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明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2012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紧跟苏锡常、同步现代化”的目标定位,突出“三年创百亿镇”这一主题,紧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根主线,更加突出有效投入,更加突出转型升级,更加突出统筹发展,更加突出民生改善,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在更高层次上的跨越发展。 2012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以上,工业有效投入、财政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0%以上,工业应税销售增长50%以上,实际到帐外资2500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9%以上。 围绕全年目标和工作要求,我们将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狠抓有效投入,大力加快产业集聚。 (一)重点抓好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经济的重中之重,加大推进力度。一是完善重大项目服务机制,切实为项目建设提供快速、便捷、高效的服务。二是完善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强势推进签约项目快落地,全年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个;竣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个。三是完善项目建设保障机制,强化用地保障,把有限资源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强的项目倾斜。 (二)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一是大力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有机硅产业重抓硅油、有机硅特种聚合物、硅橡胶等下游产品引进和开发;氨基模塑料产业重抓下游塑料制品项目引进;多元醇产业重抓下游高级润滑油、高档涂料等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和引进。二是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品牌化,加快开成毯业、嵘麒钢构等项目建设,带动传统轻纺、制造等产业提档升级。三是大力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积极引进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项目,力促弘博热电、冶建防腐、弘博新材料扩能、乔尔塑料扩能等项目尽快形成生产规模。 (三)培大育强骨干企业。加大对骨干企业扶持力度,加快培育行业领军型、国内领先型企业,确保规模工业纳税销售同比增长50%以上,新增纳税销售超亿元企业5家,净增纳税销售2000万元以上企业不少于6家。积极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实施技改项目8个以上。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以资产、技术、品牌为纽带,通过兼并、收购和合资等途径,加快组建产业集团。大力培育和扶持中小企业,鼓励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壮大规模,提升实力。 二、突破园区开发,致力培育产业基地。 (一)完善载体功能。加快编制新材料集中区发展规划,按规划要求逐步推进区内周边村庄整体搬迁工作,3月份前完成旧县熊家村的拆迁工作,对新增项目用地1807亩实施“三通一平”,为在手项目尽早落地破解土地制约;加快配套集中供热、污水处理、研发中心、职工公寓等服务设施,启动弘博热电项目建设;采用BOO模式新建日处理5000吨的污水处理厂;建成南渡区域消防站;鼓励和支持规模企业新建职工公寓和职工休闲场所,提升企业内在凝聚力;新建标准厂房3万?,为高新技术项目提供创业平台。 (二)拓展融资渠道。积极搭建集中区投融资服务平台,加快协调筹建我镇小额贷款公司,保障镇域内中小企业、重点项目的信贷需求;整合包装集中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对外进行整体招商,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或者引进企业进行BOT开发;积极与全市金融机构联系,每年组织两次银企对接会,为镇域内企业办理信贷牵线搭桥;协调规模企业间进行相互担保,提高企业的整体信用贷款额度,促进企业间抱团发展;依托全市区镇共建文件精神,借助市经济开发区税收优惠和融资贴息政策,整合各类政策性资金,加快提升集中区发展的档次。 (三)盘活存量土地。全面统计现有企业用地的投资密度和产出效益情况,对投资强度或者产出效益达不到标准的企业,鼓励其加快转型升级、建标准厂房或者搬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按中心镇考核要求,加快推进人口集聚,逐步对非保留村进行拆迁,有计划的优先拆除集中区周边的村庄,进行集中安置,集约建设用地,提高宅基地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实施的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等项目获得的土地整理折抵指标和建设用地复垦指标,优先用于新材料集中区的建设项目。 三、强化协调服务,竭力增强发展活力。 (一)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8个,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不少于10亿元。一是进一步强化招商力量。坚持人力、财力、物力向招商一线集中,春季会战驻点招商,夏季主攻项目开工,秋季狠抓项目建设,冬季决战项目投产。二是进一步强化招商重点。突出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硅橡胶、高档涂料、高级润滑油、塑料制品等项目;突出外资招商,重点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增资,做长产业链条,确保外资到账2500万美元。 (二)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将向上争取作为弥补镇域资金投入不足的重要手段,一是抓住中心镇建设“重大项目推进年”的契机,组织编报2012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28个,争取常州市层面的资金、土地支持;二是抓住南渡新材料集中区纳入“一区三园”范畴统一建设的契机,积极争取新材料集中区与市经济开发区同步享受有关土地、资金和项目审批的优惠政策;三是抓住我市计划2014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契机,认真研究相关实施意见,用活各项优惠政策,针对性谋划出一批关系我镇发展长远与全局的重大农业项目和水利项目,积极争取市级有关部门认可和扶持。 (三)扎实推进科技创新。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6个,新批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个以上。更大力度推进产学研合作,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创建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和实验室。加快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乔尔集团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出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鼓励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全年引进各类人才不少于168人。 四、完善集镇功能,努力建设滨河新城。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五星大道东西延伸、纬二路、文化路、浣纱路等镇北新区路网建设,进一步完善镇区路网结构,打通集镇对外交通主干道,全面提升镇区土地开发和投资硬环境。 (二)加大镇北新区开发。建成五星大厦、五星商业街区和市民广场,逐步形成以五星大道为中轴线的行政商业服务中心。大力推进平陵佳苑和春晖农民新村的建成入住,加快凯浪苑北侧地块的启动和开发建设,启动浣纱宾馆和市民公寓、春晖二期建设,完善五星街区的商业配套,逐步形成人口集聚、商业配套齐全繁荣的镇北新镇区。 (三)提升集镇建设品位。着力提高绿化亮化层次,启动浣纱公园建设和扁担河两侧景观绿化提升,为市民打造一个绿化、亮化、休养健身配套齐全的镇北新区。实施104国道南渡集镇段和旧县集镇段街面改造工作,美化镇区整体形象。 五、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推进城乡一体。 (一)积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突出发展瓜果蔬菜、四青作物、花卉苗木等高效规模农业,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引进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培植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加大农业品牌建设力度,重点围绕建设全市白芹产业基地,加快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的建设。 (二)全面增强农村发展能力。加快建全镇、村、组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引导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新增土地流转1.5万亩以上。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培育市级示范社6个,组建合作联社3个,入社农户比例50%以上。充分利用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复垦结余土地等,发展 “农家乐”、生态休闲等观光农业。 (三)彻底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加快推进农村村庄整治提升工程,春节前完成钱家圩、旧县、石街3个自然村,2012年6月前完成高速公路沿线两侧范围内42个自然村,2012年12月前完成104国道沿线两侧范围内76个自然村,到明年年底前我镇将完成121个自然村的村庄整治提升工程。 六、关注民生热点,倾力促进社会和谐。 (一)加大教育卫生投入,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整合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完善镇、村两级医疗服务网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利益导向机制,不断优化计划生育服务。 (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优化就业、创业服务,加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推行力度,扩大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受益面。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重点优抚对象等群体的保障水平。优化社会救助体系,加大临时救助力度。 (三)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健全各类村级社会组织,加强管理和服务,合理引导参与村级管理;换届选举工作扎实推进,顺利完成市、镇两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七、加强自身建设,全力打造服务政府。 (一)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将依法行政融入到政府各项工作中;加强法治理念教育,提高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严格实行行政问责制,做到有错必纠、有责必问。 (二)加强督办查办工作,对政府决定的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推进,加大跟踪督查力度,及时掌握进展情况,高效推进各项工作。强化考核奖惩,明确激励导向,更加突出项目投入、绩效产出、财税贡献、争取资金等绩效考核评估体系。 (三)强化公仆服务意识,拓宽和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完善处理反馈机制,倾听民声,体察民情,化解民忧,更加及时、主动、有效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弘扬艰苦奋斗、厉行节约优良传统,努力建设节约型机关;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