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今后五年是我镇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将更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宏观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紧跟苏锡常,同步现代化”目标战略下,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民生福祉为追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依托,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引导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民居住向集镇集中、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努力将南渡打造成特色鲜明、产业发达、人口集聚、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溧阳市域副中心。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更加繁荣。到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亿元,年均增长20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6:53:41;财政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工业纳税销售年均增幅均不低于35%,2013年实现工业纳税销售收入超百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不低于25%。 ——城乡更加秀美。加快集镇建设,建成滨河商贸新城,到2016年,城镇化水平达51%,集镇绿化覆盖率达38%,加快建设富有特色的农民集中居住点,建成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生态优良的康居家园。 ——居民更加富裕。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新农保参保率达98%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均达19%以上。 ——社会更加和谐。教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社会管理机制更为完善,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形成具有较高文明程度的社会发展新格局。 今后五年,我们将突出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围绕全市新材料基地目标,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产业集聚度水平。 坚持以产业集聚引领转型升级,着力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开发高端产品,力争培植65亿元级有机硅产业、35亿元级氨基模塑料产业、45亿元级多元醇产业、55亿元级新型涂料产业,将集中区打造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同时,改造提升冶金机械、轻纺服装等传统产业,引进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坚持以有效投入推动转型升级,重抓龙头型、升级型、延伸型、配套协作型项目建设,牢牢抓住当前调结构、强后劲的有利时机,发挥政策杠杆效应,利用市场倒逼机制,调动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实施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不少于6个,工业集中区新增建成区2.5k?,新建标准化厂房15万?,争创省级新材料工业集中区。坚持以培强骨干企业支撑转型升级,着力发展企业集团和行业巨人,力争培育销售50亿元企业1家、30亿元企业2家、10亿元企业3家,超亿元以上企业30家,拥有上市企业不少于1家。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着力提升产学研合作层次,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搞好校企科技项目对接,推动企业持续、有序地进行科技创新,确保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85%以上,争取中国驰名商标2件。 (二)围绕溧阳市域副中心目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全面加快城镇化建设进度。 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建设,按照“宽视野、高起点、远谋划”的要求,结合常州市加快推进中心镇建设的实施意见,以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划分集镇功能区,明确集镇整体发展方向,把集镇规划为整体跨河发展,“北居南工中市”“三带六片”的布局形态,集镇成为全镇的公共服务中心,吸引人口向集镇集聚,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坚持以精致建设打造形象,重点开发镇北新区,加快五星大楼、平陵佳苑、凯浪东苑、春晖农民新村和市民广场的开发建设步伐,逐步建成以五星大道为中轴线的五星商业街区,打造新的南渡行政商业服务中心,并以五星商业街区为核心,逐步向周围辐射,加强土地高效利用,建成2 k?的镇北新城区。加快完善集镇公共配套,建设浣纱公园、胜利河滨水绿地和南河滨水景观公园,把南渡打造成为一个自然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诚信文化与水文化交相映衬,颇具古镇风韵和园林风情的花园新城;新建南河南渡港和南渡物流仓储区,配合市粮食储备中心的投运,逐步建成全市粮食交易集散地,重塑南渡商贸重镇地位。坚持以精细管理提升品位,着力推进集镇管理向常态化、制度化、数字化转变,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管理格局。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文明镇创建,持续改善集镇环境面貌和居民精神风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满意度。到2016年末,集镇人口达3.8万,建成区达4.2 k?。 (三)围绕新型农业现代化目标,加强农业基地建设,全面带动农业规模化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深入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以农业合作社为依托,以土地有效流转为突破,发挥现有的十大农业示范基地的辐射效应,扩大农业基地规模,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加快农业基地产业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土地入股、合资合作等方式,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度加工,培植以白芹、大棚蔬菜、特种养殖、食用菌等为主的农业产业化企业,逐步建立起“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体系,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完善土地流转平台建设,健全土地流转镇服务中心、村服务站、小组信息员“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便于发布流转信息,建立流转台账,规范流转程序。在保持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支持农户、企业及其它经营实体,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或农产品行业协会,为农户解决资金、技术和信息难题,提高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农田水利、交通电力、储运通讯等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围绕宜业宜居新南渡目标,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坚持合理规划布局,强化规划刚性管理,严格实施镇总体规划,把镇域规划为“一核三圈六十四村”,即南渡集镇为公共服务核心区,原强埠、旧县、大溪三个老集镇为联动发展的次中心圈,64个中心村为镇域服务群的发展格局。完善镇区路网建设,完成“三横两纵” 镇区主干道的建设,打通五星大道、濑江路与新104国道和239省道的联系,并与扬溧高速、溧芜高速互通,形成镇区对外交通大格局。实施村庄环境整治,严格按照江苏省“六整治、六提升”技术指导方针,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彻底改善村庄面貌,2013年完成所有行政村村庄环境整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以居民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为主的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全覆盖。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不断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培强文化软实力,全面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体素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继续深化法治南渡、平安南渡建设,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为全镇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