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应用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智能问答
登录个人中心
2011年溧阳市教育工作总结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溧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实施意见(2010—2020年)》的持续推进年。在溧阳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教育工作紧扣保规范、保平安、保质量、促发展的主题,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断促进教育公平,大力践行教育惠民,各项工作扎实有效,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的目标任务。
一、事业发展有力推进
⒈重点项目有序实施。溧阳中专三期建设前期准备基本到位,10月18日监理开标,26日主体工程开标,初定31日进场开工建设。城南小学更名为第二实验小学,列为教育局直属单位,一期改扩建五栋校舍全部完工,已于9月份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建设已全面展开,正在按计划推进。戴埠中心小学异地新建工程主体全部完工,也于9月份投入使用。社渚中心小学异地新建工程已经开工建设。实验小学教学楼重建工程进展顺利,两幢教学楼分别于9月、11月投入使用。7所农村中小学新建塑胶跑道。文化小学、东升小学、昆仑实验幼儿园改扩建工程正在启动中。
⒉资源整合平稳推进。实验小学、东升小学、马垫小学成功组建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将于近期组建,组建了实验初中、光华初中、文化小学等10个教育共同体,教育集团、教育共同体正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优质均衡发展。市教师进修学校停止招生,招生计划全部纳入溧阳中专,今年暑期,教师进修学校、社区培训学院成功整合至溧阳中专,三校整合运转正常。持续推进部门办职业学校与溧阳中专的资源整合工作,深入整合的方案基本确定。以顺应民意和服务新农村建设为原则,平稳推进农村中小学资源整合工作,秋季开学前撤消了大溪初中和大溪小学,组建了新的大溪实验学校,古渎初中与别桥初中整合工作基本到位,原古渎初中校区已经停止办学。
⒊创优工程积极开展。埭头中学积极创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10月24至26日以较高地水平接受了省教育厅的评估验收。在连续三年大力度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创建的基础上,2011年又确定了5所创优学校,分别为汤桥初中、市五中、东升小学、马垫小学、蒋店小学。各项创建工作紧锣密鼓,召开创优动员大会,明确创优工作任务,各创优学校制定创建计划、整理台账资料、制作电视专题,创建工作热情高涨,形成了良好的创建氛围,11月份将接受常州市级验收,2011年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学校比例有望达80%以上。学校管理特色、一级校园网、依法治校、体卫艺工作先进学校、模范教职工之家、省级园林单位等各单项创建项目正在积极实施中。
⒋教育投入均衡配置。年初安排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为小学生均450元、初中生均650元,现按照省财政厅和教育厅要求,提高至小学生均550元、初中生均750元。投入近700万元,用于创建优质学校和改善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对12所学校的校园网进行了改造,完成10所学校的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项目建设,添置计算机200多台、多媒体20多套。投入200万元,启动初中学校多媒体“班班通”工程。积极参与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被评为江苏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区)。
二、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⒌学前教育有新活力。分别制定了溧阳市学前教育三年和五年发展行动计划,将在经费投入、人事编制、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和改革,为全市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启动幼儿教师轮训计划,不断提升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组织幼儿园长赴上海、南京等地进行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园长的管理能力和办园水平。继续开展一园一特、公开教学、学术沙龙等活动,建立学习研究共同体,灵活实施园本特色课程,推进幼儿园内涵发展、特色文化和品牌建设,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⒍教育质量有新提高。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校际差距不断缩小,2011年中考成绩继续保持全常州市领先位置。高考成绩呈现文、理、艺体三大类均衡发展和7所普高整体提升的良好格局,二本以上达线2436人,二本以上达线率47.5%,比2010年提高2.18个百分点,二本以上达线率超全省计划21个百分点,创历史最好成绩。名校录取有突破,3名考生被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录取,1名考生被中央音乐学院自主招生录取。
⒎职业教育有新突破。积极参与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创建,制定了溧阳市的创建工作实施意见和备忘录,并在常州市创建推进会上作大会交流。续写对口单招新辉煌,本专科达线总人数658人,达线率99%,其中本科达线425人,达线率64.3%,超常州大市本科达线率17.8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二。强化实训和实践环节,定期举办师生技能操作竞赛,提升师生技能水平和教学效益。职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8%,中级工达标率100%。
⒏服务社会有新成效。组织埭头镇、戴埠镇成校开展了养蟹、水晶梨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受到广大农民和养殖户的好评。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专家讲学与参观现场相结合的形式,积极推进“两后双百”培训服务,加快了培养我市创业型农民的进程。成功申报了2项常州市社区教育实验项目、1所省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1所常州市标准化成校和5所常州市标准化村民学校。进一步加强了对社会办学机构和民办幼儿园的管理。逐步建立起终身教育工作机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功能不断加强。
三、常规管理继续加强
⒐德育实效不断提升。召开了溧阳市第二届德育专业委员会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德育理事会,组织全市少先队辅导员参加常州市辅导员轮训班,优化了德育工作组织保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组建溧阳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观摩活动,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开展。继续开展生命教育周、生命之水、红色经典诵读、童心向党、主题征文、环境教育等系列教育活动,各项德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效显著。各类劳科技、艺术、体育竞赛和活动全面推开,关心下一代工作有声有色,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⒑教育方式不断优化。以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研究重点,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效落实减负增效的途径和策略。全面开展高中教育行政视导工作,总结和交流了各高中学校在教育教学方式改革中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教研部门深入课堂,扎根一线,潜心研究,悉心指导,有效开展各项学科教学竞赛,务实组织多轮教育教学工作调研,切实优化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研人员上研究课近百节,共听课2170多节。继续优化各类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做好考后的质量分析和跟踪调研工作。
