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体版
无障碍浏览
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魅力溧阳
政民互动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溧阳质监局2011年工作总结
索 引 号:
主题分类:
其他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产生日期:
2015-10-28
发布日期:
2012-01-11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
2011年,溧阳质监局在上级部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质量兴市大旗,以“强装备、促转型,严监管、惠民生”为主线,紧紧围绕“紧跟苏锡常,同步现代化”战略目标,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稳步推进“争先进位创三甲”,强化载体建设,严抓监管责任,提升服务效能,保持质监事业平稳发展,积极为溧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 一、服务转型促质量提升。 (一)推进质量强市工作。不断巩固质量兴市活动成果,提高质量工作社会关注度,完成2010年度全市产品质量状况报告并上报溧阳市政府; ..
溧阳质监局2011年工作总结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2011年,溧阳质监局在上级部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质量兴市大旗,以“强装备、促转型,严监管、惠民生”为主线,紧紧围绕“紧跟苏锡常,同步现代化”战略目标,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稳步推进“争先进位创三甲”,强化载体建设,严抓监管责任,提升服务效能,保持质监事业平稳发展,积极为溧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
一、服务转型促质量提升。
(一)推进质量强市工作。
不断巩固质量兴市活动成果,提高质量工作社会关注度,完成2010年度全市产品质量状况报告并上报溧阳市政府;加大名牌战略推进力度,19家企业获常州市名牌产品,3家企业获常州市质量管理奖,组织6家企业申报江苏省名牌产品;积极鼓励企业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推荐1家企业申报建设省级卓越绩效管理孵化基地;改进和完善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推动1家企业争创质量奖;开展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组织25家企业申报质量信用等级A级企业。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开展强制性认证重点巡查企业检查,协调参与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的监管和长三角地区有机产品认证获证企业的监督抽查,开展防爆电气、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制冷设备、涂料、电线电缆、电动自行车、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专项整治等7项专项检查工作,发放责令改正通知书11份,全部督促整改到位;根据《许可证管理条例》和《江苏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分类分级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文件精神,对我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按照产品特点和企业实际生产管理产品质量状况实行分类分级监管。
(二)推进实施标准化战略。
引导企业制定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组织申报国家标准项目1项,今年有4家工业企业完成制修订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1项;申报高新技术标准化试点项目1个,自主创新标准化试点项目1个,申报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项目3个,2家企业分别被确认为省AAA级和省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企业;强化标准复审备案工作,对到期标准企业进行提醒告知,完成工业产品企业标准审查和备案228个;组织申报江苏省农业地方标准项目8项(2项被批准立项),常州市农业地方标准项目4项(1项被批准立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2项,审定农产品操作技术规程54个;组织申报省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2项,省服务地方标准项目1项;认真推进采标工作,申报采标产品40只;办理标准执行证书175家,新办条码11个,续展条码37个。
(三)全面推进装备和载体建设。
认真落实《江苏省茶叶质检中心项目共建合作备忘录》内容,积极与省质检院合作,有序推进中心建设进度,目前已完成实验室改造,人才引进到位,主要设备已完成安装调试。溧阳计量质检基地征地12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投资7000万元,一期工程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总投资2100万元,目前地面施工进展顺利。积极推进成立苏测公共技术服务联盟,加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面向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需求,整合各方人才、设备、信息资源,打造集“研发设计--分析测试--人才培训--科技成果转化”一体化的产业服务平台。
(四)深入推进节能减排。
运用简报、《质量广场》、网站等媒介和“3.15”、“安全进企业”、“质量月”等活动宣贯节能减排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知识,鼓励企业运用先进标准知识促进节能减排。开展能源计量技术服务试点工作,组织能源计量专家帮助江苏金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对标、能耗设备能效测试、能源计量数据应用等活动,继续帮助指导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开展降耗。
二、严格监管保质量安全。
(一)加强风险预测和风险监管。
健全监管工作机制,推行网上可视化监管。严格执行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企业巡查、回访制度,巡查食品生产单位365家次,开具责令改正通知书9份,移交督办案件9件。使用快速检测设备检测企业44家、食品61个批次,未发现有快检超标情况。严格特种设备各个环节的安全监察,完成72家使用单位进行现场监察,发出监察指令书44份,整改完成40份,发放特种设备安全告知书75份,完成对53台锅炉、148台压力容器、229台电梯、893台起重机械、32台厂内机动车辆进行登记发证。推行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标准化,完成对540家使用单位管理标准化评价;推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分类分级监管,完成540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分类分级监管。
