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各村党支部、村委会,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意见》(溧委发[2011]65号)精神,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现就我镇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以建设“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为总体要求,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现代化的装备武装农业、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现代知识培训农民,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努力把我镇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强镇,争创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区,争当溧阳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
二、工作思路。从我镇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农业转型升级为核心,着力提升农业“五化水平”:围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农业规模化水平;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围绕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围绕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提升农业集约化水平;围绕提高农业产业层次,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三、目标任务
到2014年底,全镇形成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农业科技先进、产业结构优化、服务体系健全、生态环境改善、支持保障有力、农民生活富裕的发展格局,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35亿元,粮食亩产659公斤,高效设施农业(渔业)面积比重20%(26%),高标准农田比重60%,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85%,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9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0%,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80%,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比重8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9%以上。
(一)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1、优化产业发展布局。重点培植五大特色产业区,即东部生态观光产业区,南部畜禽养殖区,中部农产品深加工区,南河沿线青虾产业区,西部优质精粮产业区。
2、突出产业发展重点。我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重点是“提升特色产业(青虾产业)、放大优势产业(畜牧产业)、陪强新型产业(生态观光产业)、育优传统产业(精粮产业)。
(1)青虾产业。一是提升现有产业,重点建设“一带五区”即到2014年,建设一条拥有4万亩青虾养殖的南河沿线产业带,集聚青虾养殖、虾苗繁殖、虾草种植、休闲渔业等产业,重点抓好三塔荡、翔鹏圩、河口、下西、姚巷五个青虾产业园区建设,使之成为高效、规模、生态的现代农业园区。同时要注重开发新园区来扩大青虾养殖规模。二是培植配套产业,加快发展虾草种植业和虾种繁殖业,使虾塘套种虾草面积达30000亩,虾苗(扩繁太湖1号等优质新品种)产量超2000吨,同时发展休闲渔业和保鲜、贮运、饲料生产、营销等产业。
(2)畜牧产业。重点建设两个产业区:一是南部的养殖区,根据全镇环境保护要求,遵循有进有退,合理调控的原则,鼓励发展奶牛、生猪、肉禽规模化和设施化养殖,并注重发展畜禽粪尿资源化利用配套产业;二是中部的畜禽产品深加工区,抓好“两点一线”建设即在周城集镇、社渚集镇和连接两集镇的239线两边区域建设畜禽产品(农产品)深加工区:一是重点发展奶牛养殖;二是加快发展生猪养殖;三是稳步发展家禽养殖;四是大力发展畜禽产品深加工;五是创新发展配套产业,进一步推进规模化养殖场有机肥生产工程、沼气工程建设。
(3)生态观光产业。坚持以优势特色产业为支柱,一产和三产相结合,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延伸观光农业产业链条,加快生态观光产业发展,重点抓好“651”建设即建设6个农业观光园、5个生态观光区、1个生态观光圈:一是提升现有园区,重点抓好六个园区建设;二是开发新型景区,紧紧围绕三山(十芽山、虎山、金山)二水(前宋水库、野毛卡水库)开发生态观光项目,开发建设前宋水库生态观光区、对松卡生态观光区、金山温泉休闲区、十芽山生态观光区、休闲渔业区和环天目湖生态观光经济圈;三是发展经济林茶果,使全镇花卉苗果达2万亩、茶叶1.5万亩。 (4)精粮产业。认真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稳定种植面积,完善稻麦优良品种、先进适用技术、优质配方施肥、高效低残留农药“四主推”制度,加快粮食高产技术普及化,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精米产业。依托我镇西部的圩区建设优质稻米产业区,全力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2014年,无公害、绿色、有机精粮生产面积达3万亩。
3、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农业高效化、设施化、科技化,重点发展钢架大棚、连栋大棚、智能温室、遮阳网、防虫网、微滴节水灌溉等设施栽培。大力发展畜禽规模养殖设施化、推进设施渔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推广微孔增氧养殖设施和养殖用水循环利用。全镇高效设施农(渔)业面积比重达20%(26%)。
4、提升产业品质档次。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全面落实农产品生产档案、用药登记、休药期等制度,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农业投入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行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大品牌管理和宣传力度,提高农产品品牌的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大力推进“三品”认证工作,推行无公害整体认证,每年完成“三品” 认证7个以上,新增3万亩无公害基地一个。2014年,全镇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占耕地、水面的比重达到90%。
(二)加速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围绕种源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信息农业等重点领域,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稻麦油、畜禽水产、设施园艺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科技竞争力。加大与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结合(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和聘用科技人才的力度,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实施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每年重点示范推广4个高产、高效、优质新品种,3项新技术、新模式。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推进科技与产业、专家与农户的对接,促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2014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到70%。
2、强化农民素质提高。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工程,深入开展各类农民培训,加快培育与发展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大宣传力度,制订政策措施,鼓励农民参加以农业职业技能鉴定为主的培训。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获证培训,每年培训农民3000人次,其中1050人获证。2014年,持证农业劳动力比重达到35%。
(三)切实推进农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1、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形成功能齐全、长效管护的农村水利工程体系。深入实施中央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丘陵山区小流域治理、圩区综合治理、小型泵站改造等水利建设,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进标准圩堤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建立河道疏浚和长效管护机制,实现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和管理养护常态化、制度化。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区域供水,全面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2014年,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提升到90%。