⒒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对全市所有中小学进行了第四轮学校三年发展目标达成情况考核,涌现出一大批办学目标明确、办学措施扎实、办学成效显著的学校,启动了第五轮三年学校主动发展规划的研制和评审,促进学校主动发展。组织对7初中、11所小学、3所幼儿园进行了综合督导评估。组织高中校长和教研员赴无锡天一中学等学习研讨高中教育管理工作。修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经费管理实行经费支出报批制度的通知》和《关于加强零星工程管理的规定》两个规范性文件。对7名校长进行了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22名校长进行了离任审计,组织教育系统“小金库”专项治理复查工作,对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了拉网式财务大检查。
⒓对外交流不断深入。4名教师、3名校长赴英国和加拿大接受培训。江苏省溧阳中学开设GAC—ACT国际课程班,高一、高二、高三全面开班,进入良性循环,开启了溧阳教育探索国际化办学的新征程。新聘外籍教师5名,组织108名学生暑期赴澳洲、英国、新加坡等国家进行修学旅行,开拓了学生的国际视野。组织教育代表团赴日本白山市进行青少年文化交流,正在积极筹划市实验初级中学与台湾省南投县国立中学的友好结对工作。
四、队伍建设取得成效
⒔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常州市“168”爱生行动,7名教师被评为常州市首批“168”爱生行动优秀教师,2所学校获先进学校称号。严肃查处有偿家教、体罚学生等违规行为。进一步优化了市级、学区级、校本三级全员培训,确保全体教师达到每学年72学时的培训任务。264名教师参加省级培训,1000多名教师参加常州名师大课堂培训,19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级二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开展了四类优秀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专题培训。继续组织和改革中小学教师基本功竞赛,有效提高了广大教师的业务素质。
⒕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了全市中小学校级领导上课、听课、评课工作,提高校级领导深入课堂、领航教育的教研能力。32名校长到苏州、南京等名校挂职培训,97名校级领导参加了第二轮校长远程培训,7名局领导和84名校长参加了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远程培训。有效探索了正职校长民主推荐制度,实行学校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择优录用制度,调整规范了学校内设机构和中层职数。胡建军、朱心红两位校长分获江苏省劳模、常州市劳模称号,马田庆等3名校长获常州市“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好校长”称号。
⒖加强名优教师培养。实验小学张康桥、外国语学校陆丽萍被评为第二批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常州共5名,我市2名)。组织推荐5人参加申报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评选,1人参加2010常州市教育年度人物评选,1人申报2011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评选。评选出了37名第九批常州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织职高21名教师参加了第二批常州市职业教育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评选。组建溧阳市中小学名师成长工作室15个,工作室成员招聘正在进行中。
⒗加强人事制度改革。严格编制管理,改革招考方案,实行阳光招考,在575名报考者中录用新教师53名,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92%。客观分析现状,科学制定政策,召开动员大会,积极稳妥地推进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多次召开教师轮岗交流校长座谈会,探索教师轮岗交流的方式和途径。顺利组织了教师职称网上申报、评审工作。严格按照程序对136名申请人进行了教师资格认定。
五、教育形象逐步优化
⒘教育行风不断改善。扎实推进廉洁教育和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召开了全市教育纪检监察工作暨行风建设会议,签订《溧阳市教育系统廉政建设责任书》。成功组织了民生聚焦网上面对面直播活动和关注教育民生大型现场咨询活动,及时解答了群众反映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处理好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所有信访件均在规定时间内办结。主动发布信息,注重正面宣传,关注网络舆情,积极应对媒体,教育宣传工作有新成效。组织了教育行风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的明查暗访。各项招生考试工作组织严密、服务到位,继续保持高水平、高质量,社会满意度高。规范办学和规范收费情况实现省级零举报。
⒙平安建设继续加强。加强了学校安全教育和应急管理,切实做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食品安全卫生等情况排查,对53所学校进行了安全隐患整治。加强学生安全接送工作,出台了《2011年溧阳市学生安全接送分会工作考核细则》,配合有关部门努力取缔“黑车”接送现象。组织了全市防震逃生演练观摩活动,提升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正在组织25所学校申报创建江苏省平安校园和常州市平安校园。
⒚助学体系更加完善。召开了全市学生资助工作会议,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寄宿生免收寄宿费政策,受助学生1757人,补助金额17.57万元,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179人,补助金额8.95万元。普高政府助学金如期发放,补助学生1258人,资助金额94.35万。全面落实中职国家助学金政策,资助学生5791人,资助金额521.19万元。对575名家庭经济困难和涉农专业的中职学生免收学费,资助金额63.3万元。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收学费政策落实到位。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稳步推进,同时完成26名学生提前还贷工作。学生资助工作被省财政厅和省教育厅评为先进单位。
⒛教育党建扎实有效。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主线,积极开展教育行风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开展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系列活动,召开了庆祝大会,表彰了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组织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了“践行师德提升师能,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组织了“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成功召开教育局党代会,选举产生了出席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6位代表。发展新党员20名,预备党员12名。