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体版
无障碍浏览
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魅力溧阳
政民互动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2011年经信局工作总结
索 引 号:
014143360/2012-00013
主题分类:
其他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溧经信发〔2012〕9号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产生日期:
2012-03-13
发布日期:
2012-03-13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
2011年经信局工作总结
2011年经信局工作总结
溧经信发〔2012〕9号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年,全市经信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年度工作主题,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以转型升级为主线,扎实推进工业经济跃升、有效投入提高、重点项目推进和节能减排等重点工程,全市工业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300.16亿元,同比增长25.5%;实现销售收入1271.01亿元,同比增长26.1%。工业纳税销售1267.81亿元,增长45.6%。
2、完成工业投入234.16亿元,同比增20.3%;9项常州市重点工业项目完成年度投资39亿元;全市160个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40亿元。
3、节能降耗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1
、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2011年,全市经信系统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切实加强目标管理和运行监测分析。一方面,拟定全市工业经济年度主要目标,分解落实并定期下达到各镇区;认真落实全市40项重点工程工业经济主要目标任务,定期做好经济指标完成进度的情况通报和对标分析,加强任务倒排,强化挂钩督查,促进对标赶超,做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同时,突出重点,排定当年重点新增长点企业,并在全市工业规模企业和重点新增长点企业中选择100家重点企业,进行跟踪(监测);坚持定期召开镇区、重点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会议,结合汇总百家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每月形成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供领导决策参考,在促进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实现培大育强新的突破。全年纳税销售超亿元企业121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10家,超50亿元企业6家,超100亿元企业4家(申特钢铁、金峰水泥、新时代铜业、上上电缆),超300亿元企业1家(申特钢铁),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家。入库税金超亿元企业达7家(申特、华朋、上上、金峰、三元钢铁、罗地亚稀土、国强)。申特、上上、金峰、国强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申特钢铁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中排位进一步前移。
2
、后劲投入持续增强。
年初经过反复调研,排定全年160个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重点项目,实施项目全过程动态跟踪管理,对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实行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把协调绿成纸业等重大项目作为日常重点工作之一;强化项目日常巡查、定期督查和季度核查“三查”机制,不断加大项目推进力度;进一步完善有效投入考核办法,落实有关扶持政策,促进绿成纸业、波士顿锂电池、顺风光电和固态照明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的建设实施,以及新时代铜业、上上电缆、绿成包装、科华机械等一批项目的建成投产,其中新时代铜业当年投产,当年销售上百亿规模。
3
、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一是突出科学规划引领。
结合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通过反复调研论证,组织编制了“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和“一先两新”产业发展规划,以及节能规划等;研究起草并以市委文件形式下发《关于实施工业经济五年规划、三年计划的意见》等,促进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二是
加快创新体系建设。
着重加快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推动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全年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金源锻造)、市级技术中心2家(维多生物、调角器总厂),有11只新产品通过省级鉴定。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创业中心被省中小企业局认定为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全年培育高成长型中小企业14家(常州市级认定 11家、省级认定3家),培育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家。
三是促进“两化”深度融合。
着力培育和加快建设“两化融合”示范区、试验区以及一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试点企业,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深度融合。推进培育省两化融合试点企业8家,常州市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家、试点企业14家,升级企业100家。
4
、节能降耗扎实推进。
围绕上级下达我市“十二五”期间万元GDP综合能耗及2011年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5%)的目标要求,
一是
在钢铁、建材、化工、纺织印染、热电、铸造等高耗能行业实施能效水平对标达标等多项节能管理活动,倒逼高耗能行业企业实施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二是
加强节能执法力度,逐步规范企业能源管理、能源计量和能源统计制度,各项节能重点工程全面完成。全年实施重点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8项,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14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12家,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测36家,重点用能单位淘汰落后用能设备50台套以上。
三是
扎实做好有序用电工作,重点控制高耗能及淘汰落后企业用电,保证重点企业、高科技企业和优势企业用电。
四是
化工整治后续完善工作扎实推进。第二轮化工整治以来,全市已有32家化工生产企业关闭到位或已进入关闭程序。2011年着重做好关闭企业的关闭完善和后续工作,加大近城区群访矛盾集中的化工企业整治力度,调整化工产业布局,推进南渡新材料工业集中区环评批复及化工企业改造提升工作。
5
、服务发展彰显实效。
积极转变职能、发挥功能、提高效能,围绕重点工业项目、重点工业企业、重点新增长点“三个重点”,狠抓提供指导、争取扶持、跟踪服务“三个环节”,搭建产业信息咨询、企业发展服务、融资担保“三个平台”,全力构筑新型服务体系,创新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切实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优质服务和高效服务。
一是加强融资担保。
全市五家担保机构新增注册资本0.65亿元,新增担保482笔,总额12.6亿元,在保435笔,余额11.3亿元。其中我局工业担保中心新增担保119笔,金额5.7亿元,在保110笔,余额5亿元;同时,市工业担保中心不断创新业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充分利用省信用再担保体系主办机构的平台,为我市中小企业提供再担保和增信业务,为江苏国强镀锌实业有限公司发行中期票据提供3000万元担保。在货币政策从紧的宏观环境下,极大地支持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是强化政策扶持。
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政策措施,草拟科技创新经济转型升级专项引导资金、促进小企业发展等配套扶持政策;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各种扶持,认真组织和支持企业申报各类奖励和专项资金,全年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和专项引导资金近2000万元,超额完成1182万元目标。
三是着力调查研究。
把调查研究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市委、市政府发展工业经济出台政策、科学决策提供真实准确的依据。在组织编制“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及一先两新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相继撰写了《招工难,难在何处》、《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思考》等10多篇有质量的调研文章,上述两篇分别被市委《溧阳通讯》、市政府《政情通报》录用刊登。此外,为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做大经济总量,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及时草拟了关于全市工业经济五年规划、三年计划的实施意见供市委、市政府研究决策,为促进千亿园区百亿镇创建和工业经济再上台阶出谋划策。
在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工业经济表现为总量不够大,增长质量不够优,新兴产业占比尚不高,中小企业发展不够快,规模企业数量相对少,技术装备投入占工业投资比重偏低,资源要素制约突出,节能减排压力加大,集聚集约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中则表现为服务发展的举措须再创新,效能须再提升,信息化职能有待进一步发挥等。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