2、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标准,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2.75万亩以上。2014年,全镇高标准农田面积达7.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60%。
3、提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实施农业机械化示范镇创建工程,建设15个新型农机专业合作社,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大力发展粮食产地烘干机械、高效设施农业机械、特色农机,加快农机产业园区、农机维修中心、维修站建设,加强农机人才培训,提升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到2013年,全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率先基本实施农业机械化。
(四)大力推进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1、健全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设职能明确、机构完善、队伍精干、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农技推广体系。实施农技推广体系示范镇建设,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机制,优化农技推广队伍结构,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步伐,全面提升农技服务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有先进手段、有优良人员、有规模示范基地、有严格责任制度、有稳定财政保障的“五有”农业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实施人员聘用、绩效考评、推广责任、知识更新、多元推广服务“五项制度”,推行执业兽医制度,加强镇村兽医队伍管理,切实履行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职能。2014年,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率达97%。
2、强化农业信息服务。结合村级“五有一责”建设行动计划,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镇行政村通光缆、自然村通宽带、有线电视实现全覆盖。推进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的融合,加快传感、通讯、计算机网络在农业上的应用步伐,大力发展智能农业、精确农业。加强12316农业一线通、农务通、镇村信息站点等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努力提升农业信息服务质量和水平。2014年,农业信息化服务覆盖率达97%。
(五)扎实推进农业经营体系建设
1、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三大合作”(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经济股份合作),积极发展各类富民合作。2014年,全镇各类经济合作组织达到80家,80%以上的农户参加合作经济组织。
2、加快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化流转,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探索组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完善农村土地产权交易权益分配办法,建立农村承包土地退出补偿机制,保护农民土地收益。2014年,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80%。
3、加快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型、加工增值型、基地带动型和外向合作型的龙头企业。2014年,力争培育一个省级、三个常州市级、十二个溧阳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5。
4、大力发展现代销售业态。建设农产品现代销售流通业态,发展专业批发、订单购销、连锁配送、网络营销等流通业态(重点在溧阳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和青虾规模企业中建立现代流通业态综合销售体系),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快青虾交易市场建设。2014年,全镇农产品现代流通业太销售率超过80%。
(六)全力推进农业生态体系建设
1、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积极拓展秸秆肥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工业原料化等多种形式利用途径,秸秆肥料化利用率58%(其中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50%),能源化利用率3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以上。实施沼气工程治理,推进“三沼”综合利用。实施畜禽养殖粪便处理工程,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1%以上。实施化肥减施工程,促进有机肥利用,2014年,全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5%。
2、提升绿化水平。结合新农村建设,全力推进村庄绿化提升工程,加快“四沿”绿化,营造绿色屏障;推进农田林网建设,培育健康森林;推进经济林与生态林建设工程,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提升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
(七)着力推进农业保障体系建设
1、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要持续增加对“三农”的投入,确保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增幅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大幅度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大幅度增加发展现代农业的投入,重点加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高效设施农业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农业信息化建设投入,重点加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和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及新型农民培训投入。
2、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内部信用合作,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确保农村金融支持“三农”的信贷规模有效增长。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加快向高效设施农业延伸,加大保费补助力度,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2014年,高效设施农业保险覆盖面达到60%。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
镇党委、政府成立主要领导挂帅的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对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科学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农业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工作的牵头协调,确保农业现代化工程有力有序推进。各村、各相关单位要成立领导小组,设置相应机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完善工作机制,按照镇党委、政府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领导小组总体工作部署和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和落实。
(二)明确职责
农业现代化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工作量大、时间紧、要求高,必须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职责。各村、各相关单位要把任务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人,对照指标制定实施工作方案和分年度实施计划,精心组织实施。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形成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附件:
1、社渚镇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社渚镇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任务分解表。
2012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