(二)开展专项整治。
食品方面,按省、市局和市食安委部署开展“两节”、“挂面”、“PC桶”、“瘦肉精”、“辣椒制品”、“含乳食品”、“邻苯二甲酸酯”、“饮料”、“乌米饭”、“食品添加剂标识标注”、“餐厨废弃物监管”、“问题乳粉清缴检查”、“工业松香畜禽脱毛”等17次专项检查。特检方面,继续做好现场监察,开展气瓶充装单位“一瓶一码”专项整治,开展住宅电梯、自动扶梯以及大型游乐设施专项检查,参加市化工整治活动,开展节前安全检查。全市全年未发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重特大事故。
(三)明确责任追究。
开发IQS智能质监信息系统,实现所有质监业务一户式查询和在线监督,消除安全隐患,提升工作效能。按照“划分区域,明确责任”的原则,建立监察网络,消除乡镇特种设备“盲区”。制定2011年度食品监管计划,深化三位一体监管模式,对食品企业实施分类分级分等的“三分监管”。加强法律法规宣贯,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道德教育,构建惩防体系,规范行政行为,明确责任追究,降低职业风险。
(四)严打假冒伪劣,维护区域产品质量形象。
强势推进“双打”专项行动,开展重点区域小轧钢企业专项整治。开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全方位大检查,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并对问题单位进行追踪回访;开展农资产品专项整治和保温板专项检查,未发现违法行为;开展饮用水生产行业整治,规范饮用水罐采购和使用;开展复合肥生产企业专项抽查;开展粘土实心砖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开展非法充装液化气专项检查。
三、强化服务利企惠民。
(一)强化计量惠民力度。
认真落实好集贸市场、村级卫生机构计量器具免费检定工作,共完成32家集贸市场2274台(件)计量器具及130家村医疗卫生站、10家计生站、7家福利机构在用的855台医用计量器具的免费检定。做好民用三表监督首检,检定水表2861只,煤气表5403只,其它工作用强检计量器具9833台件。对市内52座加油站开展加油机强制计量检定,对全市405辆运营出租车计器进行强制检定,确保检定后合格率达100%。组织开展各类计量监督检查242个批次,抽查单位120家,抽检品种包括:保健品、大米、茶叶、酒精饮料、粽子、化妆品、化肥、农药、农膜、种子等19类,平均净含量标注合格率95.19%,平均净含量合格率为91.83%。春耕期间,对全市16家销售企业的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四类定量包装商品进行了专项检查。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计量管理体系,21家企业顺利通过计量合格确认,2家通过“C”标志确认。
(二)强化12365维权平台建设。
秉持一年365天、天天为民服务的理念,利用12365举报投诉平台发挥为民服务的重要作用。在投诉举报受理工作中,加强案源信息等与稽查工作的无缝对接,及时提供案源,及时核查案源,及时回复案源核查结果,为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作出了重要贡献。2011年共接投诉举报45起,其中立案处理9起,均进行了妥善处置。
四、固本强基有效履职。
(一)强化质监效能建设。
全力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所有权力事项全部实现网上运行,切实做到职能法定,程序合法,透明运行,权责统一。全面落实“两集中、两到位”的相关要求,实行行政许可类业务统一到行政服务中心办理、非行政许可类业务统一到局质监业务服务中心办理的“一条龙服务”。制定重点项目跟踪服务方案,对市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实行优质、靠前服务,保障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全力关注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尤其是一些尚处于起步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凡是不涉及“两个安全”的企业和产品,在申领生产许可证、名牌创建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打造“质量至上”服务品牌,争创五星级机关服务品牌,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努力提升服务效能,局行政服务窗口每年被评为“红旗窗口”。
(二)强化信息化建设。
充分挖掘发挥信息化在提升质监部门履职能力、促进资源共享中的巨大作用。开展完善IQS智能质监信息化系统,围绕行政权力网上运行系统、金质工程等系统实施应用统一数据标准,建立数据采集集成服务平台,建立业务数据整合仓库及决策分析系统,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提升质监工作运营效能,增强工作量考核的可操作性。对食品、特种设备以及许可证产品三类企业实行在线的可视化监管,运用信息化手段保证业务流顺畅运行,实现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得到有效监督。
(三)强化质监队伍建设。
严格按照省、市局要求,妥善做好稽查人员落实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工作,通过动员部署、资格初审、公示、考核、审批等环节,我局17名同志顺利通过审批,纳入编制。加大人员招聘选拔力度,今年共招聘3名公务员。注重员工的能力培训,加大技术人才的培养选拔力度,提升员工素质涵养和业务水平。落实“一岗双责”工作机制,把党风廉政责任制工作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四)深入开展政风行风建设。
在市局和溧阳市政府纠风办统一组织下,从7月份起,我局大力开展党风、政风、行风建设,不断提升质监部门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建章立制、广泛宣传、自查自纠、调研走访、现场评议、整改落实等举措,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和职工队伍建设。评议期间,共开展各类调查征求意见1000多次,走访企业、单位200多家,收集意见建议30余条,查摆问题11个,通过落实改进,全局执法行为不断规范,履职能力不断增强,质监队伍整体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严格执行中纪委7号文的“八严禁”、国家质检总局“八严禁”、江苏省质监系统“六条禁令”和溧阳市委市政府优化经济软环境“十条禁令”。开通手机廉政课堂,组织全局员工开展廉政观摩教育活动,防止渎职犯罪。深入推进“三联”预防机制建设。首批确定了100家企业为联系企业,为100名联络员颁发聘书,现场走访57家企业,并确定了相关科室点对点联系的工作制度,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定期收集企业意见,倾听企业呼声,回应企业期盼,受到企业的热烈欢迎。全局全年没有发生违反党纪法规和各项纪律的行为。
二○一二年一月十一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