,争取各级各类项目资金逾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的现代高效农业建设。
同志们,2011年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开创了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2012年1月,我市成功被列入全省13个农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县(市、区)之一,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迈出了崭新的步伐。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值得我们倍加珍惜、认真总结。
一年来,我们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推动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文件。
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农村基层、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企业,上下联动、三级联创,积极探索、认真总结,形成了一批重要调研成果,为上级制定政策措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意见》;
围绕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高效设施农业,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意见》等指导意见;
围绕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形成具有溧阳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见》、《关于印发溧阳市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实施方案的通知》等重要文件,召开了《溧阳市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实施方案》专家论证会;
围绕提升农业产业化,加强现代农业“三大载体”建设,
市人大出台了《关于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审议意见》,在《溧阳通讯》上发表了《关于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途径的探索与思考》一文。这一系列政策文件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指导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有力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一年来,我们积极争取各方支持,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工程项目。
在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基础上,我们以实施农业重大项目为抓手,确保重点工作任务有序推进、全面落实。
以推广机插秧和高产增效创建为重点,
挖掘增产潜力,完成机插秧面积51.2万亩,增5.99万亩,境内公路沿线建立机插稻高产示范带,面积达11.6万亩。创建部省级万亩示范片12个,建设重点丰产方30个。2个镇实现高产创建整镇推进,46个行政村实现整村推进。全市水稻高产增效创建面积达39.75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65.9%。
以创建园艺标准园为重点,
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提高产出效益,创建省级、常州市级园艺标准园8个;
以发展现代高效渔业为重点,
推进建设万亩渔业园区2个,千亩标准化基地5个,苗种繁育基地3个。
以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为重点,
大力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创建省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5个、省级畜禽良种化示范场2个;
以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为重点,
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20余项,市水产良种场成为博士后创新工作试验基地,中南化工有限公司、天目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18家农业企业被认定为江苏省首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以培育现代农业建设经营主体为重点,
积极推进骨干人才、职业农民培训,组织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赴重点院校研修培训;
以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
组织实施“五有”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大力实施农业信息全覆盖工程,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率不断提升。
一年来,我们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载体建设,培育了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平台。
自2009年市委、市政府吹响“开发北山”的集结号,
重点开发的
占据溧阳三分之一的北山片发生巨变。一条东西长50公里,从上兴镇汤桥到别桥镇后周30万亩的北山开发带已经形成。曹山现代农业示范区、瓦屋山休闲农业区、神女湖至塘马水库花卉苗木示范区等三大示范区建设强势推进,芳芝林桂花特色产业园、曹山紫竹林生态农业园、常州日日春农业生态园、白露山农业生态园等较大规模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提档升级,彰显特色。示范区内农民人均增收2600元,形成北山开发新亮点。北山已成为溧阳境内新崛起的集农业、旅游、加工、市场等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发展平台。
重点打造的
以苗种繁育、成鱼养殖为一体的前马荡万亩现代渔业示范区,经过两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市高效特色渔业的亮点和名片。
重点培育的
年产1500万羽家禽,集规模饲养、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福牧业,跃升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畜牧业10亿元级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回顾一年来的成绩,我们倍感欣慰。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不断巩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结果,是全市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的结果,是全市农林系统齐心协力和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现代农业建设主体辛勤劳动、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局党委,向长期奋战在农林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